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分层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965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分层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分层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分层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分层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分层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建议用时:45分钟)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强攻的办法”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十月革命A由“强攻”“直接”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B材料信息“20世纪20年代初期”“不愿意要卢布

2、”表明,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自由贸易被取消所产生的影响。3有人认为(1921年)苏俄发生的“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引发这场暴动的是 ()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强化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B根据时间信息“1921年”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在战争结束后,该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引发农民对此政策的不满,出现暴动。4列宁认为:“不推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

3、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B由“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可知,列宁是想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恢复经济,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B项。5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D苏俄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苏俄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试图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正适合当时的苏俄“社会经济落后尤其是商品经济不发

4、达、小农经济占优势”这一基本国情,它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故选D项。61933年,苏联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该“历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D“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是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和任务。7“它在苏联的实行曾经创造过非凡的成就,曾是20世纪中叶大多数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效仿的社会发展模式。”这里的“它”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凯恩斯主义C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

5、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下苏联的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模式,故选C项。8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A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A项正确。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

6、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下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种模式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模式有哪些弊端。解析第(1)问,列宁时期纠正“直接用国家的法令”的方法调整分配的措施是新经济政策。第(2)问,“模式”是指“斯大林模式”。第(3)问,主

7、要从“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角度来回答。答案(1)措施:新经济政策。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2)“斯大林模式”。(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能源浪费严重。10该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一项过渡性政策,并且不为布尔什维克政党中的激进分子所热衷。他们视之为与资本主义的妥协甚至是对共产主义信条的一种背叛。材料所指的“该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D苏联工业化C根据关键信息“与资本主义的妥协”即可判断出该政策是新经济政

8、策,故选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受到布尔什维克政党激进分子的热衷,认为它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农业集体化政策、苏联工业化皆属于长期性政策,不属于过渡性政策,排除B、D两项。11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C由“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因而

9、C项正确。12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成本。这一规定说明()A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破坏了农业发展B“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农业投入C工业化建设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D农业集体化运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C“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成本”说明政府的工业化建设严重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故选C项;1933年已没有“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也没有涉及粮食产量,排除B、D两项。13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

10、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总体上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为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深刻批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斯大林模式”开创了在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由此可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此题涉及的是“斯大林模式”,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评价的重点是苏联工业化成就,并没有深刻地批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排除A、D两项。14世界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现代化途径。在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斯大林模式”所起的作用颇

11、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则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二这里就我所知的关于现代化含义的种种说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可以说,今天所有在经济上处于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都共同致力于工业化的目标,把它作为根本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措施。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材料一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

12、“用行政办法”促使怎样的经济体制形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的表现。(2)运用相关史实,以“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现代化”为题,论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解析第(1)问,联系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特点等知识回答“非常手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用行政办法”促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包括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等。第(2)问,分析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材料二认为,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与不足,联系相关史实回答即可。答案(1)“非常手段”:农业集体化;义务交售制。(任答其中一点即可)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的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2)材料二的观点: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论据:“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现代化的新型途径;在短期内推动了苏联的现代化,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论证: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理由归纳完整;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视角讨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