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锁定目标 找准方向年级高一学科语文总课时3课题师说 韩愈第_3_课时主备人蔡薇薇上课时间1、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背诵全文二、自我构建 快乐无限检查复习:1、背诵 2、字词 分析第三、四段 文言整理(一) 古今异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二) 词类活用孔子师郯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三) 一词多义【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无】 圣人无常师:(没有)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之】 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郯子之徒
2、: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些”、“那些”)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 “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 “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于】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不拘于时
3、:(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四)句子翻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三、合作探究 携手共进1、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做出了什么论断?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长师”的观点,最后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2、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最后一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3、体会语言特点:整散结合顶真手法。四、拓展提升
4、 学以致用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五、反馈检测 体验成功1对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多断正确的一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耻师焉,惑矣其皆出于此乎吾未见其明也A与不同,与相同B与不同,与不同C与相同,与相同D与相同,与不同解析:要准确把握同类活用的类型。两个“师”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当“从师”讲;两个“其”字,是副同当表推测的“大概”“恐
5、怕讲,是代词,指士大夫之族。答案:D2找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解析:A受授;B不否;D生性。答案:C3.下列加点的词全属意动用法的一组是()臣请完璧归赵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大王必欲急臣兵精足用,英雄乐业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B C D解析:完: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完好地”;耻: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急: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急”;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宾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4、判断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一类()A宾语前置句B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不拘于时,学于余 ()解析:要准确把握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特征。答案:(l)B(2)A(3)C(4)C5.下面的句子,朗读正确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发语词后要停顿,主谓成分之间要停顿。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