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2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知识体系|学法指导|1.有关董仲舒新儒学的四个关键点(1)理解一个实质和一个核心:文化专制和天人感应。(2)掌握两个目的:适应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3)识记三点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学法指导|2.有关宋明理学的三个关键点(1)注意一个趋势:三教合一。(2)理解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3)了解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二程”,成熟
2、于南宋朱熹,新发展于宋明陆王心学。素养热词 由民间学派到官方正统;由“以人为本”到“以君为本”;由批判现实到服务政治;由神学化到佛道化、思辨化、哲学化。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 1一、汉代儒学(一)“焚书坑儒”批判1原因(1)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2)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防止儒生、游士借古非今,扰乱民心,秦始皇加强 1 _。思想控制2内容(1)焚书:除秦国官定史书 2 _外,其他各国史书统统烧毁;除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以外,私藏诗书及百家语者,均予烧毁;以古非今、私藏禁书者,诛灭家族。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烧之列。(2)坑儒:继焚
3、书之后,秦始皇又坑杀了 460 多名对自己不满的儒生,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秦记3评价(1)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2)消极影响:春秋末期以来蓬勃发展的 3 _受到致命的打击,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自由思想|知识拓展|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 1内容 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因时制宜”,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的无为”。2评价(1)积极影响:从汉初到武帝即
4、位约 70 年的时间,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对恢复经济和巩固西汉政权起到积极作用,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基础。(2)消极影响: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使中央权威被削弱。(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 4 _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文化上:以 5 _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3)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专制主义汉民族2措施(1)政治上:重用儒生。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2)思想上:(董仲舒新儒学)主张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6 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
5、了“7 _”和“天人感应”学说。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3)教育上:设置 8 _,培养政治人才,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太学3影响(1)消极: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 9 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平等竞争|易混易错|罢黜百家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
6、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名师点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2)与时俱进: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3)根本原因: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科举制的含义:隋唐时代开始的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 10 _经典为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3影响: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7、;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名师点津|教育逐渐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学二、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 11 _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2)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 12 _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3)儒学自身的缺陷: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佛教儒学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8、,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13_”,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易混易错|“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天理(二)理学的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表现(1)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14 _”,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三纲五常3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
9、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知识拓展|理学的世俗化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三)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概况代表主张影响陆九渊(1)核心命题是“15 _”(2)主张“16 _”(3)剥落
10、和扫除“物欲”和“意见”17 _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王守仁(1)致良知(2)提出 18 _,心外无事,心外无理(3)强调 19 _心学的集大成者2.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心即理也发明本心心学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名师点津|宋代以后,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陆王心学影响相对较小。|素养感悟|理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齐家”更大程度的价值实现。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
11、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 2主题一|汉代儒学(一)史料实证董仲舒的新儒学史料一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摘编自汉书武帝纪史料二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他还大力宣扬孔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他提出的“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上等的是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下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摘编自朱绍侯中国
12、古代史探究(1)根据史料一,分析儒学的影响。(2)根据史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并指出董仲舒提出该观点的目的。提示(1)儒学促进了社会教化和风尚的变化。(2)观点:“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的观念;人性分等级的主张。目的:从维护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立场出发,神化专制皇权,把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结合起来,为统治阶级服务。|历史解释|一、董仲舒的治国思想1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2制约机制的设计:“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
13、要服从于君,即民受制于君。君主是民众的治理者。但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须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3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法度,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4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用,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强调以德教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二、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并改造了先秦儒学。
14、(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看,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3)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但带有相当多的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不占统治地位。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二)家国情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史料一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
15、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摘编自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史料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解读 史料一主要强调了董仲舒新儒学的积极作用,它认为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史
16、料二主要强调了董仲舒新儒学的消极影响,它认为新儒学具有禁锢、封闭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历史解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应训练 1(2019 届辽宁沈阳三模,25)后汉书陈定
17、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C维护封建纲常秩序D促进家庭和睦稳定解析:选 C 根据材料“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可知强调“三纲五常”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 C 项;“彰显君主以德治国”为直接目的,排除 A 项;“加强社会
