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566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教案: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整体设计教学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利用已有的十一个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本节的内容都是用例题来展现的,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和变换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本节把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放在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间的内在联系上,从而使三角函数性质的研究得到延伸.三角恒等变换不同于代数变换,后者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变换内容比较单一

2、.而对于三角变换,不仅要考虑三角函数是结构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三角函数式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它是一种立体的综合性变换.从函数式结构、函数种类、角与角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找一个切入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它们的适当公式进行转化变形,是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三维目标1.通过经历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出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能利用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出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3.通过例题的

3、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训练.2.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 思路1.我们知道变换是数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三角函数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的恒等

4、变换:代数变换、公式的逆向变换和多向变换以及引入辅助角的变换.前面已经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了简单的恒等变换,本节将综合运用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进行更加丰富的三角恒等变换. 思路2.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证明,都离不开三角恒等变换.学习了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三角变换的新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和灵活,同时也为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推理、运算、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

5、,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它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与有什么关系?如何建立cos与sin2之间的关系?sin2=,cos2=,tan2=这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你能感觉到代数变换与三角变换有哪些不同吗?证明(1)sincos=sin(+)+sin(-);(2)sin+sin=2sin.并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左右两边在结构形式上有何不同?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关于余弦的二倍角公式cos=1-2sin2,将公式中的用代替,解出sin2即可.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提问,学生可以发现:是的二倍角.在倍角公式cos2=1-2sin2中,以代替

6、2,以代替,即得cos=1-2sin2,所以sin2=. 在倍角公式cos2=2cos2-1中,以代替2,以代替,即得cos=2cos2-1,所以cos2=. 将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除,即得tan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式,可让学生总结出下列特点:(1)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它们的一半即是半角的三角函数;(2)由左式的“二次式”转化为右式的“一次式”(即用此式可达到“降次”的目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这样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些特点在三角恒等变形中将经常用到.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引起注意.同时还要强调,本例的结果还可表示为:sin=,cos=,tan=,并称之为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

7、,符号由所在象限决定.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两种变换共同讨论归纳得出: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它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 对于问题:(1)如果从右边出发,仅利用和(差)的正弦公式作展开合并,就会得出左式.但为了更好地发挥本例的训练功能,把两个三角式结构形式上的不同点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公式包含sincos呢?想到sin(+)=sincos+cossi

8、n.从方程角度看这个等式,sincos,cossin分别看成两个未知数.二元方程要求得确定解,必须有2个方程,这就促使学生考虑还有没有其他包含sincos的公式,列出sin(-)=sincos-cossin后,解相应的以sincos,cossin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容易得到所需要的结果.(2)由(1)得到以和的形式表示的积的形式后,解决它的反问题,即用积的形式表示和的形式,在思路和方法上都与(1)没有什么区别.只需做个变换,令+=,-=,则=,=,代入(1)式即得(2)式.证明:(1)因为sin(+)=sincos+cossin,sin(-)=sincos-cossin,将以上两式的左

9、右两边分别相加,得sin(+)+sin(-)=2sincos,即sincos=sin(+)+sin(-).(2)由(1),可得sin(+)+sin(-)=2sincos.设+=,-=,那么=,=.把,的值代入,即得sin+sin=2sincos. 教师给学生适时引导,指出这两个方程所用到的数学思想,可以总结出在本例的证明过程中用到了换元的思想,如把+看作,-看作,从而把包含,的三角函数式变换成,的三角函数式.另外,把sincos看作x,cossin看作y,把等式看作x,y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x,这就是方程思想的体现.讨论结果:是的二倍角.sin2=1-cos.略(见活动).应用示例思路1例1

10、 化简:. 活动:此题考查公式的应用,利用倍角公式进行化简解题.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半角公式和倍角公式的区别,它们的功能各异,本质相同,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解:原式=tan. 点评:本题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重在让学生理解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的内在联系.变式训练 化简:sin50(1+tan10).解:原式=sin50=2sin50=2cos40=1.例2 已知sinx-cosx=,求sin3x-cos3x的值.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立方差公式进行对公式变换化简,然后再求解.由于(a-b)3=a3-3a2b+3ab2-b3=a3-b3-3ab(a-b),a3-b3=(a-b)3+3ab(a-b).解

