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错点03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易错点1::审题不清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白费力文学作品阅读题的题干设置是非常科学、严密的,只有对其仔细揣摩,才能明白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如果审题不清,就会导致答非所问、离题万里。考生在小说主观题上失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答不对方向,二是答不到点上,三是表达欠规范。 其中,最致命的是答不对方向,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分不得、全盘皆输。 为突破“答不对方向”这一难点,我们在逐点突破主观题考法的学习之前,先指导考生初步感知小说的常考点,在比较中准确审题辨别,理清思路,找准答题方向。对策:小说试题考查的方面主要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主题以及结构等
2、方面,在解答试题的时候,认真阅读题干,琢磨关键词,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尤其是隐含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方向。明确试题所考查的考点,做到有的放矢。小说主观题常设考点基础常考点题型考点题型考点情节题情节概括分析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主题题把握主旨题;环境题环境特点概括题;环境描写手法题;环境描写作用题;语言题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形象题形象概括分析题;形象塑造手法题;形象作用题;标题题理解标题意蕴题;分析标题作用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考对语文素养、能力考察要求的不断提高,小说阅读的主观题设置中,可能会设置多个混合考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角度、多维度、综合
3、性思考,找准答题方向。三、如何判断常设考点常考点判断步骤 第一步: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判断题型 (六大类型:情节题、环境题、形象题、主旨题、语言题、标题题)第二步:审清题目中的要求,明确具体考点(常考点表-)【例题】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5分)操作示范 第一步: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头、回家的情节 ),判断所属题型(情节题 )。第二步:审清题目中的要求( 作用 ),明确具体考点( 情节作用题 )。 参考答案 (1)在情节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
4、也是一个好儿子;(3)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答一点给 2 分,答两点得 4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真题演练】(2020全国卷)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形象概括分析题(人物心理)(2020全国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情节手法题(留白手法的作用)(2021全国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
5、述方法有什么效果?情节梳理概括情节手法题(反复手法的作用)(2021全国卷)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情节梳理概括题理解重要语句含意(词语的含义)/形象概括分析题(物象的含义)(2022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支队政委(节选)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
6、”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
7、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了?”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轻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说,“你总不能瞪着眼
8、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疮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令,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
9、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
10、,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掠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有删改) 文本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 夏天,陈毅还能
11、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的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注见陈丕
12、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过家鼎等译,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8.
13、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9.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答案及解析】7【解析】A.“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错,主要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烘托气氛。【答案】A8.【解析】根据“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经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可以看出老胡的果决刚毅。在没有器械和麻药的情况下,硬是要挤脓血疗伤。从“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
14、鬓角,一串串地流着”可以看出他意志顽强。依据“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可看出他信念坚定,能承受一切都因为革命信仰的力量。【答案】果决刚毅。他在没有器械和麻药且随时有被敌人追上来的情况下,做出要挤脓血疗伤的决定。意志顽强。他忍受巨大的痛苦,坚持挤脓血疗伤。信念坚定。艰苦的环境和身体的疲累痛苦都不能改变他对革命的信仰。9.【解析】文本一是小说,有个性鲜明、意志顽强的胡政委,有刮骨疗伤般的故事,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文本二是回忆录和新闻采访,讲诉了陈老总在缺医少药、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自己疗伤的事件,重事件的真实性。文本一艺术手法丰富,有叙述、描写,有语言、动
15、作、神态,有正面刻画、侧面烘托,富有文学性;文本二以叙述为主,主要是把事件交代清楚,具有客观性。【答案】文本一是小说,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文本二是回忆录和新闻采访,重事件的真实性。文本一艺术手法丰富,富有文学性;文本二以叙述为主,具有客观性。【易错点点拨】2022年全国甲卷小说阅读试题,文本一是王愿坚支队政委中老胡和回忆录写陈毅,塑造了硬汉的形象,第8题“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其中“哪些”暗示了不止一种特点;“特点”是强调了要归纳人物形象的特点;“简要分析”就是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对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阐述。常见题型分类答题思路(一)特点题【环境特点
16、】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形象特点】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题路径: 特点1+文中具体依据分析特点2+文中具体依据分析特点3+文中具体依据分析(二)手法题【形象手法】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形象手法】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答题路径: 手法1+文中具体依据分析 手法2+文中具体依据分析 手法3+文中具体依据分析(“手法”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作用题常
