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9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千年石刻遭盗拓折射文保困境戴先任
2、国庆假期期间,位于江苏丹阳已经矗立1500余年的国家文物南朝石刻遭到多名外地大学生非法拓印,这一行为被制止,但消息传开后仍引发公众热议。10月8日,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回应,涉事的某大学带队老师已经来到丹阳,其解释称是课堂结合野外进行“游学”,将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学习研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违法”,对此感到抱歉。1500余年的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令人痛惜。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到,涉事师生在非法拓印时,击打石刻发出很大的“当当当”响声,这都可能对石刻本体造成损害,致使表皮脱落,而非法拓印可能将墨汁渗入石刻内部,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修复难度大。值得注意的是,南朝石刻并非第一次遭到非法拓印。早在
3、2014年,位于南京栖霞区的国家文物南朝萧景、萧憺陵墓石刻也曾遭非法拓印。而此次大学生非法拓印事件,如果不是凑巧有文物爱好者看到并拍下现场视频发到微信群,这一非法拓印行为或许还不会被发现。这也不由让人怀疑,是否还有其他人非法拓印而没有被发现呢?不能让“国宝”石刻被非法拓印所毁。1500余年的“国宝级”文物,屡屡遭受非法拓印的破坏,折射的是文物保护面临的困境。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地上、地下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极为丰富。很多文物散布于民间,保护难度不小,而一些地方在文物保护方面,又陷于人力、财力捉襟见肘的窘境,这些都让文物保护陷入困境。很多公众甚至是一些“文物爱好者”,都普遍欠缺文物保护
4、意识与相应素养。就如此次进行非法拓印的,是来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居然是大学老师带着学生堂而皇之进行非法拓印,他们连国家级文物的基本保护常识都不懂,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本应“最有素质”的群体却做出了“最不文明”的行为,也折射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遍欠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管理者,更应担起保护责任,对历史文化遗产要小心呵护与保护。比如丹阳的南朝石刻屡屡遭受非法拓印,除了这些南朝石刻散布野外、保护难度大的原因外,与文保相关单位保护不力也有较大关系。当地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制订行之有效的保护规划方案,解决好南朝石刻的保护问题。比如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采取对文保单位加装高清摄
5、像头,加强对文保单位的巡查力度等措施,对文保单位尤其是南朝石刻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保护。这样就能避免非法拓印等行为对文物造成伤害的事件重演。保护好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相关部门及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而对于破坏文物的相关责任人,不管是普通公民还是相关部门,都要严厉追责,要增加他们的违法成本,要为文物保护划好不可逾越的红线与雷区,织牢“保护网”。从每位公民到相关部门也都要以敬畏之心来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之根。(选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11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对石刻本体造
6、成极大损害,甚至出现墨汁渗入石刻内部,必将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后果。B. 我国地上、地下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极为丰富,但因为很多文物散布于民间,再加上一些地方人力、财力捉襟见肘,这些都让文物保护陷入困境。C. 只要对文保单位加装高清摄像头,加强对文保单位的巡查力度,就能避免非法拓印等行为对文物造成伤害的事件重演。D. 早在2014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就已对石刻非法拓印。而此次如果不是凑巧被拍下,这一非法拓印行为或许还不会被发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南朝石刻遭到多名大学生非法拓印这一事实写起,既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又能引发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的思
7、考。B. 文章第四段主要从文物自身现状和地方文物保护状况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物保护陷入困境的原因,思路清晰。C. 文章第五段从一些文物爱好者都普遍欠缺文物保护意识与相应素养入手,展现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普遍欠缺的现实,发人深省。D. 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比喻、类比等论证方法,论据典型,论证充分,使得文章内容充实,极具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石刻常年暴露在外,大学师生缺乏对文物拓印保护规定的了解,由此可见,文物保护的常识需要普及。B. 盗拓一时乐,文物受损多,后续修复难,相关部门应增强防护意识,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C. 要保护好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8、,对那些破坏文物的相关责任人严厉追责、增加违法成本,是唯一可行的办法。D. 南朝石刻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积淀的精华,保护这类文物就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根。【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具体而言是理解词语概念含义并进行比较的题。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看是选正确还是错误,是选一项还是两项。然后要能够从文本中找到原文,进行比对,最后才能选出答案。做这类题要培养良好心态 :耐心细致,找准问题源;准确理解。忌主观臆断;心浮气躁时,由题带文;切忌厌烦心态。A项,“必将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的后果”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这都可能对
9、石刻本体造成损害”可以看出,是“可能”而不是“必将”,是或然而非必然。C项,“只要就”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比如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这样就能避免非法拓印等行为对文物造成伤害的事件重演”,选项过于绝对化。D项,“早在2014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就已对石刻非法拓印”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早在2014年,位于南京栖霞区的国家文物南朝萧景、萧憺陵墓石刻也曾遭非法拓印,而此次大学生非法拓印事件”可见2014年非法拓印石刻的并非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选项张冠李戴。故选B。【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
10、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比喻、类比等论证方法”说法错误。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如“早在2014年,位于南京栖霞区的国家文物南朝萧景、萧憺陵墓石刻也曾遭非法拓印”“就如此次进行非法拓印的,是来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比如丹阳的南朝石刻屡屡遭受非法拓印”。但没有运用比喻和类比的论证方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
