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302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鹿原是一部亦因亦革、继往开来的现实主义巨著。它以多方面的成功,证明了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具有自我更新的活力,而且还拥有无限广阔的前景。就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来看,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被甚嚣尘上的文学“新风潮”迷惑和裹挟,也从来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创作这样一部小说,既需要成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经验,也需要不为时风所移的冷静和清醒。陈忠实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能“转益多师”,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

2、实主义文学的经验。他始终珍惜并学习柳青的文学经验,先后买过许多本创业史,无数次研读这部艺术性很高的杰作。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身历目见是小说家必须跨过去的铁门槛;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注重对生活和人物的深入而细致的观察,而不是关起门来凭着才气任意挥洒,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观察需要付出切实的努力,来不得半点马马虎虎的偷懒,所以,柳青才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陈忠实像柳青一样,按照最老实的方式来写小说。如果说,路遥从柳青那里学来了抒情化的叙述方式,那么,陈忠实则掌握了柳青细致、准确、传神的描写技巧。像柳青一样,陈忠实笔下的人物,也是使用錾子在生活的石头上一下一下凿出来的,几乎个个都给人

3、一种雕塑般的坚实感。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和哈代的长篇小说中、从契诃夫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从静静的顿河愤怒的葡萄碧血黄沙百年孤独和假如明天来临等多种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吸纳了新鲜的叙事技巧,领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从而使白鹿原成为一部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伟大作品。小说是人类生活别样形态的历史。然而,历史感的丧失,却是当代小说叙事的一大危机。一些小说家的叙事是封闭而苍白的,是没有背景的既没有现实背景,也没有历史背景。他们笔下的人物与故事,皆如飘忽的影子,忽焉而来,忽焉而去,仿佛无本之木,只有枝叶,没有根系,缺乏清晰的来路和内在的深度。

4、然而,陈忠实认识到了历史与小说的密切关联。没有历史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没有历史的人物是不真实的,小说可以被理解为“民族的秘史”。这是更真实的历史,是小说家需要深入理解和叙述的历史。陈忠实通过阅读、调查和思考,深刻地理解了他所叙写的历史生活,理解了处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人。在他的理解中,历史不再是僵硬的公式化表述,人也不再是历史干巴巴的填充物,而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他写出了真实的历史,也塑造出了真实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爱恨与情仇,有冲突与和解。白鹿原中的历史,就是真正属于人的历史。其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冲突,是丰富的人性以及复杂的关系引发的冲突,而不再是某种观念抽象的冲突。白鹿原在人性的意义上,超

5、越了非人性叙事的狭隘性;在真实性的意义上,克服了教条的历史意识的虚假性。我们从他的叙事中看到了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人。(选自李建军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旨趣,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忠实创作出现实主义巨著白鹿原,跟他以路遥为榜样,没有盲目地追逐文学潮流,坚持走现实主义文学道路有很大关系。B. 陈忠实在文学创作中践行柳青说的“文学是愚人的事业”的观点,重视对生活和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而绝不去运用想象。C. 陈忠实阅读了创业史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等大量的中外小说作品,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D. 陈忠实因为很好

6、地吸纳了外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技巧 ,所以能写出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白鹿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运用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论证了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取得成功的原因。B. 文章第段论述了白鹿原中的历史是真正属于人的历史,其中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C. 文章最后一段从人性的意义和真实性的意义两个方面概括了小说白鹿原的现实意义。D. 文章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论述了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取得成功的原因后,进一步阐述了白鹿原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旨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白鹿原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

7、革新,它的成功昭示着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B. 小说是人类生活别样形态的历史,可以被理解为“民族的秘史”。小说家则需要深入理解和叙述历史。C. 陈忠实从柳青那里学到了细致、准确、传神的描写技巧,而路遥则从柳青那里学到了抒情化的叙述方式。D. 历史感的丧失是当代小说叙事的一大危机,一些小说家的叙事没有现实背景和历史背景,看不出写的是哪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答案】1. C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8、,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原文信息是“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不能理解为以路遥为榜样。B项,“而绝不去运用想象”的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信息“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和他所反对的是“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来看,文学创作是需要想象的。D项,以偏概全,原文信息是“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这里的“还”就说明了白鹿原的成功,是前面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陈忠实从多种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不仅仅是学习到叙事技巧,还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领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这些共同成就了白鹿原的伟大。故选C。【2题详解】本题