17、见考点作用题【形象作用】“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情节作用】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环境作用】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环境作用】小说中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标题作用】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情节手法的具体作用题【情节手法(单线线索作用)】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情节手法(单线线索作用)】小说以“电
18、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情节手法(双线线索作用)】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情节手法(双线线索作用)】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情节手法(夸张手法作用)】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情节手法(留白手法作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19、【情节手法(反复手法作用)】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三)作用题【作用】作用/效果/功能/好处?【合理性分析】是否合理/合理性?为什么/原因? 答题路径: “四循环”“一读者” 从情节结构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 从人物形象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环境描写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主题主旨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读者感受/作者情感/社会启示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个人是你的母亲周海亮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回老家。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他只好跟妻子商量把母亲
20、接过来住些日子。他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说她去了城里,马上就转向了。他说时间长了会习惯的,母亲说她不可能习惯。他说小宝想您了。母亲想了想,说,好吧。就这样母亲第一次来到城市。母亲带来两个蛇皮口袋。一个装满了刚从菜园里摘下的新鲜蔬菜,一个装满了刚从地里掰下的青玉米。那样的蔬菜城市里到处都有,价格很便宜;那样的青玉米更多,他们早已吃够。母亲带来她能带过来的乡下的所有,却惟独没有带来乡下的习惯。她知道即使住在儿子家,也不能太过随便。他忙,妻子也忙,他们把母亲留在家里,让儿子陪着她。妻子对母亲说,马桶按下小钮,冲半桶水,按下大钮,冲整桶水;给小宝热牛奶,用燃气灶,往右拧开关打火;冰箱门不大好,尽量关严,
21、否则会费电;家里开着空调,不要打开窗户;陌生人叫门,尽量不要开母亲说知道了,可表情就像个懵懂的孩子。母亲小心翼翼关上门,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后来她硬着头皮打开燃气灶,为自己的孙子煮了一杯牛奶。中午他回家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儿子睡觉,母亲在沙发上择青菜。他冲进厨房,关掉气灶,打开厨房的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窗户。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母亲说出什么事了吗?他说没事,脸却黑得可怕。母亲垂下头,不敢多说一句话。妻子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晚上她再一次跟母亲讲燃气灶的用法,她说多险啊妻子说您想啊,开火得拧一下开关,关火难道不用拧一下?母亲说真不会用,明天想回去。他听了,
22、忙来劝。母亲说: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小宝想我,就回乡下看我。我真住不习惯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这时他才想起来,母亲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母亲腿脚不便,可她仍坚持去一公里外的公厕。母亲留下的青菜和青玉米,他们吃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吃完。到最后,只好扔掉。第二年春天,妻子与他离婚。那些日子他每天浑浑噩噩,终于被公司解聘。他整天闷在家里,借酒浇愁。终于有一天,他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汽车撞倒。虽然没什么大碍,可是至少需要卧床养伤半年时间。母亲再一次进了城。母亲在电话里说,有些想你了。他不想让母亲看到他现在的模样,他说您不是住不惯吗?母亲说还是住些日子吧,会习惯的。当天母亲就用燃气灶给他煮了晚饭
23、,她说,你放心,我不会忘记关气灶的。他讶异地发现,母亲竟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她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条条,每次关冰箱,都不忘看看冰箱门是否关严;她把空调的温度调得恰到好处;每当有敲门声,她总是先询问,再通过猫眼看清门外的来人;她把洗手间和地板拖得一尘不染,她用微波炉给他烤面包,用果汁机给他榨新鲜的果汁。甚至,母亲还帮他发过一份求职材料的传真。后来他心情好了些,就和母亲聊天。母亲说你想不想买一台电脑?他说买电脑干什么?母亲说你以前不是喜欢写作吗?现在还可以写。昨天我问楼下的老大姐,她说现在写作,得用电脑。他说都扔这么多年了,还能写吗?母亲说写写试试。母亲说问过那位大姐,组装电脑会便宜些。说完,母亲从
24、口袋里摸出一个纸包,里面包了一沓钱。第二天中午母亲没回家,只打回一个电话。她说你要17还是19的浏览器?17的便宜,也清晰,但太小,看着可能累眼睛。内存和显卡那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跟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识的字不超过一百个的农村老人,竟然说出了浏览器、内存、显卡电脑买回来后,他开始了写作。开始不顺利,不过也零星发表了一些。发表量越来越大,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半年后,他几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可是不管如何,他想,假如没有母亲的鼓励,假如没有这台电脑,他自己那种灰暗的心情,还会持续多久?现在他彻底忘掉了自己的不幸,感觉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突然有一天,母亲在客厅摔了一跤。母亲说,地板太滑了,
25、这城里怎么也住不惯。那一刻他努力抑制了自己的眼泪。他说要找人把地板换成地毯。母亲说不用了,明天想回去。他问为什么?母亲说因为你不再需要我的照顾了,我留在这里,只会耽误你写作。地里的庄稼也该收了,你爹一个人忙不过来他求母亲再住些日子,可是母亲说真不习惯。地板、燃气灶、微波炉、冰箱都不习惯。如果你想我了,就回乡下看我他叫一声妈,泪水滂沱。母亲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他而存在,为他而改变。这里面,惟独没有自我。这个人,是他的母亲。这个人,也是你的母亲。(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带来一蛇皮袋新鲜蔬菜,一蛇皮袋青玉米,此举在儿子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那时他对母亲丝毫没有感激之情。
26、B跟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识字不过百的母亲说出了有关电脑的专业术语,儿子惊讶不已,深感母亲的不易和伟大。C母亲说她住城里不可能习惯,但当她认为儿子需要自己,就迅速改变自己多年的习惯,变成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D“那一刻他努力抑制了自己的眼泪”体现了他对母亲的歉疚,母亲为他努力适应城市生活,而他从未让家适应母亲。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垂下头,不敢多说一句话”这一细节体现了母亲内心的担心、慌张和不安。B母亲的关切、照顾和鼓励,让儿子重新振作起来,并最终彻底忘掉了自己的不幸。C小说写“母亲在客厅摔了一跤”为母亲再次提出回家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小说通过母亲
