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一个科学家的责任。”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凝聚
2、了几代科学家半个多世纪的坚持与奋斗、传承与弘扬。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创新局面,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技术奇迹,积累了一笔又一笔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忠于国家、敢于担当,积极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从“对祖国母亲赤胆忠心,把全部青春年华献给祖国,托起了民族的脊梁”的钱学森,到“倘若生命终结后可再生,我依然会选择中国,选择中国的核事业”的邓稼先;从“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的任新民,到“没有找到存在的证据,不等于找到了不存在的证据”的南仁东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或许这正是新时代对科学家精神的时代
3、注脚。而新时代下的科学家精神,更是赋予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新的时代责任与科技挑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是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内核。(摘编自“光明网”探寻新时代征程下的科学家精神)材料二:并非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能从杰出科学家的经历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科学家主题电影通过对科学家辉煌成就的介绍和心灵世界的探寻,揭示他们作出非凡贡献的现实背景和精神动力,
4、展现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渴望超越平庸、实现更高人生价值的人们提供了榜样。科学家主题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置身中华民族从危难走向新生、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并为之不懈奋斗。他们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汇于民族自立自强的历程中。钱学森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一穷二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代背景下,钱学森归国的特殊意义和他强烈的家国情怀。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和研究环境、突破重重封锁回国,是因为祖国在他的心中无可替代;克服千难万险也要让原子弹升空,是出于保卫祖国和平的强烈责任感。纪录片诗与真中的严东生,制定中国第一个耐火材料的生产、检验和测试标准,
5、紧急受命解决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端头防热的难题,无不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国防的迫切需求。这种对特定历史背景的还原,为科学家不计功利、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壮举找到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唤起观众的爱国之情与主人公达成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也激励观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成就更加壮美的人生。科学家主题电影离不开对科学精神的生动阐释,也少不了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充分展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取得科学成就的力量源泉,悲天悯人、心怀大爱的人文情怀则赋予科学研究向善而行的价值取向。我是医生中的肝胆外科医生吴孟超,强调“科学就是事实本身”,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其背后的支撑是“把每一个病人都背过河”的信念。袁隆
6、平中,袁隆平百折不挠研究杂交水箱的初衷和目标,是让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超凡未来中,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用“湛卢剑”来比喻北斗,比喻其无坚不摧却从不称霸,尽显中国科学家的浪漫和仁心。这种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描述,给予观众深刻的思想启迪:科学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解决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困境,让世界更美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知识英雄正日益成为民族崛起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工作不仅塑造着中国的未来,更塑造着全人类
7、的未来。在科学家主题电影中,他们从普通人成长为卓越科学家的过程得以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得以彰显,既可以在青少年中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效应,也是一个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的窗口。科学家主题电影的进一步繁荣值得期待。(摘编自吕珍珍科学家主题电影,何以鼓舞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奋斗,也正是科技工作者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局面。B.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们心系祖国,将他们个人的选择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为科技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C.处于中华民族从危难走向新生、从弱到强之际的
8、严东生不计功利、献身科学,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汇于民族自立自强的历程中。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现代社会,知识英雄已经成为民族崛起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工作塑造着全人类的未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都关涉科学家精神,一则谈其时代意义,一则谈其在电影中的表现及作用。B.悲天悯人、心怀大爱的人文情怀,促使袁隆平选择了让人类远离饥饿的杂交水稻研究。C.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用“湛卢剑”来命名北斗,取其锐利刚强、无坚不摧之意。D.我是医生的科学家电影,既有对科学精神的生动阐释,也有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充分展示。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
