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的原因、主要过程、重大事件和历史影响。2掌握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主要历程以及对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所产生的主要影响。3掌握二战后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原因、重大事件以及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欧洲共同体形成的主要原因、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影响。(2)难点: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与联邦德国崛起的异同和经验教训。【学法指导】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以合作学习的“创
2、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教师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掌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知识链接】一、欧洲区同体形成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性质和影响
3、1历史背景:(1)欧共体成立的必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的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恢复和发展经济;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因此,西欧各国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现一体化;雅尔塔体系使欧洲处于美苏两强的控制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发展,要求摆脱美国、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愿望日益强烈。 (2)欧共体成立的可能性: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
4、联系也比较密切;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法德两国逐渐排除宿怨,实现和解。2欧共体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80年代中期,欧共体扩大到欧洲12国。90年代,欧共体确定经济上的目标是实现欧洲中央银行,政治上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联盟。欧洲联盟成员国至1995年1月已扩大到15个并向东欧逐渐扩大。1999年1月,欧元问世。2004年
5、5月,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等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此次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至此,欧盟已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3欧共体的性质:欧共体(现称欧洲联盟)本质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和国家政权协调建立的国家间经济联盟。4欧共体成立的影响:促进和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西欧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的实力,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西欧出于自身的需要,同第三世界保持密切联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
6、源和广大的市场。保持了西欧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合作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共同致力于经济与政治的合作与协调,尤其是法德的合作促进了西欧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局面。【学习过程】1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_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_、_、_、_、_、_六国签订了_。决定建立_。后来,欧洲_和欧洲_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_。它的建立,使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_的控制,推行_的外交政策。欧洲共同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
7、尽量“_”,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_在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_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_,以铲除_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_和_奠定了基础。_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_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_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_,这又为日本_进入_敞开了大门。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日本还提出“_”、 “_”的口号。这些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_的世界
8、_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_的目标。3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_为了摆脱_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_兴起。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_和_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_举行。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_和_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_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_、_的政策,推动了_的深入发展,加速了_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_两个超级大国的_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_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_所构成的_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_。 【答案】1世界政治经济中心 法国 意大利
9、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联邦德国 巴黎条约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煤钢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 欧洲共同体 美国 独立自主 用一个声音说话2美国 赔偿战胜国 民主改革 军国主义 经济恢复 发展 朝鲜战争商品 朝鲜战争 物资热 商品 世界市场 贸易立国 出口第一 美国 第二 政治大国 3亚非拉国家 美苏 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国家 政府首脑 贝尔格莱德 新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 不结盟运动 非集团 不结盟 民族解放运动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美苏 霸权主义 国际经济新秩序 发展中国家 两极格局 【基础达标】1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她起步于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
10、。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答案】B 欧洲的一体化过程中法德关系的和解是关键。A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C项是外在原因。D项的表述也与史实不相符合。2爱尔兰公投委员会2009年10月3日下午宣布,在2日举行的全民公投中,爱尔兰选民以67.1的支持票通过了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里斯本条约。欧盟成员国领导人2007年12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以取代被法国和荷兰全民公投否决的欧盟宪法条约。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中唯一对里斯本条约举行全民公投的国家。由于选民担心条约会损害爱尔兰利益,
11、侵犯国家主权,去年5月举行的全民公投以53.4的反对票否决了里斯本条约,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将成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里斯本条约能否生效的关键就是看爱尔兰的公投能否通过欧盟宪法条约会严重损害欧盟各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A B C D【答案】D里斯本条约有利于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但欧盟由此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因此是错误的。欧盟宪法条约、里斯本条约无损于欧盟各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也是错误的。运用排除法,正确答案是D。3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
12、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答案】C 不结盟运动不是一个军事集团,排除A。世界多极化格局到现在也还没有形成,排除B。美苏“冷战”的瓦解是由于苏联的解体,而苏联的解体与不结盟运动没有关系,排除D。4“20世纪60、70年代,两极格局的大幕下出现了多极化的潮流。”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的潮流表现在( ) 欧共体成立 戈尔巴乔夫与里根签订中导条约 第一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七
13、十七国集团成立A B C D【答案】C 本题考查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关系的格局演变情况。成立于1967年,符合题意。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与题意不符。发生于1961年,发生于1964年,均符合题意。故选C。5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说明了( )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没有差距B欧洲国家由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C欧洲国家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合作D大欧洲联盟由此正式形成【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态观察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题中前两者是经济组织,而欧洲联盟是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组织。故反映了欧洲国家由经济合作到政治合作的进程。6阅读下列材
14、料:材料一 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作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引自(美)德斯特勒等著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学材料二 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伙伴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基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
15、张”。引自(日)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材料三 1973年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日本也“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它已经“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引自(美)理查德斯特宾斯、伊莱恩亚当编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阅后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日美两国关系演变的主要状况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和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16、(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的表现。(4)根据以上日美关系演变的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解析】题中第(1)题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要从二战后初期美国遏制日本到扶植日本。原因要结合日本是法西斯国家以及后来日本可以成为反苏、反对中国的军事基础的变化进行思考。第(2)题第一问,日本先是依赖美国,后来是要求独立自主;第二问要联系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同时要联系美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第(3)题要依据题中引用的话即日本要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意图入手分析,联系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要
17、求“入常”、修改教科书、否认侵略战争等事实进行分析说明。第(4)题实际考查的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和其他影响因素,要考查综合国力、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际形势、国家历史、地缘政治等因素。【答案】(1)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采取抑制的政策。原因:日美是二战中的主要对手,消灭日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是美国的主要目标。20世纪50年代,随着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美国对日政策对扶植为主。原因:美国以中国为反苏基础、以朝鲜作为反华、反苏基地的阴谋失败,日本成为反华、反苏的前线。日本在美国的援助下,唯美国的马首是瞻。(2)日美关系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的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
18、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原因: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状况。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状况。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在东亚的战略利益。(3)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4)主要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际形势、国家历史、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拓展提升】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崛起相同因素比较项目德国日本相同因素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得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并十分重视科技和教育,培养人才。美国的援助和扶植。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共同借鉴引进外资;重视科教;调整经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