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112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田制与赋税制息息相关。北魏均田制的颁布就是为了增加赋税,因此均田制内容的变动也会引起赋税制度的变动。北魏均田制下实行的赋税制度主要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以庸代役D.更赋制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促成这一转变的是( )A.战国商鞅变法B.西汉休养生息政策 C.魏晋时期租调制 D.唐朝两税法3.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溃,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

2、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4.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变化表明( )A.国民收入得到普遍提高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D.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5.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年份(年)非竞争性进口商

3、品(%)(国内无同类产品且找不到相近替代物)竞争性进口商品(%)(国内有同类产品)总税则必需品合计无出口有出口合计19285.15.18.16.74.14.3192922.217.218.313.89.010.3193023.617.725.113.210.212.0A.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B.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C.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D.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6.有关张居正改革,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B.建立公平公正的平等社会C.有利于稳定农业

4、生产D.有利于保护豪强地主利益7.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 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8.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 )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 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 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9.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海关征税标准是4%,但外国商人在广州卸货必须打点红包

5、,费用占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规定进出口“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最后确定为值百抽五原则。据此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 )A.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有所增加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C.广州的腐败问题得到了解决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0.清末,清政府在派出大臣考察后,由度支部拟议了所得税章程30条,规定对公司所得、工薪所得以及不属于前两种所得范围的其他所得征税,对不属于公司所得的另外两种所得税采用八档累进税率。由此可知( )A.首次提出征收个人所得税B.征税政策得到了真正贯彻C.征税标准受西方影响D.征税内容全面和适用11.南京国民政府在1943年和1946年几次重新修订了“所得税法”

6、和“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特别是1946年对个人所得税的修订中,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这表明( )A.政府税收更注重实效性B.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特点C.个人征税内容更加广泛D.调节征税标准增加了收入12.按照“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该法颁布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B.解决外籍人士个人所得税问题C.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经济D.计划经济体制下税制弊端严重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

7、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包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

8、“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万历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颁布“一条鞭法”。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然后把夏秋两税和杂税也合编为一条,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

9、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名目和征收手续,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一条鞭法”上承“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开启了租税制和货币征收制的赋税时代。摘编自蔡昌元明清时期赋税材料二 咸丰以前,清政府税收来源主要是田赋、盐课、关税三项。其中来自农业的田赋收入所占比重为70%80%,而来自工商的盐、关两税仅占20%30%。咸丰以后,特别到了光绪年间,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由1849年的77%逐渐下降到1911年的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1849年的23%逐

10、渐上升到1911年的73%。摘编自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赋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均田制下实行的赋税制度租调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即租调制,故A项正确;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B项错误;隋朝“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开始以庸代役,C项错误;更赋制是汉代的赋税制度,D项错误。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两税法。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两税法后

11、,税制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变为以土地和财产为主,因此,唐代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的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项正确;其佘三项均未完成这一转变,排除。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材料体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促使赋税改革,而不是赋税改革缓解土地兼并,故排除A项;根据“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可知土地制度的变化影响了赋税制度的变化,故选B项,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材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

12、随着普通民众生活成本的增加,政府又增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表明我国的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故B项正确;A项只体现了材料的一部分信息,故排除;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个税改革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并不能说明贫富差距的拉大,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订新约运动。从表中数据可知,国内无同类产品且找不到相近替代物的商品收税标准越来越高,有出口的比无出口的收税标准低,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政府确定的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基本实现,故排除C项;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

13、,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税率也提高了,不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故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一条鞭法。材料中张居正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趋势是指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7.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出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但是到了唐中期土地兼并加剧促使均田制走向崩溃,租庸调制也难以维持,出现两税法,所以题干体现出赋税改革的基础,故选B项;题干没有反映赋税改革对土地兼并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排除C项;题干体现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并没有说明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

14、度变化,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材料中明清的税制改革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减轻,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A项正确;材料中征税标准以财产税为主,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税制改革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政局,故C项错误;材料中更新了征税方式和标准并未对农民赋役负担有太大变化,故D项错误。9.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前后的关税从“标准是观”调整为“值百抽五”即5%,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有所增加,故选A项;马关条约后,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广州的腐败问题得到了解决,仅能看出关税的变化,排除C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15、半封建社会而非加深,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出,清政府的所得税章程30条是在派出大臣考察后起草的,表明该章程受西方的影响,故C项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是首次提出征收个人所得税,故A项错误;由于清政府的垮台,个人所得税制度并未真正实施,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看出征税内容全面和适用,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材料“进一步扩大了征税范围,新增了综合所得税,并调整了税率与级距,提高了免征额等”可知政府的个人所得税开始显现出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端倪,开始运用免征税和累进税率调节收入分配,故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政府税收实效性的问题,只是征税范围的变化,故A项错误;C项未能反映出个人所得

16、税的本质,只是材料的现象,排除;材料未涉及修订所得税法的作用,故D项错误。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80年”和“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可知,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特别是出于解决来华工作外籍人士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国家制定了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故A项正确;B项为直接原因而非主要原因,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所得税比重很小,弊端不算严重,故D项错误。13.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解析:本题选取课外史料

17、,考查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1)问依据材料信息“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等方面分析归纳。(2)问可依据材料信息“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并结合两税法实施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两税法的积极作用。14.答案:(1)内容:赋役合并(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以银代役(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赋役征银;官府统一直接征收。作用:客观上起到了均平赋役的作用;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清初“摊丁

18、入亩”的变革奠定了基础。(2)变化:税收总量迅速增长;农业税比重下降,工商税比重上升(税收主体由农业税转向工商税)。原因:近代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西方入侵,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内忧外患,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自辟财源;战争赔款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一条鞭法”和晚清赋税的变化。(1)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一中的“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等信息分析得出“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赋役合并、以银代役、赋役征银和官府统一直接征收。第二小问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一“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1849年的23%逐渐上升到1911年的73%”等信息分析得出。第二小问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战争赔款的需要等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