27、两次上城举动的对比,表现了母亲为儿子而改变,缺失自我的特点。3请简要概括母亲这一人物形象。4小说以“这个人是你的母亲”为题,有什么用意?【答案及解析】1A2D3勤劳质朴;善良明理;慈爱无私;智慧有远见。4交代了小说的写作对象母亲,小说的情节围绕母亲展开。这个母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母亲,标题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中的母亲带有普遍性,不仅是文中“他”的母亲,也是所有为子女默默付出的母亲形象,表现了对天下所有母亲的感激之情,凸显了小说的主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 “那时他对母亲丝毫没有感激之情”错误,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并且由文中“他们早已吃够”“母亲留下
28、的青菜和青玉米,他们吃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吃完”可知,对于母亲带来的东西,他虽然早已吃够,并且城里随处可见,但仍然吃了很长时间,是因为这是母亲的心意,是有感恩之心的。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D. “缺失自我的特点”错,母亲为了照顾儿子,习惯自己认为不可能习惯的城里生活,学会了曾经看来不可学会的事情,不是缺失自我,而是对儿子爱得深沉的表现。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要紧紧抓住构成事件的故事情节。因此在回答本题时,要通过梳理文章内容,加以提炼概括。母亲第一次到城里带来两个装满蔬菜和玉米的蛇皮口袋,第二次来城里照顾出车祸的儿子学
29、会了诸多看为不可能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她勤劳质朴的特点。母亲不愿意到城里来住,当听说孙子相念她,虽不情愿还是来了;当儿子遭遇车祸,她改变了自己来照顾儿子,儿子伤好,振作起来后,马上以不适应离开,体现了她善良明理的特点。她可以为孩子做出一切改变,哪怕委曲自己为难自己,体现了她慈爱无私的特点。当儿子因为婚姻和工作而消沉的时候,他能够为儿子指明道路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体现了她智慧而富有远见的特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鉴赏与理解小说的标题,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对本文来说
30、,要从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人物来回答,同时还要联系作品的中心主旨。从文章的故事情节来说,文章的内容是围绕母亲来展开叙写的,文章题目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并展开故事情节的叙述。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说,文中母亲的形象具人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个人是你的母亲”直接点明了她是具有相同的特点为的所有母亲的代表。从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说,题目具有很强的抒情性,直接把文章要抒发的感情,即对于母亲的歌颂与赞美表达出来了,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还要注意一点,以“这个人是你的母亲”为题,很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隐秀庵听雨陈曦在舟山码头等船的时候,天就阴起来了。到了普陀山,反而见晴。我和周老师想着就
31、在酒店附近走走,也就没有带伞。八月份的普陀,游人如织,我们习惯性地逆着人流走,见路就拐,既无目的,便没有匆匆,只想碰到个静谧的所在,欣赏水秀与山青。我们是在一处废弃寺庙改造成的小饭店找到上山的小路的,这小路并不起眼,是老石板搭成,走上几步便是个拐弯,山路才渐渐显露出来。我们顺着路往上走,右手边是茂盛的草木,左手便是几块参差的田亩,整齐的种着菜蔬,蝉声在耳,满目青翠。隐秀庵就是在这样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面前。由于是上山的路,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抹明黄。想必是有了年头,这明黄的基调里调和了岁月的沉淀,淡了光华却隐着宁静与厚重,那是寺院的外墙。随着脚步的移近,山路渐渐开阔,整座寺院呈现在面前,这才看清匾
32、额,上书“隐秀庵”。庵旁是竹林,我们走近山门的时候恰有风来,竹叶送来的清凉透过衣衫,给人染上了一丝超然与飒气。我冲着周老师点了点头,然后迈过了古朴的门槛。与普陀山的其它寺庙相比,这处山上的小庵就显得安静得多,没有如潮的人群,只有几名义工安静地擦拭着桌案。佛像庄严肃穆,着咖色坎肩的义工慢慢地做着手上的工作,仿若慢进了时间。我们也慢下了脚步,参观着院内的碑刻与花草,一点点感受时光的流动,狂心顿歇,竟有那么几个瞬间,似乎摸到了禅的轨迹,又了无所得。手机忽然震动,我匆匆走到寺外。是旅游公司在沟通那张订错的票,这时候才想起为什么能有如此空闲的时间以供“虚度”。按照之前的打算,我们只在普陀呆上一天,参观完
33、几处著名景点便回到舟山做旅游城市农业调研。可通过旅游公司订的酒店竟是三天全在普陀景点内。旅游旺季,退掉容易,更换难,如果不换,就得每天重买一张景区票。几番考量也只得认了,我们只好将三整天的时间全部交给普陀,否则此时的我们也只能跟着游人的大潮去“打卡”以证到此一游。电话讲的人心烦乱,我在抱怨,旅游公司在塞责,电话越讲越长,当胳膊上感受到凉意,才发觉细密的雨已经斜斜地织下来。赶紧重新退回大门,直接挂断了手机。再找到周老师的时候,他正坐在游廊内发呆。顺着他的眼光望过去,是一缸沐在雨帘的荷。荷叶亭亭;两朵含着苞的荷一高一矮在风雨中轻轻摇摆。雨落在荷叶上却并不能打湿分毫,由着那肉眼难见的细细绒毛分作两路
34、,一路滴下,一路汇聚在荷叶之心,微微颤动犹如甘露。“这是留人的雨。”周老师缓缓说道。我在他身边坐下,感受着习习的风,不由自主地长长松了口气。放松了肩挺直了背,慢慢展开习惯性蹙起的眉。几乎就是片刻,便听到了雨的旋律。稀疏处如轻弦慢抹,细密处似快弦紧拨,正对着的殿宇里梵音隐隐,远处偶有钟声传来。我们就坐在这檐下听雨,仿若融入自然的和声。时间应是停摆了罢,脑海里那么的空,心里又莫名的充盈。胸膛的起伏和一呼一吸的声音都如此清晰,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吐纳着过去,抛掷了未来,在这雨落的当下找到了自己。抬起眼,看到回廊两方的匾额,一曰“觉受”,一提“澄怀”不知经历了多少日月的往来,不知坐忘了几度春秋的轮转,这拙
35、稚笔法写就的禅语就这样遥遥对望,等待着某个过客的驻足思悟。或是因缘际会,恰好这雨把我这俗人留在了这里。该是有多长时间没有对世界,对生活,对自己的心葆有一份“觉受”了啊。我们行色匆匆地开始一天,满身疲惫地回到称之为“家”的方寸,周而复始。大目标套着小目标,追逐着的灯塔遥遥矗立,我们跑的太快,几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忽视了生活本身就是意义,忘记了去拥抱世界,充盈情感与精神。我们精致地做着都市人,所有计划都详尽地无可指摘,任何权益都难以抛弃,转过头来,却抱怨那自设的压力,质疑活着的意义。我们脆弱到无法承受偏差和脱轨,从未给自己一个慢下来的理由。幸好,遇上这订错的票,留人的雨。就这样听雨,就这样感
36、觉当下,让那些缠缚在心头的琐事纷纷散却,只剩血肉与精神。“斜风细雨不须归。”我轻轻呢喃着诗句,闭上眼睛全然忘情,单是听雨。恍然发觉,这“觉受”之后有谁能不步入“澄怀”的境界呢?觉受在于向内深耕情感与认知,而澄怀则是由内而外的敞开,去直面人事。当我们澄清烦乱心绪,放下挂碍与我执,以一片赤子之心去洞解世智尘劳压盖着的闪光本性,便能体察那大气象的入世之道,那是存身之本,是善亦是喜。荷叶颤颤,雨声潺潺,我们就这样安然闲坐,不觉光阴过隙。云收雨霁,我们踏出隐秀庵往山下走,石板湿漉漉旁有青苔出。蓦然回首,想再看一眼那古朴的庙宇,却发现山门处有几个娟秀的字,书曰“隐秀讲院”。原来,这半山之庵原是讲学之处。不
37、禁含笑,可不就是吗?那一个下午的听雨,不恰是听心,不正是听禅吗?摘选自美文,有删改5题目隐秀庵听雨能换成隐秀庵游记吗?为什么?6鉴赏文中划线句子稀疏处如轻弦慢抹,细密处似快弦紧拨,正对着的殿宇里梵音隐隐,远处偶有钟声传来。7请谈一谈结尾的妙处。8作者为什么说“恍然发觉,这觉受之后有谁能不步入澄怀的境界呢”?【答案及解析】5不能。从文章的内容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写的是听写的过程及听雨的感受和感想。从中心主旨来说,文章通过对听雨的描述表达了心灵受到洗涤后的澄净与轻松。再者,隐秀庵听雨比隐秀庵游记更能吸引读者。6“稀疏处如轻弦慢抹,细密处似快弦紧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稀疏的雨声比作轻弦慢抹,把
38、细密的雨声比作快弦紧拨,用音乐来比拟雨声,写出了雨声和动听和美妙。“稀疏处如轻弦慢抹,细密处似快弦紧拨,正对着的殿宇里梵音隐隐,远处偶有钟声传来”写出了自然界的天籁之间和带有禅意的梵音、钟声相呼应,带给作者的美好的享受及心灵上的净化。7结尾“那一个下午的听雨”照应文章题目“隐秀庵听雨”,使全文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总结全文,“不恰是听心,不正是听禅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8作者经过一下午的听雨,精神受到陶冶,心灵得到了洗涤,心情变得格外平静。以反问的形式表肯定,写出了听雨的好处,它能带给人们的人生感悟,指引人们找到自己“闪光本性”和“人世之道”。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39、。本题其实是考查文章题的含义和作用的变体。解答本题首先要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 或“不好”,“行”或“不行”。然后从内容上和题目与文章中心联系上两方面作答。从内容方面来说,文章虽然也写了游普陀山,看隐秀庵,但主要内容还是写自己在隐秀庵内听雨的事,并且由此引发自己的感慨。由文中“在这雨落的当下找到了自己”“ 我们脆弱到无法承受偏差和脱轨,从未给自己一个慢下来的理由。幸好,遇上这订错的票,留人的雨”“ 就这样听雨,就这样感觉当下,让那些缠缚在心头的琐事纷纷散却,只剩血肉与精神”可知,听雨让作者反思过去,观照自己的内心,寻找到生活的意义,从而表达了文章的中心主旨。再者,以“隐秀庵听雨”为题目
