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共48分)1西周建国以后开分封诸侯国,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A政治分封等级制度森严B社会嫡庶差异明显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礼崩乐坏有助社会转型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D唐朝时官
2、僚制度还不成熟3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4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
3、可能是()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5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B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D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6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他酷爱木匠工艺,在位期间长达28年不上朝,然而明朝国政依然运行如故。这反映出()A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朝已臻成熟B万历皇帝开明治国驭人有道C明朝的行政运行机制比较完善D丞相居中协调政
4、务运转顺畅7在鸦片战争后10年里,各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朝鲜10次,琉球7次,越南和暹罗各3次)曼彻斯特商会当时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A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极力维持华夷藩篱B鸦片战争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的经济入侵D鸦片战争没有打开中国的大门8如表是18661868年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售价变化情况。据此表格信息可推出() 时间 1866年 1867年 1868年 价格 2两9钱至4两/匹 2两5钱至3两/匹2两2钱至2两5钱/匹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B中国小农经济模式加速解体C中国民间手工业进
5、一步发展D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激烈9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
6、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11933年,申报登载了这样一段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A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B民族工业在大危机机遇下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建设深受苏联思潮的影响D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12“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
7、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13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早期启蒙”模式“冲击反应”模式“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14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
8、省份。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C为战争作准备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15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国别 宪法 苏俄(联)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中华民国 1913你年天坛宪法;1923年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 1946年宪法 其他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161958年6月12月,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
9、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的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这反映出()A大众传媒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发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科学家的工作热情C科学家的科学成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D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正潜滋暗长17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C强
10、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18巴黎公社曾发表告农村劳动人民书,宣告“把土地给农民,劳动工具给工人”。这表明巴黎公社()A切实地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B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拥护C曾为建立工农联盟作出过努力D是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1919世纪中期,休闲生活日益受到英国市民的推崇,据1841年泰晤士报报道,当伦敦摄政公园开放时,许多市民涌进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感受大自然。材料现象侧面反映出()A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B城市化推动了人居环境的改善C便利的交通促使休闲生活盛行D经济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20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
11、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B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C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21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过去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停留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B扩大工程建设,增加就业C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221948年10
12、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A冲击了美苏两极世界B遏制了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C促进了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D体现了二战后大国间的利益角逐23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这一认识说明()A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B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D美国需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24英国学者罗德里克曾说:“全球化提出了这样
13、一个难题:它增加了对国家提供社会保险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的能力”。这反映出全球化下()A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日益减弱B社会福利建设面临严峻挑战C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D全球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
14、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英国的反腐败机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和英国反腐败的方式。(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的进步之处,并谈谈你对廉政反腐的认识。26阅读
15、下列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个材料对美国宪法评价所用的主要史观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选考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收支恶化,唐朝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政府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垄断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受命全面调整盐业的管理。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
16、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刘晏刚到任的时候,榷盐的总收入才四十万贯,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材料二中国盐业总公司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14年1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17、2)材料二中的盐业改革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选考题B【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
18、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株式会社扶桑社(市版本)对中日战争起因的描述: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事件描述中日战争“九一八”事
19、变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动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日本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起因的记述,谈谈你对中日战争责任问题的看法。选考题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20、题。材料一“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苟欲兴工,必先兴学。”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张謇指出: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谋一国之强,基于教育,窃惟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而其根本之根本之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国民是张謇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而尤在就儿童所已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纪和德行艺三者而已面向世界,更新教育内容,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科技成果培养塑造学生。实行三
21、个结合、知行并进,在实践中陶冶学生的素质。中外并举,集纳贤才,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广辟财源,以实业辅助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张謇教育语录材料二张謇曾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将中国和德、日等列强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和列强的差距,最重要的也在于人的素质差距。他指出:“且制度之优劣,犹外物也,根本仍在人之立志”,“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并且他还断言“有礼教有学问之国,即亡亦必能复兴”。他提醒人们:“人皆知外洋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来自:互联网(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教育思想的特点(
