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021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和2B铅笔,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上。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45分)1右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央视探索发现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有关原始人生活场景在

2、专题片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元谋人使用打制石器劳动 B北京人学会用火御寒照明C大汶口人学会制作蛋壳黑陶 D河姆渡人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3有学者认为,文明社会是从有社会规则开始的。据此判断,可作为文明社会标志的是A制造石器工具 B采集与渔猎食物C农耕聚落形成 D文字与法律产生4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5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3、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6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下A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7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的出现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密切关系A. “家天下”制度 B.

4、王位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8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 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 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9商朝时,人们把王畿之外的臣属之地通称为“方国”,即使殷之西北(今山西中部、陕西北部、晋陕高原)亦被称为“鬼方”;而到了战国时期,南方的荆州与扬州却被纳人了“九州”的概念。这种变化表明 战国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业已出现 B中原地区丧失核心地位C已有天下一统整体观念 D

5、江南地区成为政治中心10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11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战国时期,魏、楚、秦、韩等国变法更是以选贤任能作为任官标准。这些做法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 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12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没有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

6、的主要原因是A新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B“商君之法”在当时已深入人心C变法措施得当,未带来消极影响D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13春秋晚期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的创造性贡献,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A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 B打击了诸侯割据势力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 D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14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他倡导:百姓“闻善而不善,皆以先告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皆非之。”他是A墨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15.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

7、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A. 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B. 甲儒、乙法、丙道、丁墨C. 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D. 甲墨、乙法、丙道、丁儒16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大致位于下面年代标尺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17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

8、,“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一做法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 B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C是宗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D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18“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19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形成了地方

9、割据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20某史学家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秦始皇为“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采取的措施有 推行郡县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A B C D21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相比A生产工具的进步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社会观念的变化 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22钱穆先生说,“始皇既卒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

10、反动,而秦遂以亡。”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A用人不当,政治腐败 B统治残虐,民心思变C强推郡县,地方离心 D刑法严苛,文化专制23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A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 B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C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24“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此段文献描述的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5“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摘自晁错

11、削藩策),此策略发展到汉武帝时实行的是:A削藩 B平定七国之乱 C“推恩令” D建立中朝制度26西汉时期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流行的概念:“用贫求富”之道,“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终止 C农业发展受限 D对外贸易空前活跃27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建议的实施A加强了地方的监察 B削弱了丞相权力C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D增加了政府收入28.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军人控制政权的局面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C.皇帝昏

12、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29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30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材料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进步“蔡侯纸”的出现推动了纸的普及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31题19分,第32题12分,第33

13、题24分)31材料一 轴心时代思想家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中国的孔子、老子、韩非,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悉达多等。他们的思想,成为了两千多年来,历史之轮围绕着旋转的轴心。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主张人物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

14、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苏格拉底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民之难治,以其知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 (1)请在下面空格处填上与其思想主张相对应的人名(前言所提及者)。(4分) (2)说出三位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学说出现的背景。(9分)材料二 针对诸侯分裂势力,董仲舒在天

15、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把国家统一、政治集权上升到天地之道的高度,促使汉武帝下决心彻底解决诸侯王国封土过大的社会顽疾。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有关社会制度设计的主要思想及影响。(6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1)用史实说明秦人统一对“中国民族

16、”形成的作用。(4分)(2)概述“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的主要内容。(4分)(3)据所学提供你支持作者关于“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的观点的理由。(4分)33.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并

17、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8分)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

18、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8分)材料三 (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

19、“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3)西汉时,中央政府面临怎样的威胁?这是因为汉初实行了哪一制度?到汉武帝时,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8分)答案1-5 BCDBD 6-10 CCACB 11-15 CACAA 16-20 DBCCB 21-25 BCBAC 26-30 ACDBD31(1)韩非老子孔子悉达多(4分)(2)以法为治无为而治以德为治(3分)背景:(6分)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逐渐催生出新型地主和地主土地私有制。整个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政治上:诸侯争霸,“封邦建国”体制逐渐被打破,

20、为富国强兵,各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文化上:知识份子崭露头角,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各种不同方案,形成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3)主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影响:为汉武帝所采纳,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巩固;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分)32.(1)答案:作用:秦统一六国,促进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交融;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4分)(2)答案:内容:秦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其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的蓝本。(4分)(3)答案:理由:秦奉行法家思想,并焚书坑儒,结束百家争

21、鸣的局面。这种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的做法,奠定了我国历代学术思想服务于政治统治的基础。(4分)33(1)内容: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分封要举行仪式,天子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4分,答任意两点得4分)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巩固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确立了分封制的程序和等级制度。(4分)(2)变化:在地方建立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基层实行什伍连坐,打破了国野制度;确立了划分县的原则。(4分,两点得4分)意义:秦国建立了基层地方行政体系,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地方官吏由国君任命,加强了君主的统治,完善了官僚制度。(4分,答出两点得4分)(3)威胁:诸侯国控制了全国较大的地盘,自己任命官吏,收取赋税,自己编定法律,在政治、经济、官吏任免和法律制定等方面威胁着汉朝皇帝的统治地位。(打出地方权力太大影响中央即可,2分)郡国并行制(2分)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颁布法律,歧视王国的官吏,并限制读书人与王国的交往。还在地方设置刺史监察郡国,加强中央集权。(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