9、观点的一项是(3分)A.卓仁禧院士屡担国家重任,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到研发彩色录像磁带黏合剂等,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不少关乎国防及民生的难题。B.面对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黄旭华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技术难关,突破核潜艇最关键的技术,铸成中国的“钢铁蛟龙”。C.30年来,捞纸大师周东红秉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保持着成品率100%的突出纪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D.为国铸核盾的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林俊德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科学精神”的内涵。(4分)5.在中国科技馆4D影院展映的
10、袁隆平等国产科学家主题电影,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科学家主题电影。(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欲栽大木柱长天黄 晖“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教室里,杨昌济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他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他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说道:“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志向是什么。”他看看身边课桌上贴着的学生姓名:“
11、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学校的校长。”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我小时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学校的门口,所有的学生向校长敬礼。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那么威严,那么受人尊敬。”“很好。”杨昌济微微一笑,说,“下一位,罗学瓒同学。”“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戊君子中的谭嗣同那样的人。如国家有事,则奋不顾身,死而后已。”杨昌济点点头,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易永畦同学。”易永畦有些紧张地站起:“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杨昌济鼓励他说:“不要紧张。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
12、长大将军。”易永哇话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学小声笑了起来,易永畦那副单薄如纸的身材实在不能让人把他跟武圣人关云长联系起来。“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虽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刘俊卿显然早已准备好答案了,他站起来,很自负地回答:“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景仰、为政府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傲立于天地之间。”“傲立于天地之间?因为学问而傲吗?”杨昌济问。“是,老师。只有学识出众之人,才能为人所敬重,学生就是要做这样的精英。”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认真打量了毛泽东一眼,问:“你的志向是什么?”毛
13、泽东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在全班同学的窃窃私语中,杨昌济皱起眉头,问:“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怎么会没有一点想法呢?难道你从来就没有想过?”“我想过,经常想。可是,我找不到答案。”毛泽东望着老师,他的目光清澈如水,他的话显然些出自真心。“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君亦在求索之中么?”“求学即求索。”杨昌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毛泽东说:“你坐下吧。”“老师,”毛泽东刚坐下,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站起来问,“能不能问您一个问题?您的志向是什么?”他的大胆实在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同学们不禁一愣,杨昌济也有些意外地回过身来。他望着毛泽东的眼睛,那双眼睛平静却
14、隐隐地含着让人必须面对的刚毅。一片静默中,杨昌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两行苍劲有力的大字: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柱长天一片肃穆中,杨昌济用极为平和但却坚定的语调说:“昌济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材,栽得参天之大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强自立的天空,则吾愿足矣。”一片寂静之中,周世钊、刘俊卿带头鼓起掌来,掌声立即响成了一片。只有毛泽东仍站在那里,望着老师,没有鼓掌。杨昌济挥手止住掌声:“毛泽东同学,今天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也不要求你马上回答,但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五年后,当你迈出一师校门时,我想听到你回答我。能答应
15、吗?”毛泽东还在揣度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志向”,想着能说出眼前这十四个字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着什么是他眼里的桃源、太古、大木、长天时至今日,他辗转上过好几所学校,见过数十位老师,却没有谁说过如此让他深思的话。毛泽东看着老师正凝望着自己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说:“我答应您,老师。”下午,杨家小院里,杨开慧正在送爸爸出门。她一边翻看着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一边问爸爸:“他真的就什么也没说?文章写得这么好,怎么会没有理想呢?这个学生真怪啊。”“是的,他什么也没说。”杨昌济风趣地解释道,“当然他没说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而是不肯轻言有时候,鸿鹄,也要岁月磨炼方成的。”“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鸿鹄之志?说不