40、,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去一探究竟,而以“隐秀庵游记”,则是平常题目,不能给读者特别的吸引力。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这句话是文中重要的写作者所听到的雨声的句子,赏析该句,如果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从修辞手法入手,赏析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及表达效果。除此之外,不要脱离句子的整体内容和表达作用。句子的前半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是乐声,而乐声又具有动听美妙的特点,因此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声的动听美妙。同时,该句又把雨声和庵内的梵音与钟声连在一起,使雨声更增添了禅意,从而使作者从雨中得到感悟,受到启迪。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
41、求谈文章结尾的妙处,其实就是分析这篇文章结尾的作用。散文结尾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就本文来说,要从文章的结构上和和中心主旨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作为文章的结尾,它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它写出了游普陀山的结束,听雨的结束,并且由“不恰是听心,不正是听禅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从结构方面来说,段中“那一个下午的听雨”和文章题目中的“听雨”相照应,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42、。从字面上来说“觉受”,直白地说就是自己的感觉、受用。“澄怀”则指清心,静心。联系文章所写听雨的经过和感受可知,“觉受”应指听雨,“澄怀”应指自己的受到的心灵上的洗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觉受之后有谁能不步入澄怀的境界呢”表达的是作者经过一下午的听雨,精神受到陶冶,心灵得到了洗涤,心情变得格外平静。由句后的“觉受在于向内深耕情感与认知,而澄怀则是由内而外的敞开,去直面人事。当我们澄清烦乱心绪,放下挂碍与我执,以一片赤子之心去洞解世智尘劳压盖着的闪光本性,便能体察那大气象的人世之道,那是存身之本,是善亦是喜”可知,外在的雨使作者内心有了深刻的思考,从而直面人事,洞解人性,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句子虽
43、是问句,但用反问来表肯定,从而表明了听雨的好处:它能带给人们的人生感悟,指引人们找到自己“闪光本性”和“人世之道”。【易错点2】:表述不当考查表达能力是高考阅读题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有的考生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能读懂文章,但不能把答案用通顺、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有的答案使用反问句、有文采的抒情句来作答,华而不当;有的答案直接抄录原文,缺少提炼;有的答案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对策在备考训练中,普遍存在只读不写、只会抄录原文而不善于总结概括的现象。实践证明,这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如何将筛选的信息准确、精练地表述出来,需要平时认真刻苦地训练组织语言、变换句式等能力。(2022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本
44、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一八”致弟弟书 萧红 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
45、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 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 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
46、在那边念书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东京去看看,我想这一次可以见到你了。这是多么出奇的一个奇遇。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 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个老婆婆,说你已经在月初走了,离开了东京了。你那帘子里头静悄悄的,好像你在里边睡午觉的,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这可糟了,又来了一个小吉卜赛。 这流浪的生活,怕你过不惯,也怕你受不住。
47、但你说:“你可以过得惯,为什么我过不惯?” 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们的一伙,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你总是早上来笑着,晚上来笑着。进到我屋子来,看到打着寒战。 可吃的就吃,看到书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
48、。” 你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我看了,有的时候,觉得讨厌,有的时候也觉得喜欢,虽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 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的夜。 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只觉得恍恍惚惚的,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 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
49、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 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见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虽然我给你的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忘了。 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
50、没有的。而至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 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的忧闷。 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 1941年9月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中写“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和大海上“飘飘荡荡的”海船,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 B.“我”有一个时期写给弟弟的信中,谈的总是些樱桃树玫瑰花之类的“空话”,这些话题看似亲切,实则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闷。 C.弟弟从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别之夜,两人并无多言,但信中追忆那个夜如同幼年的夜,写出了
51、“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 D.信件的结尾处,点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应了信件开头“这十年中”的说法,同时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9. 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7.C8.(1)“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与“我”对弟弟的牵挂和思念有关:“我”与弟弟相处短暂,离别之时弟弟年幼,在“我”的心中认为弟弟还未长大,而弟弟来信中说了一些苦闷的话,这让“我”不相信他已长大;二人漂泊在外,个人命运充满未知。
