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开始实行分封制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C“共主”指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自主权受限制25. 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
2、匠会馆”。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D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26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27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
3、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8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图7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 B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D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9“奴隶是根据万民法的制度,一人违反自然的权利沦为他人财产的一部分一切奴隶地位没有任何差别”,“对于一切被释放的自由人(原奴隶),不问被释放者的年龄、释放者的权益或释放的方式,一律给予罗马公民资格”。由此可见()A罗马法保护奴隶制 B奴隶作为法律客体受
4、到保护C法律赋予奴隶人格平等 D罗马人均为社会的权利主体30“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 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 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31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
5、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B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价值规律C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D苏联利用大危机巨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32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D一定程度上揭
6、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3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34“他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差不多每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他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在下列名画中,属于这位画家所代表的流派的作品
7、是A卧室 B荷拉斯兄弟之誓C机械师 D蒙娜丽莎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A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B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 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 40(25分)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8、。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图9:13世纪前后的丝绸之路及世界贸易材料二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图10)图10材料三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 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
9、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 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图示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
10、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7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晚清政治改革英国议会改革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
11、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12分)(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
12、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
13、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者在改革上的共同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
14、命书(1902年)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7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
15、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11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
16、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
17、对其导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8分)(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是否与材料一相矛盾。为什么?(7分)银川一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2435:BCCDA BCCCC BB40.(1)条件:政府重视,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天文地理知识的先进或掌握季风变化);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一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等(6分) 特点:主要有亚欧之间的太平洋一印度洋海上贸易线、亚欧大陆贸易线和地中海贸易线;阿拉伯人、中国商人、意人利商人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商业受到东西各国的欢迎。(4分) (2)特
18、征:以英国为中心,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4分) 应对:从清统治者的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受到西方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4分) (3)发展: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4分) 因素: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3分,3点即满分
19、)41(12分)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4分) 分析原因:从多角度分析合理充分。(8分)示例1:内容:中国政治改革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英国议会改革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2分)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分) 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民众民主意识增强。(4分)示例2:结果:中国政治改革失败,英国议会改革成功。(4分)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
20、量薄弱;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4分)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改革措施、实施过程渐进有序;英国政治环境稳定。(4分)45(1)罗斯福新政特点:改革的范围广、力度大;具有浓重的实用色彩(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主;遵从经济规律,通过提高消费力来拉动经济发展。(答出三点即得4分) 邓小平改革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2分)共同点: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敢于创新。(2分)(2)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如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制度
21、、兴建公共工程等。从而缓解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开辟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时代。(3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摸索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路。(4分)46(15分)(1)观点:认为政治变革要循序渐进,反对激进的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2分)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推行“新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人坚持保皇改良立
22、场。(6分)(2)不同:反对全盘否定法国革命;主张用革命手段改造中国。(4分)评价:梁启超的观点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3分)47(15分)(1)不同:以日本代替蒋介石政府遏制中共和苏联;对日本由制裁转向扶植。(4分)(2)评析:由于美苏冷战加剧,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美国中止了对日本的制裁和惩罚;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和军国主义残余,导致日本未能真正深刻反省战争责任,二战胜利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埋下了东亚和平发展的隐患;由于美国对日扶植,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美国对日扶植甚至美日结盟,强化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严重威胁亚太的安全,增加了中国的安全压力,不利于亚太的和平稳定(11分,一个角度3分,两个角度5分,三个角度9分。考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8(15分)(1)作用:以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影响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8分)(2)评价:不矛盾。(2分)原因:民法典通过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广了法国的制度),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另一方面,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被侵略国家反抗拿破仑的侵略,最终导致拿破仑的失败。(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