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的 、继续积累文言字、词、句; 、了解孔子的政治观点; 、学习孔子的驳论方法。课 型 讲读课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教学难点 孔子的政治观点教 法 贯彻“助读”模式,采用“三读”法课 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读”法 认读(读通) 读准音、形、句读 研读(读懂) 解决疑难词、句(查工具书或提问) 品读(读明) 理解主题、结构,品味风格、特色 二、认读(读通) 、师范读 、生自由读,思考: (1)谈话围绕什么话题? (2)季氏为何要伐颛臾? (3)与此话题有关的有几个人? (4)这几个人有何关系? 三、研读(读懂) 、指名读; 、生疏通,师答疑; 、分析内容、结构; 、生齐读
2、。 四、品读(读明) 、孔子、冉求说话的神态、语气: 冉求自知理屈:遮遮掩掩推卸责任真相毕露 孔子当仁不让:针锋相对义正辞严一语中的 、孔子的社会理想: 均、和、安 、本文体现的孔子的主张: 礼、义、仁 、 孔子的驳论方法 步步紧逼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冉求、季路(自知理屈) 孔子(当仁不让) 一、将有事 明态度 先王封国不可伐 (遮遮掩掩) 邦域之中不必伐 何以伐为?(礼) 社稷之臣不当伐二、夫子欲之 驳冉有 引名言 不称职(义)(推卸责任) 用比喻 三、后世必为子孙忧表观点再驳冉有(真相毕露) 表观点 均、和、安 修文德以来之 (仁) 道破真相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