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057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解析》新疆克拉玛依十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2021届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不正统,遭到历代官吏的非议或史学家的谴责。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 她通过不正当手段即位B. 受到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C. 武则天的执政能力不佳D. 在古代妇女不能参与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武则天。武则天受到历代官吏的非议或史学家的谴责主要是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符合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嫡长子继承”的宗法观念,与她的即位手段无关,且武则天的执政能力比较出色,

2、不是不佳,而且古代也有许多参与政治的女政治家出现,故排除A、C、D项,故选B。2.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C. 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D. 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答案】C【解析】由“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到“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说明由于分封制的实施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故C项正确;受分封的地方并不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周王室对于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

3、;材料说明周边地区开发,并不是说周王室附近地区衰落,故D项错误。中外朝制度3.秦始皇宣布:“八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这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A. 皇位世袭B. 皇权至上C. 天命神授D. 以法治国【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专制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皇位世袭,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皇帝的天命神授,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以法治国,而是突出皇权至上,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4、,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皇权至上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 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 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 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 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周的“地方分权制”指的是分封制,而秦代的“独制”指的是郡县制。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不是由地方推荐任职的,也不是世代镇守地方,故排除A、B项;郡县

5、制之下,郡守与县令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命的,故选C项;县令由君主任命,而不是由郡守任命,故排除D项。【点睛】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 相权不断削弱B.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C. 皇权不断加强D. 中枢机构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三公九卿、内外朝特别是内阁、军机处等均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所以说这些机构的设立在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材料不是强调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以及中枢机构完

6、善等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6.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B. 行省设置主要偏重于其经济职能C. 行省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权力D. 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以确保皇权独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元代行省“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说明行省在地方上拥有政治、军事、经济等大权,故C项正确;“元

7、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说明行省制的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说明行省设置不是偏重于其经济职能,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故D项错误。7.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反映了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故A项错误;从汉

8、代到明清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享有司法权,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可以处死罪犯。宋代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增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8.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

9、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 扩大了政权基础B. 摧毁了门阀政治C. 促进了社会公平D. 与人才培养脱节【答案】D【解析】材料中“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家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说明了晚唐时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寒门书生,缺乏必要的从政素养,只会专心经籍文学,不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由此可见,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与人才的培养脱节,

10、故D项正确。这段材料主要指出了科举制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没有涉及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故AC两项错误。门阀政治不是科举制摧毁的,故B项错误。点睛:材料“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反映了晚唐时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寒门书生,与懂得“政治掌故”的门第子弟在为官从政方面有很大差距,所以这段材料主要强调科举制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9.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不过遇事请旨耳,视前明之内阁票拟何异?”这反映了清朝A. 皇权专制空前强化B. 中央政

11、府机构重叠C. 中枢权力机构扩大化D. 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视前明之内阁票拟何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军机处的权力完全源于皇帝,说明皇权专制空前强化,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央政府机构重叠的信息,故B排除;军机处并不是法定的中枢权力机构,也没有扩大化,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行政效率提高,故D排除。1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之处是A.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D. 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答案】A【解析】内阁和军机处都是皇帝的助理机构,都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故A正确;朝廷

12、事务和地方事务均有六部负责管理,故B错误;D属于兵部管理。11.明太祖朱元璋曾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最腐败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在于A. 政治腐败B. 宦官专权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体现君主权力的加强;而“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这是宦官专权的体现,这种现象的出现的根本原因则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B,C项正确。A项政治腐败会导致“司礼监太监成了真宰相、皇帝”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所以选C12.某历史课

13、堂正在探究“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下列材料不能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A. 古希腊地理环境的材料B. 爱琴海地区贸易图C. 古希腊城邦的分布图D. 刻有被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贸易、城邦政治的形成、宽松的社会环境等,故AB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刻有被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指的是陶片放逐法,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之一,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13.克里斯提尼改革被认为是雅典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民主化改革,使雅典的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下列措施属于克里斯提尼政革的是A. 成立四百人会议B.

14、设立陪审法庭C. 废除债务奴隶制D. 重划行政选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ABC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D是克里斯提尼政革的内容,故选D。14.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材料中的“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后”A. 权利受到十二铜表法的保护B. 权利受到习惯法的保护C. 权利受到万民法的保护D. 权利受到民法大全的保护【答案】C【解析】“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等字眼说明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而帝国时代的

15、法律是万民法,所以权利应该受到万民法的保护,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均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民法大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5.在古罗马有一个人把洗衣店告上法庭,要求店家赔偿被老鼠咬破的衣服,其理由为:“按照约定,店家洗好衣服后应妥善保管好,事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依据罗马法,最后法庭判决洗衣店赔偿全部损失。该案例主要说明了A. 司法程序严格完备B. 审判非常重视证据C. 法律维护平民利益D. 审判体现契约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司法程序问题,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平民

