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025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1秋(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以后,由美洲传入欧亚大陆的作物不包括()A.番茄、辣椒B.玉米、甘薯C.南瓜、马铃薯 D.黄瓜、甜瓜解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传入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黄瓜和甜瓜本身就是欧亚大陆的作物,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2.明朝中后期,玉米作为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对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作物与玉米同时传入我国的是()A.粟 B.水稻C.甘薯 D.小麦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和玉米同时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是甘薯,因此答案为C项。答案:C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范围

2、内的物种交流频繁。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16世纪中叶,玉米还是仅供人们观赏B.明朝前期,玉米在中国大规模推广C.18世纪末,番茄开始作食用栽培D.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解析:16世纪中叶,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A项错误,排除;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在中国得到大规模推广,因此B项错误,排除;18世纪中叶,番茄开始作食用栽培,因此C项错误,排除;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D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因此答案为D项。答案:D4.16世纪,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亚移民

3、带入美洲的是()A.小麦、大麦、牛、马B.小麦、马铃薯、番茄C.玉米、水稻、黄瓜D.马铃薯、番茄、辣椒解析:小麦、大麦、牛、马不是美洲原有物种,属于欧亚大陆的物种,故A项正确;玉米、马铃薯、番茄、辣椒的原产地都是美洲,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C、D三项错误。答案:A5.新航路开辟后,小麦、葡萄、鸡、驴、羊等物种漂洋过海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当地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同时,美洲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也蓬勃发展。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A.使欧洲列强开始殖民扩张B.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C.激发了欧洲人的冒险精神D.促进了各地区物种的交流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

4、间建立起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各地区物种的交流。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选D项。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

5、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摘编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和相关知识分析回答;第(2)问,据材料信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缓解了粮食压力”,从玉米作用的角度入手分析归纳。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2)原因:玉米在世界的传播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

6、展。本课提要(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2)新航路开辟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3)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基础巩固】1.“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番茄、马铃薯、花生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他们”是指()A.美洲人 B.欧洲人C.非洲人 D.亚洲人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人成就之一就是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故“他们”是指美洲人,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2.明朝嘉靖年间的平凉府志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

7、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该农作物是()A.马铃薯 B.黄瓜C.甘薯 D.玉米解析:通过题干信息“苗叶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再结合明朝这一时间信息可以判断,该农作物是玉米。答案:D3.“大量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材料中“这一时期”是指()A.秦汉 B.隋唐C.宋元 D.明清解析: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在明朝传入中国,在清朝得到大规模推广种植。因此答案

8、为D项。答案:D4.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据此判断,题干中的“椒”应该是()A.辣椒,原产于非洲的加纳和中美洲的墨西哥B.辣椒,16世纪传到西班牙和中欧各国C.辣椒,明朝时期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D.辣椒,传入中国后在山东、河南最为流行解析:辣椒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因此A项错误;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因此B项错误;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C项表述正确,因此答案为C项;辣椒传入中国后在西南和中南地区最为流行,因此D项错误。答案:C5.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对美洲影响最大的是哪两种农

9、作物()A.水稻和苹果 B.黄瓜和甘蔗C.大麦和葡萄 D.小麦和水稻解析:小麦和水稻原产于亚欧大陆,后传入美洲,对美洲人的社会影响最大。答案:D6.地理大发现以后,16世纪开始国际物种交流主要在下列甲、乙两地之间进行。请判断甲、乙分别是当时的哪两个地区()组别甲乙商品牛、驴、马、羊糖、烟草、玉米、南瓜A.欧洲、美洲 B.亚洲、非洲C.亚洲、欧洲 D.欧洲、亚洲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移民把牛、驴、马、羊传入美洲,糖、烟草、玉米、南瓜的原产地是美洲,因此A项符合题意。答案:A7.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下列关于物种交流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食

10、物是物种交流的中介,链接了欧亚与美洲文明B.马铃薯传入非洲使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C.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D.在中国,引入马铃薯等农作物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解析:不同种类的玉米传入非洲,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因此B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表述均正确,不合题意,可排除。答案:B8.15至16世纪,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主要是由于()海上航路的扩展世界人口迁移世界食物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A. B. C. D.解析: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主要是由于海上航路的扩展、世界人口迁移、世界食物物种交换和商品的世界

11、性流动,均正确。故选D项。答案:D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入新大陆1510年西班牙殖民地开始引进奴隶劳动力1555年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6世纪80年代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约1700年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解析:由表格信息可判定“哥伦布交流”定义的基本内容,评价的角度可从文明交流

12、、社会结构和生活习惯、世界市场等角度进行归纳。答案:定义:“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评价:促进物种交流和人口迁移,改变各地经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人口结构;使文明由分散、隔绝走向联系统一。【拓展提高】10.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并不是那么受欢迎。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马铃薯由英国人带回欧洲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交流A. B.C. D

13、.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故正确;1516世纪的美洲主要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回欧洲,故错误;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回欧洲,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故正确;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交流,是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相遇,故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目前所知,西红柿又名番茄、番柿、洋柿子等,中国最早记载西红柿的书籍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有人据此得出西红柿原产于美洲,其最主要依据是()A.茄、柿/明朝中后期B.番、洋/明朝中后期C.茄、柿/中国最早D.番、洋/中国最早解析:“番”“洋”都是外来词汇的代称,说明其传入中国与外来地区(美洲)有关,再结合题干

14、时间:明朝中后期,可知B项正确;茄、柿没有外来词汇特点,A项错误;“中国最早记载”不足以说明西红柿原产于美洲,C、D两项错误。答案:B12.清朝闽小记在介绍某种农作物时说,“万历中闽人得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为粉生食如食葛,熟食色如蜜,其味如熟荸荠,器贮之有蜜气,香闻室中”。这种农作物是()A.番茄B.辣椒C.豌豆D.甘薯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万历”“或煮或磨为粉”“生食如食葛,熟食色如蜜,其味如熟荸荠,器贮之有蜜气”可知该物种可以磨成粉,味道香甜,生吃熟吃皆可,符合这一特征的是甘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答案:D13.1493年,哥伦布开始第二次航行,在国王的建议下,他带着20名农民和稻、麦等种子

15、以及葡萄藤、甘蔗苗到达新大陆,同时将新大陆的玉米、花生、橡胶种子等运回旧大陆。材料旨在说明哥伦布的远航()A.引发了“价格革命”B.促进了物种的交流C.扩大开拓殖民地D.目的在于掠夺财富解析:据材料中“稻、麦等种子以及葡萄藤、甘蔗苗”“将新大陆的玉米、花生、橡胶种子等运回旧大陆”等信息,可以看出哥伦布的远航促进了物种的交流,故B项正确。答案:B14.16世纪中期,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多种外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物种交流影响人类饮食生活习惯C.欧洲饮食结构发生了

16、巨大变化D.物种交流和传播推动了科学进步解析:依据材料“把多种外来物种进行了分类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地联系加强,物种交流影响了人类的饮食习惯,B项正确。答案:B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

17、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联系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大豆引入美国受世界市场的推动,同时大豆本身的优点也是其得到推广的原因;再从材料中福特公司对大豆营养价值的开发可知,科技进步也是大豆受到欢迎的重要因素。第(2)问,可从文明交流、人类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2)积极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