9、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文章第三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看不出写的哪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相

10、关信息可知,“既没有现实背景,也没有历史背景”是指他的故事和人物“缺乏清晰的来路和内在的深度”。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走出国门20年后,已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公司”的华为,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考验。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从代理香港公司产品起家,逐渐开始自主开发产品,到1995年,华为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15亿元,但由于中国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华为在传统的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利润被吞蚀,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而市场需求也开始出现多元化。“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曾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华为“走出去

11、”的内在动力。根据华为2017年年报,目前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6036.21亿元,其中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638.54亿元,同比增长4.7%;亚太地区实现销售收入744.27亿元,同比增长10.3%。只有美洲区域受拉丁美洲运营商业务市场投资周期波动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滑,为人民币392.85亿元。“华为是中国少有的愿意去了解全球的技术治理机制,熟悉全球专利制度和电信标准技术制度,与技术治理的利益相关方有很好的互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超越现有治理机制的一个公司。”清华大学朱恒源副所长如此评价。他说:中国建

12、设全球化的过程,是进入商业市场的全球化过程,所有人都需要适应。但是,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是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的,要在这个体系里崛起、发展、为自己争取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个语言首先是英语,其次是规则。 (摘编自华为:荆棘丛生的国际化道路)材料二:近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引发国际社会严重关注。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新常态”之下,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首先必须掌握好法律工具。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就意味着融入国际规则,在所在国法律框架下开展业务。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今世界,虽然逆流横行,但全球化仍

13、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可以赢得市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尽管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正是回应这些干扰最好的方式。 (摘编自竞争摩擦不可避免,但中国企业的全球抱负不应削弱)材料三: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加强与主要大国沟通对话与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拓展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积极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中国建设性方案。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积极参与世贸组

14、织改革。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继续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中国秉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我们对作出的承诺认真履行,对自身合法权益坚决维护。 (摘编自李克强总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为副董事长郭平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时说:“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可见,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进程才能得以生存。B. 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在亚、欧、非、美洲均有所增长,其中在亚太地区增速最快,超过了10%。C. 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必然会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只要我们做好自己,提高技术和产品

15、质量,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并赢得更好的未来。D. 中国政府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既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又要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13年到2017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和营业收入均呈连年大幅上涨的趋势。B. 清华大学朱恒源对华为公司在全球技术治理机制上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他同时也指出中国企业要更好地全球化,还要学会用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自己的诉求。C.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中国政府要加强与外国的沟通对话和互利合作,也要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提供更多的中国建设性方案,以获得更大的话

16、语权。D.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重点介绍华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材料二重点讲述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材料三侧重从国家层面谈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当今的世界局势。6. 当今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概括。【答案】4. D 5. A 6. 学会用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包括语言和规则)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和更多的国际合作,让企业和产品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

17、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进程才能得以生存”错,推论太绝对。结合“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可以赢得市场”“走出去是为了活下去!华为副董事长郭平曾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解释华为走出去的内在动力”分析可知,只是举华为的例子,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需要走出去才能生存。B项,“美洲均有所增长”错。结合“只有美洲区域受拉丁美洲运营商业务市场投资周期波动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滑”分析,2017

18、年,美洲地区销售收入有所下滑。C项,“只要就”错,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太绝对。原文的意思是“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是回应干扰的最好方式。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华为的销售收入和营业收入均呈连年大幅上涨的趋势”错。结合材料一图表“近5年华为销售收入”“近5年华为营业收入”分析可知,2016年跟2015年比,营业收入只有小幅增长。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

