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472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21秋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外交方针: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2.外交成就:(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

2、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3)20世纪70年代。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

3、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核心概念】“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历史上被殖民侵略的命运,面临着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的未来任务;“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易错点拨】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能说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新中国建立后

4、的一段时间内,一直由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占据席位。【图解识记】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2)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世纪之交(1)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2)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3)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也取得新进展21世纪初(1)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2)

5、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于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3)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4)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5)中国还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核心概念】“10+1”领导人会议“10+1”领导人会议是指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与中国

6、领导人间举行的会议。 “10+1”合作机制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拓展,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在“10+1”合作机制下,每年均召开首脑会议、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和工作层会议。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中共十八大以来:(1)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3)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

7、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中共十九大:(1)针对来自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3)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也相继出台。中国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4)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倡导、

8、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国通过主办abcd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请填写正确序号)a.“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b.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c.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d.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图解识记】中

9、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的表现【情境思考】2020年6月7日,中国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截至5月31日,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中国方案是什么?(历史解释)提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能力素养探究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

10、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二、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双方共同的利益要求。对美国来说,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之前遏制中国的政策已经失败;从中国角度来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外交形势严峻,缓和中美关系也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2.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因素。它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高潮,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对此后的国

11、际关系影响深远。【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图片周恩来迎接尼克松,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相见,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其准确含义是()A.中美两国的矛盾开始消失B.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提高C.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D.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问中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由敌对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故D正确。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中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台湾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关键因素,这预示着中美关系不会一帆风顺,曲折发展在所难免

12、。论证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从革命外交向和平外交转变【情境】 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一词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进一步下降,到了60年代,该词汇使用数量下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和平共处”等词的使用频率在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摘编自张颖等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发现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了从革命外交向和平外交的转变。(学业质量水平4)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新中国,而苏联承认并支持新中国,在

13、此情况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对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制约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这一时期外交带有革命外交的色彩。20世纪50年代以来,外交上迫切需要打破美国的孤立政策,团结新独立国家共同反帝,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由革命外交向和平外交的转变。获取信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情境】 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1949年11月,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14、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发现问题:材料中为“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方针?概括在这些方针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学业质量水平1)提示: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主题二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中国愿意

15、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备选要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1.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2.在安全上:要坚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

16、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5.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图片,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的天然盟友。“一带一路”沿线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积极与这些国家的政党扩大交往,谋求共同发展。由材料可知()A.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B.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

17、系D.中国重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解析】选C。 由材料“一带一路共同发展”可知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故选C;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是友好合作关系,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排除A;材料体现了中国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这些发展中国家并不局限于周边国家,排除B;“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因而不能体现中国对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视,排除D。“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18、和责任共同体。论证观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 【情境】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 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发现问题:根据材料,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主要目的。(学业质量水平3)提示: 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是继续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推行和平外交、不结盟政策;主要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取信息:“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意义【情境】“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19、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摘编自央视网新闻述评 发现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业质量水平2)提示:条件: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意义:提高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

20、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解析】选C。“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原先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根据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注重同苏联和朝鲜合作,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C正确;“求同存异”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目时间

21、和题意不符,故D错误。2.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外国投资的容纳量是非常广大的。”1953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出版时,却删除了这段话。对此,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A.中国对外政策已从开放转向保守B.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C.美国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的政策D.抗美援朝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解析】选B。回答时注意时间“1953年”,从材料可以看出此时删除了“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当时在外交上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政策仍然是开放的,A排

22、除;C、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3.1953年,为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中国政府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成为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B.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恐惧和疑虑心理C.使得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孤立和遏制D.改善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范围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扩大到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它成为新中国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故A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该政策是否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恐惧心理,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

23、则的作用,排除C;材料也提及“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而不只是“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排除D。4.(2021青岛高二检测)“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解析】选A。材料讲话意在处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会议加强了

24、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说明()A.中国外交方针发生改变B.中国已摆脱意识形态束缚C.中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化D.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解析】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答案为D。【补偿训练】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解析】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界限,成为后来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6.下图是19501970年间联

25、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票数。由此可见()A.西方放弃了对华的外交封锁B.外交上的意识形态淡化C.中国的国际地位正稳步上升D.社会主义阵营迅速壮大【解析】选C。根据图可知,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国家数量稳步上升,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稳步上升,故选C;A中“放弃了”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意识形态的信息,也没有社会主义阵营的信息,排除B、D。【拓展延伸】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作用减弱;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

26、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7.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一声明表明()A.美国承认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D.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化【解析】选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使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B。8.国家实力有两种,一

27、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下列不属于中国政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B.倡导并建立上海合作组织C.实行“双百”方针,推动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B。从材料“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是软实力的体现,排除;B是国家硬实力的

28、体现,符合题意。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后来,在1958年9月谈到国际形势时,毛泽东还认为“帝国主义国际不承认我们比较承认我们是要有利一些”。对待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周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把他们作为统一战线的对象。 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只同共产党联系的传统做法,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西欧的社会党和工党开始建立联系。80年代中期以后,同西方发达国家各种类型的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交流与合作。 摘编自试论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特点

29、材料二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开宗明义地讲:“今天开辟外交战线,首先要认清敌友。”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为了扩展国际空间,对亚非国家长期提供大量无私援助,仅60年代中国向越南提供的援助就达200亿美元之巨。 材料三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各种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讲到:在党的各项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哪些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分析,新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哪些重大

30、转变。(3)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影响我国外交政策“不变”与“变”的因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可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可得其他外交原则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以维护世界和平。第(2)题根据材料二“首先要认清敌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注重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根据材料三“在党的各项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说明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注重经济利益,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可以得知外交政策的转

31、变是由以意识形态为主到以国家利益为主;由单纯注重政治利益到开始关注经济利益。第(3)题首先明确影响一国外交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国家综合实力等,然后区分变与不变的因素,最后整理作答。答案:(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以维护世界和平。 (2)转变:以意识形态为主到以国家利益为主;由单纯注重政治利益到开始关注经济利益。 (3)“不变”: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变”: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或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综合国力的增强。【备选习题】1.195

32、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 “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解析】选D。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错误;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不是万隆会议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故B错误;是否有进步国家的参会也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错误;“求同存异”方针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得到了各国的支持,故D正确。2.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

33、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是双方在两极格局下,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故A正确;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只是当时东西方关系的特殊现象,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是对抗,故B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出此外交活动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故C错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交,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故D错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