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铁制耕犁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使用;秦汉以来不断更新,除犁铧全铁外,还出现了便于深耕和碎土的犁壁;唐朝江南地区出现
2、了操作灵活方便的曲辕犁。耕犁的变化A.反映冶铁技术水平的重大突破B.有利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发展C.推动了二牛一人型耕法的形成D.使南方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2.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胎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A.受到外来文化影响B.手工业技术高超C.被卷入世界市场D.积极推动西学东渐3.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记载,“国家建都河汴,仰给江淮,岁漕资粮,溢于汉唐。一经制之素定,有常守而不渝。六路所供之租,各输于真楚;度支所用之数,悉集于京师。”这说明北宋定都开封的主要原因是A.开封发达的水陆交通B.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C.
3、推动南北的民族融合D.躲避北方少数民族侵扰4.汉武帝时,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设平准官总管全国“均输”来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其余由国家经营,”贵则卖之,贱则买之”。汉武帝均输平准政策A.增强朝廷经济实力B.威胁汉代中央集权C.是重农抑商的体现D.为“推恩令”奠基5.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据此可知清朝中叶A.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大B.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C.闭关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D.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6.表2为隋唐宋中国人口统计情况,它反映出朝代南方比例(%)北方比例(%)
4、主要分布地区隋朝4654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唐朝5446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北宋6634河南、江浙、淮河流域等南宋6931长江中下游地区 A.民族战争有利于人口快速增长B.两宋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高潮C.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D.人口大流动导致北方经济衰退7.有学者著述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中国不情愿地被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下能直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A.列强扩大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B.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列强入侵逐步瓦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8.1866
5、年洋务派官员郭嵩焘上书总理衙门,要求当局撤销出海禁令及一切禁止民间经营工商业的法令,并鼓励人民经营工商谋利,同时建议官办企业立即投入市场运营。郭嵩焘的这一主张A.旨在推动洋务官办企业私有化B.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突破了清廷早期“自强”思想9.1912-1916年间两度出任财政总长的周学熙贯彻“整理田赋,调整盐产,清理官产,施行烟酒公卖”的财政方针,积极“筹办实业银行和兴办工业”,还提出由政府兴办民间无力兴办的大型企业或由政府参加管理,同时给予经济援助或特殊政策照顾。这些举措A.利于改善民族经济的生存环境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
6、济侵略D.助长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10.19世纪末,维新变法中维新派曾对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制度和妇女守节习俗进行批判,主张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离异自由、革除童养媳陋俗;认为婚姻应该是双方自愿,两情相悦才行。可见,维新运动A.促进了民主思想的盛行B.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革新D.遭到了顽固势力的抵制11.申报创刊之初就秉承“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的报道理念。1877年,该刊物大篇幅报道了英国觊觎中国西藏,企图开发云南地区矿藏的计划与行动。这反映出A.传媒通过舆论压力迫使西方侵略者让步B.申报通过报道中外事务新闻脱
7、颖而出C.近代报刊承担唤醒民众民族主义的责任D.英国在对中国资本输出上处于领先地位12.从1949年到1954年,我国城镇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8249万。据估算,1953-1954年度,国家需要掌握粮食700多亿斤,实际缺口约430亿斤。这一情况表明当时A.土地改革势在必行B.加快工业化的迫切性C.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D.粮食自由流通势在必行13.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
8、这一思想A.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B.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C.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果14.1978年我国各地的经济统计资料中,没有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成分类型的统计资料,只有全民及集体经济的统计资料。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体制高度集中B.国家放松经济管理C.改革开放成效初显D.所有制性质的变化15.1982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各大商场进行了中国现代市场第一次“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的促销活动,由于受到上层领导的批评,商业部通知北京各商场停止销售可口可乐。这说明A.我国当时急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对外开放政策遭受挫折C.企业现代经营理念需要政策支持D.国有
9、企业改革面临阻力16.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17.某机构研究发现在分析1700年前后荷兰“黄金时代”终结的原因时写道:荷兰人被称为“世界的搬运工、贸易活动的中间商、欧洲的经纪人”,相较于奔波劳作,荷兰人更青睐商品交易、证券、放高利贷,抑或投资艺术品和郁金香。其意在强调荷兰衰落的因素是A
10、.重商业,轻实业B.发展道路脱离国情C.重经济,轻军事D.海外扩张屡屡受挫18.18世纪中期之前,英国只有少许的女子学校和女子学堂等;在此之后,英国妇女融人社会,男女同校。妇女甚至可以考入高等教育院校,成为法学、工程学、力学等领域的专家。这一变化体现出A.工业化推动英国实现男女平等B.社会革命促使妇女政治地位提高C.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受教育权D.教育的普及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19.齐世荣在其世界史中指出,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从而出现了一个既饶有兴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
11、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A.历史的假设结论,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B.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还原历史加以证明D.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超越当时历史人物的估计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著作全球通史中说:“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段材料实际上揭示了A.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虚假繁荣景象B.美国金融证券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C.金融证券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D.金融证券业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越来
12、越大21.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这里强调的是A.行政权力的扩大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蓝鹰运动效果显著D.政府全面管制经济22.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A.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B.完善社会福利制度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23.1
13、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A.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B.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C.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D.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24.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25.列
