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滚动月考卷(二)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进步(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2.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A.使中央与地方官员相互制约B.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C.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D.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3
2、.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5.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思想观念不同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C.地理位置差别D.人口数量不同6.克利斯提尼时期,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责是向公民大会提供法案,后者每
3、年约集结四十次以履行其职责。被提议的法案可能被通过、驳回或者发回“议事会”进行修订。这表明()A.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责尚不明确B.政治决策先有民主再有集中C.公民大会实为国家权力机关D.希腊奴隶制度逐步确立起来7.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释放。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理性、公平、证据的精神8.“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
4、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A.恢复“王在议会”B.确立议会主权C.建立责任内阁制D.发动宫廷政变9.“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这种现象根源于()A.两党政策大同小异B.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C.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的特点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修改自1866年编纂的北德意志邦联宪法,并由多个单独的文件汇总而成,被德国历史学家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俾斯麦帝国宪法”这一名称实质上反映出()A.宪法中规定的首相的权力极大B.宪法对欧洲等国的影响深远
5、C.俾斯麦对立宪起到关键性作用D.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11.“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文中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A.近代工业的起步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D.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12.古代中国历史撰写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如以“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据此推断,与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辛亥革命13.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
6、。“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以上材料反映出()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14.某学者指出:“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15.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7、。”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B.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16.“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是()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17.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现在是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
8、村的革命道路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18.1937年初,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国民党陆军上将蒋百里发表国防论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这说明()A.中国抗战是持久战B.必须坚持全面抗战路线C.必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D.中国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19.邮票是“国家的名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分别于2015年和1939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前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后者是右图的邮票。中华民国邮政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A.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B.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C.鼓动美国开辟太平洋
9、战场D.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20.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万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历程,我们可以了解近代天津()A.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B.经济的近代化C.半殖民地化加深D.文化的平民化21.阅读下图所示中国外交活动。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A.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2.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A.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
10、己当家作主的愿望B.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C.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D.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3.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这两种东扩是指下列哪两者的东扩()A.北约与华约B.北约与欧盟C.欧盟与北约D.恐怖与流感24.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25.“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
11、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的目的在于()A.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B.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C.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张传
12、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材料二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征辟除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1)依据材料一
13、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相对于察举制,科举制的变化是什么。以察举制发展的事实说明这一变化的作用。(6分)(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3分)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纵览英国民主革命史,还有一层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这里,我是指着它的合理的协商精神而言的,不通过流血的手段而达到理想的目标正是民主的最高境界。虽然英国革命之初也曾有过内战,但比较起来,它依然算是流血最少的一个。此后,代议制既经奠定,英国的政治革命便一直循着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材料二我对许
14、多问题的看法,一如所有此类看法一样,得益于民主历史中以后这个特别的立场,亦即这样一种信念:民主的思想和实践只有最终得到保护,才能在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得到扩展和深化。赫尔德民主的模式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民主的不同形式的发展历史正是一定政治观念和政治实践形成的历史,而这一历史在西方的具体体现最为明显。赫尔德民主的模式(1)通过对材料一中“合理的协商精神”的理解,请你举出英国民主实践中符合这一“精神”的两个事例,并分别指出其能够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的主要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主的思想和实践最终得到“保护”的主要原因。(2分)(3)通过对材料三的理解,请指出近代西方
15、有哪两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其政治理念和实践方式有何不同?(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片一、二,请从国共关系角度加以说明。(12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们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
16、转移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由此推动了科学和技术、商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革命。第二次转移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其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在产业、金融、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美国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8分)(2)材料二中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答案解析
17、1.A由材料中“伯”字的含义可知,春秋争霸是争夺首领地位,必然冲击当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引起制度变革、结构转型,故A正确。2.C三省六部制下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但三省官员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最终还是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3.B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沿革历史进程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中国政治出现第一次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形成;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故选B。4.A秦朝时期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宰相权力被分散,皇权加强;明朝时期废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提拔官职较低的官员形成