22、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评价张謇的教育思想。2015-2016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共24小题,共48分)1西周建国以后开分封诸侯国,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A政治分封等级制度森严B社会嫡庶差异明显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礼崩乐坏有助社会转型【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崩溃,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可以看出分封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走向崩溃,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23、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古选D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考查的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知识可知题干中体现的是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解答】A此时,三省议事仍存在,到宋朝才名存实亡B错误,新设官职与其并存,并非融入C材料反映
24、了三省长官权力受到了限制,这说明了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C正确D错误,不符合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故选C3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即作用并不是都是值得肯定的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故应该有所改变,但
25、统治者依然在用故B错误材料强调帝王们制定政的策都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农抑商”政策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前并未推行故C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统治阶级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故D正确故选D4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
26、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考查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解答】依据题干材料“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长期的战乱和争霸导致英国商人实力的强大,由此可知,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社会对商人的依赖较小,故D项正确A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5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
27、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B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D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考点】3P:明清小说【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考查明清小说的特点和繁荣的原因【解答】明末小说以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人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唐代出现传奇、宋元出现话本等文学形式,这都属于市民文学,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进而发展为“海禁”和闭关锁国,商人的地位仍然较低,故C项错误由材料“明末小说
28、主人公十分广泛,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角,这些主人公大多不懂或不遵从理学,故D项错误故选A6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他酷爱木匠工艺,在位期间长达28年不上朝,然而明朝国政依然运行如故。这反映出()A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朝已臻成熟B万历皇帝开明治国驭人有道C明朝的行政运行机制比较完善D丞相居中协调政务运转顺畅【考点】1Q: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的加强,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及影响【解答】从材料无关中看出,皇帝长期不上朝,国政依然运行,说明有相应的机构处理政务,使朝政能运转正常,根据所学,明朝自废除丞相,后设内阁协助皇帝
29、处理政务,由六部执行,因此政务大事不一定要与朝中大臣协商,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唐宋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已臻成熟,故排除;B项错误,内阁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表现,不是开明的表现,故B排除;D项错误,万历皇帝时期已没有丞相一职,故D排除故选C7在鸦片战争后10年里,各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朝鲜10次,琉球7次,越南和暹罗各3次)曼彻斯特商会当时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A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极力维持华夷藩篱B鸦片战争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的经济入侵D鸦片战争没有打开中国的大门【考点】A2:列强
30、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极力维持华夷藩篱的现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能力【解答】依据题干“各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朝鲜10次,琉球7次,越南和暹罗各3次)”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极力维持华夷藩篱,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CD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A8如表是18661868年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售价变化情况。据此表格信息可推出() 时间 1866年 1867年 1868年 价格 2两9钱至4两/匹 2两5钱至3两/匹2两2钱至2两5钱/匹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B中国小农经济模式加速解体C中国民间手工业进一步发展D民族工商业与外
31、国商战激烈【考点】A2: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本题以18661868年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售价变化情况表为内容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考查中国小农经济模式加速解体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表格可以看出,1866年1868年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售价在逐年下降,这必然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其破产和解体,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工商业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9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
32、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考点】9B:武昌起义【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解答】根据材料“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可知,辛亥革命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功劳,还是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功劳,故C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D项
33、中“各阶层人民”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C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考点】9H:新民主主义革命;9V: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认识【解答】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国共合作,结束于1927年国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1931年中华苏
34、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故A项错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步的革命力量,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C项正确;江西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因而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刚还较大,故D项错误故选C111933年,申报登载了这样一段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A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
35、功B民族工业在大危机机遇下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建设深受苏联思潮的影响D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考点】CA: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斯大林模式主要特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解答】“在内外层层叠叠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建设深受苏联思潮的影响,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
36、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考点】B7: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解答】依据材料中的“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以看出主张
37、改造国民的思想文化;依据所学知识,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故选C13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早期启蒙”模式“冲击反应”模式“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
38、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因此,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清政府则实行禁鸦片措施,具有代表 的是林则徐的“虎门硝烟“英国针对中国禁烟,决定动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同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解答】“早期启蒙” 模式中“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故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明中后期;“冲击反应”模式中“冲击”是与西方列强侵略有关,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故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鸦片战争;“侵略革命”模式中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太平天国运动故
39、选B14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C为战争作准备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考点】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查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目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题干的时间是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等
40、都是为抗日战争做准备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15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国别 宪法 苏俄(联)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中华民国 1913你年天坛宪法;1923年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 1946年宪法 其他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考点】F8: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分析】本题以1954年宪法的起草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54
