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431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解析:由于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方面,尤其是核技术方面落后,为此中国政府应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故A项正确;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只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故B项错误;C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

2、时间不符,应排除。答案:A2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进入到世界前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答案:A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

3、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依据材料“1970年”“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答案:B4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邓稼先是

4、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A BC D解析: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都正确。答案:C5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 B钱学森C邓稼先 D华罗庚解析:由材料中水稻产量的提高可知是指袁隆平,钱学森和邓稼先研究领域是核技术,华罗庚研究的是数学领域。答案:A6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

5、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D“南优2号”杂交水稻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而A、B、C三项都在美苏等国的发明之后,故不符合要求。答案:D7在“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答案:B8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

6、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推向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答案:C9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正值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答案:C10“亿万星辰汇

7、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流下辛勤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银河”“神机妙算”。1983年,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的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C11“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下列关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的重点B是国家“863”计划实施后取得的成就C是借

8、助于苏联的援助研制成功的D火箭发射及太空行走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解析:载人航天工程是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的战略决策,因此A项说法错误;“863”计划是在1986年3月提出的,因此B项错误;中国航天工程是自主研制,所以C项错误。答案:D12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解析:由题中信息“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等可知题干说的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成为世界上

9、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材料二“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

10、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新华网北京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1)“东方红1”号是中国1970年4月24日于酒泉发射的。通过时间可以得出此时的国内国际背景。国内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国

11、际上仍然是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同时可以知道此次的卫星发射对于中国来讲是进入了航天时代,答出上述采分点即可。(2)只要答出这两个卫星的关键对比点即可,东方红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通过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可知最早是天圆地方的想象,故答出经历的变化即可,从想象到对外太空的探索。答案:(1)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2)“东方红1号”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东方红1号”是围绕人类自身所处天体运行,“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

12、。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材料二国外有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材料三公元9年,西汉时期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年,敦煌石

13、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14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材料四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 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中国现代史纲(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2)

14、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3)结合材料三简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是什么?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航天和农业领域的突出成就与国家政策及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审题时应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答案:(1)含义: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影响: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原因:国家实力的强大;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事业;航天科技发达。(4)条件:领导重视,决策科学,科研队伍努力,经费大量投入,教育水平提高等。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