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102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6页
2014高考总复习基础知识探究: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堂学习设计).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学习目标定位1.能识别化学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2.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1实验室中常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从安全的角度分析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的问题:(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_,以免_;(2)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_另一只酒精灯;(3)用完酒精灯,必须_,不可_;(4)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_。2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五官以及皮肤的伤口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为防止中毒,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设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使空气畅通。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和有烟

2、雾的实验应在_中进行,外加_处理装置。(2)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存放食品,餐具不准带进实验室,实验完毕后要_把手洗干净。(3)皮肤上有伤口时,不能接触_,否则会经伤口进入人体而造成中毒。(4)不可_任何药品的味道。3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它不仅支持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且将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等提供更多的有效实验。所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化学要经常进行实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1)_;(2)_;(3)_;(4)_。现在我们通过以下的学习与探究来初步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安全措施。知识点一化学实验安全措施探究活动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

3、存放危险化学品常分为不同的类别,具有不同的图形标志,如:观察上述图标,回答下列问题:(1)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_;盛有大量酒精的容器封装后应贴的图标是_。(2)贴有图标B、D的化学试剂应_保存,放置在远离_的地方。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1)玻璃割伤等其他“机械类”创伤,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等,再用双氧水擦洗消毒,最后敷药包扎。(2)烫伤应找医生处理。(3)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_盖灭。(4)大量浓酸洒在实验台上,先用_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_冲洗,再涂上_,若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干布拭去,再进行上述处理。(5)浓碱洒在实验台上,先用_中和,然后用水

4、冲擦干净;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_溶液。(6)若眼睛受化学物质灼伤,立即用_,边洗边眨眼睛。归纳总结(1)常用危险品的分类及图形标志(2)常用危险品存放应注意的问题是:_。迁移应用1在危险化学品的外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不正确的是()A烧碱剧毒品 B汽油易燃品C浓硫酸腐蚀品 D酒精易燃品2为了火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NH4NO3(NH4)2SO4食盐油漆汽油黑火药生石灰,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火车的是()A BC D理解感悟要熟记常用危险化学品的警示性标志,严格遵守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规则,了解常用物质的性质,明确哪些是剧毒品

5、,哪些是易燃品,哪些是腐蚀品等,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如在马路上常见到装有汽油的油罐车,就要注意其罐体上有什么样的标志,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二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探究活动1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的根本保证。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探究下列各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1)药品的取用药品的取用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_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_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_任何药品的味道。实验后剩余的药品(Na、K除外)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内。(2)加热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_、_、_等。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或_。加热时

6、,容器外壁不能_,底部不能与酒精灯的_接触。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_或放在桌面上,以防止骤冷炸裂。(3)收集气体的方法有:_、_、_。2请你完成下列各实验操作。(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之前,要_。(2)用H2、CO还原Fe2O3、CuO时,先_,再_。(3)实验室制取CO、Cl2等有毒气体时,要在_中进行,要有尾气处理装置。(4)加热法制取气体且用排水法收集时,实验结束时的操作为_。(5)稀释浓H2SO4时,将_沿器壁缓缓加入_中,边加边_,冷却。归纳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学习,请你归纳总结:(1)实验操作时,为防止事故发生,要注意“六防”,请将“六防”注意事项填入下图中的

7、方框内。(2)实验室污染物和废弃物如何处理?。迁移应用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4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B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H2SO4D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通氢气再加热理解感悟安全意识是公民科学素质的组成部分,高考所考查的安全意识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实验的认识应该十分明确,知道对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应当如

8、何防范;二是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明确、规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三是一旦发生事故时,心理上要镇定,动作上要敏捷,采取的措施要得当,尽量将事故消灭在发生的初期。(1)实验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和事故的保障。进行化学实验必须遵守实验规则,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2)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的根本保证。在进行加工玻璃仪器、加热、制取气体、稀释浓H2SO4等实验操作以及在使用有毒品、易燃易爆物品、强氧化性、强刺激性、强腐蚀性等试剂(要熟悉一些危险品的标志)时,尤其要注意实验安全。实验安全操作要做到“六防”:防倒吸(流)、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污染。不慎发生意外事故时,应及时

9、、正确地处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课前准备区1(1)添加酒精引起火灾(2)点燃(3)灯帽盖灭用嘴吹灭(4)迅速用湿抹布盖灭2(1)通风橱尾气(2)用水(3)有毒物质(4)品尝3(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实验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4)重视实验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1(1)AD(2)密封火源和电源2(3)湿布或沙子(4)Na2CO3溶液大量水NaHCO3溶液(5)稀醋酸硼酸(6)大量水冲洗归纳总结(1)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征分为八类,具有不同的图形标示:(2)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要密封存放在冷暗处

10、;易燃、易爆药品还应远离火源和电源放置;剧毒药品要单独专柜保存迁移应用1A烧碱属于腐蚀品,汽油属于易燃品,浓硫酸属于腐蚀品,酒精属于易燃品。2C联系生活实际,判断易燃易爆品。汽油、油漆是熟知的易燃品,NH4NO3、黑火药都是易爆品,可排除B、D选项;食盐、(NH4)2SO4和生石灰既不是易燃品,又不是易爆品,可排除A选项,故选C。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二探究活动1(1)药匙镊子胶头滴管量筒接触去闻品尝(2)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有水灯芯冷水冲洗(3)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2(1)检验气体的纯度(2)通入H2或CO加热(3)通风橱(4)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5)浓H2SO4水搅拌归纳

11、总结(1)(2)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实验后的废液用废液缸收集,日后集中处理迁移应用3C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用药匙,块状的用镊子;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滴加;试管加热液体的量应不超过;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以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4C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失火。将CO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可使其呼入新鲜空气,缓解身体内组织缺氧。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氢气再加热,否则可能会引起爆炸。课后练习区1B图标画的是火苗的形状,因此表示易燃物质,当心火灾。2C3D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容易烫手,应该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有些气体的气味有强烈的刺激

12、性或毒性,所以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酒精灯的火焰不可用嘴吹,应该用灯帽盖灭,原因是吹气时,一是由于空气流动,加速灯芯上酒精蒸发,会烧得更旺;二是可能将火焰压入灯内,引起爆炸;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4D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后,稀硫酸会腐蚀铁桶,产生氢气,遇火可能发生爆炸。5A6.B7.B8.B9C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先用柔软的布或纸拭去,然后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如果先用水冲洗,则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会灼伤皮肤。10D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学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11C浓H2SO4不慎滴在手

13、上,应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浓H2SO4,再用较多的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应用湿抹布盖灭,用水浇不但火不会熄灭,还会使火蔓延。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易发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应首行关好阀门,然后开窗通风。12(1)(2)(3)13(1)铁架台试管烧杯酒精灯(2)AEBF(3)ACC中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4)BD防止生成的铜再和氧气反应解析实验室制O2:2KClO32KCl3O2,选A;制H2:ZnH2SO4=ZnSO4H2,选B;用H2还原CuO,应选用D装置。14(1)(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e2O33CO2Fe3CO2Ca(OH)2

14、CO2=CaCO3H2O(3)有检验CO2是否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4)在排放尾气的导管口放置一个点燃的酒精灯第2课时过滤、蒸发及SO的检验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粗盐的提纯学会过滤、蒸发等实验基本操作。2.知道除杂的一般原则。3.学会SO检验的方法和顺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将混合物分离的情况,如淘米是淘去米中的沙子,洗菜是洗去菜上的泥土等。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了利用其中某一组分或研究其性质,常需要从混合物中将某物质分离出来。分离的方法有许多,如过滤、蒸发等。1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1)主要仪器:_、烧杯、_、铁

