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924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由此形成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是A.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 诸侯天子卿大夫士C. 天子卿大夫诸侯士D. 天子诸侯土卿大夫【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是与井田制对应的政治制度。周天子代表国家占有全国的土地,并将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国的国君再分封,建立了卿大夫的领地“采邑(食邑)”;士是分封制下最低级别的贵族,没有自己的“封邑”和“邑田”,A正确;B、C、D错

2、误。2. 战国时期提倡“仁政”的儒家代表人物是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故选C;孔子、老子是春秋时期人物,故排除AD;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主张,故排除B。3.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的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属于两汉文化的是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张骞“凿空” 马援“马革裹尸”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霍去病、张骞,东汉时

3、期的班超、马援,以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和不凡的经历,为后世留传下了“匈奴未灭,无以为家”、“投笔从戎”、“凿空”丝路和“马革裹尸”等精神财富,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对这些内容有遗漏的其它三个组合不符合题意,ABC三项错误。4.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由此带来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A.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C.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 使北方趋于平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

4、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南方的混乱局面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B不是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排除;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与北方是否平静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D。5.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记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先进生产技术传入B. 政府推行重农政策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 大批水利工程兴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亩产5石稻”“亩产高达10石”“一亩二十斛”等数字说明当时的农业耕作技术很高,故A项正确;BCD项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不是主要

5、原因,排除。故选A。6. 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是A. 商鞅变法B. 王莽改制C. 孝文帝改革D. 王安石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北方民族”“缓和民族矛盾”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改革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故选C;商鞅变法、王莽改革、王安石变法,均未体现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与题干不符合,故排除ABD。7. 下图是唐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 (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这一壁画则用来研究古代哪课题价值更大( )A. 民族文化B. 经济状况C. 妇女地位D. 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唐

6、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表明,该壁画可以用来研究唐朝时期的民族文化,故A正确;“经济状况”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妇女地位”与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儒家思想”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D错误。故选A。8. 在府州一级,宋代设置了通判,又叫监州,主要职责是监督知府、知州。这反映出宋代A.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 皇权独尊局面出现C. 开创了地方监察先河D. 选官制度发生变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通判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知府、知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宋代中央集权的强化,A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宋代地方监察监督

7、制,与皇权在全国统治中至上、独尊无关,排除B项;地方监察制度秦朝早已出现,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分析的是监察制度,不是选官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9.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造纸术和印刷术普遍使用B. 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携带不便C. 宋代商业的繁荣D. 北宋政府的大力推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选选正确。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遍使用,只是条件,不是产生纸币这一流通媒介的根本原因,A选项错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携带不便,是交子产生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

8、错误。北宋政府大力推广是结果,不是交子产生的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10. 元史地理志中称:“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得益于A. 行省制度的建立B. 理藩院的设置C. 民族交流的加强D. 驿站制度的出现【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之所以能赋役之,说明中央对这些地方强化了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正确;理藩院是清朝机构,排除B;民族交流加强多出于自愿,而题干中指的是“赋役征收”,显然属于政府行为,C排除;驿站制度主要在交通沿线,与题干所列是行政区域而非交通

9、沿线,排除D。11. 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编撰的“四书”不包括A. 大学B. 中庸C. 宋书D. 孟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朱熹无关,故选C项;大学、中庸、孟子都是朱熹所编“四书”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睛】12. 有文献记载:“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材料中所体现的制度是A. 辽设南、北面官B. 金朝“猛安谋克”C. 明朝内阁制D. 清朝奏折制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与前代宰相绝不相

10、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明成祖设置的内阁制度,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3. 洪武二十三年,明太祖命令沿海。卫所装备海船:“诏滨海卫所每百户置船二艘,巡逻海上盗贼。”此命令旨在A. 增强海战力量抗倭B. 保护中外贸易往来C. 遏制民间海上走私D. 抵制欧洲殖民入侵【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诏滨海卫所每百户置船二艘,巡逻海上盗贼”表明实行是海禁政策,遏制民间海上走私,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14. 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的现象。这表明A.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 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 生产分工更加细密D. 新型经

11、营方式已出现【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属于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说明新型经营方式已经出现,D正确;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排除A;题干描述的是民营手工业,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15. 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地区管理方式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西藏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A. 注重因地制宜B. 提倡民族自治C. 强化军事管理D. 重海疆轻边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清朝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管理特点,故A

12、正确;伊犁将军的设置没有体现民族自治特点,故B错误;西藏蒙古两地的统治没有体现出军事管理,故C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到海防内容,故D错误。故选A。16.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附有与意大利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另外他还与另一位传教士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在科学技术上A. 对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吸收B. 在前人基础上注重创新C. 重视对传统先进技术的总结D. 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附有与意大利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6卷,另外他还与另一位传教士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对我国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3、。”结合所学可知徐光启编撰著作的过程中与外国传教士进行了合作,吸收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A选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前人,B错误;没有提及对传统先进技术,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影响,D错误。17.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 领土主权B. 贸易主权C. 司法主权D. 关税主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强迫中国签订虎门条约,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外事官去裁决,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的破坏,C项正确。A项

14、涉及的是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问题;BD两项涉及的是列强对我国进行侵略获得的经济权利。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18. 2019年9月17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展品中有“圆明园青铜虎鎣”、“圆明园马首”等珍贵的回归文物。劫掠圆明园珍贵物品的侵略者是A. 英法联军B. 俄国军队C. 八国联军D. 日本军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圆明园的文物流入国外主要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俄国军队、八国联军和日本军队与洗劫圆明园文物无

