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987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1.2能力目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1.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生活细节,养成严谨细心的科学研究习惯。二、教学重难点2.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1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三、教学过程的

2、组织3.1复习导入新课,引出植物向光性“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植物能调节自己的生命活动吗?”引出章节标题植物的激素调节,明确学习主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强调生长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发现生长素却来自于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注意和研究图片1:窗台上的花弯向光源生长图片2:向日葵 引出植物向光性,强调概念。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这种物质的?”引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发现生长素的呢?引出实验研究的方法。3.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1)实验材料:胚芽鞘。简单介绍,图示其结构。2) 实验过程 以图解的形式,Flash分组演示达尔文的4组向光性实验(A组

3、胚芽鞘保留尖端、B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C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下、D组胚芽鞘切除尖端)。 展示A组Flash,各组讨论并对现象进行描述,学生讨论得出A组的结论:胚芽鞘具有向光性;质疑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和尖端有关还是和尖端下部有关?过渡到达尔文的B、C两组实验.展示B组、C组Flash,学生讨论补充图解,总结出现象,学生讨论的这两组的结论为B直立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质疑如果没有尖端那胚芽鞘会不会长?即尖端下部的生长在没有尖端的情况下能不能长?过渡到D组实验。展示D组Flash,学生总结现象为不生长也不弯曲,讨论这组的结论为尖端下部的生长必须要有尖端的存在。学生根据对以

4、上4个实验的分析,总结达尔文实验的结论:单侧光的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某种刺激是一种猜想),当这种刺激传递到尖端下部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即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的结论。 2、詹森实验和拜尔实验质疑为了进一步证明达尔文实验中的刺激到底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詹森进行了实验探究。Flash展示詹森的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为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引入琼脂块,这是詹森实验的最大创新。但他的创新仍显不足,有一半还是在重复达尔文。实验组就是要将鞘尖和下部的物质联系切断,在单侧光下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和对照组相比,以确定是否是因为鞘尖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部

5、传输从而引起弯曲生长的。 质疑尖端向下传递的刺激怎么会让胚芽鞘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呢?拜尔进行了实验探究。Flash展示拜尔的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在胚芽鞘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弯曲生长。侧放胚芽鞘尖端是拜耳实验的创新之处,拜耳的实验还撤掉了单侧光这个外在条件,使研究得以深入到分析向光性的内部原因。植物向光性研究因此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3、温特实验通过上面几位科学家的实验探究,科学家猜测向下传递的是某种物质,那到底是不是物质,温特对此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如果尖端确实通过产生某种物质来影响下部生长,那么这种物质应该可以转移到一种载体里面,从而使该载体具有与尖端同样的作用效果。Fl

6、ash展示温特的实验,讨论得出现象和结论为向对侧生长,质疑该结论的可靠性,是否可以补充一个对照实验?学生讨论后补充了一个没有接触过胚芽鞘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学生总结以上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为刺激来源于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是由尖端产生的,这种物质能促进生长,温特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温特预言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科学界还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就像当年孟德尔预言生物体细胞内存在成对的遗传因子一样。 4、荷兰郭葛的实验现在知道是一种物质,那它到底是什么物质?引出1931年和1946年的研究,确认生长素的本质就是吲哚乙酸。生长素被彻底发现,也确认了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激素的调节。

7、拓展:像生长素这样,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发现,是从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开始的,通过多国、几代科学家经过60多年的努力完成的,最终揭示:植物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外因)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内因)造成的。感悟: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传承的过程!3.3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根据在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了解的知识,同时结合图2和学生一起推导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光胚芽鞘尖端下部胚芽鞘尖端 图2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表示生长素)生长素的产生主要合成部位:胚芽鞘尖端幼芽、幼叶和发育着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

8、运输方向: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将图2以PPT图片展示,将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讲解,学生理解,并由胚芽鞘联想到整个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展示,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各个实验揭开植物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的奥秘,从而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质疑一步步的把问题引向深入,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释的过程中,知识性目标逐步达到,学生的思维强度逐渐加强,科学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最后

9、通过图2解释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探究过程中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这样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在课程引入的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学生明确了生长素的存在,从而快速进入学习情景。引入新课时,联系诗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学生熟悉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很快的进入状态。利用直观、吸引力强的实物、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让文科学生容易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同时将课本零散的几个实验通过学案的简洁归纳,便于理解和复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各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由学生讨论总结,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去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评价,结论的得出等能力。综上所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疑问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组织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或者听取他人意见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且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而严谨有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