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501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对于一堂课的内容来说不能孤立的备课,需要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高中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设计应始终围绕着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细胞是由物质组成,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高中学生而言有些抽象难度教大。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高一的学生,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初步学习了组成细胞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了对糖的认知,这些知识为学习有机物及生物大分子这一内容奠定了基础。糖的知识

2、及检测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实验结果好奇,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该班学生上课时较为活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且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学关系融洽,这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基本条件。但高一的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动手能力还比较薄弱,这会对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及分类依据2、概述细胞中糖类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用指示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淀粉实验,提升合作探究、实验动手能力2、通过总结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制糖史和糖类的学习,体会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形

3、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辩证观点,并认同其对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糖类的种类及作用教学难点: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资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说明新课导入展示一些常见的食物的图片(甘蔗,蜂蜜,米饭,面包等等)。学生活动:回忆生活中的美食,思考并回答,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美食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过渡,引入制糖史其实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糖并学会从食物中获取糖类,人类的制糖史简单的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设计意图:为学习制糖史做好铺垫学习制糖史过渡讲述:人类

4、的制糖史简单的概括为早期制糖手工制糖机械制糖诗经中记载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对糖类的记载,说明在周朝就已经开始早期制糖,随着战国时期甘蔗的种植,手工制糖开始发展,到唐宋达到高潮。到了18世纪末期甜菜的发现与大规模种植,机械制糖得以发展板书:制糖史早期制糖手工制糖机械制糖提问: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糖的认识和科学概念中对糖的描述一致吗仔细听讲并思考学生仔细听,思考,记录学生仔细听讲,思考并记录设计意图:了解制糖的发展过程,学习人类对糖类的认识历史,体会科学发展的连续性。 设计意图:为学习糖类的种类及功能做好铺垫学习糖类的种类及功能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糖与甜味联系在一起,但科学概念中糖类是

5、指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因此有些糖没有甜味,如淀粉和纤维素,也有些甜味物质并不是糖如糖精和蛇菊苷等。提问:1、糖类的种类很多,我们应该怎样将其进行分类?2、糖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3、根据这个分类依据我们可以将糖分为哪几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反馈提醒学生:1、注意水解与氧化分解的区别2、能否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这一分类标准只是分类的一个标准,糖还可以根据化学性质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等。板书:糖的分类依据讲述:单糖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五碳糖,是构成遗传物质DNA和RNA的原料。而葡萄糖和果糖是六碳糖,葡萄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PPT展示两个单糖连接成二糖的图片,补充一分子麦芽

6、糖是由两分子葡糖糖连接而成。PPT展示淀粉糖元纤维素结构图,介绍多个葡萄糖连接成多糖以及这三种糖在动植物中的分布和功能板书:糖的种类及功能学生活动:仔细听讲,记忆,思考,阅读书本并进行自主学习,总结。依据糖是否能够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三大类。设计意图:通过通过阅读书本,提高观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升分析、归纳的能力。补充核糖和脱氧核糖,为以后学习核酸知识做好铺垫。我们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各种糖类。各种生物组织和细胞中,糖类的含量和种类各不相同,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方法方便的把它们检测出来。提问:用什么检测淀粉?我们依据类似的显色原理,本尼迪特试剂

7、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以与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用来检测还原糖回忆,思考,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比较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活动:介绍实验材料,简单介绍马铃薯匀浆和白梨汁的制作过程及水浴加热锅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实验前预测马铃薯匀浆和白梨汁中的糖类的种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在学生展示和组间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评价和反馈。PPT展示实验步骤取五支试管,编号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白梨汁,马铃薯匀浆,蒸馏水每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检测剂观察比较颜色变化并记录展示实验结果用马铃薯匀浆可以使碘碘化钾试剂变蓝,用本尼迪特试

8、剂检测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白梨汁不能使碘碘化试剂变蓝,可以使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马铃薯匀浆和白梨汁中的糖类种类,并说明预测结果的理由。根据现有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将实验分为两个,用碘碘化钾试剂检测马铃薯匀浆和白梨汁中是否有淀粉,再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马铃薯匀浆和白梨汁中是否有还原糖的存在。小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结果并与之前的预测进行比较,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总结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种类、分布、功能等)对糖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手机拍照和PPT投影对学习小组总结的结果进行展示,补充,总结小组讨论,并利用种类,分布、功能等本节课关键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小组间自评,互评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进行小组间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本节内容进行升华,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导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学知识进行整合、生活感受和经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和思想碰撞。本课以广告视频代替图片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堂课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渗透情感教学为主线,引领整堂课的探究方向和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把新旧知识建构成有效的、内化了的、适合于自我的认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分析评价,以评价促反思,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