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709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3课1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答案】D【解析】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社会生产环境,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D项符合题意。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秦王嬴政的历史功绩是()A开发灵渠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 D统一文字【答案】B【解析】该诗赞颂秦王嬴政的历史功绩是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

2、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选B项。3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A维护国家统一B实行暴政统治C保障社会稳定 D实现君主专制【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业超过古代的三皇五帝,把“皇”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后代称为二世、三世皇帝,以至千世万世,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故选D项。4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剂、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群臣,君臣皆以为便。这说明()A边地偏远

3、是一种现实困境B朝中诸臣都同意实行郡县制C始皇最终采纳了丞相建议D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王绾谈及制度设计时,提及分封制设立的原因,是因为统治区域辽阔,一些地区离统治中心过远,不分封诸子,则不好镇守,这一说法反映出边地偏远的现实困境,如A正确。B、D与材料不符,错误。秦始皇设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实行了郡县制,C错误。5“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B君权神授C皇帝独尊D家天下【答案】C 【解析】皇帝制度有三个主要特点: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体现了皇帝

4、制度中的皇帝独尊,故C项正确;“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并未涉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和家天下等特点,排除A、B、D三项。6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秦朝军政大事的决策经过“朝议”和“裁决”两步。通过“朝议”,可以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官制,非中央对地方,排除A项。秦朝是丞相制,丞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朝议”体现决策过程,但无法促使官员彼此牵制,故C项错。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朝议”后

5、依旧要由皇帝“裁决”,本质上依旧是皇权专制,故D项错误。7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 【解析】“避皇帝嬴政的讳”“政月”改为“正月”以达到维护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形象,故D项正确。8“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宗法等级关系明确C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D创立了三公九卿制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解。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已经出现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项;秦朝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否定宗法关系,排除B项;秦朝开创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D项是A项的手段之一。9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C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答案】C 【解析】据材料“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

7、正式之官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皇室与政府的界限还相当模糊,大臣就等于皇帝之家务官、私臣,说明权力分工结构体现了原始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了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没有分开,故B项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故D项排除。10(2020德州)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有利于中

8、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也有利于促进九原与内地的联系,A项符合题意。早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交通建设,与“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D项违背史实。11(2020枣庄)郡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并因此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过程B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C地方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D社会控制持续松弛的过程【答案】B 【解析】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郡县制的推广过程是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

9、;战国时期并没有皇帝,且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与专制皇权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发展的过程实际反映社会控制逐渐严密的过程,故D项不符合题意。12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答案】D 【解析】秦朝建立后,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材料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

10、史事件就是焚书坑儒,故选D项。13秦律规定:“偷盗者少于五人,赃款在1200钱之间的只给予流放处罚;但如五人盗,赃款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且黥面并服四年筑城的劳役。”这一规定表明()A秦律注重犯罪情节和司法程序B秦朝税收赋役繁重C秦律重治“群盗”以维护治安D秦朝地方割据严重【答案】C 【解析】秦律对“五人盗”这样的“群盗”惩治更加严厉,故C项正确;秦律对是否“五人盗”的惩罚不同说明秦律不注重犯罪情节和司法程序,排除A项;材料与秦朝税收赋役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关秦朝地方割据,排除D项。14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

11、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暴政统治【答案】D 【解析】材料中“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可以理解为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统治,故A项错误;实行皇位世袭制度是加强皇权的体现,这是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进步,故B项错误;以郡县制控制地方,是秦朝废分封实行郡县的体现,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得出秦朝的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故D项正确。15(2020辽宁本溪)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12、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其旨在说明郡县制()A是最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B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C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问题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 【解析】由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故选D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郡县制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但无法根除,排除C项。16(2020聊城)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

13、论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秦国奠定霸业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D秦朝制度创新【答案】D 【解析】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等信息可知,三则材料分别强调秦的“法律”“郡县制”“秦的创制立法”的积极作用,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的积极作用,而不是“秦国”,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始皇个人的品行”,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的积极意义,而不是其弊端,C项错误。17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

14、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答案】D 【解析】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并没有消除地方割据的条件,故排除A项;郡县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不能保证封建国家的统一,故排除B项;秦代的郡县制推行于全国地区,而非仅仅是在边远地区,故排除C项。根据“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国家“大一统”的形成,故选D项。18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

15、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 【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琊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

16、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项。19.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A.社会治安混乱B.刑罚严酷,人民摇手触禁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D.国民素质低下【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秦朝犯人数量庞大,这与秦法严酷,轻罪重罚有一定的关系,故B项正确。20.诗人章碣焚书坑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对诗意理解准确的是()A.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源B.文化专制未达到预期目的C.焚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D.焚书坑儒引发了农民起义【答案】B【解析】诗句含义为:“焚书坑”里的书灰还没冷呢,山东就已经有反

17、秦的“叛乱”了;而(终于覆灭强秦的)项羽、刘邦等人也都不属于“讥议朝政、蛊惑民心”的读书人之列啊!这表明尽管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愚弄人民,但仍无法维护其统治,只会加速秦朝灭亡,该诗是对秦朝统治的辛辣讽刺,故B项正确。21下列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材料(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答案】(1)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2)优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加强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文化等交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一般能够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

18、展;遇有自然灾害,可以调动全国人力和物力救灾、减灾;能够迅速增强国力等。缺点:把全国的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造成中央决策失误,导致全国范围的大灾难;权力的过分集中也容易形成暴政;不利于调动中央、地方等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等。【解析】第(1)问,观察图示内容,从箭头指向上即可概括出权力的集中方向。第(2)问,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辩证分析出优缺点。22(2020北京昌平)秦朝的大一统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里耶秦简(部分)(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19、)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答案】(1)史料类型:材料一是文献史料,材料二是实物史料。价值:史记中记载的秦郡县制和统一度量衡,印证了出土的铜诏版铁权和秦简。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的结合有助于历史的研究。(2)历史意义:秦统一后,在政治上创立了皇帝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其所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经济交流。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解析】(1)类型:根据材料一可知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表明材料一是史书,或者说是文献史料;从材料二“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里耶秦简”可知道属于实物史料。价值:材料一的内容是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地方上建立了郡县制,同时统一了“度量衡丈尺”,而材料二通过实物史料上面的记载与史记相吻合,说明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可以相互印证,有利于历史的研究。(2)历史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历史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去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