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测2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4.0分,共80分) 1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B材料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最能反映战国时期墨家的“兼爱”思想,儒家主张仁爱(爱有等差),强调等级差别,故A项错误;墨家思想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权力,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
2、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B孟子、荀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二者都谈到“民”的重要性,提倡统治者得民、爱民,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二者对待法的态度,故C项错误;出于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儒家观点难以被当时诸侯国国君所采纳,故D项错误。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B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本
3、质和特点,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将儒学神学化,以此维护君主专制,故B项符合题意。4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A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这强调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5“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这段
4、话属于()A“天人感应” B心学 C程朱理学 D朴素辩证法B陆王心学宣扬“心外无物”,与材料中“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相符。故B项正确。6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理学的基本主张是万物皆源于“理”。所谓“理”即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故选C项。7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B培养
5、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A任何思想的出现,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宋明理学家提出理学的根本目的是改造社会,故A项正确。8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去人欲C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君子气节、道德自觉D材料是借物抒情,借莲花喻君子气节;表明理学从一开始就追求道德自觉和君子气节。故D项正确。9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
6、这主要是由于书中()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AB、C、D三项均为李贽的主要思想成果,都体现了他对正统思想的批判,但都不全面,均从属于A项。10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D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批判继承,其主张具有复古色彩缺乏历史依据,故A项错误;材料中三者皆关注农民土地问题,与维护清朝统治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关系,故排除B、C两项,D项正
7、确。11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12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A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B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A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变化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
8、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的是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项。13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 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 D是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的结合B材料的大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省略号之前阐述了黄宗羲的思想有对儒家思想继承的一面;省略号之后的部分又表达了不能否认其思想具有“现代”精神,所以材料
9、体现的观点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项正确。1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A指南针与印刷术 B造纸术与火药C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术D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教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D项正确。15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认为:臣子研究天文历法是尽“忠”;子女从事医学等活动是尽“孝”;妇女专心学习纺织技术,不好言笑是守“节”。这些认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具有实用性这一特点 B能用于缓和社会矛盾C有多元化
10、发展的趋势 D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D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需求导致科技进步或科技服务现实需要的信息,因此不能体现科技的实用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古代中国对不同身份的人从事科技的理解,而非阐述科技产生的实际作用,更不能体现出科技发展的多元化,故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臣子研究天文历法是尽忠;子女从事医学等活动是尽孝;妇女专心学习纺织技术,不好言笑是守节”可知,时人认为从事科技要符合“忠”“孝”“节”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16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
11、逐渐衰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社会的形成 B民间教育的发达C宋代理学的兴起 D频繁的对外交流A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市井音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故A项正确。17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A戏剧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
12、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A项正确;儒道佛逐渐合流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与题干不符,B项错误;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C项错误;戏剧为统治者服务也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D项错误。18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B本题
13、材料“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反映了诗经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故选B项。19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D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代表市民情感需求的文学作品逐渐丰富,冲击了当时的传统观念,故D项正确。20元代一度取消科举制,读书人流落为“九儒十丐”(地位仅高于乞丐)的地步。于是
14、,儒生与戏子结合,成为创作戏曲的主力,以此维持生存。这反映了元代()A文化政策促进社会阶层趋同 B商品经济推动市民文化兴起C国家政策影响文化事业发展 D等级制度造成文化传承断层C根据材料“元代一度取消科举制,读书人流落为九儒十丐(地位仅高于乞丐)的地步。于是,儒生与戏子结合,成为创作戏曲的主力,以此维持生存”可以得出国家政策影响文化事业发展,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20分)21.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科技发明统计资料(部分)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1
15、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三大发明),所以它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实为后来失去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孙中山选集材料三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
16、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三大发明),所以它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3)材料三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解析第(1)问,据表中中国科技发明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所占科技总发明比重的变化解答。第(2)问,结合三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促进作用这一角度予以说明。第(3)问,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2)火药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总之,中国的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3)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500年以前一直领先于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也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衰落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