11、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不管是普通公民还是相关部门,都要严厉追责,要增加他们的违法成本,要为文物保护划好不可逾越的红线与雷区,织牢保护网。从每位公民到相关部门也都要以敬畏之心来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之根”,并没有说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
12、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行者刘醒龙在乡教育站万站长的安排下,高中毕业的张英才到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界岭是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下午仍然只有一节课,张英才陪着孙四海站了两个多小时。孙四海怎么讲课他一点也没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个年级分成三个班,这课怎么上。中间孙四海扔下粉笔去上厕所,他趁机跟上去问这事,孙四海说,我们这学校是两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时,教室里多了一头猪。张英才去撵,学生们一起叫起来:“这是余校长养的猪,它就喜欢吃粉笔灰。”孙四海
13、在门口往里走着说,别理它就是。往下去,张英才更无法专心,他看看猪,看看学生,心里很有些悲凉。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黄昏,实际上才四点左右。放学后,留在余校长家寄宿的十几个学生,在那个叫叶萌的男孩带领下,参差不齐地往旁边的一个山坳走去。眼里没有学生,只有猪,张英才感到很空虚。他取下那支凤凰琴,拧下钢笔帽,左手拿着它拨动琴弦,右手去按那些键,试着弹了一首曲子,不算好听,过得去而已,弹了几下,就没兴趣了。他歇下来后,忽地一愣:怎么音乐还在响?再听,才明白是笛子声。张英才趴到窗口,见孙四海和邓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各自横握一支竹笛,正在使劲吹奏。山上升起了云雾,顺着一道道峡谷,冉冉地舒卷成一个个云
14、团。太阳正在无可奈何地下落,黄昏的第一阵山风就掩盖了它的光泽,变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笛子吹出的曲调有些耳熟,听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听明白,是因为节奏慢了一半。两支笛子,一个声音高亢,一个声音低回,缓慢地将那首欢快的歌曲吹出许多悲凉。张英才走到旗杆下:“这个曲子要欢快些才好听。”孙四海和邓有米没有理他。张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可是没用。忽然间,哨声响起来。余校长叼着一只哨子,走到旗杆下,在余校长家留宿的十几个学生迅速从山坳里跑出来,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齐的一排。余校长望望太阳,喊了声立正稍息,便走过去将领头的叶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
15、有个大洞,余校长扯了几下也无法将周围的布拉拢来,遮住那露出来的一块黑瘦的肩头。张英才站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后面,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没有穿鞋。余校长试了下,见旁边还有几个穿破褂子的学生在盯着自己看,便作罢了。这时,太阳已经挨着山了。余校长一声厉喊:“立正奏国歌!降国旗!”在两支笛子吹出的国歌声中,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绳子,国旗徐徐落下后,学生们拥着余校长、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这一幕让张英才着实吃了一惊。一转眼想起读中学时,升国旗的那种场面,又觉得有点滑稽可笑。夜里没有做梦,睡得正香时,忽然听到笛声,吹的又是国歌。张英才睁开眼,见天色已亮,赶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门外。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余
16、校长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着旗杆上垂下来的绳子。余校长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国歌的邓有米和孙四海,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长家的那些学生。九月的山里,晨风又大又凉,这支小小队伍中,多数孩子只穿着背心短裤,黑瘦的小腿在风里簌簌抖动。大约是冷的缘故,孩子们唱国歌时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余校长的儿子余志。国旗和太阳一道,从余校长的手臂上冉冉升起来后,孩子们才就地解散。张英才走过去,问余校长:“怎么昨天没人提醒我?”余校长说:“这事是大家自愿的。”张英才又问:“孩子们也愿意起这么早?”余校长说:“开始不愿意,教了一阵就愿意了。”余校长忽然伤感起来,他指着正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孩子:“又少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昨天他
17、还在这儿。夜里有人捎来口信,他父亲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男人,他不回去顶大梁,日子就没法过了。他才十二岁呀!听到父亲的死讯,只红了红眼圈,硬是犟着没有哭出来,收拾书包时一点方寸也没乱,就连借别人的橡皮擦都晓得还。我怕他难过,谁知分手时反而是他来劝我,说自己会抽空读书,将来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学校给老师们磕头谢恩。还说,他家那儿望得见这面红旗,每天早晨他会在家里一边想着老师和同学,一边唱国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么也不怕。”余校长用大骨节的手揉着眼窝。孙四海在一旁说:“就是领头的那个大孩子,叫叶萌,是五年级最聪明的一个。”张英才明白这是说给自己听的。他很感动地说:“余校长,这些事你
18、应该通过万站长向上面反映,让县里或者省城出面关心一下这些孩子。”“这山大得很咧,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能顾到教育上来哟。”余校长说,“听说国家在搞科技扶贫,这样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们就有希望了。”邓有米插嘴说:“还希望我们几个都能从代课教师早点转成正式教师。”张英才的情绪被这句话破坏了。(节选自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有删改。)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四小节描绘太阳落山“无可奈何”,“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寓情于景,展现出界岭这样偏远地界的自然风光,也蕴含着难以回避的苦涩。B. 小说中张英才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首曲子欢快些才好
19、听,并且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孙四海和邓有米都不理睬,明显表现出对新来者的排斥。C. 节选结尾处邓有米插嘴希望都能早点转成正式教师,由关心学生转移到对自身处境的关切,破坏了神圣感,不合时宜,但表达了心声,点出了几位教师内心的隐痛。D. 小说展现了中国社会的一隅,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笔触细腻。“乡教育站”、“代课教师”等词语很有年代感。5. 请以余校长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 小说既写到降国旗场景,又写到升国旗的场景,请分析其作用。【答案】4. B 5. (1)欲扬先抑。余校长养的猪经常跑到教室,表现出余校长做事不够周全,使后文余校长严肃庄重、爱国爱生的形象更为突出,
20、更加饱满。(2)言行描写。余校长给学生整理破褂子,亲自升降国旗,为学生退学伤感,体现了他对学生深沉的爱。(3)侧面烘托。学生们降旗后拥着余校长、叶萌退学时劝慰余校长,可见余校长教导有方、深受爱戴。 6. (1)渲染了庄严的氛围,展现了界岭小学在艰难生活中的精神坚守。(2)师生郑重地参加升降国旗仪式,便于人物形象的集中展现。(3)写出了张英才的心理变化,在情感上与这块贫穷的土地逐渐靠近。(4)为下文叶萌无奈退学依然会每天唱国歌等情节提供依据。【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
21、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明显表现出对新来者的排斥”说法有误。不理睬并不是因为排斥张英才,笛声不够欢快是长时间形成的统一,是自我心情的外化。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要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塑造人物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内容分析是如何体现该手法的;最后点出该手法的作用、效果,既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小说常用的塑造人物的手法:直接(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