18、道德教化”为手段,排除 B项;“促进家庭和睦稳定”为直接目的,排除 D 项。主题二|宋明理学(一)家国情怀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解读 上述史料是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包含了对理学本质特点的认识。史料信息“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说明宋
19、明理学的核心是儒家的礼法和伦理道德。材料信息“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表明其吸收佛、道思想,从而提高了思辨性,成为一门哲学。史料信息“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强调了理学家追求的目标,注重自身修养,关注社会现实。|历史解释|宋明理学的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
20、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二)史料实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史料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王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摘编自陈荣捷
21、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观点的不同。提示 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历史解释|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影
22、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三)史料实证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扼杀史料 注:上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解读 宋元至明清,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制度,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大幅度增加。对应训练 2(2019 届广东湛江 10 月调研测试,26)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
23、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解析:选 D 依所学,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的传播,近代民主思想产生,而非明中叶,故 A 项错误;依所学,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众安心生产,恪守良知,故 B 项错误;依所学,阳明心学仍属于理学的范畴,并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可知对于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构成冲击,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故 D项正确。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3|A 组|1(2019 年全国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
24、、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选 C 西汉初年国力贫弱,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兼采”的道家思想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汉武帝时,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儒家学说也吸纳各种思想”糅和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 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 A 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
25、,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 B 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D 项。2(2019 年全国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解析:选 B 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
26、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 B 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 A 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 C 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 D 项。3(2019 年全国卷,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解析:选 D 材料中“洛阳龙门石窟中,
27、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其核心内容是学习汉文化,而儒学是汉文化的核心,故选 D 项;“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描述中无法判断这两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 A 项;“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与绘画技术无关,排除 B 项;无论在远期还是近期,这种大型佛像的建设没有政治干预是不可能成功的,排除 C 项。4(2016 年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
28、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选 C“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 A 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 B 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 C 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 D 项错误。5(2014 年全国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
29、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选 C“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 A 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相比较而言,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 C 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 D项错误。6(2014 年全国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
30、”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选 B 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 A 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 B 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 C 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 D 项错误。7(2014 年全国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
31、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选 D 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B 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扬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8(2016 年海南卷,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
32、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解析:选 C 关羽因其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 C 项正确。|B 组|1(2019 届广东佛山顺德区模拟)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解析:选 C 材料不仅强调建立学校,也有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信息,故 A
33、、B两项错误;董仲舒的这些主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对于官僚队伍的全面管理,且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故 D项错误。2(2019 届广东百校联考)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解析:选 C 孔子地位由凡入圣,主要是汉武帝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地位提高,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故选 C 项;仁政是孟子的观点,排除 A项;儒家思想神学化主要还是由于经过改造后的儒学思
34、想官方化,排除 B 项;经学之士推动有促进孔子神化的作用,但相对于官方来说,并非主要原因,排除 D 项。3(2019 届江苏南通模拟)在外来印度文化哲学与本土道教文化哲学挑战下,儒学家通过诠释伦理与天道的连接,使心性为核心的传统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从而构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新儒学”兴起于()A先秦B西汉C两宋D明清解析:选 C 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形成宋明理学,完成儒学价值信仰体系,故选 C项;先秦百家争鸣,排除 A 项;汉代儒学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董仲舒儒学,排除 B 项;明清对理学进行了批判继承,排除 D 项。4(2019 届四川德阳模拟)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
35、、张载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如图是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图中所示情况反映出当时()A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B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C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D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解析:选 C 材料体现他们长期在北方讲学,逐渐转移到南方游学,故选 C 项;材料无从体现均衡发展,排除 A 项;经济重心南移还没有完成,排除 B 项;题干体现了文化的传播但是没有体现文化水平的高低,排除 D 项。5(2019 届四川德阳模拟)两宋时期,山水画家讲究“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以主次、远近、大小等类比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山水画逐步取得画坛主流地位。据此可知,山水画的创作()A反映出士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倾向B受到了程朱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C改变了文人画派注重写意的技法D满足了民众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解析:选 B 据材料可知这明显以纲常伦理秩序的思想观念为指导,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故选 B 项;山水画被赋予了道德意志与情感内容而不是顺应自然,排除 A项;只是改变了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注重写意的技法没变,排除 C 项;材料只是说山水画受程朱理学影响,逐步取得画坛主流地位,没看出艺术多样化满足了民众需求,排除 D 项。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4谢 谢 观 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