11、完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深挖本例的思想方法,由于sinxcosx与sinxcosx之间的转化.提升学生的运算.化简能力及整体代换思想.本题也可直接应用上述公式求之,即sin3x-cos3x=(sinx-cosx)3+3sinxcosx(sinx-cosx)=.此方法往往适用于sin3xcos3x的化简问题之中.解:由sinx-cosx=,得(sinx-cosx)2=,即1-2sinxcosx=,sinxcosx=.sin3x-cos3x=(sinx-cosx)(sin2x+sinxcosx+cos2x)=(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公式的变形、化简、求值,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和化简的方法.变式

12、训练 (2007年高考浙江卷,12) 已知sin+cos=,且,则cos2的值是_.答案:例1 已知. 活动:此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由于所给的条件等式与所要证明的等式形式一致,只是将A,B的位置互换了,因此应从所给的条件等式入手,而条件等式中含有A,B角的正、余弦,可利用平方关系来减少函数的种类.从结构上看,已知条件是a2+b2=1的形式,可利用三角代换.证明一:,cos4Asin2B+sin4Acos2B=sin2Bcos+B.cos4A(1-cos2B)+sin4Acos2B=(1-cos2B)cos2B,即cos4A-cos2B(cos4A-sin4A)=cos2B-cos4B.co

13、s4A-2cos2Acos2B+cos4B=0.(cos2A-cos2B)2=0.cos2A=cos2B.sin2A=sin2B.cos2B+sin2B=1.证明二:令=sin,则cos2A=cosBcos,sin2A=sinBsin.两式相加,得1=cosBcos+sinBsin,即cos(B-)=1.B-=2k(kZ),即B=2k+(kZ).cos=cosB,sin=sinB.cos2A=cosBcos=cos2B,sin2A=sinBsin=sin2B.=cos2B+sin2B=1. 点评: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本例从角与函数的种类两方面观察,利用平方关系进行了合理消元.变式训练

14、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C是它的三个内角,记S=,求证:S90,90A90-B0.tanAtan(90-B)=cotB0,tanAtanB1.S0.tan(-2)0.又(0,),-20,得0-2.由tan=tan(-2),得=-2,即+2=.例2 求证: 活动:证明三角恒等式,一般要遵循“由繁到简”的原则,另外“化弦为切”与“化切为弦”也是在三角式的变换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证明:证法一:左边=右边.原式成立.证法二:右边=1-=左边.原式成立. 点评:此题进一步训练学生三角恒等式的变形,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公式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变式训练1.求证:.分析: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发现原式等价

15、于,此式右边就是tan2.证明:原等式等价于.而上式左边=tan2右边.上式成立,即原等式得证.2.已知sin=msin(2+),求证:tan(+)=tan. 分析:仔细观察已知式与所证式中的角,不要盲目展开,要有的放矢,看到已知式中的2+可化为结论式中的+与的和,不妨将+作为一整体来处理.证明:由sin=msin(2+)sin(+)-=msin(+)+sin(+)cos-cos(+)sin=m0sin(+)cos+cos(+)sin(1-m)sin(+)cos=(1+m)cos(+)sintan(+)=tan.知能训练1.若sin=,在第二象限,则tan的值为( )A.5 B.-5 C. D

16、.2.设56,cos=,则sin等于( )A. B. C. D.3.已知sin=,3,则tan_.解答:1.A 2.D 3.-3课堂小结1.先让学生自己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差、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的应用,半角公式、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的区别与联系.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及其推导,三角恒等式与条件等式的证明.2.教师画龙点睛总结:本节学习了公式的使用,换元法,方程思想,等价转化,三角恒等变形的基本手段.作业课本习题3.2 B组2.第2课时导入新课 思路1.(问题导入)三角化简、求值与证明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相异的角,我们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等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