22、间接(侧面)描写(其他人物或环境的衬托,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其它手法(修辞手法、白描、欲扬先抑等)。首先,审读题干时注意提示信息“以余校长为例”;然后,阅读文本找出直接或间接描写余校长的内容,明确其手法。从整体上看,文中写俞校长先写“返回时,教室里多了一头猪。张英才去撵,学生们一起叫起来:这是余校长养的猪,它就喜欢吃粉笔灰。孙四海在门口往里走着说,别理它就是”,后文再写他严肃庄重的带领学生升国旗。从让人感觉懈怠、粗疏到热爱国家,关心学生,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文中写俞校长带领学生升国旗是直接的言行描写,“余校长望望太阳,喊了声立正稍息,便走过去将领头的叶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是动作细节,说
23、到辍学学生“余校长用大骨节的手揉着眼窝”是动作描写,这些都表现了他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之情。“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绳子,国旗徐徐落下后,学生们拥着余校长、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和“谁知分手时反而是他来劝我,说自己会抽空读书,将来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学校给老师们磕头谢恩。还说,他家那儿望得见这面红旗,每天早晨他会在家里一边想着老师和同学,一边唱国歌”是写余校长的教育效果,属侧面描写,衬托俞校长是教育有方、深受爱戴的好校长。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场景描写作用。场景描写也就是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
24、的综合画面。主要作用有: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渲染气氛,交代背景;引出下文,铺垫情节;烘托情感等。解答本题,首先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回归原文,分析把握场景特点及其作用;最后整理答案,组织语言作答。首先,分析文中升降国旗的场景描写,听到余校长的哨声“在余校长家留宿的十几个学生迅速从山坳里跑出来,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齐的一排”“在两支笛子吹出的国歌声中,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绳子,国旗徐徐落下后,学生们拥着余校长、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国旗和太阳一道,从余校长的手臂上冉冉升起来后,孩子们才就地解散”,可以看出升降国旗的郑重和严肃。在落后的山区学校教育中,这样的场景描写自然更能突出让人敬重的校长、老
25、师和感人的孩子们的形象。其次,“用笛子吹奏国歌”的老师,每天自愿迎着晨风参加升旗的学生,营造了庄严的氛围;同时响亮的国歌声中融入的是一种爱国精神的坚守。还有,文中写道“这一幕让张英才着实吃了一惊。一转眼想起读中学时,升国旗的那种场面,又觉得有点滑稽可笑”“他很感动地说”,可以看出升降国旗的场景描写引起了张英才的心理变化,这也表明他内心所受的触动正使他从情感上走近大山。此外,从情节发展上来看,为后文写“还说,他家那儿望得见这面红旗,每天早晨他会在家里一边想着老师和同学,一边唱国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么也不怕”提供依据。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
26、化文本意识,即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即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步显露。基于疫情防控需要,本应在春节假期井喷的旅游业被按下“暂停键”,而在此之前,旅游企业大多已经为迎接假期的消费高潮做足了前期准备与投资。一时间旅游企业被动应对、旅游服务订单“退改停”问题凸显,景区自春节开始基本处于零收入状态,餐馆、酒店、线下娱乐的经营活动基本停止。旅
27、游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主要表现在员工工资支付、贷款偿还、先期投入、订单退款、建设项目中断等方面,短期内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压力陡增。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次为4.15亿,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增长速度均超过7%。可通过这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联想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直接影响,而旅游业后续受冲击程度与抗击疫情的进度和形势直接相关。面对疫情已经造成的影响及其难以预测的走势,我们既不能过于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既要考虑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复杂性,也要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韧性充满信心。我国旅游业敏感却不脆弱这一基本预期和判断并没有改变,毕竟旅游业的突然停滞及其引发的影响
28、是阶段性的,疫情防控胜利后,尽管我国旅游业不会立即恢复到原有水平,也会极具韧性地呈现出快速复苏势头。(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与对策)材料二注:上面文字 (最快的情况下) ( 最慢的情况下)注:“n”指调查样本量。 (摘编自中国消费者疫后旅游意向调研报告)材料三“新冠”疫情爆发后,文化和旅游部发文暂停了各旅游企业经营旅游产品,但缺少后续的配套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旅游业的破坏远超非典时期,政府应该参考借鉴非典时期的经验,及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特别要惠及小微企业,降低旅游企业的成本,帮助其渡过难关。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对于就业的贡献是巨大的,旅游企业一旦大规模垮掉,还将
29、影响整个上下游产业,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作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旅游业,暂时面临着生产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为稳定社会秩序,对于不裁员、少减员的的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补贴,或延迟缓缴各类保险费,以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面对疫情过后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恢复局面,为避免旅游市场出现恶性竞争等现象,扰乱旅游市场,给旅游业带来次生危机,政府应该及时出台针对性的监管、倡导政策和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应该着重于防止疫情过后的旅游恢复期间,出现旅游产品价格混乱、产业纷争等现象。考虑到此次危机不属于经济危机,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社会、心理危机,政府应该在疫情过后加强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疏导,稳定人心,刺激国内旅游消费。面
30、对国外旅游消费者,要开展系列营销活动,重新塑造一个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远程长线旅游消费者来华旅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经历过2003年、2020年疫情对旅游业产生的系列危机后,政府应该重视公共旅游安全规划,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出台危机时的备用预案,提高旅游行业应对危机时的反应水平。“新冠”疫情虽然对旅游企业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企业也可借此剥离不良业务,优化产品结构,重构成本,认真谋划,确保现金流通畅,以提高疫情时期的竞争力。新时代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生态和谐化是旅游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也陆续成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形式,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应