18、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大臣听命于皇帝。以上体现了君主专制逐渐加强。5.B海洋文明从事工商业,形成自由平等开放的思想理念;大河文明从事农耕经济,自给自足,造成封闭。这种差异最终形成民主和专制的不同政体。故选B。6.C材料体现了“公民大会”拥有否决、审议等权力,实质是国家的权力机关。7.D根据材料信息“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表明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为他人的行为负责,体现出的是一种公正合理的特点,被告在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反映了讲理性、重证据的法治精神,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甲乙是否为平民,故A错误;B、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C错误。8.B“有效地控制控制者”是指有效地限制
19、了统治者的专制权力。1689年,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故选B。9.C材料中“候选人”和“主流思想”关系说明,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候选人要想获得选举成功,就要符合主流民众的利益,这是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必然结果,故C正确。10.D据题干“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修改自1866年编纂的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信息,迁移德意志宪法的内容可知,德意志名称实质反映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
20、彩,故选D。A、B、C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1.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等国家曾受西方的入侵刺激而开始现代化的历程。12.C由材料可知,“为尊者讳”,用“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则“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是庚子年间君王出逃,根据所学判断,A、B、D均与君王出逃无关,错误;1900年为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慈禧携光绪帝逃到西安,故C正确。13.B题干中拳民“见以为”和“遇以为”事实上是以旧中国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去臆想被他们痛恨的外国传教士,这体现的是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A不符合题意,C、D则只体现了对题干的一部分认识。故选B。14.B根据“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可
21、知革命势力并不强大,同时表明清朝内部一些省的独立导致了清朝灭亡,因此A错误,B正确。材料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因此C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15.B题干阐述了五四运动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关键信息: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干部,说明了五四运动对国民大革命的作用,B正确;A无从反映,排除;五四运动是爱国反帝运动,C、D说法与史实不符。16.B据题干信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及“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可判断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故选B。17.D结合所学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22、故A错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革命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十月革命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故B、C错误,D正确。18.D据材料“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农业又具有分散性,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故D正确。19.D据图片美中国旗一起出现,中华民国版图和“美国开国百五十年纪念”等信息可知其主要意图为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故D正确。20.A题干中天津的解放桥由“万国桥”在抗战胜利后改名为“中正桥”反映了近代天津反侵略的历史,1949年天津解放后由“中正桥”更名为“解放桥”等信息反映了近代天津求民主的历史,故A正
23、确。21.A图片反映的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活动,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故A正确;B、C、D对材料解读不全面,只是针对某一方面,排除。22.A中国最早的自治区是1947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排除B。民族区域自治满足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23.C制度性的东扩指欧盟,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性步骤,战略性的东扩指北约,北约东扩以填补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地区出现的“真空”,确立北约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24.B题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国家为欧洲的联合而进行的第一次实践。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故B正确。1949年成立的北约是
2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体现,不是欧洲国家联合的表现,排除A。1993年欧洲联盟(欧盟)正式成立。1967年7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25.A材料中将亚非国家看作一个共同体,强调亚非国家的共同利益,实现亚非国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赢,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6.【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可知,汉代“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联系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回答“原因”。从“乡举里选”的内涵入手,比较选官制的特征回答第二问。第(2)题需要提取材料信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分析第一问。联系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局限性回答“变化的作用”。第(
25、3)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人才选拔的原则、方式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原因:国家建设需要对选拔新的官员提出了要求,武力功臣的凋零也为新的选官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条件。(2分)原因:察举人才来自民间,察举的人才都是有德行、才能或专长的人,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有被举的机会,与出身没有关系。(2分)(2)变化: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2分)作用: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使得真正有才能但出身低微的人,难以到中央和地方充任官职,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由此看出,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3)首先,人才选拔制度,必须体现
26、公平、公正原则,这样才能给所有的人以平等的机会;其次,选拔人才的标准不能过于单一,要从多个角度确定选拔标准,通过综合指标确定人才的取舍;第三,选拔人才的方式应多样化,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更多机会,以弥补单一选拔方式所产生的弊端;第四,应当尽量避免人才选拔制度对教育造成消极影响。(3分)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特点,并比较两种常见的民主形式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异同。第(1)题要求举出在英国民主中体现“合理的协商精神”的事例并分析其原因,注意作答时事例和原因要一一对应。第(2)题中民主能够得到保护一定要上升到制度和法律层面。第(3)题注意时间限定语是“近代西方”,最典
27、型的就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然后分析其政治理念和实践方式。答案:(1)事例:光荣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2分)主要原因:光荣革命,因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盟,并控制了议会下院,其实力超过了詹姆斯二世。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完全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掌握政权。(3分)(2)制度化、法律化。(2分)(3)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2分)不同:英国,在人文主义的指导之下进行,倡导议会主权;实践方式是国内战争。(2分)美国,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崇尚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实践方式是独立战争(民族革命)。(2分)28.【解析】第一步首先分析两则图片
28、反映的内容。图一李大钊与孙中山的合影反映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图二的文字表明第二次国共合作;故两幅图片展示了两次国共合作。第二步分别说明两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原因、内容、影响等;然后从整体上归纳评述国共合作,表达自己的认识看法。答案:举例参考: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孙中山和李大钊的第一次握手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但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顷刻瓦解。国共开始了十年对峙,这让日本人有机可乘,不断扩大对华战争。随着中日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开启了第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浴血奋战,打败日本。日本投降后,国
29、内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爆发了内战,使得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我们期待着国共第三次合作,期待着祖国早日统一。(12分)29.【解析】第(1)题要依据杜鲁门主义出台前后,美国与苏联关系的变化来分析。第(2)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中“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等信息理解“后美国时代”的含义,答案具有开放性,回答“同意”与“不同意”均可,关键是要结合相关史实来说明,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第一,这表明美国战后对外政策实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第二,这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志,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第三,这表明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维来看待整个世界。(8分)(2)同意。理由: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个力量中心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美国当前出现许多问题,如经济衰退、恐怖主义威胁等。(4分)不同意。理由:两极格局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强大。(4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