19、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结合“主导全球的话语体系是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的,要在这个体系里崛起、发展、为自己争取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学会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个语言首先是英语,其次是规则”分析可知,学会用主导全球体系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结合“这就要求中国的企业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分析,要有更强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结合“中国建设全球化的过程,是进入商业市场的全球化过程,所有人都需要适应”“尽管遇到各种干扰和阻力,但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企

20、业和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正是回应这些干扰最好的方式”分析可知,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和更多的国际合作,让企业和产品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帽子给我戴正了刘正权“协警也是警察,你们给我记好了!”局长说完这话,走到队列左侧,看着最边上的陈大华,瞪圆双眼,举手,敬礼,然后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有人想笑,却没敢笑出来。 陈大华努力去正一正头顶的警帽。他头小,警帽总是不愿意配合他的脑袋,自然正不起来。 上岗第一天,就在局长那留下不好的印象,陈大华有点沮丧。 队长是知道原因的,因此在给陈大华分

21、配执勤点时安慰他说,工作态度端正,比警帽戴得正,更有说服力。 陈大华这才宽了心。 春节期间,在外地上班务工的人像鸟儿归巢,全部回来了。路面上车多人多,警力严重不足,协警就成了传说中的革命战士,哪里需要去哪里,通常是一个警察带三四个协警“镇守”交通要道。主要是查酒驾,醉驾。而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想要做到如同队长所说的工作态度端正,不那么容易!好几次敬礼完毕,人家车窗摇下,探出一个脑袋,热热络络地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 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 心里还没气,回道:“那

22、你买车都不晓得请我喝顿酒。” 按照小县城的规矩,买车是大事,跟搬新家一样,是要请喝酒的。 陈大华的意思很明显,公是公,私是私。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守规矩的。 初一走父母,初二走丈母,长辈面前,不好放肆。初三初四初五,敞开喝酒的日子, 有亲朋故旧知道陈大华所负责的街道位置,喝酒时就打好了算盘,到时迎着那条路走, 陈大华自然晓得网开一面。偏偏,网在那支着,别说一面,半面都没开。简直是自投罗网,好几个熟人因为酒驾,被陈大华抓了现行。“还让人过节不?” 陈大华正一下头顶的警帽:“就是要让人好好过节,才这么严的。” “你一个协警,不信你能给人敬一辈子的礼!”有人这么口不择言地骂他。确实,协警中很多人

23、干着干着,因为没有指望转正,加上得罪人,悄悄谋了新的出路。 “协警也是警察!”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 事是在初五早上出的。 值了通宵班的陈大华正准备下班,换班的同事已经在街对面冲他招手,示意他可以走人了。陈大华迈步走在人行道上,一辆白色轿车疯了般从右边冲过来,绿灯数字明明白白显示只剩下一秒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小孩都熟知的道理。职业习惯令陈大华一边挥手一边去车道上阻拦,示意对方暂停。 然而停下的不是那辆轿车,而是陈大华的思维。 随着一声闷响,陈大华整个身体被撞得腾空飞了起来,落地后随着惯性一个侧滚, 惨了,后面紧跟而来的一台越野车再度碾上他的身体。 在事故现场,局长发现,陈大华的身体

24、都支离破碎了,警帽却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 他的手,以敬礼的姿势出现在大家面前。 队长告诉局长,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让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 肇事车辆被抓住,白色轿车司机解释是,他的车辆不小心刮擦了后边的越野车,想要逃避赔偿才加大油门抢红绿灯的;而越野车司机因为追着前面车辆想要讨说法才对陈大华造成了二次碾压。 看似站得住脚的解释却遭到了局长的怀疑,局长早先干过刑警,白色轿车司机那话太经不起推敲,眼下车辆都购买了强制险,别说一点刮擦,就是撞了车,也犯不着逃逸, 有保险公司理赔的。 醉驾?肯定不是,司机身上没酒气。莫非是局长心里一个激灵。 检测结果跟局长怀疑的一样毒驾。 在给