17、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得解决,如:=(+)-,2=(+)+(-)=(+)-(-),+=-(-)等,你能总结出三角变换的哪些策略?由此探讨展开. 思路2.(复习导入)前面已经学过如何把形如y=asinx+bcosx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Asin(x+)的函数,本节主要研究函数y=asinx+bcosx的周期、最值等性质.三角函数和代数、几何知识联系密切,它是研究其他各类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考题中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大都以恒等变形为研究手段.三角变换是运算、化简、求值、证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解题技巧,要学会创设条件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掌握运算,化简的方法和技能.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三角函数y=s

18、inx,y=cosx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函数y=asinx+bcosx的变形与应用是怎样的?三角变换在几何问题中有什么应用?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前面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复习与回顾,我们知道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都具有周期性、对称性、单调性等性质.而且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都是2k(kZ且k0),最小正周期都是2.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变化时,会对其周期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函数y=sinx的周期是2k(kZ且k0),且最小正周期是2,函数y=sin2x的周期是k(kZ且k0),且最小正周期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所以这两个函数的值域都是-1,

19、1.函数y=asinx+bcosx=(cosx),(,则有asinx+bcosx=(sinxcos+cosxsin)=sin(x+).因此,我们有如下结论:asinx+bcosx=sin(x+),其中tan=.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此结论进行求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或者角度问题. 我们知道角的概念起源于几何图形,从而使得三角函数与平面几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几何中的角度、长度、面积等几何问题,常需借助三角函数的变换来解决,通过三角变换来解决几何中的有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讨论结果:y=sinx,y=cosx的周期是2k(kZ且k0),最小正周期都是2;最大值都是1,最小值都是-1.(略)见活动

20、.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如图1,已知OPQ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的扇形,C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求当角取何值时,矩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活动:要求当角取何值时,矩形ABCD的面积S最大,先找出S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再求函数的最值.找S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得到:S=ABBC=(cossin)sin=sincos-sin2.求这种y=asin2x+bsinxcosx+ccos2x函数的最值,应先降幂,再利用公式化成Asin(x+)型的三角函数求最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当角取何值时,矩形ABCD的面积S最大,可分两步进行:图1(1

21、)找出S与之间的函数关系;(2)由得出的函数关系,求S的最大值.解:在RtOBC中,BC=cos,BC=sin,在RtOAD中,=tan60=,所以OA=DA=BC=sin.所以AB=OB-OA=cossin.设矩形ABCD的面积为S,则S=ABBC=(cossin)sin=sincossin2=sin2+cos2-=(sin2+cos2)-=sin(2+)-.由于00).(1)求函数f(x)的值域;(2)若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y=-1的两个相邻交点间的距离为,求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解:(1)f(x)=sinx+cosx+sinx-cosx-(cosx+1)=2(sinx-c

22、osx)-1=2sin(x-)-1.由-1sin(x-)1,得-32sin(x-)-11,可知函数f(x)的值域为-3,1.(2)由题设条件及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可知y=f(x)的周期为,又由0,得=,即得=2.于是有f(x)=2sin(2x-)-1,再由2k-2x-2k+(kZ),解得k-xk+(kZ). 所以y=f(x)的单调增区间为k-,k+(kZ).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的能力.例1 求函数y=sin4x+23sinxcosx-cos4x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并写出该函数在0,上的单调递增区间.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

23、用公式解题,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周期性等基础知识.先用二倍角公式把函数化成最简形式,然后再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解:y=sin4x+2sinxcosx-cos4x=(sin2x+cos2x)(sin2x-cos2x)+sin2x=sin2x-cos2x=2sin(2x-). 故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最小值是-2;在0,上单调增区间是0,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周期性等基础知识.变式训练 已知函数f(x)=cos4x-2sinxcosx-sin4x,(1)求f(x)的最小正周期;(2)若x0,求f(x)的最大、最小值.解:f(x)=cos4

