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604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0页
2022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复习11 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一)(娄底中考)阅读马说,回答问题。(14分)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B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千里马”喻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喻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2、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B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4分)要成为千里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主观条件:具有千里马的才能。客观条件:遇到善于“识马”,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二)(重庆中考)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5 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3)俶尔远逝()(4)以其境过

3、清()大约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凄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侧

4、面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D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4分)【链接材料】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释】仆:对自己的谦称。已:过一会儿。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和景:温暖的日光。柳宗元写小石潭的美景,是为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孤凄做铺垫,以乐景写悲情,也隐喻自己如美景

5、被埋没的境地;材料中“譬如囚居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之情。【解析】这道题需结合柳宗元被贬的背景作答,小石潭记主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柳宗元被贬后内心的压抑,欲抑先扬,同时结合材料得出对统治者的不满,结合具体语句作答即可。二、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甲】桃花源记【乙】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

6、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竞相告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选自聊斋志异地震,有删改)【注释】客:客居。稷下:古地名。汲:从井里打水。非常:非同寻常的,不一般的。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 分)(1)缘溪行()(2)悉如外人()(3)便要还家()(4)仆而复起()(5)逾一时许()沿着,顺着全,都同“邀”,邀请倒,倾倒表约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2)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过

7、了好一会儿,(大家)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快速地跑出去。3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墙倾屋塌之声 与儿啼女号 喧如鼎沸/4两段文字都写到了鸡犬声,【甲】文中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乙】文里是“鸡鸣犬吠满城中”。鸡犬声中各蕴藏着作者怎样的心声?(4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幅“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的祥和安宁的图景,流露出作者对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乙文中“鸡鸣犬吠满城中”则是描绘了自然灾害地震来临的时候牲畜四处奔窜、疯狂逃命的混乱场景,其实是借动物的慌乱衬托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手足无措和无奈绝望,流露出作者对安全生活的渴望和对

8、受到自然灾害伤害的人们的同情之心,企盼不要再有自然灾害发生。【乙参考译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恰好客居稷下,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之点着蜡烛喝酒。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惊诧和奇怪,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茶几、桌子等家具开始颠簸摇晃,酒杯也倒下了,屋子的梁、柱发出折断的声音。大家互相看着都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快速地跑出去。只见楼房屋舍一会儿低下去一会儿又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和小孩子、女人哀号的声音,吵得很厉害,像锅里的水沸腾了一样。人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翻腾。河水翻

9、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岸上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过了一个多时辰,才开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争相谈论这件事情。后来听说有个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有一家人的房子南方和北方居然换了位置;栖霞山裂开;沂水河塌陷出一个洞穴,面积有好几亩之大。这真的是非同寻常的变化。(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甲】虽有嘉肴【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

10、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不知其旨()(2)教然后知困()(3)不日进则日退()(4)虽有子羔、原宪之贤()味美困惑每天即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人做学问,如果不是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在一天天退步。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无车马之资 犹当博学审问/4【甲】【乙】两文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4分)教别

11、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实践出真知;学习的态度及好的学习方法对人生的重要性;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如: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乙参考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就是天天退步。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会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沾染上某种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也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

12、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注释】曹王明:曹恭王李明,唐太宗李世明之十四子。淮南之事:西汉淮南王刘安谋反败露,被迫自杀。三、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 分)(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

13、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自旧唐书文苑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不循法度(遵照)B恩宠不可恃(倚仗)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D以及于此(比得上)D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大王不奉行国命 恐今之荣位 非大王所保 独不见淮南之事乎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3分)示例: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参考译文】孔祯,唐高宗时任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为刺史,不遵照法令,孔祯常常进谏。李明说:“寡

14、人是皇上的弟弟,难道还怕丢失王位吗!”孔祯说:“恩宠不可倚仗,大王如果不奉行国家法令,恐怕今天的荣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汉代淮南王的事吗?”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的人欺凌老百姓,孔祯逮捕并用杖刑处死了他。李明后来果然因犯法被贬谪到黔中,他对人说:“我惭愧没有听孔长史的话,以至于有这样的下场!”(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7 分)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子尝与我临财

15、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节选自说苑)【注释】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衽(rn):衣襟。负贩:背货贩卖。明:证明。说(shu):劝说,说服。不肖:不贤。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1)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2)鲍子不以我怯()曾经胆小,畏缩3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3分)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懦,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而认为