25、陈大华追认功臣的会议上,有网站记者提出质疑:“一个协警,而且是走在下班路上,追认为功臣,合适吗?”“协警也是警察,请你给我记好了,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有上下班之分吗?”局长的声音猛地提高八度,走到那个记者面前,瞪圆双眼,举手,敬礼, 跟着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帽子,我有戴吗?”记者摸了摸光秃秃的头顶。“这么情绪化的人,怎么当上的局长?” “是说你无冕之王的帽子呢!”队长上前,轻轻补上一句。 “我不过是个网站记者啊!” “网站记者也是记者!” 队长拍拍手中的警帽,端端正正戴上头顶。会议结束,得出警了。 (选自啄木鸟2 018年第6期)7. 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26、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帽子给我戴正了”为题,强烈的命令语气,反映出鲜明的职业特点,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B. “沮丧”“宽了心”“心里还没气”“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这些描写,精简到位,有助于交代情节,刻画人物。C. “队长”是个次要人物,但总是在适当的时机,以最少的语言,或安抚部下,或反映下情,或阐释、传达局长的未尽之言,言外之意,精当而细致。D. 称记者为“无冕之王”,其含义是记者虽然没有具体职务没有权威,但是影响作用极大。8. 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9. “协警也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

27、分析。【答案】7. A 8. 陈大华是一名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原则性强、公私分明又待人和善的小城协警;他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协警,但兢兢业业,责任心强,交班之后不忘职责,不幸殉职;为保持警容,头小的他在帽子里缝制两条松紧带来箍住警帽,将警帽戴正;为维护道路安全,他坚持原则,绝不徇私,即使是熟人亲朋违章,他也不会网开一面;在执法过程中,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没气,和熟人随和地说笑,哪怕有人口不择言骂他,他也只在心里顶撞。 9. 第一次是局长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协警既能行使警察权利,又需牢记警察职责;同时该句位处小说开篇,既交代了主人公身份,又立刻将读者带人情境之中。第二次是陈大

28、华的内心独白,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人,他不当面顶撞,表现了他既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第三次是局长对网站记者说的,这是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有力地表现和升华了小说的主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清题干要求,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仔细辨识选项内容和原文的差异。题干问的是“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A,小说更深的意蕴不是“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而应该

29、是“无论是谁,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站正自己的立场”。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的答题注意事项,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中考生要注意抓住陈大华行为举止,例如文本中如下内容能体现陈大华的性格特点:陈大华自然晓得网开一面。偏偏,网在那支着,别说一面,半面都没

30、开。简直是自投罗网,好几个熟人因为酒驾,被陈大华抓了现行。“还让人过节不?”陈大华正一下头顶的警帽:“就是要让人好好过节,才这么严的。” 队长告诉局长,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让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值了通宵班的陈大华正准备下班,换班的同事已经在街对面冲他招手,示意他可以走人了。陈大华迈步走在人行道上,一辆白色轿车疯了般从右边冲过来,绿灯数字明明白白显示只剩下一秒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小孩都熟知的道理。职业习惯令陈大华一边挥手一边去车道上阻拦,示意对方暂停。【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的文句在文本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先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内容上的作用

31、、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小说主题上的作用等角度进行作答。本题题干问的是:“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考生首先要到原文中找到“协警也是警察”这句话,第一处是局长在警示协警,体现了协警的职责和任务。第二处是陈大华的内心独白,体现了人物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第三处是局长反驳记者的一句话,代表了局长内心的情感,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协警”的社会地位应该是和人民警察一样的,不能歧视和漠视。【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

32、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难得之才也。”转主薄。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

33、温讨袁真,封东亭候,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既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人希安意,乃出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王国宝自媚于会稽,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令。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

34、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晋书王珣传,有删节)【注】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

35、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B.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C.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D.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B. 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

36、信C. 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D. 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B. 王珣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皇帝特别委任王为尚书令,王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他,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之梦果应验C. 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

37、,但王坚持己见D. 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2)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2)皇帝非常(向来)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

38、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国宝虽然最终制造祸乱,但罪行未显,现在你早早发动,必大失朝野的期望,不是良计,何况你带着强兵从京师出动,劳师动众,大家认为谁在作乱呢?其中“今便先事而发”是一个整体,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排除A项; “窃发于京辇”是一个整体,意为“私自发兵至京城”,前后断开,排除CD项。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

