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光荣革命”是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继承王位的一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这里的“邀请”实质说明了 (D)A威廉不具备继承资格 B资产阶级对新贵族的妥协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英国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向了议会解析: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继承王位,说明国王的权力来自议会,所以英国权力中心就从国王转向了议会。2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C)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以
2、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促进国家的近代化,这是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故选C项。3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B)A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 B议会立法权力得到法律保障C首相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解析: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故B正确。 国王仍然拥有王位继承权,故A错误。 首相第一次出现在1721年,时间不符,故C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故D错误。4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
3、形成,这一进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A)A实行民主政治 B发展资本主义C实行民主共和 D实现自由平等解析:“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反映了英国政治民主化不断完善,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诉求,故A项正确;B项是经济方面的要求,与题意不符,排除;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故C项排除;材料信息与自由平等无关,排除D。5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议会定罪的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此举表明议会控制了 (C)A立法权 B行政权C司法权 D外交权解析:任免法官和赦免罪人,都是行使司法权的表现,材料显示国王
4、原来拥有的这些权力已经转移到议会手中。选项A、B、D表述的国家权力明显与材料不符,选项C的判断是正确的。6某班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场景来模拟现代英国政治制度,其中明显错误的是(D)A国王任命在下院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B首相主持内阁会议讨论国家大政方针C首相在议会下院向议会报告内阁工作计划 D内阁因与首相的观点不同宣告总辞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要求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所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任命在下院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所以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英国首相主持内阁工作,首相及内阁成员共同行使行政权,所以B说法正确
5、,但不符合题意;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首相须向议会报告内阁工作,所以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7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C)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利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对英国代议制的内阁责任制的理解。从题干“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说明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故C项正确;
6、A、B、D三项说法错误。8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至今,共经历了13位英国首相。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称女王是“政治不粘锅”,这表明(B)A女王掌握着国家实权 B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女王不关心政治 D女王没有全部政治权力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B正确;女王不掌握国家实权,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女王不关心政治,故C错误;D项中“全部”说法错误,故排除。9“1832年伊始,(英国)一系列议会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的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推动这些法案得以通过的最基本的因素是(C)A议会同国王的激烈斗争 B议会上院与
7、下院争夺权利的斗争C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 D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解析:到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象征,所以议会不会再同国王有激烈的斗争,故排除A项;英国的议会中以下院为主,选举权的改革并非是由于议会上院与下院争夺权利,故排除B项;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原有的不合理的选举制度不能满足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故选C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并没有出现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的情况,故排除D项。10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被众多的历史学家称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
8、利一百多年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界标。有人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主要是因为(D)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普选权C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解析:本题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光荣革命”,故排除A项;1832年议会改革中获利最大的是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工人和下层民众并没有获得普选权,故排除B项;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的是权利法案,故排除C项;这次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
9、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故选D。1119世纪晚期,英国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而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首相和内阁对下院议会党团的控制大为加强,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说明当时英国(C)A议会丧失了立法权B议会改革增设了新的立法机构C责任内阁制仍需完善D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解析:材料只是说明内阁对下议院的立法有很强的控制权,并没有说议会丧失了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有人将内阁称为“第三院”,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英国只有两院制,并没有增加新的立法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首相和内阁对下院议会党团的控制大为加强”主要反映的是英国内阁对
10、立法权力的控制,说明责任内阁的权力过大,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完善,故C项正确;英国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故D项错误。12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掌握了一部分的立法权,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C)A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 B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确立C英国的首相和内阁来自下议院多数党D英国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解析:材料中介绍了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内阁权力膨胀
11、的现象,可以看出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主要是由于首相权力的膨胀,这就说明它的根源是在于英国的首相和内阁来自下议院多数党,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的是议会对内阁的限制;B选项不是根源;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78年,有人抱怨说:“内阁会议并非依法而设,外交委员会也得不到英国法律认可。内阁从枢密院手中夺走处理政务的权力,由此成为人们抱怨的对象。”材料二:威廉统治末年,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
12、了。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材料三:从1711年起,安妮女王几乎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此后,由财政大臣取代国王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国务并做出决策,逐渐成为一种惯例;而将决策结果呈报给君主,由君主来签署实施,也仅仅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权力了,这表明,内阁在摆脱王权的控制、获取独立性方面,已取得飞跃性的进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78年和威廉统治末年英国内阁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王权力的变化趋势以及英国最终确立的政体。(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责任
13、内阁制度形成的原因。(8分)答案:(1)区别:1678年英国内阁并非依法而设,而是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威廉统治末年内阁公开化,逐渐成为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原因:“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初步建立了以议会为中心的国家权力机构。(2)趋势:从拥有行政权到成为事实上的虚位君主。政体:君主立宪制。(3)原因:内阁制在英国具有历史传统;“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约束,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解析:(1)根据材料“1678年,有人抱怨说:内阁会议并非依法而设,外交委员会也得不到英国法律认可。”可知1678年英国内阁并非依法而设,而是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根据材料“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
14、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可知威廉统治末年内阁公开化,逐渐成为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2)根据材料“内阁从枢密院手中夺走处理政务的权力,由此成为人们抱怨的对象”和材料“而将决策结果呈报给君主,由君主来签署实施,也仅仅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权力了”可知国王权力的变化趋势是从拥有行政权到成为事实上的虚位君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3)根据材料“内阁会议并非依法而设,外交委员会也得不到英国法律认可”可知内阁制在英国具有历史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
15、,国王权力转移到议会。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太祖废丞相,皇帝精力有限,无法高效处理政务。到了明成祖时代,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朝内阁由此出现。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群臣,地位非常之高。英国内阁是政府的高级官员,大多被冠以“大臣”的称号,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领袖组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君主同意只是象征性的,实则对议会负责。刘骞、蒋媛萍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及文化溯源根据材料,指出中英两国内阁产生方式的主要区别并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6分)答案:区别:明朝内阁
16、成员由皇帝任命,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英国内阁成员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任命,形式上需要得到国王的承认。论题:中英两国的内阁与社会管理。阐述:明朝的内阁部分地限制了君权,有利于国家决策一定的民主科学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英国的内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了保证。两国的内阁制度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中英两国的内阁都推动和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和“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领袖组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君主同意只是象征性的,实则对议会负责”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可知,中英两国内阁产生方式存在很大区别,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英国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阐述不同内阁的作用,应当联系所学,从明朝内阁部分限制君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英国内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了保证等方面来论述二者的不同。还可以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来论述二者都推动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信息拟定论题,然后联系史实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