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952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等级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电影列宁在1918中出现了运粮的红军战士途中晕倒的画面,再现了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严重缺粮的情况。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A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 D废除实物分配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故A项正确。B、D两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排除。2“当时苏维埃俄国四面被封锁、被包围,与世界隔绝,以后又与南方产粮区、与西伯利亚、与产煤区隔绝,我们无法恢复工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确实是一种功劳”。列宁意在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已成为一种经济体制 B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C符合俄国的具体国情 D是苏俄特定时代的产物答案D解析“四面被封锁、被包围”反映了在特定的背景下,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说明其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故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错误。31919年初,苏俄政府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前线军事斗争胜利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3、答案B解析余粮收集制集全国之力保障前线军队的供给需要,有助于前线军事斗争的胜利,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不是所有制,排除A项;该分配方式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4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信息“1919年3月”和材料中的“消灭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

4、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等可以看出,列宁主张进一步推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这一认识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排除C项;列宁的这一认识是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表的,与新经济政策没有关系,排除D项。5二十世纪20年代初,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B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已经顺利地完成C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D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发生实质改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已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遭到农民反对,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调整生产关系,于是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6全球通史中写道:“(苏俄)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3000万吨。”为应对这一局面,1921年俄共(布)采取的措施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实行余粮收集制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俄共(布)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以实物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在工业上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

6、8年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7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我们用强攻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材料中“退却”的实质()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背离社会主义道路 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再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直接途径,但没走通,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

7、、货币的关系发展资本主义,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81921年10月,苏俄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19221924年,实行货币和财政改革,稳定卢布币值,规定工商业税额。这一做法()A强化了国家计划管理 B恢复了商品货币关系C加快了工业的国有化 D实现了对工商业改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1921年”“19221924年”可知当时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材料中“货币流通事务”“工商业税额”等信息可知,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B项正确。计划经济形成于斯大林时期,排除A项;C项与新经济政策不符,也属于斯大

8、林时期,排除;D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排除。9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A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C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排除。10192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一个“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

9、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斯大林这一做法旨在()A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平衡 B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可知,这种做法通过对农村、农民的剥夺,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故D项正确。A、B两项不是其目的所在,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1如图摄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苏联,见证了农民举行仪式欢迎新添了拖拉机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A粮食不足

10、的问题并不严重B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进程加快发展D公有制经济得到民众支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如图摄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苏联,见证了农民举行仪式欢迎新添了拖拉机的情景”以及图片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出现在30年代后期,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农民,农民并不满意,故排除D项。12有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在该史学家看来,苏联()A重点发展农业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D重视发展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苏联一贯的致命

11、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表明苏联以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13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A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C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D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工业化采取优

12、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故选A项。B、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并未强调所有制,排除C项。14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这两台压气式敞口盾构机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这说明当时苏联()A侧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C工程技术完全实现自给D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材料“一台是苏联自制的”“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表明当时苏联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根据材料“一台为英国引进的”,排除C项;材料所述是斯大林时期的成就,排除D项。151929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

13、管理模式,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这一模式()A集中了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生产积极性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D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使苏联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工业化,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斯大林模式的作用,排除。二、非选择题1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了中国许多有益的启示。阅读材料:材料一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即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说它是蠢事

14、,是因为这种政策在经济上行不通;说它是自杀,是因为试行这类政策的政党必然会遭到失败。列宁选集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文选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蠢事”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的具体理由;苏联模式“僵化”在经济方面有哪些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答案(1)“蠢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消极影响: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原因:新经济

15、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符合国情(实际)。表现:斯大林模式;高度集权;取消市场;指令性计划;平均分配产品。(任意三点即可)(3)启示: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是经济手段;经济政策调整必须符合国情等。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即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蠢事”即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即是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思路“比较好”的原因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符合俄国国情。“后来苏联的模式”是斯大林模式,其“僵化”在经济方面的

16、表现有高度集权、取消市场、指令性计划、平均分配产品等。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要认清国情,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只是经济手段等。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在速度哲学的实践方面,列宁强调速度与缓慢、前进与退却的辩证结合。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现在居首要地位的是在资本家已被剥夺的那些企业和其余一切企业中组织计算和监督。要把管理的方法摆在首要地位来代替镇压的方法。”材料表明()A列宁要求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B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存在偶然性C苏俄当时已面临严重的政治

