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154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35分钟)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A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蓬勃发展C思想家因循守旧、陈腐不化D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新”。所谓“新的历史条件”,即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B项在明清时期没有出现,C、D两项不符合“新”这一特点,均排除。2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李贽“离经叛道”思想的准确理解是()A挑战正统儒学权威B彻底否定孔孟之道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倡导君民共主A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

2、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因此被称为“离经叛道”,主要是指他向正统儒学权威发起了挑战。故A项正确。3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中“新见”是指()A保留君主制B君臣分治C以民为本D民贵君轻B明清时期,黄宗羲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性地继承,提出新的政治主张,他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其为“天下之大害”,但是仍主张保留君主制,因此不是“新见”,故A项错误;黄宗羲要求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主张建立“学校”,实行君臣分治,这体现

3、了新的主张,属于“新见”,故B项正确;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直倡导“以民为本”,因此不属于“新见”,故C项错误;“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提出的,不属于黄宗羲提出的“新见”,故D项错误。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B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于它的思想遗产,其中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5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

4、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A主张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C主张男女平等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A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的主题信息,从“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看出顾炎武主张学以致用。故选A项。6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C根据题干信息,王夫之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孤秦之“孤”与陋宋之“陋”,其核心是猜疑之心,自私之心。实际上就是抨击秦、宋以及其他封建王朝统治者以天下为私产的做法。7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评价存在很

5、多分歧,有人认为他们是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想的代言人,有人则认为他们是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一分歧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A阶级立场不同B评判标准不同C思想高度不同D时代背景不同B本题主要考查对明清进步思想的历史评价和定位的问题。前者的评价体现了阶级立场,但后者没有,故排除A项;二者的说法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存在高低之分,故排除C项;题中没有突出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故排除D项;二者分别是从资产阶级和儒家思想方面来评价的,故选B项。8清初学者唐甄曾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这一言论反映的经济思想是()A重视商业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D

6、工商皆本C从材料内容看,唐甄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商业,故选C项。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贽曾自述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王阳明先生道学钞附王阳明先生年谱后语)他这种“异端”性格,特别是对“道学”的厌恶,影响了他一生,至死不“化”。也正因此,他一生坎坷,受尽磨难。李贽的异端思想材料二王夫之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心学“以知为行”和禅学“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他反对天命观,认为历史发

7、展具有规律性,是“理势相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背景。(2)材料二反映了王夫之的什么思想主张?以上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儒学的发展有何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见道学先生则尤恶”,可以答出李贽反对虚伪的道学。联系李贽生活的时代,分析其产生背景,从经济、政治、考试制度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夫之的知行观点和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主张;然后答出其使儒学重焕生机的影响。答案:(1)观点:反对传统思想中虚伪的道学。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业者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明朝晚期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2)思想主张:实践是知识的基础;

8、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意义: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0“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A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B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C否定帝权的主张D反对盲从孔子D李贽思想的本质并没有脱离儒学思想的范畴,故A项错误;李贽为明朝后期的人物,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对帝权的否定,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材料主要体现了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故D项正确。11黄宗羲、唐甄

9、等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C本题考查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本质。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专制制度”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本质上仍脱离不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故排除;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12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

10、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得出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故B项错误;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不同于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世之有鼎革也”得出王夫之主张改革,但没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项错误。13学者高全喜认为:“在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儒家并不是被生硬地镶嵌在里头

11、的,而是活出来的。”儒家的“活”在明末清初的主要表现是()A继承宋明义理观B借鉴西方启蒙思想C创建新的封建论D以个性解放为核心D本题的疑难之处是不能正确理解儒学在明末清初的新发展。“活”主要是指儒学随着时代演进而不断出现新变化。明清之际,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日益腐朽以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它注重现实,主张打破正统思想对个性的束缚,故A项错误,D项正确;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尚未传入,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以后,儒家没有真正实现唯我独尊。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在精神生活领域,中国人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中国的士大

12、夫与君主也是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士大夫们一方面以儒家理念约束政权,另一方面又以专业文官的身份为政权服务。儒家的理想社会,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儒家士大夫不在朝为官时,在野为士绅与知识分子,可能比基督教的教士,有更多着力之处。于是,近代以前,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可能比罗马治下的平民百姓,较为舒畅,也较为优裕。材料二明清之交,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

13、有三百年的僵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化与开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并简要评述这一变化。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约束政权为政权服务”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中国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民本思想来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信息“破陈立新”“启蒙精神”等作答;第二小问,可结合明清时期社会状况与思想界变动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答案:(1)特征:以儒家思想为主,多种思想交融;儒家思想及其代表既约束政权又服务于政权;宗教观念淡薄,关注现实。成因:中国较早确立了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国较早形成了民本观念。(2)变化: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检讨和破陈立新;进步思想具有早期的民主启蒙色彩;思想界强调经世致用。评述:思想的变动是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明清思想界的变动有利于中国社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