31、该抓住“新生活方式”的机遇,实现旅游消费的绿色升级,创新更加富有活力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新品牌。旅游企业还要抓住“新消费”的时代机遇,做好营销,开发“周末游”产品,以吸引更多旅游消费者。(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冲击的一项是( )A. 从景点到餐饮、住行、线下娱乐等多种经营活动都被迫停止,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压力陡增。B. 疫情之下,可能出现旅游市场恶性竞争加剧、针对游客的价格陷阱与行业纠纷增多的现象。C. 疫情爆发后,不少人推迟或取消了旅游行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今年不计划旅行。D. “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32、”“周末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成为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疫情之下旅游业的突然停滞及其影响是阶段性的,乐观来看,7月份计划旅行的人数会大幅增长。B. 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受到严重冲击,但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C. 可以借鉴“非典”时期的经验来抗击新冠肺炎,所以我们对旅游业的未来充满信心。D. 疫情爆发前后绝大部分人取消了行程,只有重树中国旅游市场的安全形象,才能吸引游客。9. 旅游业要渡过难关,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请简要分析。【答案】7. D 8. C 9. 政府方面:提供政策、资金、监管、安全等方面支持;企业方面:抓住机遇,优
33、化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游客方面:对旅游业充满信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冲击的一项”。D项,答非所问,题干要求理解“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冲击”;由原文“新时代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生态和谐化是旅游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也陆续成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形式,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及“旅游企业还要抓住新消费的时代机遇,做好营销,开发周末游产品,以吸引更多旅游消费者”
34、可知,“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周末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为旅游业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冲击,故排除。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题干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强加因果;原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旅游业的破坏远超非典时期,政府应该参考借鉴非典时期的经验,及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特别要惠及小微企业,降低旅游企业的成本,帮助其渡过难关”,只是说明政府应
35、该借鉴非典时期的经验出台相关政策来降低旅游企业的成本,帮助其渡过难关。从材料一“既要考虑旅游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复杂性,也要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韧性充满信心。我国旅游业敏感却不脆弱这一基本预期和判断并没有改变,毕竟旅游业的突然停滞及其引发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疫情防控胜利后,尽管我国旅游业不会立即恢复到原有水平,也会极具韧性地呈现出快速复苏势头”可知,我们对旅游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原因是我国的旅游业敏感却不脆弱这一基本预期和判断并没有改变,故排除。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
36、,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本题题干的关键词是“渡过难关”“努力”,提示我们需要筛选的内容。材料一,写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影响,以及因我国旅游业敏感却不脆弱这一基本预期和判断并没有改变,因而消费者应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韧性充满信心。材料二通过两幅图交代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者旅游消费的影响,综合两则材料,从消费者角度考虑,结合“我国旅游业敏感却不脆弱这一基本预期和判断并没有改变”,消费者应对我国旅游业充满信心;材料三主要写政府和企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的冲击
37、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第一段“政府应该参考借鉴非典时期的经验,及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特别要惠及小微企业,降低旅游企业的成本,帮助其渡过难关”,指出政府应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帮助相关企业;第二段“政府应该及时出台针对性的监管、倡导政策和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应该着重于防止疫情过后的旅游恢复期间,出现旅游产品价格混乱、产业纷争等现象”,指出政府应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于旅游业恢复期间的监管保障;第三段写政府应该重视公共旅游安全规划,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出台危机时的备用预案,提高旅游行业应对危机时的反应水平;第四段写企业应借疫情机会剥离不良业务,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及“周末游”产品,以吸引更多旅游
38、消费者。考生将以上内容从消费者、政府和旅游企业三个归纳整理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可参考以下技巧: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二、课外名著阅读(15分)10.填空。在孟子看来,有一种“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至大至刚”,被孟子称为“_”。那些认为培养这种“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这就是_的寓言故事。【
39、答案】 (1). 浩然之气 (2). 揠苗助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联系前文“在孟子看来,有一种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至大至刚”,可以想到孟子相关的名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由此可见,这种“气”被孟子称为“浩然之气”。结合语境讲述“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的寓言故事应该是“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就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点睛】解
40、答识记文化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化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11. 填空。西厢记是五本二十折的宏伟巨帙,最后一本是“_(人名)庆团圆杂剧”。“萤窗雪案”、“刮垢磨光”的张生,一举及第,与视名利为“蜗角虚名、_”的崔莺莺举案齐眉,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答案】 (1). 张君瑞、 (2). 蝇头微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名著中的情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西厢记中的相关情节有一定的掌握。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