16、他不贤,不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由此可见,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的理解与信任。所以,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参考译文】鲍叔牙死后,管仲举起衣襟蒙头为他痛哭,眼泪就像下雨一样,他的随从说:“他又不是您的父亲或孩子,(您这样悲痛伤心),难道这也有说法吗?”管仲说:“不是您所知道的那样。我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在南阳背货贩卖,我多次在买卖上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想要证明什么;鲍叔牙曾经和我一起游说君王(想取得地位),而意见多次不被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贤,知道我没有遇到明君;鲍叔牙曾经和我分财货,我自己多次多取,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在财货上不足。生下我的是我的父

17、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呀。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18、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冠:超越。修禊:古人游春活动。映带:景物相互映衬。流觞曲水:在弯曲的水道中取酒为乐。觞,酒杯。品类:这里指天地万物。极:尽情。信:实在、确实。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D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会于会稽山阴

19、之兰亭 会当凌绝顶B茂林修竹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名士多居之投诸渤海之尾D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处处志之B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即使(虽然)没有音乐演奏的盛景,(但是)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叙说内心的情怀。(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抬头望见广大的天地,低头察看繁盛的万物。4联系选文,概括出引发作者“信可乐也”感慨的原因。(3分)美丽的山水;游春活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宴饮;畅叙幽情(内心的情怀);欣赏天地万物。(答对其中任意三项,意近即可)【参考译文】王羲之很喜欢服药养生,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

20、志向。会稽有好的山水,很多名士都住在这里,谢安未做官时也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人都以文章道义超越当世,都在东方建有住宅,与王羲之志向相同。(王羲之)曾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亲自作序以申明他的志向,说: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暮春三月之初,我们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中,举行游春活动。诸多贤士能人都到这里,年少、年长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崇山峻岭,茂盛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周围映衬环绕,我们把水引来并在弯曲的水道中取酒为乐,排列坐在曲水旁边。即使(虽然)没有音乐演奏的盛景,(但是)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叙说内心的

21、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望见广大的天地,低头察看繁盛的万物,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9分)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

22、语林)【注释】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奋眄(mi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飞龙:指皇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而意常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B甚异之属引凄异C亦如是是鱼之乐也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东市买骏马C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他日 谒公遂 问向时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翌日,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A沈宣词 B客 C王公遂 D李公蔚/C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

23、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5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卖出去;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4分)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6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本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5分)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

24、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客人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沈宣词)对此感到十分奇异,于是答应给客人五十万钱作酬劳,门客答应(把马卖给他),但他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王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王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举头斜视,一副不驯服的样子,不肯移动,王公遂生气地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第二天,叫几个孩

25、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和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王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沈宣词的这匹)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8分)八面受敌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读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节选自苏轼又答王

26、庠书,有删改)2用“/”给短文画波浪线句断句。(限两处)(2分)他日学成 八面受敌 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1与“不可同日而语”中的“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夏虫不可语冰 B此中人语云C贫者语于富者曰 D夜久语声绝A/3有关“八面受敌”学习法及其应用,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八面受敌”阅读法,不是浮光掠影的泛览,更不是走马观花的涉猎,而是对某一著作集中精力和心力,读深读透。B苏轼主张每一本好书都要好好地反复读,要定向专一,不能泛泛而读,要将书的内容列出专题,逐题专读,心无旁骛。C“八面受敌”的意思是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苏轼“八面受敌”学习法的关键是博采众长,广泛涉

27、猎。D小明阅读西游记时,第一次围绕唐僧专心取经这个主题通读,第二次围绕孙悟空斩除妖魔这个主题通读,第三次围绕猪八戒三心二意这个主题通读。通过这种方法,他把一部西游记读得很深很透。我们可以说小明运用的就是“八面受敌”学习法。C【参考译文】我认为年轻人做学问,每读一本书都应精读几遍才算读完。世上书多得如大海,百科学问都有,以人的精力不能全部读完它们,只是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罢了。因此希望求学的人每次确定一个目标来探求,比如想探求古今(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圣人、贤人所发挥的作用,就只以这个意图去读,不要有其他的念头。下次再读一遍,探求人物事迹、历史旧事、礼乐典章一类的(知识),也像这样做。有一天学业有成

28、了,就可以应对各种情况,与那些广泛阅读群书而不作深入钻研的人不能相提并论。(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却金亭记明吴鼎嘉靖七年正月,余杭知县王确始得任,询俗于父老,父老曰:“浮里界里长孙棨,素号良民。往岁,他众纵烧安溪官民庐舍,辞诬及棨。按狱者锻棨罪死。屡自诉,移狱留台,犹未能白。方安溪纵火,棨家居,适以是日,宴客可验。”王确闻之,未遽信也。后访之贤士大夫如诸父老言,亦未信也。躬自火所博诹,密采诸所睹记之言,咸如向所闻。乃谓同事曰:“是诚冤狱矣,盍平反之?”或曰:“其如原问官司何?棨以多财闻,为之求生,人且疑鬻狱。”王确弗自顾,竟以实报。命下,缘是棨竟得减死。未及释,而王令以

