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4.15 离骚(节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713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4.15 离骚(节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4.15 离骚(节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4.15 离骚(节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4.15 离骚(节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4.15 离骚(节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4.15 离骚(节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4.15 离骚(节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学案 4.15 离骚(节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与您相伴。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 15离骚(节选)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注释:操:拿着。被:通“披”。凌:侵犯。躐(li):践踏。左骖(c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殪(y):倒地而死。霾(mi):通“埋”。絷(zh):用绳子拴住。援:拿。玉枹:嵌玉饰的鼓槌。天时:犹

2、言天象。怼(du):恨。严杀:酣战痛杀。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远。神以灵:指精神永存。赏析: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

3、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本诗不是一篇想象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了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移情法”。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4深入领会屈原的爱国感情。作家作品屈原简历:约公元前340年出生,逝世于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

4、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代表作:离骚课文背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任左徒、三闾大夫,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屈原回楚都已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是他

5、“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资料卡片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为“辞”或“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楚辞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字词广场通假字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6、锡”通“赐”,赐给。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辟”通“僻”,偏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正”通“证”,作证。一词多义夫道词类活用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字余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取表字。纫秋兰以为佩:名词用作动词,连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好品质。古今异义纫秋兰以为佩: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今义:认为。春与秋其代序:古义:替代更换时序。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彼尧舜之耿介兮:古义:光明正大。今义:正直,不同于流俗。昔三后之纯粹兮:古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今义:不搀别的成分的;

7、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古义:指当时结党营私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今义:同一个党派的人。特殊句式肇锡余以嘉名: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肇以嘉名锡余”,开始把美好的名字赐给我。纫秋兰以为佩:省略句,应为“以(之)为佩”,把它作为佩饰。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与吾”,不给我。忽奔走以先后兮: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先后奔走”,在你前后奔走。以上为第一部分。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以上为第二部分。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以上为第三部分,作者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

8、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1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前四句,自述家世、出生时间,后四句言父亲为自己命名。从远古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出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祥时日;加上他出生时气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好品质之所在。这也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叙述自己已具内在美德,而且有优秀的才能。3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

9、、“夕揽”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由其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下文“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4诗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对楚王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第三节,诗人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

10、教训,然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举历史事实说明,在贤明君主时期,贤士就会为国君效力。接着用尧、舜光明正大的做法与桀、纣的狂乱失政相对照,表达了他举贤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同时痛斥桀、纣,批判党人群小,委婉地劝告楚王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圣君,而楚王却被小人包围,听信谗言,致使诗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他指天为证,耿耿忠心。最后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深层探究屈原自我形象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它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写于屈原被楚王疏远之后。作者在诗中申述了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

11、,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积极追求和对反动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1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在离骚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中塑造了一个高大纯洁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远远超出了现实。二是运用奇特的幻想、新奇的意象来表现个人生活和政治理想,感情充沛、强烈,语言华丽。他用兰花香草、荷衣蓉裳来象征自己品格之纯洁高尚,他将群小党人比作萧艾臭草、恶禽秽物。这一切都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2大量运用比喻和象征首先,离骚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香草、美人喻追求高尚节操的自己,以恶鸟喻邪恶小人,以天地诸神喻历史,以采摘香草喻加强

12、自身修养,以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上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1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在离骚中主要表现在哪里?提示: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在离骚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主人公形象: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他忧国忧民、疾恶如仇。香草美人手法:文中以香草喻崇高美好的理想

13、品质。丰富的联想、想象。强烈的情感抒发。2离骚有什么思想局限?提示:屈原毕竟还属于统治阶级,他有革新图强的决心,也有同情人民、“哀民生之多艰”的思想感情;但他始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因此不能进一步接近人民,取得他们的支持。在他上下求索、心尽力竭、感到前途渺茫的时候,只能发出“国无人莫我知兮”的浩叹,以投身汨罗终结他奋斗的一生。这是他不可避免的命运,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思想在历史和阶级上的局限性。3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质?是如何表现的?突出表现了诗人情操高尚、德行纯洁、政治理想崇高和疾恶如仇的品质。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而是用美丽的想象和诗化的语言表

14、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4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主仆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被君王赏识并支持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在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节操的柱石。他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沉江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如果说屈原在政治上受儒家学说影响较多,那么他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孤立的处

15、境中坚持真理、勇于斗争的精神,却与提倡“中庸”的儒家文化截然不同。我们知道,屈原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被放逐,但直接的理由却是肮脏的“谗言”。这意味着他所属的社会群体对他的人格作出否定。然而诗人坚信自己掌握着真理,拥有美好的品格。离骚通过大量的关于美人、香草等富于象征意义的辞藻铺陈,通过上天下地驱使神灵的辉煌奇幻的场面,通过反复表述自己的心迹,重建了诗人崇高的自我形象。另一方面,当诗人意识到他和自己所属的群体楚国贵族集团完全处于对立状态时,不仅没有恐惧感,反而产生了一种自豪感。“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他在孤立中看到自己的高大,而对孤立他的社会投以蔑视。(摘

16、自中国文学史)他山之石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注释:帝子:天帝的女儿,

17、指湘夫人。眇(mio)眇:向远看的样子。(fn):草名,多生在秋季沼泽地。萃:聚集。罾(zng):渔网。公子:指湘夫人。水裔:水边。澨(sh):水边。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偕逝:同去。葺:编草盖房子。荪:香草名。罔:古同“网”字,这里作编结讲。擗(p):剖开。合:会集。九嶷(y):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汀:水中平地。遗(wi):赠送。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攻读点:全诗以召唤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串其中。诗的前半段主要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时那种望而不见、遇而无缘的期待心情。中间经历了忧伤、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产生的情绪波动。诗的

18、后半段是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缘相见而又未相见的期待心情中忙碌着新婚前的准备事宜。诗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现,召唤的目的达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写与此呼应。实际上,后半段的描写不过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现这种幻想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缘故。整首诗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识线路清晰可见。素材搜集血泪凝结成的生命赞歌屈原身处七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其高举克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大旗,期盼把楚国推上强大、富裕的道路。但事与愿违,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昏庸的君王面前,在奸邪的“党人”面前,既不能改变自己,也不能改变楚国,

19、且又不愿离开自己的祖国,只能选择以死明志,去殉他所追求的道德理想和“美政”理想。屈原炽热虔诚的爱国精神,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皎洁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他们慷慨赴难,舍身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的命运令人悲叹,屈原的精神让人敬仰!佳作片段吊屈原赋甘肃一考生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作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作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弃,被君王黜免,终

20、于郁郁而沉于汨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才,终招祸患,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唯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戮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

21、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竟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于青史矣!君沉汨罗,去今两千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俾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享用不尽矣!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深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该考生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相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试卷、试题、教案、学案等教学资源均可投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