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742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C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解析: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错误;当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时期,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可以得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在扩大,故D项正确。答案:D

2、2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D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解析:材料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特征。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故A项错误;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是1958年,处于“大跃进”时期,故B项正确;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是1983年,故C项错误;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是1984年,故D错误。答案:B3国务院决定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

3、立为“中国航天日”。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为了纪念46年前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升天B掌握“一箭多星”技术C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D“神舟5号”发射成功解析: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故A项正确;1981年中国成功实现一箭多星发射,故B项错误;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故C项错误;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发射成功,故D项错误。答案:A4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B

4、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解析:题干涉及水稻亩产的增长,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选A项。答案:A5.与右图信息直接相关的是()A“科教兴国”战略B“863”计划C“火炬计划”D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解析:“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据图得出应为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他们是中国重要的科学家,在他们的推动下,1986年推动实施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故B项正确;“火炬计划”于1988年通过,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于1978年,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6当前,“科学

5、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对此,下列认识和评价错误的是()A由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B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C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科技发展的特点D推动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要求回答评价错误的选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要求;A、B、D三项均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直接相关。答案:C7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实施15年,在多个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方向,共资助项目近5 200余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 000多亿元。这说

6、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解析:“863计划”是高科技发展计划,其创造产值、产生经济效益,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A8比利时最大的法文报纸晚报:“在戈壁荒漠的湛蓝天空之上,飘着一缕长长的白烟: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南优2号”育种成功 D“神舟5号”飞船往返成功解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升起的是蘑菇云,与材料“在戈壁荒漠的湛蓝天空之上,飘着一缕长长的白烟”不符,也与材料“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不符,故A

7、项错误;“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与“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不符,故B项错误;“南优2号”育种成功是我国杂交水稻技术,与“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无关,故C项错误;“神舟5号”飞船成功将我国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与“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

8、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材料二“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2)根据材

9、料一、二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解析:第(1)问,通过时间可以得出此时的国内、国际背景,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东方红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经历变化是从想象到对外太空的探索。答案:(1)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东方红一号”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东方红一号”是围绕人类自身所处天体运行,“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