29、忧去,棨母怀白金百,敬请助丧役。令曰:“令知民冤,民顾不知令志耶!”固却之。越二载,棨始获宥归,追思王令公之恩,乃构亭“却金”。(选自余杭县志,有删改)【注释】嘉靖:明世宗年号。王确:安徽颍上人,明嘉靖年间任余杭县令五年。浮里界里长孙棨(q):就是浮里界的里长孙棨。里,相当于现在的村。安溪:地名,即今良渚街道安溪村。鬻(y):卖。忧:即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宥(yu):宽恕、原谅。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3 分)A.或曰:“其如原问官司何?”或王命急宣B缘是棨竟得减死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固却之子固非鱼D乃构亭“却金”乃记之而去D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30、)A孙棨曾经和别人一起聚众烧毁官舍和民宅,在别人的供词中他被揭发。B安溪纵火案发当时,孙棨正在自己家里,那天恰巧他家宴请客人。C有人提醒王确,孙棨是有钱人,让他免于死罪,会被怀疑是收取贿赂释放了他。D孙棨免死但还未释放之时,王确因母亲去世要回乡,孙母就怀揣金钱前去感谢。A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1)(2)小题。(5分)(1)县令王确是怎样确定孙棨是被冤枉的?王确听了诸位父老的话,又去访问有贤名的士大夫,士大夫所述与诸位父老讲的一样,然后亲身到纵火现场,多方秘密取证,目睹耳闻的种种情状,与以前听到的完全相同。(2)孙棨为什么给亭子起名“却金”?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却金”即推却金钱。王

31、确为孙棨洗清了罪名,孙母拿钱感谢,王县令坚决推却。孙棨获释后为感谢王县令的恩德,建造了一座凉亭,取名“却金”。4你如何看待县令王确这个人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王确是一个认真细致的人,他上任后走访乡人,发现了孙棨案件中的疑点;王确是一个为民申冤的人,他多方查证后确定孙棨真的被冤枉,就毅然为他申冤;王确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不怕得罪原来审案的官员给孙棨翻案;王确是一个清正廉洁的人,他为孙棨申冤后,孙棨的母亲拿钱感谢,但是他却拒绝了。【参考译文】嘉靖七年正月,余杭知县王确刚刚到任,就向乡亲们询问民间情况。乡亲们说:“浮里界的里长孙棨,一向被称作良民。前些年,别人聚众烧毁安溪村的官舍和民宅,

32、在供词中诬陷连累到孙棨。审案者定孙棨为死罪。他屡次上诉,递送移狱,冤情未能得以清白。安溪纵火案发当时,孙棨正在自己家里,那天恰巧他家宴请客人,可以调查验证。”王确听了父老的话,不能轻易就相信。后来又去访问有贤名的士大夫,士大夫所述与诸位父老讲的一样。王确也没有马上相信。亲身到纵火现场,多方调查,秘密取证,目睹耳闻的种种情状,与以前听到的完全相同。于是王确对同事说:“这确实是冤案啊,为什么不平反呢?”有人说:“如果平反,原来的主审官会怎样呢!何况孙棨是远近闻名的有钱人,让他起死回生,人家会怀疑是你得钱而放了他的。”王确没有考虑这么多,便据实上报。命令下来了,孙棨因此而免死。还没有等到孙棨释放,王

33、县令因母丧回家。孙棨的母亲怀揣白银百两,恭敬地请求以此助他料理丧事。王县令说:“县令知道百姓所受的冤屈,百姓怎么不知道县令的志向啊!”坚决推却了。过了两年,孙棨方才获释回家,追思县令王公的恩德,就建了一座“却金”亭。(七)文言文项目学习活动。(15分)阳阳班级准备以湖山小记为蓝本,拍摄山水短片。为更好地拍摄,全班分成释义组、旁白组、编导组,展开以下项目活动。湖山小记明萧士玮雨中上韬光,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

34、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选自春浮园集)【注释】韬光:指韬光庵,坐落在西湖。营卫:中医术语,指精气;白太傅:指白居易。【编导组心境之思】3编导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文人常借山水明心境。下面哪句话表达的心境与文中画线句相似?结合内容加以阐述。(5分)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我认为A更接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月夜、竹柏处处都有,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体现了苏轼荣辱不

35、惊、豁达超脱的心态。湖山小记中作者夜卧静听流水之声,各种声音传入耳中,环境愈发显得幽静,内心也慢慢沉寂平静,顿悟“声无哀乐”,人生其实也无所谓哀乐,要有超脱的心态。【参考译文】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文,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