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311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1页
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纲呈现 考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三年真题呈现 考频 统计 分值 统计 试卷名称 2016 2015 2014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湿地功能、问题与保护 新课标卷 T10、11,8 T36(1),6 3年 5考 20分 新课标卷 新课标卷 海南地理 T17,3 T20,3 2.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生态效益;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脆弱性 新课标卷 3年 0考 0分 新课标卷 新课标卷 海南地理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治理前的田纳西流域,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2、新课标卷 T37,24 T36(2),6 T4,4 T911,12 3年 13考 77分 新课标卷 T4、5,8 T10,4 新课标卷 海南地理 T1,3;T23,10 T4、5,6 考纲呈现 考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三年真题呈现 考频 统计 分值 统计 试卷名称 2016 2015 2014 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与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卷 T13,12 3年 15考 64分 新课标卷 T911,12 T6、7,8 T36(2)、(3),14 T37(1),6 新课标卷 海南地理 T8、9,6 T16,3 T18,3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

3、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煤炭与鲁尔区及鲁尔区的新发展 新课标卷 T10、11,8 T36(1),6 3年 5考 20分 新课标卷 新课标卷 海南地理 T17,3 T20,3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标卷 T37,24 T36(2),6 T4,4 T911,12 3年 20考 108分 新课标卷 T4、5,8 T10,4 T6、7,8 T911,12 T36(2),8 新课标卷 海南地理 T1,3;T23,10 T4、5,6 T17,3 本章内容是高考地理的主要内容,每年必考。以荒漠化为切入点,考查某地

4、区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以森林为切入点,考查某地区的森林的作用和保护;以湿地为切入点,考查某地区的湿地作用、开发利用和保护;以某河流水系分布图或水文气候资料为材料,分析流域内旱涝灾害的治理对策,以及治理前后的变化;以某一区域的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布局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以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利用为背景,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开发利用过程及其新变化;从区域城市化进程、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以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现状。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集训 知能提升 核心考点

5、回归教材 01 02 03 04 Contents 目录一、荒漠化的含义 干旱、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耕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草地退化 石质荒漠化 林地退化 次生盐渍化 回归教材 二、荒漠化的过程 三、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自然原因:降水 、风力 ;植被 甚至没有,地表 ,土壤失去植被保护以及对 的调节作用。2人为原因:、。稀少 强大 稀疏 裸露 水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盲目开垦 风沙 水土 土地生 产力 流失 侵蚀 四、荒漠化的危害 1全球上亿人面临 的危险,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造成表土裸露,为 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 的破坏,使得生物的 持续下降,减

6、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 ,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丧失土地沙尘暴生产力粮食和牧草饥荒植被和地表形态五、荒漠化的防治 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2我国: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防治方针:“,综合治理”。4防治措施(1)营造 建设工程;(2)采取 、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5目的:实现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北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北”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人口资源核心考点 微专题一 荒漠化问题的分布与成因 2 微专题二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3微专

7、题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 1【微专题一】荒漠化问题的分布与成因 1荒漠化的类型与分布(1)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2)“石漠化”:全称是“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区域岩溶发育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如云贵高原地区。(3)“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种迹象,也是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所带来的后果。如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宁夏平

8、原、河套平原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次生盐渍化问题。2荒漠化问题的分析方法(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山地 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2)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以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为例)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则加速荒漠

9、化进程。3荒漠化的成因(1)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 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干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例题1】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

10、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11、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影响航运。(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12、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解析: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跟踪训练1】(2016浙江四校联考)读下图,回答(

13、1)(3)题。(1)我国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2)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AC(3)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促进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第(1)题,图中示意因滥垦、滥伐森林造成的沙漠

14、化在成因构成中达85%,据此可知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是出现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第(2)题,我国“三北”地区较南方自然条件脆弱,生态恢复能力较差,沙漠化较严重。第(3)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C【跟踪训练2】(2016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5、。(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风能太阳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得出库布多沙漠地区降水少,沙漠广,岩石破坏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靠近黄河地带

16、易产生水土流失。第(2)题,库布齐沙漠靠东,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图中显示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第(3)题,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主要作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4)题,联系当地自然条件分析,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风能和太阳能。【考向预测】该考点考查的方向一是荒漠化问题,二是分布,三是成因,四是发展变化。【微专题二】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其主要危害有下列方面:2荒漠化的防治(1)全球性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2)我国对荒漠化的防

17、治 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措施 特别提醒:生态移民可有效减轻荒漠化严重地区的人口压力。人类活动加剧了西北地区生态的退化,可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一些地区的居民移往他处。【例题2】(2016上海卷)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 100km,宽15km。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

18、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任答一点即可)(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