17、和经济危机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退却”应形势而必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可判断列宁主张“退却”而不是“进攻”,如果没有后来武装叛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可能未必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正确。A项属于1917年四月提纲的内容,排除;由于当时苏俄尚未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以不存在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排除C项;苏俄新经济政策是20年代初苏俄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危机而实行的政策,故排除D项。2在列宁论粮食税的纲要中,指出战时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在国内战争和国外武装干涉时期所采取的“带有共产主义”特点的一系列非常措施。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不适

18、合当时苏俄B是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C具有临时性特点D仅是战时粮食筹备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在国内战争和国外武装干涉时期非常措施”指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时期,并指出这是“非常措施”,这说明它具有临时性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苏俄(联)历史上的某一时期银行的信贷业务急剧减少,银行作为信贷机构而独立存在已失去意义,政府发布关于撤销人民银行的法令,宣布银行机构与财政机构合并。苏俄(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A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引发了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银行的信贷业务急剧减少”并结合所学知

19、识可知,这时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引发了苏俄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D项正确。A项是二战后苏联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是指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是指新经济政策,排除。4余粮收集制确保国家收集了大量的粮食,但也导致了农业生产日益萎缩。特别是在1921年,国内形势已转向和平,农民却还没有看到余量收集制结束的希望,于是不满情绪便变成了绝望情绪,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据此可知()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该强制推行B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国情C苏俄社会主义道路违背马克思主义D经济政策转变的迫切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农民却还没有看到余量收集制结束的希望,于是不满情绪便变成了绝望情绪,农民由消极对

20、抗变成公开反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形势,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排除。5苏俄仍要制定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制定政策要与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在这种临时政策下,食品生产开始恢复,从而使这个政权获得了巩固共产主义体系所需要的时间。对此种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B在分配领域推行实物配给制C扩大了其国有经济的经营范围D适应了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这种临时政策下,食品生产开始恢复,从而使这个政权获得了巩固共产主义体系所需要的时间”可知,这一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故A项正确。B、C、D

21、三项均与新经济政策不符,排除。6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C允许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D余粮征集制取代粮食税答案C解析“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7“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22、()A引发了苏俄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C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D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可判断材料中的“实验”是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8如表是1913年至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其中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全世界100%)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B苏联未受经济危机任何影响C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D

23、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从1913年至1937年,苏俄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执政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1936年苏联刚刚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斯大林的领导地位确立后,新经济政策也逐渐被取消,排除D项。91928年,苏联通过了培养大量技术专家的决议,要求在生产中要采用本国和外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成就;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19281929学年度的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这是苏联当时()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经

24、济体制调整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自1928年开始实施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而培养技术专家以及发展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很明显是为工业化服务,经济体制调整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故A项正确,B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以及外交政策转变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D两项错误。10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 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答案D解析材料“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25、”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表述相背离,排除。11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能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答案D解析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情况下而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6、。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它们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故选D项。1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以下对“苏联的办法”理解不正确的有()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工业化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特点直接使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A B C D答案B解析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表明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并未改变,也并未直接使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故错误,符合题意;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二、

27、非选择题1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面临严峻的形势,列宁适时调整政策。阅读材料:材料一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列宁起草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材料二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

28、碍”正是从这里生产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列宁选集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归纳苏俄实施“余粮征集制”的主要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其他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1921年面临的主要政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俄政府为应对这一政治形势而采取的具体措施。(3)由材料一涉及的政策转变为材料二涉及的政策,反映了列宁带领苏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些特点?答案(1)理由:维持生存和保障战争胜利;完成共产主义任务。措施:将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实物配给制;实施成年人义务劳动制。(2)形势:提高农业生产力;改

29、善农工生活。措施: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3)特点:依据现实问题,及时调整政策;社会主义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和有效;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可概括得出苏俄实施“余粮征集制”的主要理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主义政策”的其他措施。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概括得出苏俄1921年面临的主要政治形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3)问,结合

30、所学知识概括作答。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世界历史杂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2)斯大林的发展观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试举例说明。(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

31、业化是否做到了全面协调、统筹兼顾?有何表现?答案(1)措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开展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结果:实现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2)否。如:农业全盘集体化中的强迫现象;压缩人民的消费能力;暴力消灭富农;大清洗运动等。(3)否。表现:农、轻、重比例失调;指令性计划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落后;单一公有制;平均分配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即可。第(2)问,结合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第(3)问,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