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457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练习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2016江苏单科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2(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

2、解析】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进而导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结构还不能做到平衡发展,故B项错误;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20世纪60年代为克服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工业化) 【解析】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A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

4、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福建文综18)图8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 【解析】“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从图中1956年信息可知农业总产值低于工业总产值,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期间是指19531956年,从图中1956年信息可知农业总

5、产值低于工业总产值,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时是在1957年,而1956年后农业总产值在下降,故C项错误;“大跃进”是在1958年,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总产值在不断下降,工业总产值在不断上升,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上海单科29)右侧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A“大跃进”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三面红旗”(大跃进运动) 【解析】该新闻标题中的小麦产量明显不符合实际,忽视客观规律,这是大跃进时期“大放卫星”,浮夸风的体现,故A项正确;土地改革时期,农户实行分散经营,与农业社无关,故B项错误;“

6、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新闻中的浮夸风无关,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撤销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实行分户经营,与农业社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6(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回归 【解析】“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19661976年;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香港回归发生于19

7、97年,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7(2015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依据时间“1961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1953

8、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0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家庭式作业”分析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故D项正确。【答案】D8(2015海南单科2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

9、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村包产到户的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我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是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我国经济建设提出的概念,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四川、安徽、广东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自下而上推进,故D项错误。【答案】C9(2015海南单科24)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

10、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是指从1953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因此这一时期职工人数猛增,故B项正确;公私合营完成是1956年底,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在材料中未体现,且与职工人数增长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4重庆文综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

11、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 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考点】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解析】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B项正确,1958年以后,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大跃进” 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与题干“苏联帮助”的信息不符,故C、D项错误。【答案】B11(20

12、14天津文综9)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考点】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新中国初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完成,故A项错误;中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为了培养工业化需要的人才,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建立多科性工业大学,故B项正确;高校院系调整有助于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但不是这种调整的主要目的

13、,故C、D项错误。【答案】B12(2014海南单科24)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行政区域扩大的信息,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与题干

14、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53年以及材料“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的信息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与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有很大渊源,这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有关,故D项正确。【答案】D13(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

15、践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解析】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信息“一五计划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发生在19591961年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4(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

16、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农村经济恢复是在1949195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政权既已稳固,而1953年的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经济领域的变革,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国家严格控制”相符,故C项正确;提供劳动力资源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5(2016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解

17、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4分)【答案】(3)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

18、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2分)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分)(4)关系: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4分)16(2013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

19、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9分)【答案】(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7(2012福建文综卷38)(37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

20、,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图14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

21、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5分)(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6分)【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