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519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 “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材料出自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B. 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C.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九二共识”D.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根据材料中“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得知台湾自1949年同祖国分离,由此判断材料

2、应出自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D三项时间均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祖国统一两岸关系的发展2.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唐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相权,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由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构成,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各有分工,相互制衡,提高了工作效率,题干中“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精细分工”,反映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

3、制衡,故A正确。三省六部制的设置是为了强化皇权,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并未剥夺相权,只是削弱了相权,排除B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3. “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A. 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B. 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C. 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答案】C【解析】据材料“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规定,地方诸侯在诸侯国内有权征收赋税,故秦穆公加

4、征鱼盐税收具有“合法性”,故C项正确;齐侯因齐自称为齐威王,触犯了周天子的权威,故A项错误;楚庄王问鼎也触犯了周天子的权威,故B项错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王室衰微,故没有“合法性”,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学生应该紧扣“合法性”这一关键词,据此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和判断,即可排除ABD选项,得出C项的正确答案。4. 唐代的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A. 考生名望决定结果B. 主要受制于门阀C. 未得到平

5、民的认可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唐代的科举考试还受到“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之前选官用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标准就是“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因此可以看出唐代的选官制度有前代的影子,所以D选项正确。B选项错在“主要”二字上,材料是说“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也就是说考卷依旧是主要的参考内容。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A选项说法错误,考试结果还受到考卷情况的影响,不是完全由名望决定。5.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

6、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 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 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知,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没有很大的独立性,故应选D排除A。B项中的监察材料不能体现出;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专制主义的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名师点睛】行省制度(1) 内容:元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省。此外还有两个单列的

7、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辖地(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2)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6. 欧洲历史说:“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代议制形式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说明了A. 古希腊民主与近代西方民主是完全不同的B. 雅典民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C. 雅典民主比西方代议制优越D. 西方代议制是直接民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下,所有公民都有参政的权利,是直

8、接民主;今天西方民主制是代议制民主,是间接民主。故本题选B,排除D。古代希腊民主为近代西方民主奠定了基础,开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先河,A项“完全不同”过于绝对,排除。西方代议制比雅典民主更加完善,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和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对比。古代雅典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其条件允许实施直接民主制,为近现代西方代议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7. 1967年,尼克松指出:“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1970年中国国庆时,毛主席特意把美国作家斯诺请上了天安门城楼,并对他说:“我们寄希望于美国人民。”上述材料反映出A. 中美关系

9、缓和纯属历史偶然B. 中美关系以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C. “乒乓外交”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D. 中美两国透露出缓和关系的愿望【答案】D【解析】“我们寄希望于美国人民。”说明中美都愿意缓和关系,D正确;A中偶然错误;B中领导人转移不符合事实;“乒乓外交”是打开友好之门,c 错误。8. 雅典民主城邦的政治精英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上表演时,凭借的主要手段是言辞。言辞在雅典具有很高的地位,这使得与言辞有关的演说术和修辞术在那里极为发达,各种演说和修辞策略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的政治表演。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 演说是获得城邦政治权威的唯一途径B. 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C. 演说和辩论是

10、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D. 城邦民主是以表演为主的虚假政治【答案】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9. 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当时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中共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台独”势力开始猖獗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

11、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知中共当时在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同时结合当时美国的反映是“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说明了当时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从整体上看当时地区局势是动荡不安的。题目提供的时间是1958年,说明当时“台独”势力已经猖獗。考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日本窃取上述领土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

12、40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11. 中国叫外交部、民政部等,而日本的中央部委大多叫防卫省、财务省等,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中央官制名称受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影响比较深刻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日本防卫省、财务省等是中央机构,明显受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影响,B正确;秦代还没有省制,排除A;宋代中央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排除C;元朝时地方实行行省制,不属于中央官职,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2.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

13、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 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 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分析本题材料,“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在价款付清之前,他仍保留该物品的所有权”。这一规定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保护。A、C、D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3. 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

14、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局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A. 太平天国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属于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故A,B,C项

15、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4. 某次战役中,八路军总部按照军委指示,立即指挥所属各部,首先“在敌人的后方,特别是在其主要联络线上积极行动起来,断其交通,绝其供给减少对正面战斗的威力”,这迫使日军不得不从前线或后方抽调相当数量的部队,维护其交通线,有效地分散了敌人正面作战的攻击力量。关于这次战役说法正确的是A. 是针对日军对根据地“扫荡”、“蚕食”和“清乡”的有力回击B. 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一样,国共两党的军队进行了很好的合作C. 该战役属于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D. 爆发于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之后【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八路军总部按照军委指示”“在敌人的后方

16、,特别是在其主要联络线上积极行动起来,断其交通,绝其供给”说明是敌后战争,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日典型,属于抗战初期太原会战,B正确;A是百团大战;B中友好合作错误;D中1943年之后。15. 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 秦设置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处理朝政B. 御史大夫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C. 御史大夫管百官奏章,掌图籍秘书等D. 御史大夫是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御史大夫设立于秦朝,协助丞相处