16、定是燕雀之志呢?”开慧和爸爸开起了玩笑。“不会的。”杨昌济肯定地回答。“为什么?就因为文章写得好吗?”杨昌济已经出了院门,又回过身来意味深长地说:“不光是文章。还有那双眼睛,明亮、有神坚定!那不是一般年轻人能有的目光。由目可视其心,那样的目光,必定心存高远。”“爸,你什么时候变成看相先生了?”“爸爸可不会看相,”杨昌济微微一笑,表情反倒严肃了,“爸爸看的,是那股精气神。”(节选自恰同学少年第五章,有删改)【注】杨昌济:(18711920),湖南长沙人,教育家。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回国后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给学生们上的
17、第一节修身课,杨昌济选择了“立志”的话题,他认为这是人修身的第一要务。B.由文中的细节看,杨昌济对刘俊卿的回答不太满意,但对毛泽东的关注让他不想多费口舌去纠正。C.小说设置的场景很小,甚至在叙事过程中淡化了空间环境,这样更有助于将笔力集中在人物描写上。D.小说语言简洁凝练,富于个性化;尤其杨昌济先生的语言,文白互见,既典雅厚重又不失亲切随和。7.关于杨家父女在小院中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杨开慧和父亲之间轻松融洽的聊天氛围可知,这是一个开明而温暖的家庭,父女俩无话不谈。B.杨昌济父女之间的对话,侧面展现了一个富有才华、个性突出、有胸怀抱负的青年毛泽东形象。C.面对杨开慧
18、对毛泽东是否有鸿鹄之志的疑问,杨昌济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毛泽东的认可。D.杨昌济通过对毛泽东的眼睛和精气神的观察,断定他心存高远,杨开慧认为这跟看相一样不可靠。8.“大轴”是一个戏曲名词,指一台戏的最后一出,这一出一定会由剧团中最棒的角儿担任主演。毛泽东的出场就有“大轴”的意味,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9.“欲栽大木柱长天”是杨昌济在教书育人上的抱负和追求,小说中杨昌济是怎样践行这句话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课内基础知识积累(本题共3小题,6分)根据课内所学,完成1012题。10.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冯虚御风C.君子生非
19、异也,善假于物也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于”字,与“不拘于时”中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取之于蓝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师不必贤于弟子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崖限当道者C.句读之不知 D.凌万顷之茫然(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文本一:岘亭记姚 鼎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杂树
20、生焉。观察使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稍易治其颠作小亭,眼则坐其上。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史既载其言,而后人所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公岘山亭钦?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有删改)游双溪记姚 鼐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与张若兆观乎双溪。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
21、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窔,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B.今所知者/
22、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C.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D.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与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含义相同。B.“钟山之胜”的“胜”指优美的景物,与岳阳楼记中“巴陵胜状”中“胜”的用法不同。C.丁巳,古代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组合,本用以纪日,后又用以纪年、纪月;文中是用于纪日。D.太傅,官职名,古
23、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古人常以官职来称对方。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陵城四周都是山,其中的钟山最高且靠近城墙。虽然那些官舍都建筑在钟山的西南,但被城墙屋舍遮蔽,所以不能欣赏到钟山美景。B.方公把废土丢到了巡道衙门东北角的荒地,结果堆积成了杂树丛生的小丘,方公又对其稍稍休整了一下,在其顶建了一个小亭子。C.太傅张文端的墓舍在双溪之畔,此地之所以称双溪是因为西北而来的龙溪与椒园之水汇合于此,形成一处优美的风景。D.游双溪记这篇小品文于尺幅中,熔写景、吊古、抒怀于一炉,结尾隐隐流露出岁月蹉跎、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忧伤。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4、(8分)(1)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2)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窔。17.同为游记,两篇文章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 欧阳修万室东南富且繁,美君风力有余闲。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樽俎间。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邮简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注】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常代称宴席。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盛赞朋友要去的地方,并以“羡”字表达对朋友能力与才华的赞美。B.颔联实写送别时眼前所见,渔樵人乐
25、享民生,朋友相约诗酒谈笑言欢。C.尾联先以比喻写对书信频繁往来的期待,再写对朋友多寄送新写诗作的希望。D.虽写送别,本诗却全无愁情而一派轻松欢悦,语言细腻传神,格调清新。19.本诗的颈联和崔颢黄鹤楼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作者以鸟、鱼作比,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主题,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的两句是:“ , ?”(3)“猿”是古诗词之常见意象,诗人常借猿鸣表达情感,如“ , ”。三、语言文字运