4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其中有一句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12.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故事有“生命的美感”。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答案】姹紫嫣红的春天,朵朵桃花“落红成阵”的自然之美。共同收拾落花,体现宝黛二人对生命的尊重、怜惜
42、之美。共读西厢记这类闲书,表现出宝黛二人性灵相通之美。宝黛二人认同西厢记是“好文章”、“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高雅艺术趣味之美。宝黛二人借着西厢记曲词互相逗趣、开启懵懂爱情的情谊之美。【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相关故事情节及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我们根据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美感”是一个宽泛的话语,我们可以分析其中的人美、事美、物美、景美、心灵美、友情美等等均可。故事中写“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
43、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 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姹紫嫣红的春天里,朵朵桃花“落红成阵”,形成一种自然之美。“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二人能够共读西厢记这类闲书,表现出宝黛二人性灵相通、心有灵犀之美。“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两人共同收拾落花,体现宝黛二人对生命的尊重、怜惜之美。“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
44、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黛二人认同西厢记是“好文章”、“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高雅艺术趣味之美。“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宝黛二人借着西厢记曲词互相取笑逗趣、表现出开启懵懂爱情的情谊之美。【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
45、容、故事情节等。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4、作品的大致主旨。13.巴金的作品家第十三章中,高家欢聚一堂,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后,觉慧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讨饭的哭泣着的小孩,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小说中有这么几句话:他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走了。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这里觉慧认为自己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对此你是否认同?请阐明理由。【答案】不认同。客观来看,觉慧是“人道主义者”,但并不“伪善”。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觉慧对自身优渥的处境感到惭愧,因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觉
46、慧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体现了进步青年的自省,是真诚的,并不伪善。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正表现了觉慧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的识记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结合文学名著中人物事件等展开个性化解读,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考生阐述对觉慧这个人物是否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看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我不认同这种看法。然后再结合觉慧的形象特点和主要的事件来说明理由即可。觉慧从客观来看,觉慧是“人道主义者”,但并不“伪善”。可以说觉慧是一个封建专制统治的“叛逆者”,他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对旧家庭充满失
47、望,最终终于走出封建大家庭,表现出了一个“五四”新青年的魄力,显示了新思潮的威力和青年一代革命青年的成长。巴金在他的身上寄托了自己最美好的理想,寄托了对青春的赞美和革命的信念。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而觉慧则因为小乞丐挨饿而深表同情,因自己处境优渥,却不能改变乞丐的处境而感到惭愧、悲哀,这都是他心地善良的表现,也是他进步思潮的有力表现。所以觉慧是“人道主义者”,但并不“伪善”。三、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伯颜不花的斤,字苍崖。倜傥好学,晓音律。初用父荫,知信州路,又移建德路。至正十六年,授衢州路达鲁花赤。明年,行枢密院判官阿
48、鲁灰引兵经衢州,军无纪律,所过辄大剽掠。伯颜不花的斤曰:“阿鲁灰以官军而为民患,此国贼也,可纵之乎!”乃帅兵逐之出境,郡赖以宁。顷之,擢江东道廉访副使,官阶中大夫。十八年二月,江西陈友谅遣贼党王奉国等,号二十万,寇信州。明年正月,伯颜不花的斤自衢引兵援焉。及至,遇奉国城东,伯颜不花的斤登城四顾,力战,破走之。后数日,贼复来攻城,伯颜不花的斤大飨士卒,部伍既整,因奋击入贼营,斩首数千级,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二月,友谅弟友德营于城东,绕城植木栅,攻我益急。又遣万户周伯嘉来说降,高义潜与之通,绐忽都不花等,信之。明日,奉国令高义以计来诱伯颜不花的斤
49、,时伯颜不花的斤坐城上,见高义单骑来,伯颜不花的斤谓曰:“汝诱十帅,无一人还,今复来诱我耶?我头可断,足不可移!”乃数其罪,斩之。夏六月,奉国亲来攻城,昼夜不息者逾旬。贼皆穴地百余所,或鱼贯梯城而上。伯颜不花的斤登城,麾兵拒之。已而士卒力疲,不能战,万户顾马儿以城叛,城遂陷。伯颜不花的斤力战不胜,遂自刎。先是,伯颜不花的斤之援信州也,尝南望泣下,曰:“吾知上报天子,下拯生民,余皆无可恤。所念者,太夫人耳。”即日入拜其母鲜于氏曰:“儿今不得事母矣。”母曰:“尔为忠臣,吾即死,复何憾!”伯颜不花的斤因命子也先不花,奉其母间道入福建,以江东廉访司印送行御史台,遂力守孤城而死。朝廷赐谥曰桓敏。(选自元
50、史列传 卷八十二,有删改)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B. 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C. 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D. 贼乱几擒奉国适贼将突至我军入其营者咸没其势将殆忽都不花复勒兵力战大破之1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正,指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始创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庄宗、德祐、天启、崇祯等都是皇帝年号。B. 擢,称官职的调动,一般指提拔,如陈情表中“过蒙拔
51、擢”。古代还用左迁表示降职,用右迁表示升职。C. 行御史台,元官署名。元朝中央设御史台,纠查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各重要地区设行御史台,以监察诸省。D.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周顺昌谥忠介。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伯颜不花的斤为人正直,厌恶官吏害民。阿鲁灰的官军成为民患,他痛斥阿鲁灰等是国贼,并率兵驱之出境,地方得以安宁。B. 伯颜不花的斤对国忠贞,严辞拒绝诱降。当高义单骑来诱降时,他义正词严,列数高义罪行,最后斩杀高义。C. 伯颜不花的斤作战勇猛,最后以身殉国。当敌人昼夜围攻,伯颜不花的斤指挥
52、士卒坚持战斗,虽力战失败,但属下无人变节,他自刎而死。D. 伯颜不花的斤母亲深明大义。危急时刻,伯颜不花的斤放心不下母亲,然而其母却劝慰他说:“你是忠臣,我死何憾?”片言只语感天动地。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遣万户周伯嘉来说降,高义潜与之通,绐忽都不花等,信之。(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答案】14. B 15. A 16. C 17. (1)(陈友德)又派遣万户周伯嘉来劝降,高义暗中与周伯嘉通好,并骗忽都不花等,(忽都不花)相信了高义的话。(2)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抄)小路到达赵国。【解析】【14题详解