15、架台、滤纸等。(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注意的问题是:一贴:滤纸紧贴_;二低:滤纸边缘略_边缘;液体的液面略_的边缘;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_上;玻璃棒的底端应_一侧;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_的内壁上。2蒸发是指给液体加热,使液体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蒸发可得晶体,蒸发也用于浓缩溶液。(1) 主要仪器:_、_、酒精灯、玻璃棒。(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注意的问题是: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_不断搅拌,防止由于_造成液滴飞溅;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_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热的蒸发皿应用_取下,不能直接放在_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的确要立

16、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_上。知识点一粗盐提纯探究活动用海水制得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常用下列实验方法将其杂质除去:1除去粗食盐中不溶性杂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溶解:称取约4 g粗盐加到约12 mL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_为止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_倒入_中,若过滤后烧杯中的_,再过滤一次蒸发:将滤液倒入_中,加热同时用_,待出现较多_时停止加热2.除去粗食盐中少量可溶性杂质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得到的食盐中仍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等。要将它们除去,最好选用生成完全不溶物的试剂。如除去SO可选用_

17、溶液,除去Mg2可选用_溶液,除去Ca2可选用_溶液,最后加盐酸。若考虑把SO和Mg2一并除去又可选用_溶液。根据除杂的原则,即防止引入杂质离子,这几种试液的顺序是_。归纳总结粗盐提纯的方法:先将粗盐_、_,除去粗盐中的_;然后再用化学的方法,将粗盐中的_转化为_,过滤而除去,其滤液中加入适量_后,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迁移应用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的NaOH溶

18、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Na2CO3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BC D理解感悟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知识点二SO的检验探究活动1粗食盐中SO的检验(1)实验步骤:取少量粗食盐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再加几滴_。(2)实验现象:_。反应方程式:_。(3)实验结论:粗盐中含有_。2问题讨论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评价该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试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结论:试液中有SO。归纳总结SO的检验方法:(1)向未知液中加入_(排除Ag、CO、SO的干扰);(2)若出现沉淀,则应过滤,保留滤液,滤出沉

19、淀;(3)向滤液中或未出现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加入_溶液,观察是否有_生成,若产生_,则可证明未知液含_。迁移应用3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SOB一定有CO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D不能确定SO是否存在4某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2SO4两种溶质,欲证明其中SO、CO确实存在,选用的方案是先取少量的原溶液滴加过量的

20、_,发现有气泡生成,再向其中加入_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SO、CO确实存在。1根据下列粗盐提纯流程图示,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实验操作和试剂名称:(_)(_)(_)2检验SO的试剂是_,现象是_,以Na2SO4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第2课时过滤、蒸发及SO的检验课前准备区1(1)漏斗玻璃棒(2)漏斗内壁低于漏斗低于滤纸玻璃棒轻靠到漏斗三层滤纸烧杯2(1) 蒸发皿三角架(2)玻璃棒局部过热少量液体坩埚钳试验台石棉网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1食盐充分溶解固体食盐逐渐溶解,食盐水略呈黄色玻璃棒漏斗溶液浑浊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沿漏斗流入另一烧杯中蒸发皿玻璃棒搅拌固体水分蒸发,逐渐析出晶

21、体2BaCl2NaOHNa2CO3Ba(OH)2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或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归纳总结溶解过滤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沉淀盐酸迁移应用1D2C首先搞清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应分别使用Na2CO3溶液、NaOH溶液和BaCl2溶液,且三种溶液均过量,才能使杂质离子分别变成CaCO3、Mg(OH)2、BaSO4沉淀,过量的BaCl2溶液只能用Na2CO3溶液除去,故要先加入BaCl2溶液后加入Na2CO3溶液,才能保证不引入新杂质Ba2,而多余的NaOH和Na2CO3只需要在过滤后加入盐酸即可,至于NaOH溶液的加

22、入顺序,只要在过滤前加入就可除去Mg2,因此C项正确。知识点二探究活动1(1)盐酸酸化BaCl2溶液(2)加盐酸无明显变化,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Na2SO4BaCl2=BaSO42NaCl(3)SO2不严密,某试液中如果含有Ag而不含SO,溶液中的Ag与Cl反应生成的AgCl也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归纳总结(1)适量的盐酸(3)BaCl2白色沉淀白色沉淀SO迁移应用3D向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CO2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和CO,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为原溶液中已经加入了稀盐酸。4稀盐酸(或稀硝酸

23、)BaCl2(或Ba(NO3)2、Ba(OH)2也可)解析熟悉CO、SO检验所用的试剂和先后顺序。常用含有H的酸来检验CO,用含有Ba2的可溶性钡盐检验SO。因CO可与Ba2生成BaCO3沉淀,干扰SO的检验,故在检验SO之前先检验CO,并将其除去。课堂小结1溶解过滤BaCl2溶液过滤适量盐酸蒸发结晶2盐酸、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Na2SO4BaCl2=BaSO42NaCl课后练习区1D2DA、B、C三个选项中是过滤操作中“三靠”的基本内容,故必须相互接触;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不能接触,否则会污染滴管。3D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若在三脚架上

24、加热时,需要将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泥三角起支撑作用)。4A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若蒸发皿盛满溶液,加热沸腾会使溶液大量溢出,B选项不正确;蒸发皿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C选项不正确;为防止因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选项不正确。5B实验室制取O2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为KCl(易溶于水)和MnO2(难溶于水),因此可将混合物溶于水并过滤即可分离二者,而要求回收纯净的MnO2,所以对MnO2还需洗涤、干燥,故选B。6D选项A中只有CaCO3沉淀,选项B中只有Cu(OH)2沉淀,选项C中只有BaSO4沉淀,选项D中有Cu和Ag两种不溶物。7B8(1)(2)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B

25、aCl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浑浊或者沉淀,则溶液中有SO,不出现浑浊就说明SO已经除尽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3)保证把NaCl中的Ca2及除去SO时过量的Ba2除去(4)搅拌,加速溶解引流,防止液体外洒搅拌,防止液体或固体受热溅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粗盐的提纯。粗盐提纯是混合物分离提纯的一个经典范例。解答时,一是要熟悉蒸发操作的过程;二是要理清除去NaCl中Ca2、Mg2及SO所加试剂及滴加的顺序;三是要掌握SO的正确检验方法。9(1)Ba(OH)2K2CO3HCl(2)除尽Mg2和SOMgCl2Ba(OH)2=BaCl2Mg(OH)2,MgSO4Ba(OH)2=BaSO4Mg(OH)2

26、除尽过量及生成的Ba2Ba(OH)2K2CO3=BaCO32KOH,BaCl2K2CO3=BaCO32KCl使HCl挥发解析应先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使MgCl2、MgSO4杂质全部转化为Mg(OH)2、BaSO4沉淀;再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使过量的Ba(OH)2及生成的BaCl2全部转化为BaCO3沉淀;过滤除去沉淀,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K2CO3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KOH(调pH等于7);最后加热煮沸,使HCl挥发逸出。10(1)过滤蒸发(2)B(3)搅拌引流搅拌(4)气泡CO白色沉淀SO白色沉淀Cl11(1)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于样品溶液中,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27、2)漏斗、玻璃棒、烧杯(3)取最后几滴洗出液加入稀盐酸,若无浑浊现象,说明沉淀已洗净(4)合格解析要测定食盐的含量,必须根据Cl的量进行计算。因此必须准确测定AgCl的量,当得AgCl的质量为4.90 g时,含Cl的质量为35.5 g1.21 g,则NaCl的质量为58.5 g1.99 g,则食盐的含量为100%19.9%20.0%,样品合格。12(1)ZnH2SO4(2)Zn、AgZn(NO3)2ZnSO4(3)先过滤,再将滤液蒸发结晶解析实验的目的是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因此第一步应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来置换出Ag,由于Zn过量,因此固体A是Zn和Ag的混合物,利用金属活动性的差异可以

