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高中语文 经典写作坚持篇 饥不释卷寒不停笔素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2869 上传时间:2025-11-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经典写作坚持篇 饥不释卷寒不停笔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经典写作坚持篇 饥不释卷寒不停笔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饥不释卷,寒不停笔吴敬梓(公元17011754年),字敬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巨著儒林外史,是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出生于累世科第之家。他从小聪慧,爱好文学,才识过人。在他14岁时,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20岁中秀才。年轻时生活豪纵,喜欢结交文士,轻财好友,过着“倾酒欢呼穷日夜”的生活。在他23岁时,父亲去世。没过几年时间,偌大个家业荡然无存,穷得连母亲的后事都没钱料理。特别是当他卖掉江北老屋,捐修南京雨花台的先贤祠以后,他的生活更是困顿不堪。不但那些饫甘厌肥、锦衣纨绔的富家子弟歧视他,就连往日旧友见他穷困潦倒,也一反常情,侧目而过。他沦落困窘之后,饱尝世态

2、炎凉。坎坷的科举道路,也曾使他痛苦不迭。他在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应试,虽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屡屡名落孙山。直到40岁时,还是一个秀才。而那些“壮马轻裘”、胸无点墨的无术之徒,依仗金钱和“朝中有人”,尽可及第高中。一次省试后,他受省巡抚赏识,荐举入京应试,他却托病未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他目睹“儒林”中群丑虚伪、趋炎附势的百态,耳闻官场中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行径,体会到科举制度的腐朽,深切痛恨官僚的腐败,因而萌生一个宏愿,决心通过艺术再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把官场的黑暗公布于众,深入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鞭挞庸人群丑,伸张正义,寄理想希望于“纯儒”。40岁左右,他开始儒林外史的创作。因为穷困和颠簸,致

3、使这部著作在他49岁时才完稿。在困境中创作,吴敬梓吃尽了苦头。开始,以种地卖菜维持生计。灾荒年景则无以维系,只好典当家什、衣物等,换些杂粮熬粥糊口。最后连书籍都典光了,家中经常冷锅凉灶,只得靠朋友周济度日。但即使挨饿,他也手不离卷,笔不停耕,坚持写作。他的家在南京秦淮河畔,小屋年久失修。有几天阴雨连绵,家中又断了炊,朋友送钱粮来接济,发现满屋是雨水,而他自己却伏在案上专心写作。冬天更是寒风四袭,无钱买炭生炉取暖,屋里冷得像个冰窖,吴敬梓只好躲在床上写作。然而破旧的棉被也挡不住刺骨的寒风,手被冻得麻木生痛,甚至握笔都困难,他只好经常搓搓手,放到嘴边呵呵热气,又挥毫疾书。后来穷得买不起灯油,他被迫停止夜间写作。隆冬的长夜更是难熬,他不得不起身离家去邀几个穷友,开始他们所喜欢的“暖足”运动。也就是大家一路走出城来,绕城步行,边走边谈论诗词歌赋,直到天明。如此这般驱除了寒气之后,又急急忙忙赶回家中,趁热挥笔写作。吴敬梓不知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寒冬不眠之夜,历尽千辛万苦,才著成儒林外史,传之后世。【大视角】泣血惊世之作,多来自饱经沧桑之后。身体不受风雨,身体便不易强壮。心灵不受霜雪,心灵便不易柔韧。因此,切肤之痛,切心之悸,最足以激发巨大的潜能,洞开独到的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