39、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晏驾,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

40、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错误,原文“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意为“王献之惊讶地说:我期望法护这样做。”所以王献之是理解和支持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经略,筹划治理;竟,始终;宁岁,安宁的时刻;委,委托。(2)雅,向来;以,凭借;昵,亲近;见于,被动句。【点睛】参考译文:王珣,字

41、元琳,是琅邪郡临沂人。成年后与陈郡人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手下,都被桓温敬重。桓温曾经对他说:“谢玄四十岁时,必定持旄杖节(做大官)。王珣年少时即有作为。都是难得之才呀。”王珣转任主簿。这时桓温筹划逐鹿中原,天下动荡,军中机务都委托给王珣。文武官员数万人,王珣都认得出来。王珣跟从桓温讨袁真,被封为东亭侯,转任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王珣兄弟都是谢氏的女婿,因为猜嫌而导致矛盾。太傅谢安与王珣断绝婚姻关系,因此二族就成了仇敌。当时有人知道了谢安的意图,就把王珣外放为豫章太守,王珣不去上任。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又不去上任。谢安死后王,珣升任侍中,孝武帝很依靠他。转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里被士人和百姓所喜

42、欢。后来被征召为尚书右仆射,主持吏部。皇帝很喜好典籍,王殉与王恭等人都凭借才学文章被皇帝亲近。王国宝向会稽王献媚,与王珣等人不合,皇帝忧虑自己死后,他们矛盾必生,所以让王恭、王恢外出任方伯,而任命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用椽子那样大的笔给他,他醒来后,告诉人说:“一定要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不久,皇帝挂了,朝廷商议谥号的事,都是王殉所起草。隆安初年,国宝掌权,谋划废黜旧臣。王恭去帝陵拜祭时,想杀国宝,王珣阻止他说:“国宝虽然最终制造祸乱,但罪行未显,现在你早早发动,必大失朝野的期望,不是良计,何况你带着强兵从京师出动,劳师动众,大家认为谁在作乱呢?国宝如果还是不改,他的恶行公布于天下后,然后

43、你再顺从大家的期望除掉他,也没什么不好的。”王恭于是罢手。四年后,王殉因为生病离职。一年后,挂了,享年五十二。被追赠为车骑将军、开府,谥号叫献穆。王珣神情明朗聪悟,经史都理解得透彻,仪容洒脱,公家私人都称赞。时事艰难时,他的道路崎岖,饱经风霜。被嫌谤所迫,不能尽展才能,当初,王珣已经与谢安有矛盾,在东面听说谢安死了,就派人出京师,到族弟王献之那里,说“我想为谢公哭。”王献之惊讶地说:“对法护有期望”,于是王珣径直上前哭得死去活来,法护是王珣小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

44、远行人。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14. 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B. “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节日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C. 第一首诗的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来写“思家”。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想象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 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

45、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15. 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表达的不同意思和情感。【答案】14. D 15. 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的想象(对写法),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达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46、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D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表述错误。本诗写的是夜宿海边渔家。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本题中,作答本题,一定要关注两首诗中“灯前”的语境,分析它们与诗人情感的关系。第一首诗中注意“抱膝”“影伴身”,再结合前面“邯郸驿里”,可知诗人漂泊

47、在外,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其次再结合“逢冬至”以及“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第二首诗中注意“笑说”“芦花”“明月随船送到家”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愉悦。【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每空1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

48、的两句是:“_,_”。(2)离骚中表达作者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3)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_,_”。【答案】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苟非吾之所有 (6). 虽一毫而莫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

49、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于嗟、鸠、葚、太息、涕、艰、毫。本题还要注意不要错写漏写虚词。【点睛】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

50、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三、语言表达(共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

51、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18.

