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周清3一、基础积累(32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素湍(tun)未寝(qn)与其奇者(y)B绝(yn)御(y)风属引凄异(zh)C飞漱(s)曦(x)月晓雾将歇(xi)D竞跃(jng)藻荇(xng)略无阙处(qu)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良多趣味(良:甚,很)B晴初霜旦(旦:早晨)C夕日欲颓(颓:坠落)D盖竹柏影也(盖:覆盖)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沿溯阻绝 绝 多生怪柏B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C关山度若飞 猛浪若奔D答谢中书书 孤常读书C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至于夏水襄陵B虽乘奔
2、御风,不以疾也C五色交辉D空谷传响 A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B农历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C“一门父子三词客”中“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北宋的欧阳修、苏轼。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和“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都是骈句。D6根据提示默写。(17分)(1),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松柏有本性。(3)在三峡中,“_,_”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水的迅疾;引用渔者之歌“_,_”渲染秋
3、猿的悲凉之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岂不罹凝寒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_,_。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二、文言文阅读(27分)(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
4、。道旁有鬻粥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南迁:贬谪到南方。梧、藤:梧州、藤州。鬻(y):卖。觕(c):同“粗”。饮湿:指润湿嘴巴。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欣然起行()(2)相与步于中庭()(3)共买食之()(4)饮酒但饮湿()高兴的样子共同,一起吃只是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相与步于中庭 相遇于梧、藤间B黄门置箸而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共买食之
5、山川之美D念无与为乐者啮沙为坎穴A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还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10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B11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
6、对九三郎说什么?(2分)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在所难免,与其唉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乙参考译文】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汤饼的人,(兄弟二人)一起买来吃。(汤饼)粗糙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苏轼)慢慢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喝酒只润湿嘴巴(不管味道)罢了。”(二)游青碧溪记明李元阳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
7、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子每至溪上,縠纹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注释】沸:泉水涌出的样子。靡:冲荡。狎:轻视、忽视。縠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实是欲界之仙都”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观玩久之 B春冬之时C人多而狎易之 D何陋之有B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8、1)出潭东行()(2)深丈许()(3)辄失落脚()向东表约数,左右总是,就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潭三面石崖,干净得像是被擦拭过,不染一丝灰尘。15下列选项对本文内容或写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游记记游青碧溪之事,突出了青碧潭潭深、水明、石丽、景幽的特点。B写鸟及时衔走潭面落叶,是为了侧面表现出青碧溪水的净。C深青、鸦碧、鹦绿三种颜色依次是上、中、下潭的水光之色。D“印心染神”写出青碧溪之水能够让人的精神也得到净化。C【参考译文】(青碧溪的)源头出自山下石涧处,泉水涌出成潭。潭深约一丈,明亮光洁到连针都无所遁形。潭底遍布小石头,如卵如
9、珠,青绿白黑,比宝石更明丽,交错生辉,像霞绮一样灿烂。潭面刚有落叶坠下,就有鸟儿随之衔去。潭三面石崖,干净得像是被擦拭过,不染一丝灰尘。观看游玩了很久后,我们就从侧面上到左边山崖的石头缝中,坐着避雨。从这里俯视潭水,推杯换盏,不觉之中都醉了。右边山崖有“禹穴”两个大字,是杨公刻写的。出了(上潭)向东走,清泉流过石头,渐渐冲荡成水渠,极滑不好立足,(即便)有人小心经过,也总会失足落水。中潭深两丈左右,因为水清见底,所以人们大多轻率亲近它,不知道危险不可测。下潭水色是深青色,中潭水色是鸦碧色,上潭水色是鹦绿色。水石相依,水光越盛,石色越美。我每每到溪上觉得水纹如毂,石影像璧,(这种景色)印在心间熏陶精神,离开青碧溪后,虽然经历俗世的事务,但(青碧溪)的清幽风光还在眼前,数月也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