14、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这里称赞的是A.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计划经济体制优越26.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联)政府在企业内部广泛实行计件工资制度;工人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退还原主或出租他人,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或出租或自行关闭。这说明A.斯大林模式逐步建立B.新经济政策被废止C.国家工业化加速推动D.市场机制得到运用27.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放在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
15、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隔绝。”材料意在强调当时苏联A.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严重B.发展模式急需巩固和完善C.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D.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缓慢28.有学者指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经济一体化推向了最高层次经济联盟建设,并将一体化领域延伸至经济活动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和外交与安全领域,建立了欧洲联盟并进行了相应的机构和决策机制调整。该学者意在强调A.西欧统一市场逐渐形成B.经济全球化助推贸易自由化C.区域集团化呈现多样化D.欧洲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29.据统计,1996年一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简单平均最惠国关税从11%下降到5.3%,零关税产品
16、税目占比提高到47.9%。2017年,APEC成员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17.7万亿美元,其中成员国内部的贸易约占69.4%。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A.贸易自由化建设成效显著B.区域合作具有较强的排他性C.形成了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D.关税政策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30.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2008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到创纪录的5560项,近年来新增贸易保护主义措施401项。如果加上发展中国家同期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相关数据无疑将更加令人紧张。对这现象形成的原因解读,合理的是A.美国霸权地位衰落B.全球化发展日益不平衡C.全球贸易
17、增长缓慢D.国际贸易加剧南北矛盾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第34题、第35题任选一道15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高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斯大林选集材料三 剑
18、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复兴之路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丝
19、交换的背后是整个世界物产资源的大汇聚、大融通。除了丝绸之外,中国传入西方的还有瓷器、茶叶、造纸、耕作技术等;西方传入中国的主要有胡萝卜、葡萄、香料、龟兹乐以及各种宗教等。正是东西文明的差异、物产的互补,成就了丝绸之路的辉煌。(这些)文明的交流、交往、交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人类共同进步。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材料提供了一个文明交流的案例,蕴含了人类共同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14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
20、(今河南省陕州区)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唐玄宗即位后,任姚崇为相,姚崇趁机提出向玄宗提出国家治理的十条意见即十事要说,主要包括:一、武后执政以来,以严刑峻法治天下,能否施行仁政;二、青海边界已没有反复被扰的灾祸,你能否不再贪图边功;三、能否对宠爱的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四、能否不让宦官参政;五、能否在租赋之外不收大臣公卿的礼物;六、能否不任命亲属出任公职;七、能否以严肃的态度和应有的礼节对待大臣;八、能否允许大臣们“批逆鳞,犯忌讳”;九、能否禁止营造佛寺道观;十、能否接受汉朝王莽等乱天下的经验教训而禁止外戚内宠专权。姚崇的十条意见,是针对他所经历的武则天、中
21、宗和睿宗当政以来的政治弊端而提出,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唐玄宗以一句“朕能行之”而悉数采纳,并委以大权,由此奠定了“开元盛世”的重要基础。毛泽东称称赞姚崇“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参考新唐书姚崇传百度百科姚崇(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姚崇十事要说的特点。(9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姚崇十事要说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6分)3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
22、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摘编自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
23、战争”爆发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6分)3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梁启超先生的政治思根可以分为教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06年发表开明专制论前,此间梁启超积极推进维新,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追随康有为,坚持改良立场。第二阶段是1906年到武昌起义之间,梁启超先生发表开明专制论,明确提出了“今日之中国,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的论断。认为当时的中国,既不具备民主共和的条件,也不具备君主立宪的条件,故只能实行开明专制。第三阶段是武昌起义后到民国建立前,他明确提出“虚君共和”思想,并
24、反对美国共和制在中国推行。第四阶段为民国建立初期,其思想由君主立宪转变为民主共和。第五阶段为晚年时期(1917年后)。梁启超先生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其政治思想于晚年居于保守。梁启超先生在近代每次政治运动中,都躬身入局,致力于建设。其政治思想虽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但其置身于乱局之中也难免会随波逐流,不过这种随波逐流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不好,恰恰反映了梁启超先生与时俱进的特点,忽略晚年保守时期不谈,他的思想可说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停地进步的,这一点比他的师父康有为要
25、优的多。容成梁启超先生生平评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思想多次转变的主要原因。(9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6分)20212022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答案15 BAAAD 610 CDDAC 1115 CCCAC 1620 DACDA 2125 ABBCB 2630 DCDAB 31.(1)内容:限制生产(减耕减产),提供补贴;(2 分)原因:经济危机(2 分)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 分)原因:战争威胁,增强国防力量;基础薄弱,增强 经济实力。(3 分,答对 1 点得 2 分,两点得 3 分) (3)表现:50 年代早期
26、:实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2 分,一点即可) 70 年代后半期之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 分,每点 1 分,答对两点即可) 32. 启示:文明交流可以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茶叶、棉花 等更多地流人欧洲,茶叶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而棉纺织品更是带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 起步。与此同时,西方的传教士也来到中国,将西方的数学、天文等科学成果带入中国,冲 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总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整个人类的共
27、同进步。 33.(1)吸取前朝教训;注重整顿吏治、肃清纲纪;关注民众利益;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 实用性。(每点 3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2)推动开元盛世(或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或为后代治 理国家提供借鉴);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肃清朝政纲纪;推动社会发 展等。(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34.(1)原因:从国际关系看,英、法、美与德国矛盾激化;从制度看,资本主义自身具有 扩张性;从国内民众看,激进爱国主义情绪的煽动。(9 分) (2)启示: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警惕军国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外 交,理性爱国。(6 分) 35.(1)近代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列强侵略的加剧;一战对西方文明的冲击;爱国精神和 时代使命担当;与时倶进;新旧思想的交织碰撞。(每点 3 分,共 9 分,答对其中 3 点即可) (2)实事求是;注重人物评价的全面性;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评价(或与时代与结合); 一分为二。(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对其中 3 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