41、宪法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解答】A、民主政治建设不是材料描述的重点信息,故排除;B、宪法参照我国之前的宪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宪法,因此具有历史语世界眼光,故正确;C、材料未涉及宪法内容的有关信息,故排除;D、材料未涉及外交政策信息,故错误;故选B161958年6月12月,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的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这反映出()
42、A大众传媒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发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科学家的工作热情C科学家的科学成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D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正潜滋暗长【考点】GA:左倾思想【分析】本题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内容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1958年6月12月”、“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可知,这是浮夸风的表现,说明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正潜滋暗长,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17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
43、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作用罗马法虽然主要维护罗马奴隶主统治利益,但在法律层面对缓和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答】从材料中得知,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其目的是缓和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缓和阶级矛盾,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因此D项符合;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故选D18巴黎公社曾发表告农村劳动人民书,宣告“把土地给农民,劳动工具给工人
44、”。这表明巴黎公社()A切实地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B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拥护C曾为建立工农联盟作出过努力D是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考点】74:巴黎公社的成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能力【解答】巴黎公社主要是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BD;根据信息“把土地给农民,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巴黎公社曾尝试争取农民的支持以及建立工农联盟故选C1919世纪中期,休闲生活日益受到英国市民的推崇,据1841年泰晤士报报道,当伦敦摄政公园开放时,许多市民涌进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感受大自然。材料现象侧面反映出()A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
45、化水平B城市化推动了人居环境的改善C便利的交通促使休闲生活盛行D经济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理解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中,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解答】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压力增加,环境受到污染,从而促使人们对绿色自然环境的向往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D20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A文
46、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B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C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考点】85:文艺复兴【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文艺复兴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解答】材料没有反映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文艺复兴”、“世俗的宗教批评者”、“某种不敬神的精神”等关键信息,表明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批判和妥协之间徘徊,同样,教会势力也在传统特权和批判者之间寻求调和,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但是没有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教会宣扬的神学世界
47、观矛盾日益尖锐,故D项错误故选B21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过去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停留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B扩大工程建设,增加就业C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考点】DE: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分析】本题考查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理论考查货币学派理论的内容和影响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分析理解、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干材料中“过分注重需求”属于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属于供给学派的思想,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供给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供给
48、学派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刺激因素,其中财政政策最为重要,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属于货币学派思想的表现,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属与凯恩斯主义的表现,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故选C22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A冲击了美苏两极世界B遏制了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C促进了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D体现了二战后大国间的利益角逐【考点】E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分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考查对丘吉尔提出“
49、三环外交”的认识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1948年10月”、“丘吉尔”、“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英国和欧洲国际地位被削弱,提出以英国为核心的三环外交,是为了英国的崛起,这体现了二战后大国间的利益角逐,故D项正确1948年10月时两极格局还没有形成,欧共体也没有成立,故AC两项错误丘吉尔的“三环外交”主要涉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故选D23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
50、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这一认识说明()A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B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D美国需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分析】本题以基辛格的言论为内容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使得美国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被削弱了,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的削弱,并不能说明美国的综合国
51、力开始衰退,故A项错误当今世界的国际局势是多极化趋势,其表现是“一超多强”局面,故C项错误面对多极化趋势,美国应正确应对多极化趋势,而不是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故D项错误故选B24英国学者罗德里克曾说:“全球化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它增加了对国家提供社会保险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的能力”。这反映出全球化下()A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日益减弱B社会福利建设面临严峻挑战C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D全球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考点】DB: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分析】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福利国家制度,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52、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经济环境来讲,战后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繁荣为建设福利国家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从政治环境来讲,战后西欧各国的执政党在福利国家问题上达成了不同程度的共识,这种共识保证了福利国家发展的延续性从国际政治环境来看,美苏对抗为西欧各国发展经济和福利事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东欧国家的存在给西欧各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迫使西欧各国增加社会福利【解答】“它增加了对国家提供社会保险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的能力”表明社会福利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53、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
54、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英国的反腐败机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和英国反腐败的方式。(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的进步之处,并谈谈你对廉政反腐的认识。【考点】1P: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外的监察制度考查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和英国反腐败的方式;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的进步之处;对廉政反腐的认识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西方的监察制度以及二者的比较【解答】(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
55、、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可以得出特点是减员增俸;增加额外津贴;高薪养廉;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第二小问的方式,依据材料二“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可以得出立法反腐;依据材料二“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可以得出制度反腐;依据材料二“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可以得出舆论反腐(2)第一小问的进步之处,依据材料一、二的描述,结合所学
