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的相关史实,从而理解20世界6、70年代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力量。 2. 通过对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推动世界多极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3. 理解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过程与方法
2、1.通过让学生思考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理解不同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表现,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等、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背景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意识。 3.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提高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日本战后崛起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借鉴作用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通过学习中国振兴对多极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重点】 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教学难点】 欧洲走向联合、日本
3、崛起的背景及影响,世界多极化的根本原因。【教学思路】 1.由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的一段材料引入本课。“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并让学生认识战后一些新力量形成并发出了新的声音从而改变了世界格局,并以新的力量、新的声音、改变世界为教学线索统领全课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多极化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来辩证的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认识这一时期
4、出现了哪些新的力量,帮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构建本课的历史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2.本课以新的力量、新的声音、改变世界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中国的振兴四个方面内容。(1)“欧共体的形成”通过图文资料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史料实证意识。(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一目重点探讨日本崛起的原因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3)“不结盟运动”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含义及其对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解
5、释的素养。(4)“中国的振兴”教材中没有,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适当补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中的一段材料引入本课。“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布热津斯基认为二战后六七十年代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过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出现了哪些新的力量、他们发出了什么新的声音,又怎样改变了世界,我们今天
6、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设计意图】由布热津斯基的话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国际关系格局改变的原因,并以此引出本课线索“新的力量、新的声音、改变世界”。借此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学会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欧共体的形成学生活动一:结合下列四组材料从经济、政治、文化及法德关系等四个方面合作探究欧洲走向联合这一 “新的力量”形成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欧共体形成的过程。材料一:战后,欧洲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为发展重工业,德国一直进口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的铁矿,而英国、法国等国也要进口德国鲁尔的煤矿。
7、欧洲各国都在反思,何不优势互补。欧洲各国企业到邻国开拓市场,由于各国货币政策,物价、利率、投资利益将差别较大,成本较高,不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 欧洲经济十五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欧洲国家必须建立联盟,维护欧洲的和平。 法国卢梭欧洲的联合是历史的要求。 德国康德材料四: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
8、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法国外长舒曼我决心要以改善法德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核心,如果法德之间缺乏根本谅解,欧洲合作是无法实现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学生活动二:学生结合下列两组材料合作讨论欧共体形成这一“新的力量”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他发出了怎样“新的声音”。材料一 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国家或组织1955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4年美国36.2%33.73%31.27%30.2%24.36%欧共体17.54%17.56%18.68%19.3%20
9、.12%材料二:1959年戴高乐出任法国总统 ,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摆脱美国的控制。1959年6月,美国要求在法国设置核武器,遭到拒绝。1960年法国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62年法国政府提出军事装备计划法案,计划用60多亿法郎来建立自己的核打击力量。1964年,法国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 “军事一体化机构”。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障都有美国的座位。”学生活动三:学生结合下列材料合作讨论美国对欧洲态度的转变来思考欧共体这一“新的力
10、量”对美国以及对“世界改变”。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杜鲁门(1946年)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尼克松(1972年)【设计意图】本部分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欧共体形成这一“新的力量”为何形成,发出了什么“新的声音”,如何“改变世界”这一核心问题。第一个活动通过运用四组材料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现实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客观的看待历史问题,理解“新的力量”形成的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欧共体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第二个活动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新的力量”形成对欧洲带来的影响及其发出的“新的声音
11、”,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第三个活动意在晕用美国对欧洲态度变化的材料帮助学生思考认识“新的力量”形成是如何“改变世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第二部分:日本的崛起学生活动一:学生结合下列材料合作思考日本的崛起这一“新的力量”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教材自主合作学习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材料一:到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9万美元,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时间日本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意大利195219608.22.82.77.54.85.81961197011.
12、24.12.84.85.85.6学生活动二:学生结合材料一思考探究日本崛起之后发出了怎样新的声音,同时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材料一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日本外相大平正芳(1972)材料二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1983)材料三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设计意图】本部
13、分依旧围绕 “新的力量、新的声音、改变世界”这一线索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学生活动一由漫画引入,并与中美贸易战现实联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比较形象的反映了日本崛起实力增强。在此基础上运用图表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日本崛起的表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最后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合作探究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并思考对中国发展的借鉴作用,培养学生阅读与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以史为鉴的意识。学生活动二引用了三则材料,前两则材料主要帮助学生理解日本崛起后发出了要摆脱美国控制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这样“新的声音”,第三则材料主要通过美国对日态度的转变来反映日本崛起对“世界的改变”,同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
14、史解释的能力。第三部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学生活动一:由不结盟运动形势图切入,学生结合尼赫鲁和铁托的两段话讨论思考不结盟运动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不结盟运动加入的条件探究不结盟运动的含义,了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材料一:不结盟是一种积极的政策,不是中立,不是骑墙,也不是模糊的中间道路,它可以使印度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结合当时主要情况,作出判断,决定最好的对策。 尼赫鲁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 铁托 材料二:以国家名义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五个条件:(1)一切参加国的政策应当是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2)它应该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5、3)它不应当使本国卷入大国冲突的军事集团并成为它们的成员国;(4)它不应当同任何一个大国签订双边协定,建立带有军事性质的联盟;(5)它不允许大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学生活动二:学生结合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以及西方学者的著作和报刊内容理解不结盟兴起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材料一: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带向世界冲突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方法。因此,这些原则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惟一的基础。” 引自不结盟国家的国家
16、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年月结束的第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核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如立即暂停大国间的核武器竞赛,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开发海底资源,取缔所有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一名联合国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的美丽的建筑物(指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余地方。” 纽约时报(1969年)【设计意图】本部分设计两个学生活动,围绕 “新的力量、新的声音、改变世界”这一核心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学生活动一通过引用尼赫鲁和铁托的话帮助学生理解不结盟运动这一“新的力量”建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不结盟
17、运动加入条件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学生活动二,借助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一段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不结盟运动发出了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的声音”,在通过西方学者和主流媒体的相关言论帮助学生理解不结盟运动这一“新的力量”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同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第四部分:中国的振兴材料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
18、,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设计意图】本部分为教材之外补充内容意在帮助学生对20世纪6、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有更加完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的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观念。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思考中国振兴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课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20世纪6、70年代随着欧共体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等新的力量的发展,他们纷纷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反对霸权主义、独立自主、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从而冲击原有的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推动世界多极化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本篇意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回顾小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推动世界多极化新的力量,以及他们发出的新的声音和对世界的改变,与开头呼应。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认识推动世界多极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帮助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问题,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附:板书设计新的力量欧共体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新的声音独立自主政治大国和平共处反对霸权改变世界冲击两极格局冲击两极格局冲击两极格局冲击两极格局根源:经济发展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