16、,排除C;由材料“按照约定,店家洗好衣服后应妥善保管好,事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故选D。16.一场“女婿登陆,丈人逃亡”的宫廷政变以最小的牺牲完成了政权更替,该事件A. 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B. 使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C. 迎来了英国新王荷兰执政威廉二世D. 使得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转变【答案】C【解析】材料“女婿登基,丈人逃亡”“宫廷政变”“政权更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政变是指1688年的“光荣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国王詹姆士二世的封建专制,另立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担任国王,故C项

17、正确;AD项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影响,排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使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故B项错误。点睛:通过材料“女婿登基,丈人逃亡”“宫廷政变”“政权更替”明确所指事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17.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也确立了有别于英国的“君主为实,立宪为虚”的君主立宪政体。三者的共性是A. 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B. 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D. 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答案】D【解析】三国政体均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形式,代议制最大特点是议会负责立法权,故D项正确;德国的权力中心在皇

18、帝,美国是三权分立体制,故A项错误;英国是首相负责国家行政权,德国是宰相负责行政权,故B项错误;美国和德国政府首脑不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18.孟德斯鸠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B. 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C. 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D. 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众议院确认【答案】C【解析】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体现的是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选C

19、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也可能再通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需国会的批准才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参议院确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9.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简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 共和制B

20、. 联邦制C. 代议制D. 三权分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政治体制。从材料中看美国表面是一个共和国而实际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实质是指美国联邦制共和国下是由许多州组成各州的独立较强。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20.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了A. 联邦制原则B. 议会中心原则C. 共和制原则D. 公正平等原则【答案】A【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联邦制特点,A正确;B不适合德国;C不适合德国;D说法错误。21.法国历史上1875年“一票共和”的主要意义在于A. 建立了拿破仑第一

21、帝国,使法国势力问鼎大半个欧洲B. 使法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和平转型C. 共和派战胜了保皇派,保皇派建立“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计划破产D. 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法国的共和政体【答案】D【解析】拿破仑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排除A;1875年“一票共和”,从法律上确定了共和政体,故选D;1875年“一票共和”之前,法国政局动荡,排除B;C只是表象,排除。22.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属于南京条约的是A. 开放天津B. 协定关税C. 开设工厂D. 公使驻京【答案】B【解析】 结合所学,南京条约的内容

22、有协定关税,故选B;A是北京条约内容,排除;C是马关条约内容,排除C;D是天津条约内容,排除。2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这反映了A. 中国外交逐渐趋于近代化B. 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C. 外国侵犯中国的外交主权D. 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答案】B【解析】晚清时期将外交赋予地方办理,显然是不想和外国直接交接,体现出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故B项正确;此时的外交不仅正式的机构没有,外交的事务局限于贸易,不能说是外交的近代化,故A项错误;外交的主权并没有受到侵犯,故C项错误;此时清政府并不是坚决

23、捍卫国家主权,故项错误。24.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永安建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金田起义发生,1851年9月永安建制,1853年3月定都天京,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天京变乱,故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故C正确,排除ABD。25.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A.

24、 兴建天王府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B.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C. 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 成为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统治的象征【答案】B【解析】【详解】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与材料中“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反映了农民阶级追求享乐,体现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反映了追求享乐,但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指导,故C项错误;推翻清朝统治要依靠革命斗争,与材料中“大兴土木”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天京变乱是农

25、民阶级局限性的结果,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6.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A.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B.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C.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D.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答案】A【解析】从材料“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中可以看出,资政新篇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及先进科技,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政权,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并不符合太平天国的实际,故B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列强的支持,故

26、D项排除。点睛:“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27.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实力超过中国B. 中国洋务运动失败C.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 中国军事实力落后【答案】C【解析】“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说明中国的军事物资储备并不是差,显然中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不是军事问题,故项错误,应该是清政府政治腐败,故项正确;材料中子弹和粮食比较显然不能说中国

27、的实力超越日本,故项错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故项错误。28.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该条约签订后A. 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B. 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C. 列强华办厂合法化D. 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答案】A【解析】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该条约还规定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A正确;B是天津条约影响;C是马关条约影响。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影响。29.肖传林说:“尽管辛亥革命创造的民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空架子,但它已经构筑了一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框架。”辛亥革命构筑的资产阶级

28、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框架借鉴的是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模仿美国,中华民国也因此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所以借鉴的是美国而非英国、法国以及德国,所以本题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30.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B.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29、即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共和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思想解放而是强调民族觉醒,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民族觉醒的含义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3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A.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C. 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D. 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答案】D【解析】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

30、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了责任内阁制,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故选D;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BC与材料无关,排除。32.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中,最早明确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A. “扶清灭洋B.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 “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B【解析】“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正确;“扶清灭洋”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三民主义里民族主义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反封建清王朝,排除C;“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