5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中,“奉国”指的是文中的王奉国,“几擒奉国”的主语是“贼”,所以“贼乱”后应断开,由此排除A、D项;“我军入其营者咸没”指攻入敌军兵营的我军士兵都被杀,“者”是凝固结构,句意完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项。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54、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A项,“如庄宗、德祐、天启、崇祯等都是皇帝年号”说法错误,“庄宗”是帝王的庙号,不是年号。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
55、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C项,“但属下无人变节”说法错误,原文是说“万户顾马儿以城叛,城遂陷”,可见顾马儿开城叛变,说明下属是有变节的。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
56、,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遣”:派遣;“说”:劝说;“潜”:暗中;“绐”:欺骗;“诚”:实在;“见”:被;“负”:辜负;“持”:拿着;“间”:从小路。【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
57、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 伯颜不花的斤,字苍崖。洒脱不羁,喜好学习,通晓诗文音韵。开始因父亲荫庇管理信州路政务,后调任建德路。至正十六年,被朝廷授予衢州路鲁花
58、赤一职。次年,担任枢密院判官的阿鲁灰率军经过衢州,军队无纪律,所到之处,就大肆抢劫。伯颜不花的斤说:“阿鲁灰的官军成为老百姓的祸患,他是国家的贼子,哪能放任他呢?”于是率兵驱之出境,地方因此得到安宁。不久,被朝廷提升为江东道廉访副使、官阶中大丈。 至正十八年二月,江西陈友谅派遣贼党王奉国等率军攻打信州,号称军队有二十万士兵。次年正月,伯颜不花的斤率领衢州军队前往救援,到了以后与王奉国部在城东相遇。伯颜不花的斤登上城楼四望敌军,并与敌人奋力作战,打败了敌军并使他们奔逃。几日后,敌寇又来攻城,伯颜不花的斤犒劳士兵(积极备战),部队整齐,士卒们奋勇地攻入敌营,斩杀敌寇几千人,敌寇混乱,士卒们几乎擒住
59、了王奉国。恰逢敌将突然发起进攻,攻入敌军兵营的我军士兵都被杀,眼看形式危急,忽都不花又率领士兵奋力作战,大败敌军。 二月,陈友谅的弟弟陈友德在城东扎营,围绕城池植入木栅,攻打元军更加急迫。同时,(陈友德)又派遣万户周伯嘉来劝降。高义暗中与周伯嘉通好,并欺骗忽都不花等人,(忽都不花)相信了高义的话。第二天,王奉国又令高义用诡计诱骗伯颜不花的斤,伯颜不花的斤坐在城楼上,看见高义一人骑着马过来,就说:“你诱骗我十位大帅,无一人生还。现在又来诱骗我吗?我头可断,脚不能移!”于是列举他的罪状,斩杀了高义。 夏六月,王奉国又亲自来攻城,昼夜围攻,数十天不停息。敌寇有的挖地数百处潜攻,有的云梯爬城,鱼贯而上
60、,伯颜不花的斤登上城楼,指挥军队抵抗敌军。不久伯颜不花的斤的士卒们战得精疲力竭,不能再战。再加上万户顾马儿开城叛变,城池于是就沦陷了。伯颜不花的斤奋力作战失败后,自刎而死。之前,伯颜不花的斤决心援助信州时,曾面向南哭泣,并说:“我知道,对上应当报效天子,对下应拯救生民。其他都不值得顾虑,唯有太夫人放心不下!”当天入拜他的母亲鲜于氏,并说:“孩儿从今往后不能侍奉母亲了!”他的母亲劝慰他说:“你是(为国而献身的)忠臣,我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伯颜不花的斤命儿子也先不花由小路送母亲到福建,又将江东廉访司印送到行御史台,然后奋力防守孤城而死。朝廷赏赐谥号桓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6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南北朝 鲍照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注释:刘公干: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齐名。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出身贫贱,做过参军等官职。龙山,即逴龙山,古代传说中北方的一座冰山。瑶台,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联写远在北方的雪被胡地寒风吹越龙山落到帝都,在瑶台聚集,在殿前飞舞,动静结合,笔意朴实。B. 在艳阳天里,桃李争妍斗胜,白雪没有容身之所。这里作者把“艳阳”和“桃李”作为白雪的对立面来写。C. 诗的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
62、臆,层次井然,转折分明,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D. 全诗结构简括而严谨,没有铺排,十分凝练,虽是模仿前人,但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发展。19. 这首诗以雪自喻,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遇和政治理想,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18. C 19. 诗人写雪虽皎洁却来自遥远的荒漠,写出了自己高尚纯洁却出身微贱;诗人以“艳阳”和“桃李”与雪对比,表达了诗人不媚权贵的思想。【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63、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诗的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层次井然,转折分明,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说法错误,由诗歌后两联“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可知,然而洁白的雪啊,在春天的阳光下也无处躲避。春天本是桃李争研斗艳之时,哪有冰清玉洁的白雪容身之处呢?后两联诗人以雪自喻,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遇和政治理想。可见,选项中“后两联直抒胸臆”应为借景抒情。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以雪自喻,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遇和政治理想
64、,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题目明确提出,借助“以雪自喻”这一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分析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一,理解“以雪自喻”这一手法。“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胡地寒风裹挟着北方的瑞雪吹越龙山,落到帝都。皑皑的白雪静静地落积在高台之上,风吹过后,雪花在殿前空中飘动飞舞。诗人以雪自喻,雪洁白晶莹,正象征人品的高尚纯洁。第二,分析诗人“以雪自喻”抒发的情感。前两联,北国多雪,本属自然现象;但作者为什么要写它从阴寒幽僻的朔漠吹到帝王的殿堂之上呢?这就隐寓着作者本人的身世之感。鲍照出身于微贱的寒门
65、,想在朝廷上占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正如雪虽皎洁却来自遥远的荒漠,不可能轻易进入帝王所居之地,可见,以雪自喻,寄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后两联,“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春日一旦来临,在艳阳天气里,只允许桃李争妍斗胜;而这时的雪,纵使高洁得一无尘滓,也没有容身之地了。作者把“艳阳天”“艳阳桃李”当作高洁白雪的对立面,于是这明媚春光、桃李缤纷的场景一下子便成为名利场中趋炎附势的象征,使读者在强烈的对比下竟对绚丽妍美的“艳阳天”产生了庸俗尘下之感。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写法,显出豪门权贵的炙手可热,也自然体会到寒士阶层命运的可悲和身世的凄凉。可见,诗人以雪自喻,以“艳阳”和“桃李
66、”与雪对比,表达了诗人不媚权贵的思想。【点睛】综合解读诗歌,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的“_,_”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山谷间激流奔腾澎湃、声若惊雷的情景。(2)琵琶行(并序)中,“_,_”描写了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描绘了江上的自然景色,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3)伶官传序中,“_,_”通过对比启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安逸享