52、(2)“恍恍惚惚”情感的背后是“我”对弟弟的担忧和不舍:弟弟决定参军抗日,“我”担心弟弟的安全,不舍弟弟的离开,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内心陷入矛盾;为看到像弟弟一样的青年而高兴,但又为没有见到弟弟而牵挂担忧。 9(1)弟弟在上海时,“我”的心理感受是慌乱:这些流浪的年轻人粗直可爱、充满力量、勇敢向前,但他们没有目标,前途未卜,所以这时候“我”对弟弟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感到忧郁慌乱的。 (2)弟弟在山西时,“我”的心理感受是开心:这些和弟弟一样的年轻人快乐活泼、积极勇敢,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有他们在,中国不会灭亡,所以这时候“我”的内心是开心而放心的,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弟弟这群年轻人。 【解
53、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错误,从上文“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可知,二人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都相互牵挂,感情并没有断绝,“重拾”无从说起。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写“恍恍惚惚”情感状态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由来。 第一
54、处,“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结合“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可知,“我”和弟弟相处时间短暂,而且“我”离开家的时候弟弟年纪还小,这是“我”内心对弟弟固有的印象;而“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
55、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这些内容则体现出弟弟的成长,但对于弟弟表现出的成长状态,“我”感觉新奇,不相信弟弟已经长大,从当初那个不知离别是什么滋味的孩子成了一个有了自己的思想的青年,而这种“恍恍惚惚”的背后其实是“我”对弟弟的牵挂和想念。 第二处是“只觉得恍恍惚惚的”,这是弟弟决定参军抗日之时“我”的心理状态;结合“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可知
56、,“我”的内心对于弟弟的离开有不舍,有担心,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参军抗日,内心纠结矛盾,这种矛盾的背后是对弟弟的担忧、不舍;结合“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可知,“我”看到和弟弟一样的青年非常高兴,因为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弟弟的影子,这些体现出的是对弟弟的思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出这两处内容,结合“我”的心理感受以及弟弟和这些青年的生活状态进行分析。 如在上海时,“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
57、充满了慌乱”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慌乱”;结合“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可知,“我”对这群青年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结合“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可知,这群年轻人是可爱的,他们粗直,内心满是力量,勇敢向前,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可知,这群年轻人没有目标,只是盲目的乱闯乱撞,所以“我”的内心是慌乱不安的。 如在山西时,“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开心”;结合“因为我看到不
58、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可知,这群年轻人快乐活泼,积极勇敢,他们拿起枪战斗,生活有目标,“我”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志愿者阮红松一在志愿者中,他有点傻。他在防控点的具体工作是负责超市与小区的配送对接,再具体点说,就是超市的配送物品到了,他负责通知居民来拿。看似简单的工作,共实很不简单。配送单是居民自己下的,然后发送给了负责配送的超市代表。有什么问题也应该是居民与超市的事,与他没什么关系。但是居民拒收就与他有关
59、系了。拒收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还是莱不新鲜,居民对缺货替代品不满意等。居民拒收是有道理的,但是拒收的时期不对。疫情封区是非常时期,超市不再是看人脸色的自由市场,总能哄着。居民与超市闹起来,闹僵了,没的吃,防控组是有责任的。居民拒收的物资,又不能退回超市,怎么办?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给居民。居民可以重新下单,超市什么也不知道。大包小包的东西拎回去,对老婆说是自己订购的超市配送。也说得过去,封区期问物质短缺,有东西往家拎是一种幸福。时间长了,家里的物资过剩了,老婆起了疑心。一打听一调查,事情就露馅了。老婆不干了,说见过傻的,没见过这么傻的!老婆跑到小区防控组,说要找领导。找了半天,原來自己那傻
60、老公就是领导,小区防控组组长。防控组的志愿者听说组长闷着头干了这种好事,吃惊之余马上又理解了。事情解决了,防控组一共六个人,从此不再下配送单,别人拒收的,大伙轮流往家拎。大家都笑着说,省事,也省心。二没当志愿者时,她经常在手机视频上看人家站岗。视频上经常有闯关者吵吵闹闹,有人还动手打管控人员。她觉得又紧张又刺激,这工作还挺有挑战性的。她感觉自己如果当班,是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她有口才有耐心也有爱心,她是一名幼师。她报名当上志愿者后,第一天当班,几乎没看到什么人,她以为这是特殊情况、结果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第四天,她呆呆地望着寂静的小区和空荡荡的大街,落泪了。遇上闯关者是她当班的第六天。大约晚
61、上八点,一辆小车亮着刺眼的灯朝着防控点来了。她赶紧站起来,直挺挺站在了路中,打手势让对方停车。车停了,车窗也摇下来了,一个年轻的姑娘仲出脑袋。姑娘说自己是小区的业主,要回家。她查看了一下值班记录,姑娘没有出门登记。姑娘说自己出门上班半个月了,今天才休假。她问姑娘是什么单位,姑娘说自已是个护士,就在人民医院上班。一听说是护士,她没有再问,马上准备放行。但是值班的负责人上前再一次拦下了姑娘。按防控规定,一线的医务人员不得回家中居住,必须在医院隔离观察十四天,持院方证明才能回家休假。姑娘没有院方证明,显然是偷偷跑回家的。在值班负责人向姑娘说明规定的时候,姑娘忽然“哇”的一声哭了。姑娘边哭边说,自己上
62、了半月班一天也没休息,好不容易休一天假,想回家好好泡个澡,在自己房间好好睡一觉。值班负责人呆若木鸡,再没有说一句话。姑娘仍然在车内哭着,因戴着口罩,看不清姑娘的面容,但从稚气未脱的哭声判断,姑娘显然还不到二十岁。她想上前安抚一下姑娘,才发现自己的好口才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自己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三他是在家里闷得慌才报名当志愿者的,可以说动机没那么高尚。戴上志愿者的红袖章,他可以大摇大摆从家中穿过两条街去上班。自由行走在大街上的惬意,只有被关久了人才有深刻的体会。上班一周,他的积极性就下去了。相对的自由也没什么意思,而且还苦。天晴还好点,下雨降温,待在防控点还不如被关在家里。“我不想干了。”他回
63、家对妻子说。但是第二天他并没有当逃兵,而且越干越认真。那天,他当班时接到一个任务,到天然气公司帮居民办充值卡。返程时,路过一座桥,忽然被路边跳出来的一个人拦下了。这是一个近乎乞丐的小老头,说是近乎,是因为小老头除了衣服脏点,脸却是干干净净的。小老头告诉他,自己是河南到本地卖味精的,被封在城里了。刚开始还有旅馆住,后来旅馆停业,他就露宿街头了。小老头向他求助,让他帮忙买点吃的。他想了想,答应了,并将小老头带到了他值守的小区附近。他将这事对妻子说了,妻子心疼得不得了。妻子说天地良心,这外地人可怜。妻子还时不时用保温瓶装点热饭菜,让他捎给河南人。就这样,他不当志愿者都不成了,他不出去的话,有个可怜人
64、饿着呢。(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居民拒收超市配送物品的情节,既写出个别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志愿者工作的客观现实,也可从中看出志愿服务工作的烦杂不易。B自信有好口才的女志愿者,面对痛哭的女护士却说不出一句话,这样的反转不仅表现了女志愿者的善良,也彰显了人们对医护人员的敬重。C文中有意使用“他”“她”而不是具体人名来称呼志愿者,意在表现志愿者的平凡及志愿服务的普及性,从而传达出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礼赞。D小说语言平实,叙事简洁,几乎不事雕琢修饰,但这种如话家常的行文反而能更大限度地还原生活,带给读者真实而触动心灵的阅读体验。【答案】A【解析】本题