5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

53、器人。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答案】17. B 18. D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第

54、二处: 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第三处: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主语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第四处: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解答本题,要求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是“学习”,同时注意“学习”和“掌

55、握”的先后顺序。前面说“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前面是说“学习”,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这是写“学习”的结果,那么中间应是说如何达到这一结果,再分析中间的内容,应先“学习”,才能“摸索出规律”。A项,前一句是被动句,后以句又是主动句,两句的主语不一致,故排除;B、C项,都是把结果和过程颠倒了,排除B、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

56、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都是语序问题。一是:“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排除BD;二是:“综合”修饰“利用”,排除C。故选A。【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57、;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有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在不断上升,然而无论是整体上还是不同类型高校中,_,女生的优势则开始凸显。高等教育“男弱女强”现象的出现,与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推行的性别中立教育等有很大关系。中立教育的初衷在通过保持性别中立的立场来反对教育中的性别歧

58、视,但实际上因主张男女平等而导致_。学校教育应尝试进行性别敏感教育。性别敏感教育主张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相同的人相同对待,不同的人不同对待。当然,要动态地理解性别差异,当性别差异有助于男女两性自由平等地发展时,_,否则便忽视性别差异。【答案】 (1). 男生的优势趋于下降 (2). 对男女间性别差异的忽视 (3). 就重视性别差异【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

59、,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段文字主题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升的状态下,男女生性别敏感差异的问题以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第空,结合“女生的优势则开始凸显”,所填内容应与此内容形成对比,所以填写内容应为“男生优势下降”。第空,根据下文内容“否则便忽视性别差异”判断,前一空应填“重视性别差异”。第空,解释原因。结合语境因主张男女平等而导致出现一种结果“忽视男女间性别差异”。【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

60、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21.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25字以内)2019年3月,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络上发起拉歌活动,接着众多高校接力传递,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多所高校举行,青年学子献歌新中国七十华诞。拉歌活动覆

61、盖全国30个省(区、市)的2000余所高校,相关微博阅读量达32亿人次,拉歌视频总播放量近40亿次,实现了网络小屏到公交、地铁、广场等户外大屏的拓展,万千学子用歌声唱出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心声。【答案】高校络拉歌,献歌(或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具体考查为一句话新闻的拟写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思考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一句话新闻是对新闻主体的高度概括。在组织答案时,可结合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导语部分进行删减。注意字数限制。解答本题,首先分析导语部分,为第1句话,再从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青年学子献歌新中国七十华诞”,根据字数的

62、限制,还可以根据“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络上发起拉歌活动”概括出“高校络拉歌”,整理即可得出答案。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耕读”是先民所创一种半耕半读的合理生活方式,耕田可养家糊口,读书可修身养性。“耕读传家”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社会进步,“耕读传家”又延伸出“工读传家”,建国初年,刘少奇同志针对民众子女现状,积极倡导“耕(工)读学校”制度。今天,人们赋予“耕(工)读传家”丰富的社会内涵,并以此劝勉子孙勤于劳作,乐于读书,终成家、国有用之材。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把握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3、不得泄露个人信息。附录:古人有关诗文,写作时考生可作引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唐韩偓小隐:“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明钱澄之田园杂诗:“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明王象晋言志:“西塾课儿孙,东皋艺黍稷。”清张履祥训子语:“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后人还将宋黄庭坚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中“万卷藏书宜子弟”、宋方岳田头中“一蓑春雨自农桑”,集句而成对联,高挂大门两侧。【答案】奋斗践行“耕读”精神所谓“耕读”,就是耕田和读书。在古人看来,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陶

64、渊明曾在读山海经中写“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古代知识分子一边耕种,一边读书,是中国古代乡村最美的风景,“耕读”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耕读传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建国初期,刘少奇同志针对民众子女现状,积极倡导“耕(工)读学校”制度。不管是古代的“耕读传家”还是建国初期的“工读学校”,都强调耕种(工作)和读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耕”已不能单纯的理解为耕田了,而应该理解成“劳动(工作)”,所以,“耕读”也变成了劳动和读书。劳动之美,不仅表现在轰轰烈烈、震撼眼球的“经济大手笔”,更蘸含于默默无闻、波澜不惊的“技术小奉献”。古有鲁班造锯,李春建赵州桥,黎民百

