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难忘的八个字冀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906 上传时间:2025-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难忘的八个字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难忘的八个字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难忘的八个字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难忘的八个字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难忘的八个字冀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难忘的八个字冀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难忘的八个字冀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难忘的八个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2、展开小组讨论,对文章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3、在读课文的同时能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懂得师爱的伟大和无私,懂得获得爱的幸福和美好。教学重点: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师爱的故事。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再设计及教学随笔一、谈话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身体有残疾的

2、人,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呀!把你知道的事跟大家说说吧!(学生交流)2、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左耳先天失聪的小女孩,在她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呢?揭示课题。3、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有可能问:(1)难忘的八个字是什么呀?(2)这八个字后面埋藏真怎样的故事呀?(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3、师:读完课文后,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选择后用自己的话回答)4、师小结:是呀!伦

3、纳德夫人用她真挚的爱唤起了小姑娘的心扉,抚慰了她受伤的心灵呀! 5、认读词语。出示词语:气恼、伦纳德夫人、缘故、测验、依次、复述、是否、挺好、或者、抚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生字)6、理解词语在小组内解决,教师巡视指导。7、问: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明白?学生可能问“讥笑”,和嘲笑联系;“甚至”,在文中理解;“敬慕”可问:你最敬慕的人是谁呀?“兴高采烈”,问:什么时候你兴高采烈呀?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为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打基础。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大胆地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提高自己的

4、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品读课文,提出问题1、学生认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提:n 课文为什么用“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呢?(直入正题,引导学生理解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体贴)n 问:别人为什么都不喜欢这个小女孩呢?(说明小女孩是身体有缺陷的人,从而对她有同情之情)n 小女孩准备怎样进行耳语测验呀?(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

5、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指名读课文。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小本本上。4、师问:在你的眼里,伦纳德夫人是一位怎样的老师?(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进行总结)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达到情与情的交流,感情的碰撞。这样的气氛

6、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式,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随情入境,为更好的懂得爱别人的乐趣和被爱的喜悦之情。“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

7、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再次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一步懂得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去爱的道理。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师:把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师爱的故事读一读吧!看有什么启发?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意识的培养阅读的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归类比较来记忆、查字典记忆 、形近字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六、课外积累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和好段。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兴趣。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