26、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增广贤文云: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目中,都有一份乡土情。乡土,是我们养精蓄锐、重获力量再出发的不二选择。城市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压力也随之而来。人们渴望精神的满足和充盈,渴望紧张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渴望田园生活的开阔与闲适。于是,很多人奔赴乡村,感受乡村那一壶清茶般质朴和清闲的生活。平日里无人问津的黄河湿地成为周末的旅游 热点;乡村的油泼辣子、燃面、锅盔、野菜也让人 。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在加大、加快:一些古镇的重建、古村落的复兴、古集市的开张也蓬勃兴起,体验式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祖国的东南西北各尽其
27、能,各领风骚。每每辨读费老先生的乡土中国,萦绕在心头的都是一份亲切。因为曾经有过那样的日子:在月在金山灿的油菜花田里捉蝴蝶,六月麦地割过后有麦穗可以检,七月村子中间的池塘黑还食有可以捞的蝌蚪,九月在秋风扫尽落叶后的核桃树下捡核桃乡间的一切,美好得令人难忘!乡土中国,乡土情!她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涤荡着花草的清香,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割舍不断。身处其中,那是一份执着的坚守;漂泊在外,那是一份 的浓浓乡愁。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和上下句相同的句式,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8、(3分)四、整本书阅读(4分)24.阅读下面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中的两段文字,然后总结出“乡土社会”中“礼治”得以实行的三个条件,每个条件不得超过4个字。(4分)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
29、题了。五、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礼记表记中有这样的句子:“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它的意思是说,君子修身庄重恭敬,从而德业一天比一天强;而若态度安乐放肆,德业就日益浅薄。君子修德,学子修学;期待未来谋当下,正是青春读书时。可是有些同学,每天的课上了又好像没上,知识学了又好像没学,期待进步却不能做到“日强”。请你结合孔子的话,给全班同学写一份以“青春当日强”为主题的倡议书。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邯郸市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D 解析:D项
30、,知识英雄已经成为民族崛起的中流砥柱说法错误,由材料二最后一段知识英雄正日益成为民族崛起的中流砥柱”可知,是“正日益成为”而非“已经成为”。【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2.C 解析:“用“湛卢剑”来命名北斗”错,原文是“用“湛卢剑”来比喻北斗”。“取其锐利刚强、无坚不摧之意理解有误,原文是比喻其无坚不摧却从不称霸。【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并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3.C 解析:周东红的事例着重体现的是“工匠”精神,而材料一是围绕“科学家精神”展开的。【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的能力。4.答案:心系国家,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理
31、想高远,不懈奋斗。(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5.答案:应突出对科学家辉煌成就的介绍和心灵世界的探寻。注重对科学家所处特定历史背景的还原.挖掘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支撑,从而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既要生动阐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要用心挖掘并展示出科学家的人文情怀,给予观众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展示科学家们从普通人成长为卓越科学家的过程,彰显其家国情怀、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应用的能力。6.B 解析:“对毛泽东的关注让他不想多费口舌去纠正”错误,杨昌济是因为初识学生,不便直接批
32、评,且也不宜太旱下结论,所以“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且是不说在前,打量毛泽东在后。【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7.D 解析:杨开慧认为这跟看相一样不可靠错误,这是杨开慧在跟父亲开玩笑。【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重要情节的能力。8.答案:情节设置上,毛泽东言志与其他同学迥然有别,在其他四名同学的铺垫下自然掀起高潮,并为后文杨氏父女谈论毛泽东做了铺垫,使小说情节自然流畅。人物塑造上,突出了毛泽东个性深沉的形象,也凸显了杨昌济因材施教的为师风范。主旨表达上,使国家积弱之时知识分子勇担时任、笃志报国的主题更为鲜明突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
33、理解文章内容、鉴赏小说情节安排的能力。9.答案:他德才兼备,言传身教。他谆谆教诲,指引学生立志,还以自己的志向情怀感染和激励学生。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他耐心引导,因材施教。他目光如炬,慧眼识英。对待毛泽东这样个性突出的学生,他能细心观察发现其卓尔不群之处,有伯乐的慧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命题意图】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10.D 解析:A项,知同智,见识。B项,冯同凭,乘。C项,生同性,天性。【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11.B 解析:“不拘干时”与B项中的“于”都是表被动的介词。A项,干:从。C项,于:比。D项,于:在。【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虚词