65、姓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有周东红捞宣纸,管延安接海底隧道,大国工匠精益求精,创“中国制造”之神话。读书之乐,可以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也能涵养静气。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劳动强身,读书益智。在劳动和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耕”的付出和“读”的快乐,体会到了踏实肯干、力争上游的一种精神,更感受到了一种努力工作、奋力拼搏的幸福。这种精神在陆建新身上,从参与建设到主持项目,不断刷新着“第一高楼”的高度;这种精神在张富清身上,60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退役转业主动

66、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这种精神在袁隆平身上,鲐背之年,仍在“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不知疲倦地探索耕耘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年龄,但都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呕心沥血,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就是“耕读精神”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作为年轻人,我们该怎样践行“耕读”精神?站在时代的潮头,我们青年人正处在距离民族复兴最接近的时刻,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用青春传承“耕读”精神,以奋斗书写人生华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67、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同时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从内容上,本则材料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的共同特征是阐释“耕读”的含义,并且含义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材料一:“耕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材料二:“耕读传家”变成“工读传家”,刘少奇同志创办“工读学校”,此处“耕”不一定是“耕”,而是劳动(工作),强调劳动读书结合的重要性。材料三:新时代,“耕(工)读传家”内涵丰富,不仅仅是劳动和读书了,而是一种全新的时代精神,一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 写作时,要体现出“耕读传家”内涵的与时俱进,以及于国于家的作用。同时,也要结合时代青年人的身份,写出自己的

68、责任和担当。从文体上,要求“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说明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好写成议论文。参考立意:(1)耕读精神可以解读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2)耕读精神可以解读“知行并重”。(3)耕读精神可以解读“理论和实践的统一”。(4)耕读精神可以解读“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结构层次:本文的行文思路是按照“耕读传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含义来组织文章的。从“耕读”时代到“工读传家”再到新时代内涵丰富的“耕读传家”,思路清晰。文章最后,将“耕读”内涵上升为新时代的一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并向青年人提出呼告“用青春传承“耕读”精神,以奋斗书写人生华章”。素材:(1)司马光,字君

69、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就是他主编的。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通鉴,前后十九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他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对许多章节都做了反复修改。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这段时间里,他常与邵雍一起聚谈闲游。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回答说:“君实

70、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2)从“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那一个个熠熠闪光的名字,就是一面面令人敬仰、励人心志、催人奋进的旗帜。这些先进人物之所以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他们身上有着常人没有的优秀品质,或脚踏实地,或不畏艰险,或默默奉献,或善于创新勇于突破国家和有关部门对这些先进人物的奖励与表彰,展示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让人们更能了解他们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3)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劳动是阳光,照耀在健康的灵魂之上。处在劳动之中的人,总是心无旁骛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他们有成功的信心,有战斗的勇气,

71、有坚守的毅力,懂得劳动的真谛并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愉悦。当看到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的时候,建设者们心中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真真切切而又无法言喻的,是劳动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蜚声海内外的一代宗师季羡林先生,早年出国苦读,归国后不懈苦攻,几番研读四库全书,笔耕几十年,把寂寞、平淡当作劳动生活的常态,终于走上辉煌的人生顶峰,几十年朴素劳动涵养出了高尚的个人风范。(4)蒙内铁路项目的开发者李强,有一股“拼命三郎”的精神。他怀着造福当地人民的初心,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因劳累昏倒在办公室。没有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团队的不懈努力,就没有肯尼亚人心中的“一号工程”的顺利开通与便利的交通。开创新能源领域多项世界纪录的“光明扎西”张晞,进藏11年,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敢于吃苦的奉献精神、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每一项工程都当成良心工程,把光明洒向一个又一个村落,把无限温情留给了雪域高原的千家万户,为近百万偏远地区的藏族同胞打开了一扇文明的窗户。看似简单平凡的劳动,铸就了实现中国梦的基石。【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