56、可知,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体现皇帝的意志,以加强皇权为目的(人治);而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以法律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法治)第二小问的认识,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反腐要加强立法建设;反腐要加强体制建设;反腐要注重舆论监督故答案为:(1)特点:减员增俸;增加额外津贴;高薪养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方式:立法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2)进步之处: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体现皇帝的意志,以加强皇权为目的(人治);而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以法律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法治)认识:反腐要加
57、强立法建设;反腐要加强体制建设;反腐要注重舆论监督26阅读下列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个材料对美国宪法评价所用的主要史观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考点】69:美国1787年宪法;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不同史观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要求学生对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不同史观的正确运用【解答】两个不同时期指的是1958年和2005年,1958年中美关系紧张,而2005年中美关系早已经正常化1958年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必然会造成中国去强调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58、虚伪性,中国必然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美国的1787年宪法而2005年中美关系早已经正常化,中国也正在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也正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所以看待美国的1787年宪法也就在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去肯定1787年宪法故答案为:材料一:革命史观说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史学界盛行革命史观用这种史观评价美国宪法有失偏颇材料二: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说明: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借鉴西方文明成果;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史学界盛行现代化史观(全
59、球史观)用这种史观评价美国宪法相对客观选考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收支恶化,唐朝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政府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垄断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受命全面调整盐业的管理。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
60、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刘晏刚到任的时候,榷盐的总收入才四十万贯,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材料二中国盐业总公司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14年1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特点及意义。(2)材料二中的盐业改革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
61、改革;GJ: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特点及意义(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的材料中盐业改革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解答】(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可概括特点是运用行政、财政和商业手段把食盐的
62、专利权收归朝廷;第二小问据材料“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并给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意义: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商人进行扶植和保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大了对商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认知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总体上比较简单,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中分析、认知得出关于第二小问的“看法”,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容易入手但从材料总体立意来看,应该多侧重凸显“引入市场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盐业
63、的监管”层面故答案为:(1)特点:运用行政、财政和商业手段把食盐的专利权收归朝廷意义: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商人进行扶植和保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大了对商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2)变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看法:盐业改革应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盐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加强对盐业的监管选考题B【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
64、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株式会社扶桑社(市版本)对中日战争起因的描述: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
65、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事件描述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动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
66、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日本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起因的记述,谈谈你对中日战争责任问题的看法。【考点】9S:抗日战争;9R:侵华日军的罪行;TT: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分析】(1)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影响(2)本题考查正确辨别史料的能力,认识由于日本的侵略加剧,是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解答】(1)从材料中可归纳出由于反法西斯战争导致中日在东亚国际地位的变化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2)根据所学,对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辨别真伪,分析材料的主观目的和看问题的
67、角度,材料中明显是美化日本的侵略行为,故意歪曲事实,为日本的侵略开脱罪行,根据史实,正确认识日本侵略的真实目的和罪行故答案为:(1)中国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并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日本失去国际政治大国地位,沦为美国的附庸;西欧殖民体系在亚洲解体;美国逐渐确立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答出任意3点即可)(2)看法:日本教科书中的记述是掩盖真实历史的做法,其真实目的就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战争责任,将战争责任推给中国日本发动战争的现实原因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根本原因则是为了实现其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选考题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非富不强
68、,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苟欲兴工,必先兴学。”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张謇指出: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谋一国之强,基于教育,窃惟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而其根本之根本之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国民是张謇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而尤在就儿童所已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纪和德行艺三者而已面向世界,更新教育内容,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科技成果培养塑造学生。实行三个结合、知行并进,在实
69、践中陶冶学生的素质。中外并举,集纳贤才,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广辟财源,以实业辅助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张謇教育语录材料二张謇曾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将中国和德、日等列强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和列强的差距,最重要的也在于人的素质差距。他指出:“且制度之优劣,犹外物也,根本仍在人之立志”,“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并且他还断言“有礼教有学问之国,即亡亦必能复兴”。他提醒人们:“人皆知外洋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来自:互联网(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教育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
70、所学,评价张謇的教育思想。【考点】9X: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分析】(1)本题考查张骞的教育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对张謇教育思想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1)依据材料“而其根本之根本之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国民是张謇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中外并举,集纳贤才,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广辟财源,以实业辅助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等可知特点:坚持教育服务于实业,服务于民生为宗旨;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极力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背景、作用、局限等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张謇的教育思想是在民族危机严重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冲破了传统教育的禁锢,培养了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没有突破传统的道德体系,是“中体西用”在教育上的一大体现故答案为:(1)特点:坚持教育服务于实业,服务于民生为宗旨;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极力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2)评价:张謇的教育思想是在民族危机严重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冲破了传统教育的禁锢,培养了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没有突破传统的道德体系,是“中体西用”在教育上的一大体现2017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