65、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写出个别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志愿者工作的客观现实”错误,由原文“疫情封区是非常时期,超市不再是看人脸色的自由市场,总能哄着。居民与超市闹起来,闹僵了,没的吃,防控组是有责任的。居民拒收的物资,又不能退回超市,怎么办?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给居民。居民可以重新下单,超市什么也不知道”可知,是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给居民,不是“居民不配合志愿者工作”。并且由“拒收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还是莱不新鲜,居民对缺货替代品不满意等”可知,居民只是对蔬菜不新鲜不满意,不是不配合工作。故选A。2小说是如何表现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66、客观叙事,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客观真实地呈现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案例,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形象描写,小说描写三位普通志愿者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举动,其体表现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情感表达,小说叙事时,不时出现对人物似贬实褒的评点,这些评点既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也是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赞美。【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原文“在志愿者中,他有点傻”“没当志愿者时,她经常在手机视频上看人家站岗”“他是在家里闷得慌才报名当志愿者的,可以说动机没那么高尚”可知,三个部分文字都采用第三人称来讲述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所以,小说是通过客观叙事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的。由原文“居民拒收
67、的物资,又不能退回超市,怎么办?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给居民。居民可以重新下单,超市什么也不知道”“大约晚上八点,一辆小车亮着刺眼的灯朝着防控点来了。她赶紧站起来,直挺挺站在了路中,打手势让对方停车”“他想了想,答应了,并将小老头带到了他值守的小区附近”可知,小说通过对三位普通志愿者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举动加以描绘,所以,小说是通过形象描写来体现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的。由原文“在志愿者中,他有点傻”“找了半天,原來自己那傻老公就是领导,小区防控组组长”“她想上前安抚一下姑娘,才发现自己的好口才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自己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她想上前安抚一下姑娘,才发现自己的好口才完全派不上用场,因
68、为自己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可知,作者叙事时不乏对人物进行似贬实褒的评点,所以,小说是通过情感表达来体现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赞美的。3小说分三节分别选取三个志愿者的故事来结构全文,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省去相关的衔接过渡和叙述交代,使小说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简洁明快。塑造不同的志愿者形象,组成志愿者群像,突出志愿服务人人参与的主题。转换叙事场景,多镜头展现志愿者的抗疫情景,增强小说的现场感与感染力。【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从情节安排上看,小说通过选取小区防控组组长自己掏钱给居民退赔、女幼师被医护人员工作的不易感动、原本不想继续当志愿者的市民为了不让外地人挨饿
69、坚持当志愿者三个故事分三节来结构全文,可以省去相关的街接过渡,使小说内容更集中,结构更清晰,行文更简洁。从人物和主题上看,小说分别选取“小区防控组组长”“幼师”“普通市民”三个志愿者的故事分三节来结构全文,通过选取不同的志愿者对其形象分别进行塑造,以突出其各自特点,同时构建志愿者服务的群体模式,借以突出志愿服务人人参与的主题。从表达效果上看,三个故事都是独立的,原本毫无关系,小说运用多镜头转换叙事场景展现志愿者抗疫这一同一主题,可以增强小说的现场感与感染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雅盗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
70、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 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古人云:有穿窬之盗,有豪侠之盗,有斩关劈门贪婪无厌冒死不顾之盗;从未有从容坐论,怀酒欢笑,如名士之盗者。赵某就是要当个例外!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
71、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窗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房围了个严实。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
72、,并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
73、柔媚,而刚毅中透凄凉的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顿挫分明,山骨嶙峋,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图,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被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排说:“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说完,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
74、“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做了人质。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开初包好的银钱,送赵仲走出了大门。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而舍不得出手啊!”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忿忿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赵仲飞前一步,拣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地消失在夜色里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夜间读画
75、读那幅灞桥风雪图。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盗贼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博学多识,在幽默风趣中盗走名画,既让人捧腹,又让人佩服。B赵仲不仅是雅盗,而且是智盗。他先后抓住夫人和周家主人当人质,以便自己脱身,后来又设计骗得灞桥风雪图,故事情节峰回路转。C赵仲智取名画真迹,赝品不赝。作者在结尾运用了出其不意的强烈对比,充满悖论效果,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D这篇小小说的叙事视觉由近及远,娓娓道来,在结尾处才做点破,让读者在叙述中惊醒,而在故事之外,又给读者留下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2、雅盗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作
76、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1)(5分)E(由远及近)2、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的描述人物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以赵仲的雅盗为线索,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小说一波三折,情节起伏,悬念迭起。结尾赵仲的逃脱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使叙述情节更加集中。【易错点3】:储备不足文学作品阅读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需要联系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才能品出文学意蕴,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有的考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和生活阅历及阅读经验的匮