28、溶解Zn而得到纯净的Ag,那应选择什么样的酸来溶解呢?结合滤液C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可得滤液B,可知Y应为稀H2SO4。第3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制取蒸馏水,学会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2.初步学会Cl的检验方法。3.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学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1分离与提纯混合物主要依据混合物各成分的性质(如状态、沸点、溶解度等)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将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在相应的括号内。(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2)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硫酸钠(先加氯化钡溶液再过滤)(3)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杂质(蒸馏)2蒸馏(1)蒸

29、馏实验原理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_,蒸气重新冷凝成_的过程。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_。(2)实验仪器装置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_;温度计测量_;冷凝管用于_;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蒸馏装置见下图:(3)实验注意事项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_的顺序。蒸馏烧瓶配置温度计时,应选用合适的橡胶塞,特别要注意检查_是否良好。用水做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_进水,_出水。温度计的液泡(水银温度计的液泡又称水银球)不能_液体中,应放于蒸馏烧瓶_附近(精确地说,温

30、度计的液泡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_。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探究活动由自来水通过_获得较为纯净的水。按下表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2)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 mL液体,停止加热(3)取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归纳总结Cl的检验方法:(1)试剂:_。(2)现象:_。(3)以氯化钠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

31、方程式:_。迁移应用1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A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C某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某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理解感悟(1)AgCl和Ag2CO3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AgCl不溶于HNO3,而Ag2CO3溶于HNO3。(2)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可为BaSO4,也可为AgCl,且二者均不溶于稀HNO3,但当先加入HCl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则一定无Ag,再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有SO。知识点二从碘水中萃取碘探究活动1萃取和分液(1)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_的方法

32、,它是利用溶质在_的溶剂里_的不同,用一种_把溶质从它与_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分液是把_操作。一般分液都是与萃取配合使用的。(2)实验仪器:萃取和分液常用的仪器是锥形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查_。分液漏斗不能加热。分液漏斗用后要洗涤干净。(3)常用的萃取剂:通常比水重的萃取剂有_等,通常比水轻的萃取剂有_等。选择的萃取剂,应对被提取物有较大的_,即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_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且跟原溶液的溶剂要_。2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按下表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加萃取液振荡萃取静置分层分液4归纳总结1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1)萃取剂和水_;(2)萃取剂

33、和溶质_;(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_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2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1)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_,以防液体飞溅。(3)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_流出,_应从上口倒出。迁移应用2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的碘水。现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 mL碘水和15 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上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34、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AG_EF。(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3)能选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4)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_。(1)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其操作可简记为

35、: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需加碎瓷片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2)萃取是_。其操作可简记为:_。第3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课前准备区2(1)汽化液体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2)用石棉网蒸气的温度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3)由下到上、从左至右温度计的水银球从下口从上口浸入支管口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蒸馏(1)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自来水中含有Cl;AgCl不溶于水和稀硝酸(2)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呈沸腾状;锥形瓶中收集到无色、澄清液体(3)无白色沉淀生成蒸馏冷凝后的液体中不含有Cl;蒸馏能分离Cl和H2O归纳总结(1)稀硝酸、硝酸银溶液(2)产生不溶

36、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3)NaClAgNO3=AgClNaNO3迁移应用1C本题考查了典型离子的检验。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蓝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解且产生气体变浑浊。故A项CO干扰,B项Ag干扰,D项HCO干扰,选C。知识点二探究活动1(1)互溶液体混合物互不相溶溶解度溶剂另一种溶剂互不相溶体分开的(2)是否漏水(3)四氯化碳苯、汽油溶解能力大于互不相溶2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在下层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四氯化碳与碘充分接触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归纳总结1(1)互不相溶(2)不

37、发生反应(3)远大于2(2)紧靠烧杯内壁(3)上层液体上层液体迁移应用2(1)CBDH(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内的液体能顺利流出(3)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并且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碘与CCl4不反应(4)不能酒精和水可以互溶,碘溶于酒精中所形成的酒精溶液与水无法分液课堂小结(2)利用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课后练习区1C漏斗可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烧瓶可用于

38、蒸馏或分馏,分离固、液混合物或液、液混合物;分液漏斗用于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2B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操作。A项乙醇与水互溶,适合用蒸馏法;B项,香油和食盐水易分层,适合用分液法;C项是不溶固体与水的分离,适合用过滤法;D项是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适合用蒸发法,故B正确。3A4.A5C汽油与氯化钠溶液为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可选用分液进行分离;39%的乙醇溶液可选用蒸馏的方法,将互相溶解的乙醇和水进行分离;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可选用萃取的方法将溴分离出来。6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采用蒸发的方法,A错误;酒精与水都是液态且互溶,应加生石灰后蒸馏出酒精,B正确;

39、可用碘升华的方法除去碘中的沙子,C错误;从碘水中获得碘可先将碘萃取出来,然后利用蒸馏的方法将碘与有机溶剂分离,D错误。7B蒸馏操作中使用的温度计用来测定蒸气的温度(即某一组分的沸点),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8HNO3Ba(NO3)2AgNO3解析首先弄清检验Cl、CO、SO分别需Ag、H、Ba2,再根据离子间的干扰弄清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含Cl、SO的溶液,若检验Cl,应先加Ba(NO3)2溶液除去SO,再检验Cl。试剂加入的顺序是:HNO3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9(1)过滤结晶(2)分液漏斗(3)解析饱和食盐水与沙子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从混合溶液中获

40、得KNO3固体的操作是结晶;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Cl4与甲苯互溶,但二者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方法分离。10(1)过滤萃取(2)无大紫红KCl(3)分液、蒸馏(4)B、C、E解析(1)根据“海藻灰悬浊液”,含I2溶液加CCl4,可确定的操作方法。由于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I2易溶于CCl4,因而下层为紫红色,上层是KCl溶液。(2)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常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碘和CCl4可用蒸馏。11(1)C(2)A解析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相互溶解的液体且沸点差别较大的用蒸馏法。溶解度差别大的用“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材料一中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大,氯

41、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在热水中溶解,然后降温,纯碱则析出,然后过滤,氯化钠留在水溶液中。即采用“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材料二中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溶解且都易溶于水,又因为它们的沸点差别很大,所以,加热时乙二醇首先汽化,然后冷却乙二醇蒸气得到乙二醇液体,丙三醇留在烧瓶中,即采用蒸馏法分离。12(1)蒸馏烧瓶、酒精灯、牛角管、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碎瓷片(或沸石)见下图(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放出少量下层液体,向其中加少量水,若分层为油层,不分层则为水层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及含义。2.理解物质的量

42、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1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量质量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单位米(m)千克_秒(s)安(A)开(K)坎(cd)2.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_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为专用名词,不可任意加减字,既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3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mol),摩尔不能量度宏观物质,其量度对象只能是_。4使用摩尔作单位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表示1 mol氢原子,1 mol H2表示1 mol氢分子(或氢气),1 mol H表示

43、1 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 mol氢”就违反了使用准则,因为氢是_,不是_,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知识点一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探究活动根据表中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入表中空格内:物质微粒物质质量1个微粒实际质量所含微粒数目12C12 g1.993 31023 gFe56 g9.31023 gO25.321023 g6.021023Na3.821023 g6.021023归纳总结(1)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g 12C所含的原子个数,约为_个,用符号_表示。物质若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个微粒,其物质的量为1 mol。(上表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