34、用法的能力。12.C 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各项均为定语后置句。【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能力。13.B 解析:“力不劳,用不费”句式结构相同,应在“用”前断,据此排除 A、D项:“据地极小”“冠一郭官舍之胜足以贻后人主语都是岘亭,郭后如若断开,足以贻后人句的主语就变成了官舍之胜,这显然不合原文文意,由此排除A、C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14.C 解析:“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组合”错,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及重点实词的能力。15.B 解析:“方公把废土丢到了巡道衙门东北角的荒地”错误,原文是“昔弃土者,聚之成小
35、阜,”“昔弃土者”并非是方公。【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分析重要信息的能力。16.答案:(1)他就很高兴,然后稍稍修整了一下小山顶建造了一座小亭,空闲的时候就坐在上面。(“治”“巅”“暇”各1分,句意1分)(2)我因为不贤,不能为国家(社会)所用,急忙离去,早早隐居在山崖的深底。(“肖”“亟”“蚤”各1分,句意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7.答案:都先交代所游之处得名的原因。然后描写所游之处的胜景。而后抒发由此生发的感慨。(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参考译文:文本一:金陵的四面都有山,这些当中最高且靠近城墙的,就是钟山。各部门
36、的官署都在钟山的西南角,被城墙房舍所遮蔽,即使像布政司署最有名的瞻园,也看不到钟山。巡道署东北角那边有块荒地,当年是人们弃置废土的地方,(废土聚积)把这里堆成了小山,(小山上)杂树丛生。观察使历城人方公,一天尝试登上小山,那钟山就犹如展开翅膀一样出现在眼前。他就很高兴,然后稍稍修整了一下小山顶建造了一座小亭,空闲的时候就坐在上面。寒暑阴晴,山林风物,它们的状态千变万化,都成为这个亭子所能看到的景观。钟山的风景于这座城市而言,好像是专门为这个亭子设置的。方公于是就取了“见”和“山”两个字合在一起,取名叫岘亭。以前魏晋的羊叔子视察荆州时,在襄阳登上岘山远望,感慨地抒发古今之思。史书上已经记载了他说
37、的话,所以后人才能知道。现在方公在金陵很多年,勤政善治声名卓著,为(治下的)官吏和老百姓所爱戴,将来或许有人拿这岘亭和羊公的岘山亭相媲美吧?这也不是方公今天所能知道的事情。今天所知道的,是所用劳力不多,也不用花费钱财,就可以来寄托宴饮观赏的情趣,占据很小的地方,却能在一城官食中位居第一,这足够用来留给后人了,不可以不记下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啊。文本二: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日,我与张若兆到双溪游览。我们住在太傅张文端公的墓舍。天下大雨,溪水满涨,我们在这里住了多日。龙溪的水从西北流来,将要进入两崖之间的谷口时,又注入椒园的水,所以它们的交会处叫作双溪。松堤在里面围绕,碧岩在外面接合,形势如重叠的两个环
38、。我们处在环中,向四周望去,烟雨时聚时散,树木成丛,岩石显露,景色千变万化,夜里我们在一镫之下,凭几静听。外面传进来各种各样的声响,使人感到清冷寂寥。文端受仁德的皇帝恩宠,登上宰相的高位,一朝告老还乡,皇帝亲笔题写“双溪”两字赐赠,回乡以后将御笔题匾悬挂在此处的门楣上,在这里过了几年优游闲适的日子才去世,世人都说这是一件盛事。我因为不贤,不能为国家(社会)所用,急忙离去,早早隐居在山崖的深底,在风雨之夜与友人一起,远思文端的风范,觉得遥不可及。但是,不知现在我游览双溪的感受,与昔日文端游山玩水的快乐,是有某些相同之处呢,抑或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18.B 解析:“领联实写送别时眼前所见”有误,此
39、联为作者承接首联叙写朋友即将上任,想象朋友到任后的情形,并非眼前所见,为虚写。【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创作手法的能力。19. 答案:相同点:都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都做到了诗中有画,富于绘画美。本诗借描写梅龙图在杭州的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抒发送别之情;崔诗借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如诗如画的美景,触发归思。(2分)异同点:本诗颈联为虚写,想象朋友在杭州的美好生活,天暖天寒都有应季的美景和美事,令人神往。(2分)崔诗颈联为实写,兼用叠词,描写登楼所见之景,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比较鉴赏写景句的艺术手法的能力。20.答案:(1)羁鸟恋旧林 池鱼
40、思故渊(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3)示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示例2: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每空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21.答案:熙来攘往 垂涎三尺 魂牵梦萦(每空1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结合语境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22.答案:六月在割过的麦地里捡麦穗,七月在村子中间的池塘里捞蝌蚪(每句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句式仿写的能力。23.答案:比喻。(1分)将乡村的质朴和清闲生活比喻成一壶清茶,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人们对回归乡村的向往。(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2
41、4.答案:规律拘束(社会约束)传统有效(传统效力)环境不变(环境稳定)(每点1分,三点4分)解析:题干明确要求总结出乡土社会中礼治得以实行的三个条件,所以,除了我们在整本书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外,还需要调动我们语言概括能力。第段有三句话,第一二句是对错误观点的否定,从反面说明“礼治”需要“规律拘束”,第三句用“孔子”的“克”“约”进一步做了补充,说明是“社会”的约束才能让礼治实行。故可知“社会约束”是最恰当的概括。第段共有4句话,前两句强调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这一观点,故而从礼治”的可能需要的条件角度可以提炼出“传统有效”“传统效力”等关键词。后两句强调的是“环境是否变化对于礼治的影响,故而可以提炼出环境稳定环境不变等关键词。【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整本书阅读及提取关键词的能力。25.【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引语类作文题,从孔子对君子修身的话人手,关联当下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将先贤哲理移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解决如何每天自我砥砺、保持认真学习态度、努力追求成长进步的问题;同时写作要求设置了给全班同学写“倡议书”的情境,学生当注意自我身份、倡议书的格式,以及表达时的交流语气。【参考立意】庄敬待学,青春可日强。不沉溺安乐放肆,创造日强青春。抓住当下每一刻,认真努力才能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