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474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素养评价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0海口高一检测)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著名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创造“焚林而田”的农业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是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C.可以作为农耕产生的直接证据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解析】选A。材料中的“神农氏”“焚林而田”“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等信息都指向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这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故选A;神话传说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创作加工,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神话传说只能作为农耕生产的间接证据,排除C;神话传

2、说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现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用其证明某一具体人物是否存在,排除D。2.(2020黄冈高一检测)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拽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解析】选B。据材料“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故B正确;牛鼻上装环反映的是当时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并不是便于拖拽青铜酒器,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故C排除;

3、材料主旨不在于表现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故D排除。3.(2020广州高一检测)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耕作方式,“犁辕上躬,便于深耕;牵引点低,犁架平稳;犁辕缩短,回转方便”,此犁出现在()A.春秋B.西汉C.唐朝D.北宋【解析】选C。由“便于深耕;牵引点低,犁架平稳;犁辕缩短,回转方便”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曲辕犁,曲辕犁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故选C;春秋和西汉并未出现曲辕犁,排除A、B;北宋不符合材料“此犁出现”的这一设问条件,排除D。【补偿训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牵引力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

4、,下列生产工具符合题干描述的是()A.耦犁B.大镰C.曲辕犁D.筒车【解析】选C。据材料“唐朝”“根据牵引力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工具是指曲辕犁,用于耕地,故选C;A是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具,排除;B是用来割草或收割谷物的工具,排除;D是灌溉工具,排除。4.(2020曲靖高一检测)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等耕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小规模经营B.分工简单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解析】选C。据材料“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

5、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耕、耙、耱等技术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经营规模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劳动分工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产品的流向问题,排除D。【补偿训练】“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 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A.集体劳作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解析】选C。材料提及耕作方法讲究季节,分“深耕”“浅耕”之说,还注重耕作工具的使用,这都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故选C。A、B、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排除。5

6、.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解析】选D。从所给材料看,应当是一种水利工程而不是水利工具,而且这个水利工程对整个四川平原的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这些条件,故答案为D。三国时的曹魏并不管辖四川,排除A。B、C没有涉及水利工程,排除。6.宋代张孝祥有诗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诗中描述的生产工

7、具()A.体现了农业的基本模式B.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C.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D.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解析】选C。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材料没有体现出其自给自足、封闭脆弱性,故A错误;该灌溉工具使用水力,没有形成完备的灌溉体系,故B错误;该灌溉工具“瞬息了千亩”,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C正确;该灌溉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没有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故D错误。7.(2020铜仁高一检测)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A.小农经济逐渐发展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D.个

8、体生产成为主体【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可知材料意在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牛耕的普遍使用,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井田制已完全瓦解,故C排除;材料没有将个体生产与其他生产作比较,不能说明其成为主体,故D排除。【补偿训练】(2020南通高一检测)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崩溃B.铁犁牛耕的应用C.井田制瓦解D.水利工程的兴建【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井

9、田制,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出现“千耦其耘”的奴隶集体劳动场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应用,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故答案为B。分封制的崩溃、井田制的瓦解、水利工程的兴建,是变化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二、非选择题(15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材料二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

10、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9分)【解析】第(1)题生产方式:根据“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得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结合所学回答小农经济的特点。第(2)题有利因素:根据“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得出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根据所学,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的政策和适应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需要等也是重要的原因。不利因素:结合所学,可从封建政府与地主的剥削、自耕农经营规模小、自耕农很不稳定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脆弱性、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个体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有利因素: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封建统治者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适应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需要。不利因素:封建政府与地主的剥削;自耕农经营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自耕农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