19、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解析:第(1)题,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20、第(2)题,原因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的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第(3)题,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与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第(4)题,材料二中已给出树种特性,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种植,旱季落叶,选用的

21、树种需克服这些弊端,选用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树冠大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第(5)题,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11个国家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名师指津】这道题以北非的荒漠草原过渡带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特征理解及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的共同作用,盛行下沉气流,终年干旱少雨;它分布在纬度2030的大陆西岸和内陆。据图,该地区北部是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1020纬度间,结合两个

22、气候带分布规律,图示绿色长城就是两个气候带的过渡带。北非的荒漠化主要是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与过度放牧造成的。治理措施就是从这两方面入手。根据自然环境分析适应当地环境强的树种的特性,要结合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荒漠化的治理,是多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必须进行国际合作。【跟踪训练3】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设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指出我

23、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土地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跟踪训练4】(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周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泉、沙峰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 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500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2014年12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掘八口井,每昼夜近1万m3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1

24、)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的原因。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2)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3)试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4)你是否赞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大量开发地下水,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同意。地下水资

25、源丰富,补给稳定;优质矿泉水,水质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或不同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沙丘内部干燥(植被死亡),沙丘活化,沙尘天气增多;地下水补给速度慢,无法满足大量开采需求;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第(1)题,首先定位,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贺兰山以西,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第(2)题,从图中看出,该地有大量的断裂带存在,故地下水容易出露。第(3)题,高大沙丘的形成条件首先是沙源,其次还要考虑到风力堆积,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也会导致沙丘堆高。第(4)题,开放型题目,可从不同角度分析,但是要持之有据。【考向预测】该考点考查方向是荒漠化成因

26、及治理措施。【微专题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 1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2黄土高原主要特点:(1)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2)黄土高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3)黄土高原地下水非常贫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水源、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4)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

27、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4治理水土流失主要措施:(1)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

28、良种,地膜覆盖;(4)开矿时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5黄土高原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式:控制人口;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6黄土高原地区域图:【例题3】(2016漳州调研)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失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读下图,回答(1)(2)题。(1)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 B哈巴格希东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 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 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2)下列措施有利于治理东胜

29、矿区水土流失的是()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 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拧条为主的混交林 C在泊尔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 D严格控制小煤窑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 B B解析:第(1)题,东胜矿区北部、东部降水较多,以水力侵蚀为主,地形破碎沟谷发育;西南部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气候干旱,以风力侵蚀为主;中南部位于西部风蚀地貌与东部黄土水蚀地貌的过渡地带,为水力、风力侵蚀过渡区。东胜城区硬化地面多,水力侵蚀微弱。第(2)题,在沟道两侧陡坡采取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措施,以及生态林等生物措施,缓坡修建梯田及

30、经济林生物措施;固体废弃物堆弃于沟道中,会造成矿区水土流失加剧,应找到科学合理的固体废弃物利用途径或堆放场所。【跟踪训练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材料二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征。干燥度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

31、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3)图中B湖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面对B湖面积日趋缩小,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跟踪训练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土高原“小老树”分布带。材料二 小老树也称“僵树”,或因土肥水条件差,或因管理不善,树木栽植后发育不良,年生长量极为有限,未老先衰。视情况不同,可通过改善土肥水条件加以解决,或伐掉地上部分促使新株再生。黄土高原50多年植树造林

32、,到目前保存的林地面积仅有8万km2,其中真正成片的郁闭度较高的森林面积很少;有很大一部分成为“小老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人们的期望相差甚远,挫伤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1)分析黄土高原“小老树”形成的人为原因。树种选择不当;栽种不合理;人为破坏;经营不合理;投入不够等。(2)简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生态建设的根本原则。根本原因:贫困。根本原则:因地制宜。(3)结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生态建设的根本原则请提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发展林草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越垦越穷的怪圈;重视生态自然修复和人与自然和谐;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农林牧业;因地制宜发

33、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考向预测】该考点考查方式以某一新闻点或生态点入手,考查背后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到解决措施。【典例展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模型 一般,生态环境问题多从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分析,而成因与防治措施又是重心所在。温馨提示: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

34、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知能提升【迁移应用】【例题】(2016安庆市质检)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A区域土地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图中B区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是什么?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1)图中A区域土地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是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解决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主要是合理灌溉、有灌有排。(2)图中B区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是什么?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水土流失。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流水侵蚀作用强(或外力作用)。思路点拨:(1)图中A区域是河套平原地区,由于种植业的大力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是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解决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主要是合理灌溉、有灌有排。(2)图中B区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是水土流失。B区域是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流水侵蚀作用强,所以水土流失严重。温馨提示:课后完成同步训练第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