44、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其单位是_。(2)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_;用符号_表示,单位是_。上表中1 mol各物质的质量各不相同,但在数值上分别等于该物质的_。迁移应用1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D摩尔是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2下列有关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B0.012 kg 12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D1 mol任何

45、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易错警示在运用物理量的过程中,务必要正确注明单位。看清粒子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问题的落脚点:到底是分子、原子、还是电子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H的质量是1 gBH2的摩尔质量是2 gC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1D1 mol Na的质量是11 g理解感悟(1)质量的单位是g,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进行概念辩析时要注意这点。在数值上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2)对具体的物质,其摩尔质量是确定的,不随物质的量的多少而变化,也不随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点二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

46、、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粒子数(N)之间的计算关系1基本关系式计算关系式(公式)主要应用注意事项n在n、N和NA中,已知任意两项求第三项NA有单位:mol1;求n或N时,概念性问题用NA;数字性问题用6.021023 mol1M在M、n和m中,已知任意两项求第三项;先求M,后求MrM的单位取gmol1时,m的单位取g;M的单位取kgmol1时,m的单位取kg2.恒等关系式由基本关系式n和n可得恒等关系式_,在N、NA、m、M中,已知任意三项可求第四项。一般情况下,NA、M是已知的,则N与m可互求。迁移应用419 g某二价金属R的氯化物中含有0.4 mol Cl,此金属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该

47、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5如果1 g水中含有a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A. mol1 B9a mol1C2a mol1 D18a mol16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B0.2N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D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理解感悟本题体现的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NA与摩尔的关系并由此延伸到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应熟练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在分析判断时还要注意弄清用NA所表示的粒子的种类和所给物质的关系。通过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

48、顺利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中含有的微粒个数,物质的量起着桥梁的作用。质量微粒数目N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课前准备区1长度(kg)时间摩(mol)2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3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及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由Na与Cl组合的NaCl)4氢元素的名称微粒的名称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60210236.021 5102332.064 g22996 4 g归纳总结(1)6.021023NAmol1(2)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Mgmol1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迁移应用1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

49、数目粒子的集体,其单位是摩尔,对初学者来说,“物质的量”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概念,要注意教材上的有关叙述。2B3A1 mol H的质量是1 mol1 gmol11 g,选项A正确;H2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选项B不正确;1 mol O2的质量是1 mol32 gmol132 g,C选项不正确;1 mol Na的质量是1 mol23 gmol123 g,D选项不正确。知识点二探究活动2.迁移应用495 gmol124解析因是二价金属,故R的氯化物为RCl2,含有0.4 mol Cl的金属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故M(RCl2)95 gmol1。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35.5224

50、。5B含有a个氢原子的水分子的个数是0.5a,由得:NA9a mol1。6B课后练习区1B2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1023 mol1,故B正确,A项未说明12 g碳原子为12C。3C4.D5C当质量以g为单位时,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及1 mol原子的质量数值相等,故1 mol该原子的质量为M g,而1 mol原子的数目为6.021023个,故1个原子的质量为 g。6B由关系式n可知,NA,a mol H2SO4中含4a mol氧原子,相当于b个氧原子。因而可得正确结果为NA mol1。7DA项,O2的物质的量是0.4 mol

51、;B项,4时水的密度为1 gcm3,5.4 mL水即5.4 g,相当于0.3 mol H2O;C项,Ne的摩尔质量是20 gmol1,10 g Ne的物质的量为0.5 mol;D项,6.021023个硫酸分子相当于1 mol H2SO4分子。8A9A解答此类问题一是要熟练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相互求算(如32 g 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二是要注意看清所给物质与用NA表示粒子种类的关系(如1 mol H2O中含有3 mol原子,2 mol H原子、1 mol O原子等)。101.50510243.011024427.5解析1 mol Ba(OH)

52、2含有1 mol Ba2和2 mol OH,1 mol的粒子数为6.021023,用Ba2和OH的物质的量分别乘以6.021023即可得出答案。Ba(OH)2的摩尔质量是171 gmol1,所以其质量为2.5 mol171 gmol1427.5 g。110.15 mol3.2 g3.0110223.55 g解析1 mol H3PO4分子中含有3 mol H原子,1 mol P原子,4 mol O原子。4.9 g H3PO4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所以含有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05 mol30.15 mol;含有的氧原子的质量是0.05 mol416 gmol13.2 g;P原子个数是0

53、.05 mol6.021023 mol13.011022(个)。0.05 mol H3PO4中含有P原子数欲与P2O5中含有P原子数相等,即可设需P2O5的质量为x,则有:0.05 mol,得x3.55(g),所以需要P2O5的质量为3.55 g。12解法1: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m g,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a g。54解法2: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m g。6.0210236.02102354解法3: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m g,54解法4: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m g。m gm g5413169解析设Y的质量为a,M的质量为b,有质量守恒知1.6a4.4b,整理得:ab2.8。

54、由X2Y=R2M 22x 9x2 4.4 b列比例式有:b3.6 g;由此得ab2.8 g3.6 g2.86.4 g;所以m(Y)m(M)ab6.43.6169。14.解析由题意,H2O的质量为(ab) g,A的质量为b g,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AnH2O=AnH2O1 mol 1 mol n mol 解之得n。1518 g/mol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确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能叙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记住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3.能进行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成下面填空:状态物质密度1 mol该物质的质量

55、1 mol该物质的体积结论固态Fe7.86 gcm3(20)_ g7.12 cm3Al2.70 gcm3(20)27 g_ cm3液态H2O0.998 gcm3(20)18 g_ cm3H2SO41.83 gcm3(20)_ g53.5 cm3气O21.429 gL1(0、101 kPa) (标准状况)_ g22.39 L态H20.089 9 gL1(0、101 kPa) (标准状况)2.016 g_ L2上表所得结论及其原因分析:物质的体积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_;_;_等。(1)根据上表数据可知,1 mol固体、液体的体积在同一温度下是_的,其主要原因是:_而言,含有的粒子数目_,因此,

56、物质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和_。粒子之间的_是非常小的,所以其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的_。但因为粒子大小是不相同的,所以1 mol不同的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0、101 kPa(标况)时1 mol O2和1 mol H2的体积_,原因是:对_来说,含有的粒子数目_,且气体分子间的_要比分子本身的_大很多倍,故气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而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_可以看成是相等的,因此1 mol气体的体积是相等的。且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知识点一气体摩尔体积探究活动1气体摩尔体积是_,符号是_,单位是_。标准

57、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_。对于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是_。在_下,1 mol_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2)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相同温度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压强越小,气体体积_;相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温度越高,气体体积_。(3)气体摩尔体积不仅适用于纯气体,也适用于_。如0.3 mol H2与0.7 mol O2的混合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4)1 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2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n_气体的摩尔质量M_气体的分子数N_气体的质量m

58、nM_归纳总结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计算公式n(标准状况)迁移应用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C标准状况下,1 mol水所占的体积是22.4 LD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2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在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C32 g氧气含原子数为NA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理解感悟在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题目中,常考查标准

59、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常见问题有:(1)忽视外界条件是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 mol H2的体积不是22.4 L。(2)忽视研究对象是气体,如标准状况下H2O、酒精、SO3等不是气体。(3)将1 mol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混淆,前者单位为L,后者单位为Lmol1。知识点二阿伏加德罗定律探究活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2)同温同压下,1 mol(含有相同的粒子数)任何气体的体积相同()(3)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数()2电解水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装置产生气体体积的关系产生气体

