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能力目标提高锻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学会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和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2.完成预习自测。【课前预习】1.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发展时期殷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影响发源雏形划时代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全盛时代延续面
2、临冲击2.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文字,是文化的,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5.只有在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6.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 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预习自测】1.伴随秦的统一,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形成了。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
3、文明时代。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有(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的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 B. C.ID.5.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 俗;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了沿用至今的春联, 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一成不变B.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课堂探究】探究点一 汉字的内
4、涵总是在不断的丰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悄悄的出现在生活中,并被年轻人所热情演绎着。诸如“886”“521”“7456”“菜鸟”“玉米”“美眉”等,以及很多90后热衷的火星文。这些语言成为了学生之间沟通的暗号,而家长们却不知所云。对此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很可能带来汉语的革命,有人认为这只能污染汉语言文字。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呢?探究点二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 一种玩具,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的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兴盛民间是在明代。据潍县志稿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
5、、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善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臂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扣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得淋漓尽致。 到了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 风筝漂洋过海,被带到美国、日本作艺术珍品馆藏起来。 从1984年起,潍坊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国际风筝节;1988 年,潍坊市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潍坊风筝走向了世界,真正达到了它的鼎盛期。(1)潍坊风筝的历史说明了什么?(2)我们作为青少年能够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做些什
6、么?【体系构建】【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有(C)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最初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 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宋朝时,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人全盛时代 元朝时,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落 A.B. C.D.2.钱伟长先生曾经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三千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3.“槑”(音同“梅”,基本字义同“梅”)。单看“槑”的解释跟 “呆”可谓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
7、儿,可在新新人类的眼里,它们愣是被拉到同一个檐下,成了一家人。仅仅因为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实现了古老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这体现了( )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化的自我调节和完善发展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要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A.B. C.D.4.从我国汉字的发展过程看,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 器上的符号是汉字的雏形,甲骨文是正式的文字,主要 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还有辅助性的 草书和行书。我国有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都使用汉字。材料表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 生
8、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 聚力方面有巨大作用 A.B. C.D.5.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经 久未绝。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 A.百花争艳,异彩纷呈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6.下列身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措施有()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依靠人民群众 A.B. C. D.参考答案:预习自测1.错误。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
9、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华文 化思想的雏形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2.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3.正确。4.C5.D【课堂探究】探究一:首先,汉字最大的优点是它能适应它所代表的汉语的语言特点,并且能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充分发改进自己,使得它能够满足社会要求。这同时也是汉字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其次,汉字关系到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我们不但不能废弃汉字,相反应该加大对汉字的研究力度,使其优点及潜在的魅力更好地发挥出来。探究点二问题1:两千多年的历史,说明风筝文化源远流长。潍县志稿和郑板桥写过的诗作为汉字和史学典籍是风筝文化的有力见证。问题2: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开放性题目,围绕中心,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检测】1.C 2.C 3.A 4.D 5.C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