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与姓名写在答题卡上,以便分发答题卡。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时,只上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诗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 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
2、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 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 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 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 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 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 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 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
3、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 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 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 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 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 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 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
4、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 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 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 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 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 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从学术研究角度来
5、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 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 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 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 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 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B. 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 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 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
7、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废园外 巴金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 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 晃晃地悬在架子上。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 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
8、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 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 8 月 14 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 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 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
9、后 的第二天听到的。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 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 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 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 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 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 防空洞的悲惨故事。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
10、 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 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 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 戚罢。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 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 还是看得见
11、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 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 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A.第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 里是他在战乱中得到慰藉的地方。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 发了作者满腔仇恨、满腔愤懑的感情。C 这篇文章表现了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
12、 愤恨。D 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 早日到来的期盼。E 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 象更为鲜明强烈。5. 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第段)的理解。(5 分)6.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9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一)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
13、辈, 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 措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 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 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 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唐才子传杜牧,有删改)【注】薄施尘露:效绵
14、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二)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 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
15、复哀后人也。7.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善属文属:写作 B初未第第:宅子 C族秦者秦也族,灭族 D使六国各爱其人爱:爱护8.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杜牧 阿房宫赋A.杜牧,字牧之,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杜牧晚年居 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世人称其“杜樊川”。B.姜夔,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奉旨填词”,布衣终身。 C.长恨歌是乐府诗。“乐府诗”指那些配乐演唱的歌辞,简称“乐府”。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庖丁解牛一文节选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庄
16、子是老子的学生,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牧当时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京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举荐他,让他参加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与杜甫风格相似,人称“小杜”。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二)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112
17、 题书愤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1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 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3 分)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
18、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D 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 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12.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 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6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4 题。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
19、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注 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 沿袭旧称。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不应:不顾。13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 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A.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 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B.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 及思归的急切之情。C.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
20、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 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D. “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 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14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 合本词简要赏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10 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 分)(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 。(2)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3)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 。(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
21、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 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的句子是 , 。(5) 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 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共 17 分)16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凝脂(zh)鼙鼓(p)花钿(din)云栈萦纡(y)B.踯躅(ch)玉簟(tn)滟滟(yn)夜雪初霁(j)C.窦穴(xu)巉然(chn)俊鹘(h)烽火矶(j)D.砉然(hu)肯(qng)媵嫱(yng)直栏横槛(kn)1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羡 B可怜楼上月徘徊 可怜:怜爱 C可
22、怜春半不还家 可怜:可惜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怜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路 是 人 类 向 大 山 虔 诚 的 叩 手 , 一 阶 一 阶 地 修 下 来 , 不 异 于 朝 圣 路 上 的 长 揖 匍 匐 。 大 自 然 才 是 时 空 真 正 的 主 人 , 把 地 球 史 浓 缩 成 一 年 的 话 , 人 类 出 现 也 只 在 最 后 一 天 。 葳 蕤 的 植 被 ,把 山 体 包 裹 得 密 密 匝 匝 , 层 层 叠 叠 的 绿 意 中 , 时 时 有 嶙 峋 山 岩 跑 出 来 透 气 , 这 多 少 泄 露 了 山 的 年 龄 , 也 是 对 其 不
23、 俗 来 历 的 一 点 小 小 的 提 示 。 更 有 当 头 的 棒 喝 , ,让 你 心 生 敬 畏 。那 两 三 层 楼 高 的 一 块 碣 石 ,明 明 是 从 山 顶 滚 下 来 的 , 却 如 何 能 在 临 渊 处 戛 然 而 止 ? 如 梦 中 人 的 夜 游 ,在 即 将 失 足 的 顿 然 醒 悟 ,岂 不 惊 出 一 身 冷 汗 ? 那 朵 朵 石 莲 花 ,在 绽 放 之 初 ,肯 定 伴 着 一 声 盘 古 开 天 辟 地 时 的 巨 响 , 那 声 音 与 光 阴 碰 撞 ,碎 成 了 三 分 烟 尘 、七 分 流 水 。更 有 一 座 天 生 拱 桥 ,掏 心
24、掏 肺 地 要 渡 你 到 更 遥 远 的 高 山 草 甸 、原 始 森 林 。山 梁 便 是 桥 面 ,宽 敞 到 让 你 放 心 地 忘 记 了 桥 侧 便 是 万 丈 深 渊 , 脚 下 便 是 滔 滔 流 水 。变 质 片 麻 岩 、冰 川 遗 迹 、灾 害 地 质 遗 迹 ,躺 在 书 本 上 的 这 些 文 字 全 都 立 体 、骨 感 得 。 浩 劫 与 创 伤 、 不 屈 与 桀 骜 , 全 都 原 始 地 裸 露 着 , 棱 棱 角 角 , 没 有 被 精 于 世 故 的 圆 熟 覆 盖 ,也 没 有 来 得 及 被 的 传 说 消 费 。我 的 目 光 与 之 相 撞 ,仿
25、 佛 碰 到 了 时 光 凌 厉 的 刀 锋 上 , 那 刀 刃 伤 着 了 我 的 心 , 好 疼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振聋发聩千钧一发唾手可得穿凿附会B醍醐灌顶千钧一发触手可及牵强附会C醍醐灌顶危在旦夕唾手可得牵强附会D振聋发聩危在旦夕触手可及穿凿附会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 最后一天。B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 一天。C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
26、也只在 最后一天。D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 在最后一天。20. 请仿照例句,以“庄子”“陆游”“杜甫”等人为对象,写两段文字(5 分) 在一个现实掩盖浪漫的年代里,李白是一缕逍遥的风,是一缕逍遥地在世间激荡情怀山 河的风。四、写作(60 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人类对宇宙、生命、人生的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叹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张若 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还相似”。这三人中,你更同意谁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 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