67、乐。【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东船西舫悄无言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忧劳可以兴国 (6). 逸豫可以亡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湍,喧,豗,砯,壑,悄,唯,逸,豫。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 ,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 。所以,书虽多,必须精选精读。那
68、么,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时间是最公正的评选家,现在我们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古人云,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读书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 。张博读书,不但自斟自酌,还要手抄7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神髓。韩愈
69、在进学解一文中也说:“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今人读书往往不求甚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而已。能深钻细研者,实属 。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忌不可停于表面,只要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浩如烟海 稍纵即逝 举一反三 凤毛麟角B 汗牛充栋 昙花一现 融会贯通 百里挑一C. 汗牛充栋 稍纵即逝 举一反三 百里挑一D. 浩如烟海 昙花一现 融会贯通 凤毛麟角22. 下列在
70、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B.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C. 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D. 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全懂了,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忌不可停于表面,只有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B. 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忌停于表面,只要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C. 总之,无论古今,读书
71、不可停于表面,只要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D. 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只有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答案】21. D 22. A 23. D【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词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浩如烟海: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汗牛,使牛出汗。栋,屋的正梁,借指房屋。书籍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存放时装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第一处语境强调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很丰富,故选“浩如烟海”。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72、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此处指新闻的出现,选“昙花一现”。融会贯通:指将各方面知识都能汇聚起来,得到透彻理解。举一反三:由一类事物推得其他事物,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此处强调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得到透彻理解。故选用“融会贯通”。凤毛麟角:比喻稀少、可贵而又难得的人或事物。百里挑一:意思是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此处强调能深钻细研者,实属难得人才。选“凤毛麟角”更能体现文意。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
73、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选句处于语境“在读的时候”“古人云,读书要注意字里”的语境中,所以首句应该用“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更合适,排除C、D;根据上句“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下一句应该是紧承这句话的意思来的,而B项的意思说反了。故选A。【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划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误,一个是语意重复:“切忌”“不可”,排除
74、A;一个是关联词用错:“只要”“才”。应改为“只有才”,排除BC。故选D。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亿万年来,蓝藻默默地为地球提供着氧气,是目前地球大气圈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蓝藻具有双重性,它带有叶绿素,可以光合作用,从这个角度看,_;另外它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它是植物性和细菌性的结合体。蓝藻,_,能存在于90高温的温泉中,也能存在于冰山里,它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_,既有“好蓝藻”,也有“坏蓝藻”。“好蓝藻”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发菜。
75、“坏蓝藻”的典型是微囊藻属的蓝藻,正是它们,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色的“水华”,并散发出阵阵恶臭。【答案】 (1). 它是一种植物 (2). 生命力特别强 (3). 蓝藻种类众多【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本题中,第一处,根据空格后的分号可知,它所在的
76、句子和下句“另外它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构成并列关系,又根据下文“所以它是植物性和细菌性的结合体”可知,这里应填“它是一种植物”。第二处,下文说“能存在于90高温的温泉中,也能存在于冰山里,它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知,这里讲的是蓝藻“生命力特别强”。第三处,下文例举了不同种类的蓝藻:“既有好蓝藻,也有坏蓝藻”,可知此句为总结“蓝藻种类众多”。2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某校要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物长廊,请你从下列文化名人中选取一位,并为他撰写“出场词”。陶渊明 欧阳修 王安石 王实甫要求:语言使用整句,内容体现人物的文化特征,结构形式可以借鉴示例,字数3050。示例:柳永:雨霖铃,晓
77、风残月;望海潮,烟柳画桥。流寓江淮,屡次落第,释褐为官;奉旨填词,敷陈其事,白衣卿相。【答案】陶渊明:屈居彭泽八十日,误落尘网三十载。辞官踏归程,从此,少了一位贤县令,多了一个大文豪。自种、自食、自然;归田、归隐、归真。欧阳修:论道议事,追韩继陆;归田集古,学问渊博;桃李天下,慧眼识珠。意在山水,好酒喜乐;人皆从其乐,不知其乐其乐。王安石:一袭布衣,一腔热血,恳辞入朝,越次入对;熙宁变法,三不足畏。临川拾遗,穷而后工。春风又归江南,明月再入他怀。王实甫:四围山色,一鞭残照;悲欢聚散,南北东西;暖溶溶,白泠泠,相思泪;新杂剧,旧传奇,西厢夺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侧重“表达
78、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即先审清题干要求,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所谓仿照,就是结构形式表达模式要相似。首先要了解、把握所给例句的特征,即哪些是要仿照保留下来的,哪些是需要变化的。比如数词、量词、名词、动词,反义词等。最后,还要运用修辞,富有文采、意蕴、哲理启迪。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要求写一位文化名人的出场词,例句前四句是介绍名人的作品内容,接着三句介绍这位名人的经历,最后对这位名人的成就作评价。仿写时需注意固定形式。比如,本题以欧阳修为例可写“论道议事,追韩继陆;归田集古,学问渊博;桃李天下