77、乏而导致不辨文体、不懂专业术语、没有阅读技巧,甚至连最起码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等等。【对策】加强阅读训练的同时,注重总结归纳阅读规律、答题模式(术语),整理识记如句式特点、表达技巧、文体常识等基础知识。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的突破,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 读文,完成下面试题:一片苍茫戴涛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
78、,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己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
79、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自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
80、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男童说:“家里没有饭。”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这是你爷爷吗?”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
81、,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般红殷红的。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白生沉默无语。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
82、装了船。按惯例,该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于是白生被打入大牢。腊月二十八,官文传来,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是夜,天地一片苍茫。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一节写了店中无梨的境况和县
83、丞汪过的遮掩,作者用这一连串令人感到蹊跷的事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的细节描写,虽然看似违背生活逻辑,但以满树的白花为白生被斩寄托哀思,表现出了白生义举的感天动地。C作品以“晶梨”为线索,讲述了诸如新官上任无案审、茫县百姓无粮度日、县官送梨有去无回、上贡梨树永不再种等多个故事,而正是这一个个出人意料的故事,使全篇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D作品将白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帝、下有狡诈的地方官吏,处境之艰难决定了主人公反抗态度之坚决。10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你围绕这一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1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白
84、生这一人物形象。12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13你认为本文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及解析】9D10作品以“晶梨”为线索,讲述了白生辞别恩师认识晶梨、洗尘时无晶梨可吃、微服出巡知道百姓种晶梨而无粮可吃;县官送梨有去无回、上贡梨树永不再种等情节。11有情有义。白生临行前拜见多举,示其不敢忘恩。胸怀志向。白生到任第二天即投入问案,并微服私访,示其想要有所作为。关爱百姓。白生挨家挨户走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百姓的一颗爱心。足智多谋。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梨灾”,可见其处事有智谋。舍生取义。白生为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12这段景物描
85、写,一方面表现出梨树繁茂、梨花娇艳,用“雪白雪白”的梨林美景反衬出后文百姓“血红血红”的悲苦生活,另一方面用蜂蝶起舞引出下文男童捉蜂吮蜜的情状,推动情节发展。13表现出白生义举的感天动地;也以天地一片苍茫来寄托人们对白生的哀思;同时,也为白生被斩营造悲壮的气氛。【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赏析能力。D.“处境之艰难决定了主人公反抗态度之坚决”错误。人物的行为源于人物的性格、品质,与其所处的环境不存在必然关系。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线索和小说情节的把握能力。本文的开篇就写到白生去多举府上辞别的时候,多举就拿出了茫县的特产“晶梨”,从而引出了后文的情节;然后写到白生来到茫县之后,官吏幕僚
86、和乡绅名士为白生接风洗尘,酒过三巡,白生想要吃晶梨却被告知没有准备晶梨。然后写到白生微服出巡,见到漫山遍野的梨花,却发现百姓为了种梨树无粮可吃。接着写到白生护送晶梨进京,却有去无回,被打入大牢。最后写到朝廷下令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欢呼相告。1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文章开篇写到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到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恩师端上一盘特供给朝廷的一盘水晶梨,白生表示一定不辜负恩师的厚望,可以看出白生有情有义。白生到任后的第二天早上就赶紧升堂,想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当一连三天都无案可审的时候,第四天白生便换了便服一个人静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表示他想要有所
87、作为,能体现他胸怀志向。白生随男孩来到他家,然后从男孩家出来之后又踏进了另一间茅屋,白生离开时已经夕阳西下,白生挨家挨户走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百姓的一颗爱心,能体现他关爱百姓。白生知道百姓因为种梨而遭罪,无粮可吃,在本该由县丞押运进京,白生亲自送梨进京,并且将这些梨换成又酸又硬的梨送到朝廷,于是朝廷下令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梨灾”,可见其处事有智谋,体现他足智多谋。白生为了茫县百姓摆脱“梨灾”,将晶梨换成又酸又硬的梨运到朝廷,被打入大牢,白生为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12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把握能
88、力。这段景物描写是白生微服出巡的时候看到的茫县乡间梨花盛开的景象,写出了梨树繁茂、梨花娇艳的特点。这里面所写的盛开的梨花是一片雪白,清香四溢。而白生在走访民情之后离开村寨,看到遍地的梨花却是殷红殷红的,所以用这里面的“一片雪白”的梨树美景反衬后文百姓“殷红殷红”的悲苦生活。正是白生微服出巡看到这一片盛开的梨花、无数的蜂蝶翩翩起舞,才有后文男童捉蜜蜂然后吮蜂蜜的情节,所以这里面的环境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3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说到白生为了百姓摆脱“梨灾”,将晶梨换成又酸又硬的梨运到朝廷,被打入大牢,白生为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他有舍生取义的大勇,所以用天
89、地一片苍茫来表现白生的义举感动了天地。当百姓听说朝廷下令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的消息后雀跃欢呼,奔走相告,可以看出白生用自己的生命让百姓摆脱了“梨灾”,所以以天地一片苍茫来寄托人们对白生的哀思。本文以晶梨为线索,讲述了诸如新官上任无案审、茫县百姓无粮度日、县官送梨有去无回、上贡梨树永不再种等多个故事,所以用天地一片苍茫为白生被斩营造悲壮的气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妹妹跟过来,要看看
90、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
91、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
92、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
93、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
94、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后记: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有删改 (2)小说以“鞋”
95、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答案】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鞋就是主人公玉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的好处,因此回答时既要扣紧“好处”作答,又不能忽视必须限制在“叙事写人”这两方面。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本一雄狮献瑞练建安“咚咚恰,咚咚恰,咚恰,咚恰,咚咚恰