31、24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口号,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不符合“最早”,排除D。33.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这反映了A. 中国人民开展收回利权运动B.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1919”“爱国运动”可知是五四运动,“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说明当时对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起国人爱国的热情,故C正确;A是国民大革命时期;B是辛丑条约影响;共产党成立是

32、1921年,故D错误。34.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答案】B【解析】1921-1935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此时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开始,故B正确;A是1919,1937年;C是1927-1937年;D是井冈山时期。35.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

33、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 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C.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答案】B【解析】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进行北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对立,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第二次合作,八七会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太原会战是抗战时期,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顺序不符合题意。【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3)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36.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

34、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A. 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 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 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 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项正确。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

35、八七会议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故D项错误。点睛: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7.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 1853年,

36、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错误,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表述错误,C项说法正确,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D说法错误。结合所学。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38.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

37、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1937年旧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联系所学知识,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1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A正确;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与“在上海”不符,排除BCD。39.刘伯承曾说:“1947年8月中共中央用围魏救赵的方式,拆散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从而缓解陕北的经济困难。”材料中的“围魏救赵”是指A. 进行土

38、地革命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 进行战略决战D. 攻占南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时间和军事行动的影响容易判断选B.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准确记忆基本历史知识结论。40.“东北野战军一路进入热河承德,一路进入冀东,华北野战军聂荣臻部占领河北保定。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收缩战线,将军队分别集结于北平、塘沽、张家口、新保安。”材料描述的战事是A. 跃进大别山B. 辽沈战役C. 淮海战役D. 平津战役【答案】D【解析】材料“河北保定北平、塘沽、张家口、新保安”反映了该战役的地区以华北地区为主,属于平津战役的区域,故D正确;大别山在鄂豫皖地区,不符

39、合题意,故A错误;辽沈战役在东北地区,故B错误;淮海战役在苏鲁皖地区,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河北保定北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区域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4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晋代中枢机构“三省”已逐渐形成。尚书省组织比汉魏严密,有以大傅录尚书事的官职,大权独揽,成“录公”。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 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三省权力互相制约。不论唐大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只不过因为儒教的

40、纪律,促使当今天子在内部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身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量。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胡惟庸的专权,因为他专权,即使他没有罪,也要把他杀掉。丞相的权力太大,杀了胡惟庸,如果再立一个丞相,仍然不免要与皇帝分享权力。于是,朱元璋干脆一劳永逸地取消丞相制度,就不会再有丞相与皇帝分权了。毛佩琦胡惟腐案之谜光明日报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晋、唐“三省”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分工并没有改变“专制体制”这一观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必然性。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君权与相权演化的认识。【答案】

41、(1)区别:晋代三省中,尚书省大权独揽,位高权重;唐代三省中三省之间互相制约,尚书省权力较晋代有所下降。没有改变“专制体制”,尽管三省之间互相制约,但他们都共同对皇帝负责,没有改变皇帝大权独揽的本质;某个皇帝的优秀品德不能改变组织结构的固定性。(2)必然性: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丞相制度的存在对君主专制构成一定制约,废除丞相制度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认识:丞相制度从一产生就对君权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历代封建王朝都想方设法削弱相权,强化君权;最终君权战胜了相权,但也表明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材料“以大傅录尚书事的官职,大权独揽”可知晋代三省

42、中,尚书省大权独揽,位高权重;根据材料“三省分工”“三省权力互相制约”可知,;唐代三省中三省之间互相制约,尚书省权力较晋代有所下降。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材料“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的产物,某个皇帝的优秀品德不能改变组织结构的固定性。(2)第一小问必然性,根据材料“丞相的权力太大,杀了胡惟庸,如果再立一个丞相,仍然不免要与皇帝分享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丞相制度的存在对君主专制构成一定制约,废除丞相制度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皇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来分析

43、出答案。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

44、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与众议:组成,众议员由直接

45、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答案】(1)变化:由君主专制到权力受限,再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英国传统议会制度的影响;人民的长期斗争。(2)安排: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共和政体。意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和民主制度;促进了美国资

46、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3)不同:总统的产生的方式不同: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美国总统由选民选出; 总统权力不同: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美国总统与议会相互制衡;总统与内阁关系不同: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美国内阁由总统任命。【解析】(1)变化:根据“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由君主专制到权力受限,再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原因:根据“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并且根据英国的经济、历史传统、人民的斗争等角度分析。(2)“精巧制度的安排”:根据“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

47、彼此制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共和政体。意义:可分别从促进政治民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等方面分析。(3)不同:根据“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分别从总统的产生的方式、总统权力、总统与内阁关系比较。43.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积极领导和参与民主革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加以实践。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

48、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 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孙中山中国革命史材料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1)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分配土地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办法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在民族方面的

49、革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答案】(1)分配土地的办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核心思想:农民平均主义(2)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功绩: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3)行动:土地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农民平均主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并结合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思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可知是土地革命时期;第二小问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角度思考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反帝反封建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