60、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实验结论阳极产生_,阴极产生_,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1.8 g H2O电解,产生O2的质量为_g,物质的量为_ mol;产生H2的质量为_ g,物质的量为_ mo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_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_之比归纳总结(1)阿伏加德罗定律:_。(2)有关推论:推论公式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同温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压强之比等于体积的反比迁移应用3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

61、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的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4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一个盛有氯化氢,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质量密度分子总数原子总数A B C D理解感悟气体各种量之间的比较是本单元乃至中学化学概念中的一个重点。比较时,一要审准状态,二要把握定律适用的前提与条件,三要对延伸量要计算准确。1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是_;表达式是_;单位是_;标准状况下与m、N、V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_,内容要点是“三同定

62、一同”,即_。气体摩尔体积是_的特例。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课前准备区1561018.098相同条件下1 mol固体、液体的体积差别较大3222.42相同条件下,1 mol气体的体积近似相等,在标准状况下约为22.4 L2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1)不同对1 mol固体和液体相同构成物质粒子的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距离大小(2)相等1 mol气体相同距离体积粒子之间的距离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1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VmLmol122.4 Lmol1(1)气态物质标准状况气体(2)越大越大(3)混合气体22.4 L2 molVm22.4 gmol1nNANAM g迁移应用1

63、DA项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的状况,即温度、压强,错误;B项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错误;C项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错误;D项是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应用,正确。2B知识点二探究活动1(1)(2)(3)2O2H2121.60.050.20.112物质的量归纳总结(1)相同温度相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2)迁移应用3D由题意知O2与O3的质量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即:n(O2)n(O3)M(O3)M(O2)32由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可知A: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为32,A不对;B:二者的质量相等,B不对;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N(O2)N(O3)n(O2)n

64、(O3)32,C不对;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为N(O2)N(O3)n(O2)2n(O3)366相等,故D对。4C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体积相同,则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又因HCl、H2、Cl2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总数也相同,质量、密度不一定相同。课堂小结1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VmLmol1n2气体三个同条件下分子数才能相同阿伏加德罗定律课后练习区1B2.A3D温度相同,但是压强不一定相同,5.6 L CO2和5.6 L O2就无法比较分子数的多少,更没有办法比较氧原子数。4B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未知数,无法求出分子数,A错误;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65、其分子数为NA,B正确;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所以C不正确;未指明标准状况,所以D不正确。5B12 g H2的物质的量为6 mol,则N2的物质的量也为6 mol;6 mol N2的质量为168 g;体积为134.4 L(标准状况);分子数为3.6121024。故应选B。6B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气体所占的体积就越大,对等质量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n)。7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排除A、D两项,二者分子数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0.5 mol),由此计算可得C项。8Dn0.2 mol,Vm24.5 Lmol1。9Am g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

66、 n g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n g 气体的体积为 L。10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同温同压同体积,则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量相等则碳原子数相等,但其质量和密度不相等。11(1)BABAAB(2)AB11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进行分析判断。12196.72 L2.8 g解析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 mol,19 gmol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9,设CO的物质的量为x,则有:760 gx28 gmol1(0.4 molx)16 gmol1,求得x0.1 mol。n(CH4)0.3 mol,V(CH4)6.72 L,m(CO)0.1 mol28 gmol12.8 g。13(1)67

67、2 mL(2)76 gmol1(3)碳硫解析(1)由题示方程式:XY2(l)3O2(g)=XO2(g)2YO2(g),可知,该反应是一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同。因反应物中的XY2为液态,故反应前O2的体积为672 mL。n(O2) mol0.03 mol。(2)因XY2与O2恰好完全反应,且它们的物质的量比为13(由方程式知),故XY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又因反应后的气体为672 mL,密度为2.56 gL1,则反应后气体总质量为mV2.56672103 g1.72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XY2)1.72m(O2)1.720.03320.76 gM(XY2

68、)76 gmol1(3)由题意:解得即X为碳,Y为硫。14(1)55(2)(3)10a20解析因2COO22CO2,2H2O22H2O,不论CO与H2以何种比例混合,消耗的O2总是5 L,余下的O2总是10 L。(1)题中燃烧后恢复原状时,水为液体,气体体积为15 L,则CO2为15 L10 L5 L,由碳原子守恒得原CO为5 L,则V(H2)10 L5 L5 L。(2)剩余气体为a L,则CO2为(a10) L,CO为(a10) L,H2体积为10(a10)L,即(20a) L。(3)假设起始气体全部是CO时,a为最大值;全部是H2时,a为最小值。a为最大值时生成10 L CO2,剩余10

69、L O2,所以a为20;a为最小值时只剩余10 L O2,所以10a20。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学习目标定位1.能够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1在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溶液,为了操作方便,一般取用溶液时并不是称量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体积。并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是_;常用符号_表示;单位是_。2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是_,其中n(B)表示_、V表示_。若将20 g氢氧化钠溶于水,配制成500 mL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探究活动

70、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1所用仪器托盘天平、砝码、药匙、烧杯、量筒、_、_、_等。2配制步骤(1)计算:根据nBcBV可知n(NaCl)_,则m(NaCl)_ g。(2)称量:用_称取NaCl固体的质量_。(3)溶解:在_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_搅拌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用_引流,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_中。(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_23次,并把_都转移到_中。注意溶解及洗涤所用水的总体积,一定不能_要配制溶液的体积。(6)定容:将_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_时,改用_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_。(7)振荡、摇匀:盖好瓶塞,用_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

71、手指托住_,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8)装瓶:把配好的溶液倒入预备好的试剂瓶中,贴上_。归纳总结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1)容量瓶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2)使用容量瓶注意“五不”:不能溶解固体;不能稀释浓溶液;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_。检验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_。迁移应用1某学生计划用12 molL1的浓盐酸配制0.10 molL1的稀盐酸450 mL。回答下列问题:(1)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 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_。(2)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_。(3)

72、配制时(除容量瓶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主要有_、_、_、_和试剂瓶。理解感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若溶质是固体时,按要求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用天平进行称量;若溶质是液体或溶液时,要换成体积,用量筒量取。2用经过准确称量的NaOH固体配制250 mL 0.2 molL1的NaOH溶液。(1)在下列实验仪器中,不必使用的是_(填代号)。A托盘天平B500 mL试剂瓶C500 mL容量瓶D250 mL烧杯E胶头滴管(2)除上述仪器中可使用的以外,还缺少的仪器是_;在该实验中的用途是_。理解感悟对于实验仪器的选择,可以在脑海中“做”一遍实验,按照实验的具体步骤来选择仪器,并且知道实验的每一步操作是什

73、么,所用的仪器是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等,这样就不会漏下仪器或选错仪器了。知识点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探究活动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500 mL 1.0 molL1的NaOH溶液过程中,若用滤纸称取NaOH固体,则会使NaOH溶液浓度发生的变化是_,定容时加蒸馏水未到容量瓶的刻度线,则会使NaOH溶液浓度发生的变化是_。归纳总结根据cB可知,MB为定值(溶质的摩尔质量),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_的值发生变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若实验操作导致mB偏大,则cB_;若实验操作导致V偏大,则cB_。迁移应用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

74、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4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 时,砝码错放在左盘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理解感悟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如下图)(1)仰视刻度线:由于操作时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故加水量增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c偏小图(a)。(2)俯视刻度线:加水量偏少,溶液体积偏小,故c偏大图(b)。4配制100 mL 1 molL1 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误差分析配制步骤错误操作nVc(1)计算计算结果m5.85 g,称5.9 g(2)称量砝码生锈(没有脱落)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3)溶解有少量液体溅出(4)