17、理朝政,掌管百官奏章,是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但是材料并没有涉及军事事务,而秦朝设置太尉来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16.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在此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等信息可得出不应该是分封制、宗法制,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A、B项排除;据材料中“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得出其反映了郡县制的好处和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秦

18、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C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在元朝设置,其深远影响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郡县制17.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 分封制保证了周统治的成功D.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突破了纯粹的血缘关系的界限,使分封制的主体实现了王族

19、、功臣及先代贵族后代的有机地结合,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A项正确。分封制不仅仅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故B项没有涉及更深层次的内涵,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保证周统治的成功,而是强调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排除C。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突破了纯粹的血缘关系的界限,而不是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排除D。点睛:本题以分封制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封邦建国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结合分封制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8. 乾隆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坤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二十条大罪,其中第

20、十三条称:“昨将和坤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上述材料反映了A. 专制主义皇权加强B. 皇权的独尊、至高无上C. 封建制度的腐朽D. 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答案】B【解析】从“僭侈逾制”所举事例,反映出当时皇权独尊及君权至上的特点。B正确;A、C和D不符合题意。19. 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代三省制A. 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制约B. 提高了行政效率C. 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D. 政事堂权力

21、膨胀【答案】A【解析】据材料“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政事堂权力膨胀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学生可以正确理解这说明中书门下对皇权的一定的制约,再注意排除教材的知识干扰,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0.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左上角写有

22、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实现C. 中国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D.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答案】D【解析】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引起国际震动,D正确;A是1972年;B是1979年;C是1954年。21. 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该讲话的发表A. 标志着改革开放

23、事业的起步B. 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 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 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认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权力集中、家长制、终身制等特权现象,改革就要从这些弊端着手,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即革除领导体制中的弊端,故D项正确。A项改革开放事业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制定,无法推断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是强调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排除C。22.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体现时代发

24、展潮流的是A. 建立政权与清廷对峙B. 进行北伐和西征C.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 制定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制定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排除。23.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西北至东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 维护了社会公平B. 有利于专制统治C. 促进了文化融合D. 加强了民族团结【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

25、查科举制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材料中“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可见作者强调的是科举制度在文化上作用,所以正确的是C项,排除ABD项。24. 历届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展台,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比如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当时的中国人把世界博览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反映了A. 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B. 中国物产贫乏C. 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D. 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答案】A【解析】19世纪中期,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是封闭落后的,面对

26、新机器、新发明,却称世博会为“炫奇会”“赛奇会”。A正确;B、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25.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名臣出身微贱,如“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选官更强调官员的出身门第,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煊赫一时的名门望族。这主要反映A. 政局稳定才学要求弱化B. 官员选拔更重视家学渊源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结构D. 天下为公被门阀政治取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先秦时期许多名臣出身低微,说明选官制度不受门第影响;而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标准,士族世袭特权;这种变化反映了阶层固化影响官僚结构,C项正确。魏晋时期政局并不稳定,排除A。重视家学渊源是选

27、官制度导致的结果,而非选官的标准,排除B。取代天下为公的是家天下,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2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它要求以史料为依托,对历史重大现象、重大发展变化形成一定的认识。它不仅要求考生回答史实,还要把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阐释清楚。做到论从史出,史论之间的关系一致。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

28、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人迎来了最佳时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敌人、恐怖”成了中国的代名词。摘编自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四十到五六十年代“美国人中国观”演变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标志性事件。【答案】(1)四十年代: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

29、军;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双方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差异;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美苏“冷战”的影响。(2)变化:由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封锁、包围到中美关系正常化。标志: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以“新中国建立前后中美关系”作为切入点。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时间段,围绕“20世纪四十年代”与“五六十年代”分别展开认识,关于前者,把握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维度;关于后者,把握到“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维度。(2)第一小问依据建国初期

30、敌对到后来友好回答;第二小问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作为切入点。正确解答本问,首先要明确题干“这一时期”具体所指,即20世纪70年代。点睛:关于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就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而言,要注意把握住“中美建交进程的几个时间点”。重点要注意区分“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不同,不能混淆二者。前者即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者即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27.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

31、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扦(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

32、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效性。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四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

33、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答案】(1)周:分封制,优越性

34、: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秦:郡县制,优越性: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3)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4)表现:“一”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原因:中国政治:秦统一全国后,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历史教训;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希腊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海外

35、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希腊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解析】试题分析:(1)“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指的是周朝的分封制;“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拱卫王室,维护周天子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秦朝“裂都能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实行郡县制;“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第一问: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动指的是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朝进一步加强。唐朝政治制度变动体现在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制。第二问: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说明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可由明代废宰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来说明。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36、内侍机构,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3)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首先一定要明确“第二帝国”指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隋唐宋时期,而隋唐宋时期政治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指从秦朝开始的三公九卿制向唐朝开始的三省六部制转变。而隋唐宋时期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因为北方的战乱、劳动力、人口的南迁、从而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而隋唐宋时期选官制度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指由汉代时期的察举制向隋唐时期科举制转变。(4)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直接回答“一”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秦朝形成的原因从吸取历史教训和小农经济等角度分析,希腊形成原因从小国寡民体制和商品经济发展角度分析。考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