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015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跟踪检测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推动了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解析:选C本题抓住限定词“不包括”,周王室日益衰微而非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故C符合题意。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句诗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解析:选D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故D项正确。3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

2、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选D材料的大意是:伏羲、神农实施教化而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据此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4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为原则,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A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3、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解析:选C“食有劳而禄有功”,意即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该做法有利于打破世卿世禄制,为新兴地主阶级参与和控制政权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5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解析:选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不说苟且附和别人的话,不做苟且讨好别人的事。这对于整顿官场风气有着很大的帮助,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都得不到体现,均排除。6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

4、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解析:选AB项表述错误,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D两项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A项正确。7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是()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解析:选D四项都是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8商鞅入秦后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秦

5、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解析:选D秦孝公痛感于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决心发愤图强,进行变法。主张法治和富国强兵的法家思想最能适应其需要,因此,D项符合题意。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

6、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

7、根据材料内容从行政区划、军事管理、兵民关系、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以及材料中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答案:(1)主要内容: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及机构;军事方面,层层编伍,寓兵于农;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统一货币,发展渔盐之利,鼓励外贸。(2)历史影响:促使齐国经济繁荣,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坚实基础;加速井田制的瓦解,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其重法的思想为战国法家所继承发展。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国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

8、分(私有制)”。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启用了李悝主持变法。李悝推行“务尽地力”,他指出: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一进一出,就要相差“粟百八十万石”。史记平准书记载了李悝农业政策:“ 故庶人之富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灭世。”商人贱价向农民买入,高价卖给市民,造成了“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为此,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悝实施经济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解析:第(1)问,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和社会大变革的背景角度分析。第(2)问,从改革对土地私有制发展、农业发展、国家实力提升等方面分析。答案:(1)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剧变;铁器、牛耕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商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士人受到重用,参与改革。(2)历史作用: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强化了农本思想,发展了农业;加强了经济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有利于魏国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为战国时期其他诸国提供改革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