75、转移容量瓶内有少量水(5)洗涤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6)定容仰视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7)摇匀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8)装瓶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1)所用仪器:天平(溶质为固体时)或量筒(浓溶液稀释时)、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2)配制步骤:可用十个字表达:算(计算)量(称量或量取)溶(溶解)冷(冷却)移(移液)洗(洗涤)摇(摇动)定(定容)摇(摇匀)贴(转入试剂瓶,贴标签)(3)关键: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时,应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配制NaOH溶液,应把NaOH样品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配制硫酸时,应“酸入水”,同时边加边搅拌。误差分析:关键是分析判断实验操作

76、对mB或V的影响。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课前准备区1用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cBmolL12cB溶质B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1 molL1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1100 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2(1)0.1 mol5.85(2)托盘天平5.9 g(3)烧杯玻璃棒(4)玻璃棒容量瓶(5)烧杯内壁洗涤液容量瓶超过(6)蒸馏水1 cm2 cm胶头滴管相切(7)食指瓶底(8)标签归纳总结(2)是否漏水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迁移应用1(1)4.210 mL(2)500 mL(3)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解析配制稀盐酸450 mL,由于没有此种规格的容量瓶,

77、所以用500 mL的容量瓶。设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HCl物质的量守恒建立关系式:12 molL1V0.10 molL1500 mL,V4.2 mL;根据量筒的规格选取10 mL量筒;结合配制步骤选取仪器。2(1)AC(2)玻璃棒、250 mL容量瓶玻璃棒的作用:溶解NaOH固体时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的溶解;将烧杯中溶解的NaOH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起引流作用,以防液体洒在瓶外及沾在瓶的刻度线上方而引起体积不准确。250 mL容量瓶的作用:准确配制溶液解析因为NaOH固体是经过准确称量的,故不再需托盘天平进行称量,固体需溶解,故需用250 mL烧杯,又因是配制250 mL的溶液,故

78、不需要500 mL容量瓶,而应使用250 mL容量瓶,又因容量瓶不能用来长期保存试剂,故需500 mL试剂瓶来盛装溶液。除了上述仪器中可使用的以外,还需玻璃棒,主要是用来溶解和引流。知识点二探究活动偏小偏大归纳总结mB或V偏大偏小迁移应用3DA项俯视刻度线,将会使量得的盐酸的体积小于计算值,导致浓度偏低;B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使溶液浓度偏小;C项由于所称NaOH固体的质量为整数,不需移动游码,故称得固体NaOH的质量是准确的,不会影响到配制溶液的浓度;D项因热胀冷缩之故,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4(1)偏大不变偏大(2)偏大不变

79、偏大偏小不变偏小(3)偏小不变偏小(4)不变不变不变(5)偏小不变偏小(6)不变偏大偏小偏小不变偏小(7)不变偏大偏小(8)不变偏大偏小课后练习区1C根据cB可知V0.5 L,即溶解后溶液的体积为500 mL,选项C正确。2D根据公式c,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选项A:n(CuSO4)1 mol,但V(水)1 L,V(溶液)不是1 L,错误;选项B:22.4 L并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错误;选项C:n(HCl)10 mol,但溶液体积不是10 L,错误;选项D:n(NaOH)0.25 mol,V(溶液)0.25 L,正确。3B容量瓶使用前必须先检查是否漏水。4D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

80、格(容积)和刻度线。5A容量瓶配制溶液不需要干燥;水和酒精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天平精确度为0.1 g;滴管滴加液体不应紧贴试管内壁,以防污染试剂。6D配制2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选择250 mL容量瓶,A错误;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待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故B、C错误;所用容量瓶勿需干燥,但必须洁净,D正确。7A8AA项,润洗过程中增加了Na2CO3的量,使浓度偏高;B项,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损失,结果偏低;C项仰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结果是加水多,溶液的体积大于100 mL,浓度偏低;D项用敞口容

81、器称量Na2CO3且时间过长,吸收空气中的CO2,结果偏低。9(1)2.0烧杯(或表面皿)(2)DE(3)托盘天平、药匙(4)ACD解析配制NaOH溶液需要m(NaOH)0.5 L0.1 molL140 gmol12.0 g。因烧碱固体具有腐蚀性,易吸水潮解,称量时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中进行称量。根据实验步骤分析可知配制NaOH溶液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等。实际配制NaOH溶液浓度0.090 molL1,小于0.10 molL1,其实验操作导致了NaOH质量的减少或溶液体积的增大。10(1)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27.410.0(

82、3)查漏(4)BC11(1)(2)500 mL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3)偏高(4)偏低偏低(5)重配重配解析(2)为防止仪器的遗漏,可根据步骤进行选取。(3)根据c,V偏小,c偏高。(5)加蒸馏水超过刻度,V偏大,c偏低,这种情况下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0. 5 molL1,因此要重配。12(1)量筒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13.615偏低防暴沸,散热偏低冷却偏高偏低偏高偏低解析V(浓H2SO4)13.6 mL,根据公式cB分析误差。第4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学习目标定位1.学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明确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

83、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进行相互求算。1在实验室用98%的浓H2SO4配制250 mL 8 molL1的硫酸时:(1)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2)应将_缓缓倒入_中并不断搅拌。(3)未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将导致所得溶液浓度_(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2在标准状况下,用圆底烧瓶收集满一瓶氨气,并将其倒扣于水槽中(氨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假设溶液没有损失,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3将190 g MgCl2溶于水配制成1 L溶液(1)该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配制1 molL1的

84、MgCl2溶液500 mL,需该溶液的体积为_。知识点一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求算探究活动V L Fe2(SO4)3溶液中含Fe3 m g,则该溶液中Fe3的物质的浓度为_molL1,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归纳总结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依据是其概念数学表达式_。关键是从已知条件中找出溶质的_和溶液的_,据此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迁移应用1游泳池里的水一般常加适量的CuSO4,用以杀灭其中的细菌,而对游泳者的身体无害。现取一水样300 mL,经分析其中含有0.019 2 g Cu2,则水样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2用1 L的

85、水吸收560 L的氨气(标准状况),所得氨水密度是0.90 gmL1。求:(1)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2)所得氨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理解感悟对于“在标准状况下,a L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1)完全溶于b m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gmL1”这一情景,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如下:c molL1。知识点二溶液的稀释或混合探究活动从1 L 1 molL1 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1)取出的这100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含NaOH的质量是_。(2)若将取出的这100 mL 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 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归纳总结1浓

86、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V(浓)c(稀)V(稀)。2同一溶质、不同浓度溶液的混合,溶质为原来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之和:c1V1c2V2c(混)V(混)。注意混合后溶液的体积:若指出不考虑溶液体积改变,可认为是原溶液的体积之和;若给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应根据V(混)来计算。迁移应用3(1)用14.2 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2)若从中取出50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溶质的质量为_g。(3)若将这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4欲

87、将0.10 molL1的NaOH溶液和0.6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成0.20 molL1的NaOH溶液。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知识点三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求算探究活动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归纳总结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求算物质的量浓度(molL1)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相互求算物质的量浓度(molL1)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相互求算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迁移应用5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气态化合物V L(标准状况)溶于m g水中,得到

88、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 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密度可表示为:B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C溶液的质量分数w%可表示为:D相对分子质量Mr可表示为:620,将60 g某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水,配制成200 mL 密度为1.5 gmL1的饱和溶液,求20时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_。理解感悟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求算题目的解题思路一般有两个出发点:由“定义式”出发: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为c,由此知,欲求c,先求n及V。由“变换式”出发:已知质量分数w和溶液密度(或质量与体积),由换算公式c计算