24、x-2sinxcosx-sin4x=(cos2x+sin2x)(cos2x-sin2x)-sin2x=cos2x-sin2x=cos(2x+),所以,f(x)的最小正周期T=.(2)因为x0,,所以2x+,.当2x+=时,cos(2x+)取得最大值,当2x+=时,cos(2x+)取得最小值-1.所以,在0,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思路2例1 已知函数f(x)=sin(x+)(0,0)是R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点M(,0)对称,且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求和的值. 活动:提醒学生在解此题时,对f(x)是偶函数这一条件的运用不在问题上,而在对“f(x)的图象关于M(,0)对称”这一条件的使用上

25、,多数考生都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地:定义在R上的函数y=f(x)对定义域内任意x满足条件:f(x+a)=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反之亦然.教师在这类问题的教学时要给予充分的提示与总结,多做些这种类型的变式训练.解:由f(x)是偶函数,得f(-x)=f(x),即sin(-x+)=sin(x+),所以-cossinx=cossinx对任意x都成立.又0,所以,得cos=0.依题设0,所以,解得=.由f(x)的图象关于点M对称,得f(-x)=-f(+x).取x=0,得f()=-f(),所以f()=0.f()=sin(+)=cos,cos=0.又0,得=+k,k=0

26、,1,2,.=(2k+1),k=0,1,2,.当k=0时,=,f(x)=sin(x+)在0,上是减函数;当k=1时,=2,f(x)=sin(2x+)在0,上是减函数;当k2时,f(x)=sin(x+)在0,上不是单调函数.所以,综合得=或=2. 点评:本题是利用函数思想进行解题,结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函数进行变换然后进而解决此题.变式训练 已知如图2的RtABC中,A=90,a为斜边,B、C的内角平分线BD、CE的长分别为m、n,且a2=2mn.问:是否能在区间(,2中找到角,恰使等式cos-sin=4(cos-cos)成立?若能,找出这样的角;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在RtBAD中,=

27、cos,在RtBAC中,=sinC,mcos=asinC.图2同理,ncos=asinB.mncoscos=a2sinBsinC.而a2=2mn,coscos=2sinBsinC=8sincoscossin.sinsin=.积化和差,得4(cos-cos)=-1,若存在使等式cos-sin=4(cos-cos)成立,则cos(+)=-1,cos(+)=.而2,+.这样的不存在. 点评:对于不确定的开放式问题,通常称之为存在性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假设结论是肯定的,再进行演绎推理,若推证出现矛盾,即可否定假设;若推出合理结果,即假设成立.这个探索结论的过程可概括为假设推证定论.例2 已

28、知tan(-)=,tan=,且,(0,),求2-的值.解:2-=2(-)+,tan(-)=,tan2(-)=.从而tan(2-)=tan2(-)+=.又tan=tan(-)+=1.且0,0.02.又tan=0,且(0,),-.-2-0.2-=. 点评:本题通过变形转化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关键在于对角的范围的讨论,注意合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必要时,根据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从而求出准确角.另外,求角一般都通过三角函数值来实现,但求该角的哪一种函数值,往往有一定的规律,若(0,),则求cos;若(,),则求sin等.变式训练 若,为锐角,且3sin2+2sin2=1,3sin2-2si

29、n2=0,求证:+2=.证明:已知两个等式可化为3sin2=cos2, 3sincos=sin2, ,得=,即coscos2-sinsin2=0,cos(+2)=0.0,0,0+2.+2=.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4.解答:4.(1)y=sin4x.最小正周期为,递增区间为(kZ),最大值为;(2)y=cosx+2.最小正周期为2,递增区间为+2k,2+2k(kZ),最大值为3;(3)y=2sin(4x+).最小正周期为,递增区间为(kZ),最大值为2.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通过三角恒等变形,把形如y=asinx+bcosx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Asin(x+)的函数,从而能顺利考查函数的若干性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充分体现出生活的数学和“活”的数学.作业课本复习参考题A组10、11、12.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