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294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2年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这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方针是(C)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做外交代表对待”即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故答案为C项。“一边倒”是指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取缔帝国

2、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2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B)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另起炉灶”D“一边倒”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材料体现独立自主原则。3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他的对外关系。”材料描述的是(B)A“一边倒”B“

3、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反对霸权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另起炉灶”。A项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项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自主;D项材料未体现。“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与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B项。4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宣传画,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是(B)A不结盟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本题考查“一边倒”。解题时注意抓住材料时间“20世纪50年代”,并且图片体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这是

4、由于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5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B)A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协议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解析: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亚洲的力量”,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在时间上都与题干不符。6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是(C)A

5、“一边倒”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解析:“一边倒”是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政策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外交政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故B、D两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故C项正确。71952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但这些国家不参加战争并要求中立是有可能的,所以中国对这些国家不能采取敌视态度,不能把他们挤到敌人的壁垒中去。这观

6、点(B)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思想日趋成熟C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催生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时间为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年,即19491950年,故排除C、D两项;题干反映了新中国为国家利益愿意与不同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国家交往,不能视为放弃“一边倒”,应视为新中国外交思想的日趋成熟,排除A,答案选B。8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它(D)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解析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界限,成为后来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9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D)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上世纪五十年代,亚非国家会议并没有提到中国的边界问题,也并不是由中国倡导,故A项错误;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处理的中苏关系,但并没有涉及边界问题,故B项错误;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是

8、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故C项错误;1954年中国与印度为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正确。10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D)A单边主义 B另起炉灶 C科教兴国 D求同存异解析: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答案为D项。111954年的某份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的挽救者,他已赢得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下列对该材料的相关说法,符合史实的是(D)A空格部分()是指第一次亚非会议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赞誉C周恩来分别与印度和缅甸

9、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D周恩来推动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决议的达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决议的达成,因此“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故D项正确;1955年周恩来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赞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B两项错误;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12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A)A“求同存异”方针

10、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解析:1955年,在万隆召开亚非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赞同,促使会议取得成功。“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B项不正确;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1953年,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D项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

11、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6分)(2)依据

12、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原则”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6分)(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6分)(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8分)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方针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

13、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再现所学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知,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第(3)问,由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知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第(4)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灵活贯彻前者。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

14、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徐海滨周恩来外交

15、思想材料三: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10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6分)答案:(1)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2)原因: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中国“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周恩来的个人因素。发展: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精髓:主权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