89、c。1根据概念表达式cB。欲求cB,先求nB和V。2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关系第4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课前准备区1(1)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量筒(2)浓H2SO4水(3)偏高解析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浓H2SO4的稀释方法,稀释浓H2SO4时要将密度较大的浓H2SO4缓缓倒入密度较小的水中并不断搅拌,这样混合得比较充分。不能将水加入浓H2SO4中,以防止液体混合不充分,浓H2SO4吸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液体局部迅速受热而飞溅出来。未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即注入容量瓶,等恢复到室温时,溶液体积会缩小,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2. molL1解析氨

90、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所占的体积也就是所得氨水的体积,设烧瓶的容积为V。氨气的物质的量n,c(NH3) molL1。3(1)2 molL14 molL1(2)250 mL课堂活动区知识点一探究活动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一是溶液中某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依然从定义出发,即c;二是Fe2(SO4)3电离后n(Fe3)n(SO)23,那么c(Fe3)c(SO)23,同时还有cFe2(SO4)3c(Fe3)c(SO)。因n(Fe3),c(Fe3),c(SO)c(Fe3),cFe2(SO4)3c(Fe3)。归纳总结cB物质的量(mol)体积(L)迁移应用10.001解析c(CuSO4)c(Cu2)0

91、.001 molL12(1)25 mol(2)15.8 molL1解析要求氨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需知溶质氨气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并不是水的体积,必须依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计算求出)。氨气的物质的量n(NH3)25 mol,氨水溶液的体积V LmL1 L,氨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H3)15.8 molL1。知识点二探究活动(1)1 molL14 g(2)0.2 molL1解析(1)mB0.1 L1 molL140 gmol14 g。(2)100 mL加水稀释至500 mL,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由c浓V浓c稀V稀可知c稀0.2 molL1。迁移应用3(1)0.2(2)0.21

92、.42(3)0.20.1解析(1)n(Na2SO4)0.1 molc(Na2SO4)02 molL1。(2)从中取出50 mL溶液,浓度仍为0.2 molL1溶质的质量为:mnMcVM0.2 molL10.05 L142 gmol11.42 g。(3)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据c(浓)V(浓)c(稀)V(稀),Na2SO4的浓度变为原来的,即0.1 molL1,故Na浓度为0.2 molL1,SO浓度为0.1 molL1。441解析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方法1(根据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式求解):设所需0.10 molL1的NaOH溶液及所需0.60 molL1的NaOH溶

93、液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根据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式得:010 molL1V10.60 molL1V20.20 molL1(V1V2)解得:方法2(十字交叉法):将以上方法换种方式表述,将三个浓度十字交叉可得体积比。0.200.100.600.400.10。知识点三探究活动解法一1 000 mL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m(H2SO4)H2SO4(aq)VH2SO4(aq)w(H2SO4)1.84 gcm398%1 000 mL1 803.20 g。1 803.20 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n(H2SO4)18.4 mol。因为1 000 mL浓硫酸中含18.4 mol H2SO4

94、,所以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解法二直接用公式:c来计算,c(H2SO4)18.4 molL1。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计算出1 000 mL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然后将其换算成H2SO4的物质的量。迁移应用5DA项,故A项不正确;B项c,故B项不正确;C项w%100%,故C项不正确;由上述C项整理,得Mr,故D项正确。6. molL1解析设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S。则:,S25 gc molL1 molL1课后练习区1B1 molL1的Na2SO4的含义是指1 L溶液中含有1 mol Na2SO4,其质量为142 g,故B项正确;A项未指明溶液体积;C项

95、中水的体积是1 L,溶液的体积不是1 L;D项,溶液的浓度与取出体积的多少无关。2Bn(NaOH)0.1 mol,c(NaOH)0.1 molL1,溶液的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故B正确。3CA项,1 000 mL水中含有0.2 mol K2SO4时溶液的体积不是1 L,A项错误;B项,K数等于0.2 molL10.5 L2NA0.2NA,B项错误;C项K的浓度为0.2 molL120.4 molL1;D项,SO的浓度是0.2 molL1,D项错误。4Bc(NaCl)1 molL1,A项正确;m(NaCl)0.5 mol58.5 gmol129.25 g,B项错误;100 mL溶液中含NaC

96、l的质量为5.85 g,物质的量为0.1 mol,C、D项正确。5A欲配制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为60 g,即所含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5 mol,所配溶液的体积为1.5 L,则除了取原溶液300 mL外,还需补水1 200 mL,所以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为300 mL1 200 mL14。6A根据换算关系c(B)1 000 mLgmL1w(1 LM gmol1)1 000 mL1.102 gmL115%(1 L98 gmol1)1.687 molL1。 7C根据溶液a%100%,将题中所给出的值代入,硝酸的摩尔质量为63 gmol1。则。8D溶液的体积:VHCl(aq) LmL1溶质的物质的

97、量:n(HCl)则c(HCl) molL19(1)c1 000 m/MV(2)c1 000w/M(3)w%Mc/1 000解析求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公式有两个,一个是定义式,即cn/V,另一个是换算公式,即c1 000w/M。以这两个公式为基础,就近缺什么求什么,可完成以上各小题。如用m、V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显然与cn/V相近,其中nm/M,代入即可;用w、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直接代入公式c1 000w/M即可;用c、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用公式c1 000w/M进行调整可得到。10(1)6.1 molL1(2)20%(3)6.1 molL120%1219 gmL12.44 g0.061

98、 mol(4)0.61 molL1解析(1)c(NaOH)6.1 molL1。(2)该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100%20%。(3)取出10 mL该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保持不变。含有的NaOH质量为6.1 molL10.01 L40 gmol12.44 g,NaOH的物质的量为6.1 molL10.01 L0.061 mol。(4)稀释后NaOH物质的量浓度为0.61 molL1。11(1)20%(2)4.0 molL1(3)4.3解析(1)混合溶液的质量为20.0 g30.0 g50.0 g,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0 g14%30.0 g24%10.0 g,混合溶

99、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2)n(NaCl)V(溶液)c(NaCl)4.0 molL1n(NaCl)4.3 mol。12(1)12.0 molL1(2)26.88 L解析(1)由题意已知盐酸的密度为1.20 gcm3,则溶液的质量分数:100%36.13%;c12.0 molL1(2)NaHCO3HCl=NaClCO2H2OV(CO2)nVm0.1 L12.0 molL122.4 Lmol126.88 L章末复习学习目标定位1.能够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2.会正确选用化学试剂提纯物质。3.建立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各量之间关系的知识结构模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程序

100、,学会一些典型题目的解答方法。知识结构模型1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常用方法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关系题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蒸发蒸馏过滤萃取A B C D2下面每种物质中均含有一种杂质,加入相应的除杂试剂后能否达到除杂的目的。请你对每组消除物质中的杂质的方法给予评价。组次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试剂对实验方法的评价KClK2CO3稀H2SO4Cu(OH)2CuSO4Ba(OH)2溶液Fe(NO3)2溶液AgNO3溶液足量铁粉规律方法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四原则”和“三必须”:即“四原则”: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

101、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三必须”: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在后续过程中被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了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必须是最佳的。(如除去CO2中混有的HCl的最佳试剂是饱和NaHCO3溶液,不能选择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题型二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简单计算3(1)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该气体的质量为m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gL1;该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为_个;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g。(2)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

102、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3)标准状况下,1.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0.56 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_。规律方法解涉及气体的m、n、N、V、Mr、M、Vm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简单计算题,应以物质的量为纽带,活用有关公式并注意22.4 Lmol1的应用条件。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0.1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B11.2 L CO2中含有11NA个电子CNH3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氨分子的质量之和D101 kPa、4时,18 mL水和202 kPa、27时32 g O2所含分子数均为1NA规律方法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

