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时走近老师一 选择题1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回顾从古到今先哲圣贤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我们可以感受到 (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现代社会,教师只是谋生的职业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A B C D2.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_的好老师。 (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仁爱之心 扎实学识A B C D3进入初中后,小明的道德与法治成绩越来越好,而数学成绩逐步下滑。班主任问他原因,他说喜欢道德与法治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喜欢数学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待教学风格不同的老
2、师,小明的做法是( ) A正确的,哪位老师讲课有趣就只听他的课B正确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比听讲更重要C错误的,小明应该要求数学老师改变教学风格D错误的,我们要学会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4下面诗句体现赞美老师这一职业的是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A BC D5上初中后,李勤对几位新老师的教学风格进行分类如下:李老师热情奔放,能感染学生,属于慷慨激昂型;唐老师上课幽默风趣,标新立异,能吸引学生,属于活泼愉快型;许老师上课深入浅出,会启迪学生,属于沉稳柔和型。李勤这样做的好处有 ( )可以结合老师的教学实践,寻找到适合
3、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有利于在老师教学特点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能感受到每个老师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A BC D6有同学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不仅教给我们数学知识,而且当我们遇到交友问题、为人处事或其他方面的烦恼问题时,只要请教他,他都能给予我们指导。”这直接表明 ( )A老师都具有高尚的师德B老师的知识都很渊博C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向老师请教D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道理二 非选择题1怎样认识教师职业?(1)教师是一个_的职业。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_的主要传承者之一。(2)在现代
4、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_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_的使命。 2新时代对教师有什么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_、有_、有_、有_的好教师。3为什么会有不同风格的老师?由于年龄、学识、_、性格、情感与_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4我们为什么要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1)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_。(2)不同风格的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们_的地方。(3)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_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5.材料一:当代中国,有把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毕
5、生追求的林冬妹;有几十年坚守在偏远讲台的支月英;有积极投身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并带头为灾区捐款的王宏老师;还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伟大事业中的黄大年教授一大批优秀教师塑造了当代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光辉榜样。材料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行,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2)感念师恩,重在行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6.在学校发出的“你最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的微
6、博调查问卷中,同学们纷纷留言,叙述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三位同学的留言:王小芬:我最喜欢我的班主任,因为他真实坦诚,如果是自己错了,他从不掩饰和否认,而且还当面道歉,我钦佩他。 毛俊杰:我最喜欢道德与法治老师,因为他常常有独到的见解,关注人生百态,理论联系实际地看问题,我信服他。 罗小红:我最喜欢数学老师,因为她幽默、风趣,上课富有激情,但又不失严谨认真,我信赖她。(1)同样是老师,风格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2)一个班级有多名老师执教,你如何与风格各异的老师们和谐相处?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CDDACD 二 非选择题1.古老 人类文明 专门 教书育人 2.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扎实学识 仁爱之心3.阅历 思维方式4.尊重 学习 走近5.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等等。2)承认、接纳老师之间的差异;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等等。(言之有理即可)6.1)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2)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别,同时努力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寻找接纳他们的理由;要尝试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初衷和用意,以便更好地理解老师;还要试着主动和老师交往,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