15、关,BCD选项排除。19. 林则徐指出:“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句话的用意是A. 说明鸦片危害主张禁烟B. 抨击军备匮乏要求扩军C. 指出钱粮匮乏建议收税D. 阐释西方先进从而学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体现的是林则徐认为鸦片流入中国对国家实力、群众健康、财政收入和军事实力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扩充军队、扩大税收和学习西方无关,BCD选项排除。20. 2018 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以确凿证据证实大连庄河海域

16、一艘沉船是 124 年前沉没的经远舰。”下图是打捞出水的部分残件, 它为研究经远舰提供了A. 文献史料B. 实物史料C. 口述史料D. 档案文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打捞出水的部分残件属于实物史料,故B项正确;打捞出水的残件不是文献,也不是档案,更不是口述的史料,故ACD项错误。21. 书中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本书是( )A. 海国图志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D. 四洲志【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为了振兴天平天国,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主张,C正确;海国图志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

17、夷”的思想,A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要是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B错误;四洲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D错误。22.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是对近代一位民族英堆的评价。这位民族英雄是A. 林则徐B. 左宗棠C. 冯子材D. 邓世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阿古柏。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故B正确;林则徐主要是禁烟运动

18、,排除A;冯子材是中法战争中镇南关大捷中民族英雄,排除C;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排除D。故选B。23.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A. 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B. 推翻君主制度C. 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D. 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A选项正确。推翻君主制度只是辛亥革命的目标,B选项错误。只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便可救国是洋务派的观点,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求进行政治变革,C选项错误。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

19、的旗帜,D选项错误,24.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是指( )A. 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扶植与控制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条款中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D.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辛丑条约中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 仇敌之会”,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正确;B属于国家性质的变化,排除;题干与近代列强的惩罚对象无关,C错误;“使馆界”并不是列强侵华的新的方式,D错误。25. 在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20、)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 民主和科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记忆。选D.A是魏源C是和新三民主义相联系的三大政策B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考点:新文化运动点评:本题难度小。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6. 有学者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讲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A.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 改变了社会性质C.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D. 改变了革命任务【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洋务运动属于器物的近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近代化。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没有推翻君主专制

21、的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显然是个飞跃,A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性质、也没有结束封建制度、更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C和D项错误。27.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 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C. 成立天津机器局D. 创办福州船政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体现了“求富”的思想,故选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和福州船政局都是军事企业,体现的是“自强”的思想,排除ACD。2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22、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A. 纺织和化学B. 煤矿和面粉C. 纺织和面粉D. 冶铁和纺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机会,此时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C正确;民族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化学、煤炭和冶铁均属于重工业,ABD项排除。【点睛】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为主,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如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A. 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B.

23、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C. 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D. 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深入到工商业者中宣传“追求知识”,“追求自由平等”的道理,反映出知识界已经初步认识到促进民众觉醒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C项正确;徐德珩在谈话中没有明确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A项错误;知识分子到工商业者中学宣传求知和平等,将“新文化传播”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是方法,不是其认识的进步,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革命”和“团结工农”对革命的重要性,D项错误。30.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没有强有

24、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 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 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的评价中既肯定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革命性,同时指出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不可能战胜反动派,这一评价意味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必须找到同盟军,这是其推翻反动派的必要条件,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正确;题干只提到了工人阶级,并未提到农民,排除A;1922年至1923年,无产阶级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北洋军阀,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尚

25、未成为主要矛盾,排除C;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粵(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粵海关一口。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1)材料一的图中的方框表示哪个中原政权?指出这个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及该发展趋势所产生的积极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答案】(1)政权:唐朝。主要趋势:以和为主,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积极影响

26、: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封建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变化: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影响: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详解】(1)政权:从图片中的长安、洛阳、吐蕃等地名可得了是唐朝。主要趋势:根据所学可得出是以和为主,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积极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封建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方面。(2)变化:根据“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粵(广州)四海关”可得出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

27、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影响: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2. “实业救国论”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通过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思潮,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20世纪初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代表人物或主张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张之洞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他积极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创办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他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国家“富强之

28、大本”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实业救国”,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5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五四运动前后民族资本家提出“振兴实业,挽回权利”的口号,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实业救国论”。【答案】评述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实业救国论的提出背景和目的: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和中国民族危机的出现,先进知识分子为抵制外来侵略,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探索主张。(2)实业救国主张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伴随着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在19世纪

29、后半期和20世纪初期不断发展,它对推进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升中国近代化的水平、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3)历史结论:实业救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解析】【详解】首先,阅读材料,选取评论的角度,如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前后”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实业救国论的提出背景和目的,以及发展历程和影响的角度进行评论,然后,联系具体史实,加以阐述,如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和中国民族危机的出现,先进知识分子为抵制外来侵略,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探索主张,伴随着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的

30、加深,实业救国在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期不断发展,它对推进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升中国近代化的水平、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最后,归纳总结,如实业救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人说,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一座是亚洲的武昌,一座是欧洲的彼得堡。它们在时隔7年举行的革命暴动,摧毁了两块大陆上最为顽固的君主统治,改变了两大国家的地位,促成了两大民族的崛起,从而以其城市英名震撼世界。摘编自罗时汉武汉往事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到2008年的87年间,共举行过1200多

31、次会议。这些会议内容各不相同,它们都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是其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挽救革命、挽救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摘编自赵晓琳论八七会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武昌成为“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之一”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八七会议“为挽救革命、挽救党”所作出的决议。举例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这些决议的。【答案】(1)理由: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加速了君主专制在中国的灭亡。(2)决议:批判和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

32、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践行:进行武装斗争(秋收起义、反“围剿”);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解析】【详解】(1)理由:根据辛亥革命的内容及影响可得出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加速了君主专制在中国的灭亡。(2)决议:根据八七会议的内容可得出批判和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践行: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进行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