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 建国以来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难点 “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学法指导】1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2“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
2、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4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学习过程】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_、_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1956年初,_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_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_”的方针。3含义(1)_ _上“百花齐放”。(2)_上“百家争鸣”。4特点“双百”方针是一个_的同时也是_的方针。5成就(1)内容:描绘_和_的新风貌。(2)代表老
3、舍的话剧_,郭沫若的历史剧_,杨沫的长篇小说_等。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刊物_也有提高。6影响丰富了_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细节点拨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更好地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二、曲折的年代1原因(1)_的扩大化,特别是“_”的到来。(2)学术问题被当成_问题,甚至上升为_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2表现(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王蒙的小说_,艾青的寓言诗_,昆曲_和电影北国江南_等。(2)作者多被划为“_”或“_”。3影响(1)许多_受到了伤害,_百花凋零。(2)_和_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细节点拨政治与文化、
4、科技有着密切联系。“双百”方针遭受曲折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决定的。【问题思考】1“双百”方针的内涵是什么?2“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曲折的原因有哪些?三、文艺的春天1背景(1)“文革”结束后,_和_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_”路线。(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_。(3)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_,要为人民服务,为_服务。(4)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_”方针,发展我国_。(5)20世纪80年代初,以“_”“_”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2表现(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_”“_”。(2)出现以_为主题的文学作品。(3)出现反映_的戏剧、电影,如_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3影响科学和文艺工作
5、者迎来了又一个春天。_空前热烈,_创作欣欣向荣。4前景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_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_。细节点拨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和文学、艺术作品较多,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注意知识的迁移运用。【问题思考】3“文革”结束后,出现“文艺的春天”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材料下图是毛泽东题写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怀仁堂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中共中央确定的这个方针作了全面阐述
6、。问题“双百”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2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3材料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力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问题“双百”方针有何现实意义?探究二“双百”方针的实施1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简述产生这两个高峰的主要原因。2
7、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的一个基本方针。但是,从1957年开始,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方针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史料文本】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1985年12月15日)【信息】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为鼓励文艺创作,先后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图为“首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仪式现场照片。【价值】此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下,党和政府为鼓励文艺创作,先后设立了一批文艺奖项,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艺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图片可用作
8、对改革开放后文艺方面巨大成就等相关知识的考查。【方法】观察此图要注意关于图片的文字说明,然后与教材相关知识相联系。【参考答案】一、1.(1)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2)三大改造知识分子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1)艺术问题(2)学术问题4.基本性长期性5.(1)人民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2)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质量6.社会主义二、1.(1)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2)政治阶级斗争2.(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蝉的歌李慧娘早春二月(2)右派反动学术权威3.(1)知识分子文艺园地(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1.(1)文学艺术学术领域左(2)人民生活(3)人民社会主义(4)双百科学文化(5)五讲四美2(1
9、)反思文学伤痕文学(2)改革实践(3)社会生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3.学术讨论文学艺术4.多样化世界问题思考1“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是要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提倡在宪法范围内,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2(1)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到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
10、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和文艺问题。(2)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3)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4)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3(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3)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发展科学文化。(4)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1)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也面临挑战。(2)解决意识形态中矛盾的需要。意识形态领域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打击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11、不相适应的。(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三大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知识分子已经变成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方针有利于调动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生产力还非常落后,提出这样的方针,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学术科研领域里自由讨论,体现了民主性,具有社会主义性质。(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诸子百家纷纷阐述自己的治国政治主张,以期得到统治阶级采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3(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
12、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探究二1两个高峰一个是指“双百”方针提出初期;另一个是改革开放之后。主要原因:前者是建国初,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需要,从而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
13、本保证。再加上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紧跟时代,积极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创作了大批文艺作品。改革开放之后,中共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它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工作的繁荣。2(1)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凡是在贯彻“双百”方针的时候,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倒退。(2)“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发
14、达的方针。(3)必须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知识链接】利用表格简要分析“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背景(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2)意识形态领域混淆了两类矛盾。内容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成就长篇小说繁荣。电影艺术生机勃勃。戏剧创作百花争艳。学术争论热烈。曲折(1)原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革”。(2)表现:政治批判扩展到学术领域。知识分子错划右派。“双百”方针被篡
15、改和歪曲。“样板戏”独占舞台。文艺界“百花凋零”。科学研究停滞。图书报刊萧条。文学艺术的春天(1)原因: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2)表现: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经验教训(1)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2)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人民生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邮票中文学艺术方针在建国后首次提出的背景包括()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已经消失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知
16、识分子还未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A B C D2在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讲到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以适应国家对知识分子的不断增长的需要”。由此判断“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C避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D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我国在2005年至2009年实施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昆曲曾一度兴盛,其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D“
17、文化大革命”的推动4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 A BC D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6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8月19日向祖国汇报“重点国产影片推介庆典”在京西宾馆成功举办,30部高质量的献礼影片闪亮登场。而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时,全国各地上演的只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
18、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龙江颂杜鹃山等八个“样板戏”。这充分说明()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该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7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学文艺工作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闹,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A出现了五朵金花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C出现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优秀作品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相引领风骚81
19、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记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题号12345678答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材料二下面的几幅图片是建国初期的电影剧
20、照材料三“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材料四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在艺术形式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的相关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电影
21、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3)材料三、四反映了怎样不同的文艺创作方针?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B2A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经开始,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3AC、D两项说法是错误的。时间限制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4A5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争论的是各阶级各阶层提出的不同的治国主张。6C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新时期的艺术创作拥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
22、资金投入,国产影片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了大批具有很高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的影视作品,而1969年处于“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歪曲篡改,因此出现了只有八个“样板戏”的局面,这充分说明政治环境对文艺兴衰的制约作用,故C项正确;A、B两项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表述不正确;D项仅仅表明了1969年出现八个“样板戏”的原因,比较片面,应排除。7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又一个春天”的含义。“又一个春天”指的是“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时期文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A项是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8C从观众对“百花奖”评选的热情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A、B、D三项的观点
23、都是片面性的,不能准确反映题意。9(1)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需要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方针的提出。(2)1956年党中央正式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特色:内容大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欣欣向荣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人物形象新颖,思想深刻,艺术精湛。(3)材料三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将学术问题政治化;材料四强调学术思想的自由和艺术创作的自由。表明凡是受“左”倾思想影响和干扰,就会扼杀文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凡是遵循“双百”方针,坚持创作自由,提倡艺术民主,文艺创作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
24、面。【拓展提升】“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影响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党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
25、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据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回忆,1956年2月毛泽东主持的一次中央会议上,他汇报了学术领域的教条主义表现,会议决定对科学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4月25日,毛泽东作了主题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论十大关系报告。
26、在随后的讨论中,陆定一发言再次谈到学术、艺术、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陈伯达则回顾了1953年中国历史研究委员会成立时,因郭沫若和范文澜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观点,他向毛泽东请示工作方针,毛泽东说了“百家争鸣”四个字。鉴于毛泽东早在1951年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陈伯达在发言中提出“在文化上、科学上,恐怕基本上要提出这样两个口号贯彻,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
27、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次讲话经整理补充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同年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8、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3内涵及其现实意义(1)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的内涵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学术领域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不仅是文学领域的一项长期方针,也是科学学术领域长期方针。(2)现实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
29、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4“双百”方针的影响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
30、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背景、 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1背景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同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提出的背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31、。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内涵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各学派就其思想和政治主张进行宣传,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政”。(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思想。3意义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体现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