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训练10.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有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386 上传时间:2025-11-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训练10.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训练10.十六年前的回忆_人教新课标(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重点文段阅读训练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十六年前的回忆语段(二)“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

2、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

3、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4、。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5、。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1. 给上述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_。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慈祥( ) 机智( ) 会意( ) 怒气冲冲( )3. 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你想起了哪些形容英雄人物品质的成语?请写出四个。_ _ _ _4. 用“ ”画出父亲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_”、“_”等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行:“_”一词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_”一词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5. 读文中画“_”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1) 句中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是_,表示该意思的词还有:_、_、_。

6、(2) “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是指:_。(3) 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_(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是他心里会想到什么?请展开想象写一些。_ 参考答案1. 法庭上2. 和蔼慈爱 机灵 明白 火冒三丈3. 不屈不挠 宁死不屈 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4. 外貌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 慈祥5. (1)瞅了瞅 瞄 望 瞟(2) 李大钊对革命事业抱着必胜的信心(3) 因为他想让亲人们化悲愤为力量,不要为他而伤心,“沉着”“安定”的表情暗示亲人要坚信革命事业,化悲愤为力量。(4) 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再见了亲人!你们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坚信革命事业必定会胜利,也希望你们化悲愤为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