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牛和鹅【教学内容】教科书P7478内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2.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难点】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
2、吗?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指名回答,适时评价。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
3、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2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了看法。)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
4、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同学们练习得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
5、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甩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6.不可一世的老公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31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地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
6、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五、布置作业,积累巩固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2.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板书设计】牛和鹅怕不怕角度【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贴近,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学生阅读课文时,对于课文的深意理解可能会仅仅局限于本课点明的看待“鹅”和“牛”的不同认识,很难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的适度指导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