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嘴山三中2016届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24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 B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C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25.宋朝政府基本不提倡在内地州县筑城,只在边境地区和部分重要城市兴筑或维护城垣。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轻农民负担 B.促进民族融合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防止地方割据26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
2、始丧失 B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C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27“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 D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28.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据此可知耆英A. 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B.
3、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C. 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29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政治统治 反清斗争 西学东渐 民族政策 西方殖民政策A B C D 301936 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现在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这一评论A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 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呼声C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动机
4、 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3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单位:所)时间类别19491957196519781985199020002008普通中学4124934626991607162027362693职业中学116123183294普通高等学校31116406261221608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C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32下列与19世纪英国社会发展相符的人口结构变化
5、示意图(a代表农民、b代表工人、c代表资产阶级)是( )33.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A.代议制可反映多数国民的利益 B.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C.自下而上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 D. 资产阶级日趋保守3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
6、的丧失 B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5在西方近现代文化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的津津有味。”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A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C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其萌芽于唐末五代,在宋代
7、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时书院多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等。清代雍正帝颁布上谕,明令所设书院皆由封疆大臣控制,并由政府拔给经费,书院应重视“读书应举”。清末,书院为近代学堂所取代。南宋以后历代书院共同依据的总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规定,书院学生要接受的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个方面的伦理关系的教育。书院的主要课程有儒家学说、历史、诗词和诸子百家等,其中“四书五经”和理学大师的讲义、语录、注疏等是书院的重要读物。 摘编自陈元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
8、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书院课程与中
9、世纪后期西欧大学课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古代书院和中世纪后期西欧大学课程特点形成的社会背景。(13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认为每一个人类“文明”都像一个个生物体一样,都必然要依次经历“生老病死的周期”。似乎这个“定律”就是决定各文明兴衰的最终原因。他由此预言,现存的西方文明也必然像古老的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罗马文明一样,要走向衰亡。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不像汤因比那样,把国家或“文明“兴衰原因笼统地归结为某种宿命论式的“定律”,而是力图进行经验的、实证性的分析。他强调经济状况是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基本
10、因素:“从长远看在每个大国经济的兴衰与其作为一个军事大国(或世界性帝国)的兴衰之间,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联系。” 摘编自庞卓恒从世界历史看文明兴衰规律根据材料运用历史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仁宗诏:“(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即“侍丁”制度);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
11、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可以“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即“权留养亲”制度。)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南宋新安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宋政府设立的福利
12、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6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9分)46(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1930年召集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邓演达1927年2月6月的一些讲话:“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农民的解放。”“中国被压迫的农民在百分之八十以
13、上,中国的革命,就应该有代表这百分之八十以上劳苦民众要求的实在性。” “鼓励农民要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勇敢起来投入斗争,将来必可造就一个农民世界”。“当前革命进程中要解决两个最大问题,即农民问题及土地问题。”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邓演达把“平民革命”的领导责任托付给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第三党)。邓演达充分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反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把希望寄托于具有投机性质的 “策反”上。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却不同意中共用强力手段解决土地的办法。国民革命失败后出现了十分奇特的现象:中共的反思和探索具有极大的盲动性,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但由于坚决搞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革命力量不断壮大。
14、第三党所进行的“平民革命”遭到挫折。随着邓演达的不幸遇难(1931年),第三党受到极大挫折,它的一套正确的理论和主张更难付诸行动。据邓演达历史资料等(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邓演达与毛泽东在该时期革命思想的相似之处。(7分)(2)分析邓演达为首的第三党理论和主张未能成功的原因。(8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945年11月20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城开庭,开始了对21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讯和判决。苏美英法对德分区占领。在苏占区,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消除法西斯势力,铲除军
15、国主义,实行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的措施,使苏占区经济逐渐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美国试图扶植德国,借助其物力、人力和战略地位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尽可能对纳粹战犯从轻发落,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英国延续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考虑自身实力,基本上追随美国,同意与美占区合并。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1947年3、4月间,美法两国同意法国对萨尔区实行经济合并的要求,从而换取了法国在对德问题上的逐步合作,法国对德政策发生了转折,最终实现了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对德处置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
16、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对德的处置给德国带来的影响。(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祺瑞誓师镇压。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
17、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摘编自好搜百科(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9分)(2
18、)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6分)石嘴山市三中2016届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2016.32425 BD 2630 BCABA 3135 CBBDC40.(25分)(1)特点:书院课程内容以儒学为主;偏重道德伦理;后期成为科举附庸;(6分)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多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等内容;注重实用性;关注人的发展。(6分)(2)背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7分)欧洲: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宗教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大;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得到发展。(6分)41(12分)评分说明: 论 证修
19、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一等(129分)观点明确。准确、充分运用历史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能够准确、充分运用历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二等(85分)观点明确。 能够运用历史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逻辑关系较清楚。 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能够运用历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40分)有观点。 运用历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逻辑关系不清。 有观点,运用历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45.【答案】(1)举措:建立养老法律保障制度。(2分)规定基本的养老范围,明确养老对象;对老年人进行物资资助和赋役减免等;建立
20、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养老系统(模式)。(2点即可,4分)(2)评价:这是儒学(理学)忠孝伦理思想的产物。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利于形成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和社会秩序。(6分)但该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并得不到相应的物质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好坏更多地与个体家庭的兴衰联系在一起。(3分)46.【答案】(1)相似:接受马列主义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学说;不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和模式,主张依照中国国情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都认识到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每点3分,共7分)(2)原因:理论本身有许多缺陷,如革命领导权问题;理论主张多停留于书面,尚未很好付诸实际行
21、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邓演达遇难。(8分)47.【答案】(1)特点:惩办战犯与民主化改革结合;体现大国政治色彩;与美苏对立息息相关;美英法对德政策逐渐一致。(任意答3点得6分)(2)影响:造成德国分裂;使德国成为美苏在欧洲对立的前沿阵地,受制于他国;有利于法德矛盾的缓和;削弱德国法西斯势力,推动德国民主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每点3分,答对3点得9分)48.【答案】(1)段祺瑞有维护共和的一面(如迫使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称帝、镇压张勋复辟等),也有爱国反侵略的一面(如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拒绝与日本人往来等)。(6分)同时他镇压学生运动,幕后操纵政权,对于民国初期的混乱政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分) (2)段祺瑞的临终遗言,向后人提出了为政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求学)之道,要求国人爱国明礼(守礼),保存国粹,巩固国防等等,这些在今天有借鉴意义。(6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