103、是考试的“热点”问题。要正确解答本类题目,一是注意先将不同的量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再一一确定粒子数目;二是留心“陷阱”,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概念仔细分析、比较,作出正确解答。题型三有关气体的相对密度(D)和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5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6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mol,其中CO2为_mol,CO占总体积的_,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章末复习课前准备区1漏斗玻璃棒蒸发皿玻

104、璃棒冷凝管牛角管(尾角管)铁架台分液漏斗从上口倒出从下口流出课堂活动区1C蒸发和蒸馏主要是从物质沸点的角度考虑,过滤主要是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要考虑溶解性,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需要考虑溶解性。2组不正确,因为加入H2SO4后虽除去CO,但又引入了SO组不正确,因为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了两种沉淀Cu(OH)2和BaSO4,而无法分开组正确,因为Fe比Ag活泼,Fe2AgNO3=Fe(NO3)22Ag,过滤出Fe、Ag,可得滤液Fe(NO3)2。解析选用化学试剂除杂时常因思维不严密而犯“前门驱

105、狼、后门进虎”的错误。解决除杂问题的关键是: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同时又要易于分离。故思考时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化学反应,循序而行。3(1)(2) L(3)64 gmol1解析(1)根据n及等公式进行计算。V22.4 Lmol1 L; gL1;NNA,则所含原子总数为:NA mol12;一个分子的质量为: g。(2)由n可知a 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那么c 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VnVm L。(3)由可知M64 gmol1。4D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A不正确;1个CO2分子含有22个电子,1 mol CO2含有22 mol电子。标准状况下,1

106、1.2 L CO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但由于题中没有指明温度、压强,因此不能确定题给11.2 L CO2的物质的量就是0.5 mol,也就无法计算其所含电子数,B不正确;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其摩尔质量为17 gmol1,NA个NH3分子的质量之和为17 g,三者在数值上相同。但NH3的摩尔质量并不是NA个NH3的分子质量之和,C不正确;4时,18 mL水就是18 g,其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NA个水分子。32 g O2物质的量是1 mol,不管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1 mol O2都含有NA个O2分子。55d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分解方程式知,完全分解后生成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107、B)2M(C)2M(D)/5。根据题意,有dM(H2)d2 gmol1,则M(B)2M(C)2M(D)510d gmol1。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2 molM(A)1 molM(B)2 molM(C)2 molM(D)。所以M(A)5d gmol1,Mr(A)5d。61.750.7557.1%34.9解析(1)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mol1,所以,题中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75(mol)。(2)设混合气体中CO为x mol,CO2为y mol,则有:xy1.75,28x44y61,解得:x1,y0.75。(3)CO的体积分数即为摩尔分数,即:100%57.1%。

108、课后练习区1B萃取操作也可以在试管中进行,然后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分液;蒸馏是利用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蒸馏时冷凝出的液体有的沸点比较低,易挥发,因此常用小口容器锥形瓶接收液体而不用烧杯。2A镁粉、铁粉能与盐酸反应而溶解,铜粉不反应,过滤后得到铜粉,选项A正确;汽油和煤油为互相溶解的液体混合物,应选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是可溶性固体物质,溶解后应选用结晶的方法分离;O2和H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会发生爆炸(H2不纯),故选项B、C、D均不正确。3BA项中硫酸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后得到的固体是碳酸钙不是硫酸钠;B项中碳酸钠易溶于水,蒸发可以除去水;

109、C项中氯化钠和氯化镁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D项中硝酸钡易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蒸发后仍然是二者的混合物。4B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钡选用的试剂是碳酸钾,可使硝酸钡转化为碳酸钡沉淀,易于分离,且过量的碳酸钾可用硝酸除去,不会引入新的杂质。5A标况下,2.24 L H2中含有H2等于0.1NA,而25、1.01105Pa条件的温度高于标准状况,此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体积随之增大,同样体积的气体与标况时相比所含分子数少,A选项正确;1 L 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含有1 mol Ca2、2 mol Cl,则Cl数目为2NA,B选项错误;常温下水是液体,标况下为液体或固体

110、,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加以衡量,换言之,假定水的密度为1 gcm3,22.4 L H2O接近22.4 kg比18 g大得多,C选项错误;按此分析,D选项明显错误。6BA项中含有NA个氢原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1.2 L;B项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为3 mol,故原子总数为3NA;C项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则100 mL溶液中Na的数目无法计算;D项中水在标况下不是气体,一定体积的水不能按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7B设蒸发浓缩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守恒,则(100 g)14%0.08

111、Lx56 gmol1,x6.25 molL1。8Dn(SO)mol,Al2(SO4)3的物质的量nAl2(SO4)3 mol,溶液体积:Vcm3L,故Al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答案为D。9B根据mnM。对于CH4和NH3,M分别为16 gmol1和17 gmol1。n1M1n2M2,分子数之比为n(CH4)n(NH3)M(NH3)M(CH4)1716,原子数之比为n(CH4)5n(NH3)41751648564,H原子数之比为n(CH4)4n(NH3)3(174)(163)68481712,H的质量比也等于H原子数之比为1712。只有B选项不正确。10D本题主要考查对一定物

112、质的量的物质化学式中分子与组成元素的原子及电子数目之间关系的理解。题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CO和CO2的分子数目也相同,则的叙述是正确的。又因CO和CO2分子中的O原子数分别为1和2,则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则的叙述是正确的。对来说,CO和CO2的分子中原子总数之比为23,所以的叙述也是对的。对来说,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C原子数目之比也是11,则也是对的。CO和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4和22,即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电子总数之比为1422711,则也是正确的。 1162 gmol1160.1 mol解析1 mol Na2R中

113、含有Na 2 mol,R21 mol,故含有0.4 mol Na的Na2R的物质的量应为0.2 mol。那么M(Na2R)62 gmol1M(R)62 gmol1223 gmol116 gmol1故1.6 g R的物质的量为n(R)0.1 mol,所以n(Na2R)n(R)0.1 mol。12(1)6.0210231.20410246.02102321(2)0.5 mol1.20410246.021023(3)3(4)1716(5)43(6)80%8.4(7)(8)5(abd) gmol1解析(6)0.75 gL122.4 Lmol116.8 gmol1设NH3的物质的量为x,CH4的物质的量

114、为y16.8 gmol1xy41NH3的体积分数为100%80%对H2的相对密度为8.4(7)由AnH2OAnH2O有 M18n M a g b g(M18n)Mab解得n(8)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有a gb g0.2 molM(C)d g解出M(C)5(abd) gmol113(1)(2)玻璃棒、漏斗、烧杯(3)搅拌引流转移解析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作用,很多实验中都要用到,其主要作用有搅拌、引流、转移,同时还可用于蘸取少量溶液。溶解、加热、稀释时都要用到玻璃棒搅拌,而在向容器中加入液体时一般是用玻璃棒引流。14(1)缺石棉网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液体中,而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管进出水的

115、方向错误,应下口进水,上口出水(2)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温度不超过100蒸馏烧瓶解析检查实验装置的错误,要按实验进程逐一检查,通常是从左到右,自下而上。利用水浴加热可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温度不会超过100,最后在蒸馏烧瓶中得到晶体碘。15(1)过滤(2)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3)猜想:有气泡放出,小烧杯底有白色沉淀生成(或石灰水变浑浊)猜想:稀硝酸(或稀盐酸)猜想不成立猜想: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HNO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操作,猜想主要是为了检验碳酸盐,可以加入强酸后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来加以检验,猜想是对SO的检验,可选用适当的钡试剂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