79、,慧眼识珠。意在山水,好酒喜乐;人皆从其乐,不知其乐其乐。”【点睛】解答仿写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2)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3)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4)要结合语境,仿写句子,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五、写作(60分)26.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高尔斯华绥写过品质。品质,是人的行为所显现的思想、品性。“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是品质;“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是品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品质。有品质的人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和套作。【
80、答案】例文:拥有高贵品质,摆正人生方向假若你是一只雄鹰,高贵的品质是助你展翅高飞腾空万里的翼;假若你是一棵参天大树,高贵的品质是助你身材伟岸坚韧挺拔的根;假若你是一艘巨轮,高贵的品质是助你远渡重洋叱咤于茫茫大海之间的舵。拥有高贵品质,才能不受外界影响,摆正人生的正确方向。纵眼望去,遥遥的历史长河,无数的英雄伟人无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贵的品质而名垂千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用他那炽热的人格魅力换来了流芳千古受万人景仰的美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的人格魅力是用他手中那杆爱国的笔,和他那颗爱国的心谱写出来的,千千万万的人们因他而振奋而高昂斗志的迎接切的挑战战胜一切的困难,
81、他的佳作会永远流传下去,他的名字会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中!拥有高贵的品质才能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只有拥有高贵品质,才能于万千世界中不迷失自我,追求属于自己的方向,不受为外界环境所的影响。陶渊明坚守“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清高,拥有高贵的品质,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屈原坚守“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原则,拥有高贵的品质,得到流芳千古的美名;天祥坚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誓言,拥有高贵的品质,最终以身殉国名留青史。不论是古代的迁客骚人,还是当代拥有万千的名人,都要有独立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闯出一番天地,得到公众的敬仰。莫言荣获诺奖,当地的企业、电
82、视台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纷纷邀请莫言出席各种活动,于是便有了“莫言春晚”这个话题,“莫言醉”等品牌酒。对此,莫言一直持否认态度,并坚持表态自己只是一个作家,只想以后能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莫言的行为正式对高贵品质的最好诠释。品质的拥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不仅仅是英雄伟人可以拥有高贵的品质,平凡百姓也可以拥有高贵的品质。只有拥有了高贵的品质,从在不幸中生活依然善良厚道的人力车夫老王到诚实敬业宁愿饿死也不降低靴子质量的鞋匠格斯拉,无不是拥有高贵品质的平民百姓。拥有高贵品质的人,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彰显人生的价值。品质是一个人精神的境界和高度。尤其在如今这个浮躁、
83、功利的社会,越是要做-个有高贵品质的人。因为,高贵品质够让你的头脑保持清醒,能让你的心灵保持纯净,能让你躁动的心保持平静。所以,培养高贵的品质能够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助你取得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
84、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审题】材料作文一般包括材料和要求两部分。首先要阅读材料内容,理清层次,抓住材料的中心进行立意。材料先阐释品质的内涵:是人的行为所显现的思想、品性。接着例举了品质的不同表现:“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是品质诚实、执着;“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是品质不怕牺牲、忠心爱国;“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品质忠诚、坚守。从英雄伟人到平民百姓,很多人的身上都拥有高贵的品质,正是在高贵品质的影响下,他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彰显出人生的价值。爱因斯坦的名言“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
85、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是对以上精神品质的最好概括。无论在艰难的时代还是喧嚣浮躁的社会,拥有高贵品质的人都能坚守自己的品质,把握自己的人生。【立意】执著于社会良知,坚守人生准则;高贵的品质照亮前行的路;坚守自己的品质,把握自己的人生;拥有高贵的品质,才能使生命走得更远;高贵品质彰显人生意义。【素材】1.居里夫人因成绩显赫她获得了各种荣誉面对这些荣誉,她并没有像他人一样作为炫耀的资本。她没有天天去精心拭擦自己的奖状也没有把她所得奖牌放在显眼地方以自夸,而是把自己所得的奖牌给女儿当玩具使用,鄙视功利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居里夫妇发现镭的伟大功绩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荣誉,像一声春雷轰动了
86、整个世界。外国科学界的诚挚邀请电,各地发来的热情贺信,像雪片一样飞来;怀着崇高敬意的来访者络绎不绝;毫不相识的人请求他们亲笔签名留念;摄影师赶来拍照;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当玛丽居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学生时,饥饿,寒冷,清贫和冷眼包围着她,侵扰着她,她对这一切曾做出响铮铮地回答:决不屈服!刻苦学习!2.何玥,用自己高贵的品质拯救了位素不相识之人,用高贵的品质征服了父母的同意,用自己高贵的品质博得了人们的赞许,用自己高贵的品质造就了平凡生命中的成功。“何处春江无月明”,何玥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拥有高贵的品质使人生更有意义,使生命走得更远!3.陈家顺,用自己高贵的品质树立了干部的榜样,用自己高贵的品质
87、为百姓换来了合适的工作,用自己的高贵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赞许,用自己高贵的品质取得了生命上成功。“动人以行不以言”陈家顺,用“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赢得了人们的赞许,证明了高贵的品质使人拥有高尚的事业,高贵的品质使生命走得更远。4.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坚守高贵的品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大明王朝将要灭亡的时候,别人都逃到了“阴影”里苟且偷生,而袁崇焕却选择站在了阳光下,面对敌人的来袭,他誓死抵抗,争斗中敌我双方的箭不约而同的向他射来,他倒在了血泊中,但他的精神却被后世所铭记。因为他在国家危亡之时,他宁死不屈,与敌人搏斗,拼命捍卫祖国的疆士。他的肉体灭亡了,但他高贵的品质却永垂不朽。5.高贵
88、的品质不是牡丹的雍容华贵,不是荷花含英咀华,不是玫瑰羞答答。它是心灵的明亮世界,是心灵的精神寄托,是心灵的善良保证,拥有高贵的品质造就成功人生!【结构】例文先用排比、比喻的形式引出观点“拥有高贵品质,才能不受外界影响,摆正人生的正确方向”,然后结合英雄名人和平民百姓事例进一步分析,然后转入联系社会现实紧扣观点。【点睛】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另外,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在动笔前,还要对所得到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筛选。-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