96、”听闻这熟悉的锣鼓,增发按捺着内心的激动,不动声色,专心地经营他那摊“杭川牛肉兜汤”。大年初五,是闽粤边的武邑岩前镇请客的日子。坐落在狮子岩的均庆寺,是定光古佛的祖庙。此日,格外热闹。杭川,是闽西上杭县的雅称,此地与武平县山水相连,声气相通,同时于宋淳化五年建县,因此,百姓互称老友。“牛肉兜汤”是杭川风味名小吃。增发的生意不错,一大早,卖了三五十碗。五文一碗的牛肉兜汤,每碗可赚一个铜板。照这个样子,十斤牛肉很快就可以卖完了,赚个百十文不成问题。“初一落雨初二晴,初三落雨烂泥坪。”闽西正月多雨,昨夜下了一场连绵不断的“冷浆雨”,均庆寺前的石坪低凹处水汪汪的。阳光照射下,闪着金光。北风吹来,寒气逼
97、人。摊点冒着丝丝白雾状的热气,牛肉兜汤飘出阵阵香味。前来均庆寺游玩的客人,就有好些人被吸引了过来。“牛肉兜汤”做法简易,以上等牛肉切成薄片,裹以薯粉,调以姜末、茴香、八角、酱油、鱼露等物,放入目鱼干、猪骨头熬制的滚汤中稍煮片刻舀出,晒上葱花、姜末。这样的天气,喝口浓稠爽滑的兜汤,正正合适。增发是上杭城肚里郭坊人,是“南狮”的师傅头。传说他打单狮可以轻轻松松地“缩”上两张层叠的八仙桌。前些年在“杭川狮会”夺魁,得了金牌,名声很大。之所以来到一百三十里外的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小食摊,说来也与“牛”有关。增发好赌,手气差,一次豪赌,急红眼了的他牵来大哥家的一头水牛,又赔了进去。他恨不得剁了双手,叠
98、脚就走了,发誓要“以牛还牛”,赚回了牛本钱,再回杭川。这一天,均庆寺也办狮会,号为“闽粤赣三省狮王争霸赛”。汀江木纲老板练大炮悬赏一千两银子的花红,奖励优胜者。这下,可热闹了,周边客家地区来参赛的青狮足有十八只,都是各县身怀绝技者。百十丈外,是均庆寺。石坪上,人头攒拥,锣鼓声声。这一边,增发指望快一点卖尽牛肉兜汤,收摊寄存在阿三哥的日杂店里,自家悄悄地挤入人群中瞧上几眼,解解馋。二十余年的拳脚功夫,都被那些南狮锣鼓催醒了,发痒发麻。一位老阿婆牵着小孙子过来了,叫了一碗。增发问阿婆要不要也尝一口,天冷,喝了驱寒。阿婆使劲咽着口水,说,吃过了,过年喽,鸡汤都喝怕啦。说着,抖抖索索地从蓝侧面襟上衣上
99、摸出一块旧手帕,拣出五块铜板,反复数过,递到增发手上。小孙子喝完了,捧着空碗,舌尖舔着嘴唇,盯着老阿婆看。增发给他添上了半勺浓汤。小孩子乖巧地说,阿叔新年发大财。增发笑了。均庆寺外石坪,十八只青狮跃跃欲试。场中,竖立着一根一丈八尺的桅杆,上头,以红绳悬挂一束雪里蕻。六张八仙桌依次按三、二、一的阵式叠好。哪一只青狮采下雪里蕻,哪一只青狮就是赢家,就是优胜者。一丈八尺的桅杆实在是太高了,往常,“缩”上两张八仙桌高度表演的青狮,就算是方圆百里的高手了。三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要么,怎么叫狮王争霸赛呢?主办方为安全计,在桅杆的四周铺设了一层层谷笪,谷笪下铺垫有厚厚的稻草。主事宣读完规则,鞭炮炸响,接
100、着就是一下重锣。赣南远客为先,六只青狮在锣鼓声中一跃奔出,翻滚跌扑,煞是好看。不料,来到谷笪处,纷纷栽倒,折腾了半炷香的工夫,就是挨不近八仙桌,只得退场。粤东也是六只青狮,无意上八仙桌采高青,成双结对表演了一套“雄狮献瑞”连贯动作,吐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红布条幅。锣鼓停歇,恰好回到了原处。现在轮到闽西的了,也是六只。先出四只,舞到谷笪上,也接二连三地栽倒了,退了回来。剩下的两只,一只是当地的,一只就是杭川郭坊的。郭坊的锣鼓敲起,有些乱。增发拨开人群,来到狮头旁,抚摸着狮子耳朵。狮头移开,露出了他大哥的脸。大汗淋漓的大哥又惊又喜,说:“好你个发狗,躲在这里修仙哪!”增发说:“大哥,我来,
101、赢钱还你水牛。”说话间,锣鼓声响了,岩村青狮已经奔跳出去老远。郭坊青狮欢快蹦达,一会儿工夫,就追了上来。岩村青狮上谷笪了,摔倒,爬起,摔倒,爬起,一副不屈不挠的架势。郭坊青狮在谷笪外停了停,嗅了嗅。鼓点骤响,郭坊青狮一跃而起,落地生根。每走一步,大吼,四脚齐齐发力,顿一顿,似有千钧之势。围观者听得谷笪下面发出脆响,仔细听听,是谷笪下滚动的圆竹杠破裂的声音。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围观者大声喝彩,一浪高过一浪。岩村青狮伏地不动了,狮头大口大口地喘气,冷汗湿透了后背,手脚发抖。他想,看不出这卖牛肉兜汤的,功夫竟是那样的高深莫测。(有删改)文本二“客家乡土侠义小说”,看似有“民间故事”色彩,实则是较为高超
102、的“模仿”作品。作者或从民间故事中吸其内核加以综合演绎,或以独特构思演化为“民间故事”,升华思想内核,使小说故事更隽永深邃。其结构精致,情节往往一波三折,却叙事从容。小说中高手深藏不露,读者很难一眼看穿,掩卷思考,才恍然大悟。作者深受传统文法影响,擅长白描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精神内涵丰厚,其中,客家乡土侠义精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善于借助客家特有的活动背景来塑造一些客家民间社会的小人物,心理素质出奇的镇定,临危不惧,身手不凡,却不到关键时刻,绝不一争高低,颇具客家乡土侠义精神。(节选自练德良客家乡土多侠义练建安“客家
103、乡土侠义小说”系列作品浅析)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增发听到“熟悉的锣鼓”“按捺着内心的激动”,暗示他与舞狮有不一般的情感,与结尾写他在狮王争霸赛中的出色表演相呼应。B文章第段写增发一个舞狮金牌得主,却落得到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小食摊的缘由,意在告诫世人赌博害人、好赌必输的道理。C文章第段写增发与阿婆婆孙俩的相关情节,不仅可以看出阿婆经济的不宽裕,也体现了小说主人公增发人性的美好。D文章写“牛肉兜汤飘出阵阵香味”“牛肉兜汤的做法”,与写当地的狮会一样,都体现了杭川一带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及其传承。【答案】:B【解析】:B项,写增发到岩前古镇摆摊的缘由,是为了塑造
104、增发的形象,而非告诫世人赌博害人这一道理。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咚咚恰,咚咚恰,咚恰,咚恰,咚咚恰”的欢快的锣鼓声开头,渲染气氛,为后文写增发在狮王争霸赛中取得好成绩蓄势。B第段写“百十丈外的石坪上,人头攒拥,锣鼓声声”的热闹场景,与牛肉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增发卖牛肉兜汤的生意难做。C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对岩村青狮“摔倒,爬起”两个动作的反复描写,以岩村青狮的“不屈不挠”来衬托郭坊青狮赢得比赛的不易。D作者重视语言感受,用词生动传神,富有地域特色。比如“冷浆雨”“缩”“城肚里”“谷笪”“落雨”等词语的使用,颇有客家语言风味。【答案】:B【解析】:B项,
105、此处没有对比,更不是为了突出生意难做,只是体现了增发急于卖完兜汤,想去看舞狮比赛的心情。3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小说雄狮献瑞是如何塑造增发这一人物形象的。答:_【答案】:通过较为曲折的情节增发跌宕的人生经历,在从容的叙事中,塑造增发身手不凡又深藏不露的形象。通过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墨,叙述增发为还大哥水牛去摆摊和与阿婆交流的片段,塑造增发知错能改、善良有爱的形象。通过特定的背景“买卖牛肉兜汤”“客家狮会”等,塑造增发具有客家乡土侠义精神的形象。4作品是怎样叙述增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_【答案】:(1)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利于深入人物内心,展示人物丰富的内
106、心世界,便于读者全方位把握情节内容。(2)文章多处使用插叙的手法。比如第段写杭川历史,第段写牛肉兜汤的做法等,丰富文章内容,有助于情节的展开。(3)文章层层铺垫。比如第段写增发的心理感受,第段写增发曾经的经历,第段写比赛规则的苛刻等,让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4)以“狮王争霸赛”为线索组织故事,主要围绕“狮王争霸赛”展开,使情节更集中紧凑,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干净刘建超欧阳市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冒着雨钻进越野车,嘴里还嘟囔着:“可惜了那一池子热水了,没有泡成澡。”司机小马脚下一踩,汽车闪电般钻进雨夜中。突如其来的暴雨,恶魔般袭击了这座城市。布置完
107、防涝应急预案后,欧阳回到家,妻子刚给放好了一池子洗澡水。市办来电话说,大名村遇到山洪暴发,随时都会有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欧阳匆匆换了件衣服,到大名村还得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呢。越野车在暴雨中疾驰,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欧阳说:“小马,你老家不就是大名村的吗?你说说情况。”小马说:“大名村有五百多户人家,沿着大名山散住着,蜿蜒有十多里长。居民住的房屋大都是土木结构的,好多年没遇到过这么大的雨了。”欧阳说:“我们把抢险指挥部设在小马家里。关秘书,通知相关人员立即赶往大名村。”车在山路上颠簸,欧阳把手伸在脖子后摩挲,自言自语:“真该泡一泡了。”欧阳打小就爱泡澡。小时候爱哭闹,哭起来就没个完,
108、只要把他往热水盆子里一泡,立马就安生了,眼角还挂着泪珠,脸上已经笑成一朵花。上大学以后,欧阳一直就是学霸,但他课余不会天天捧书本钻图书馆,更多的时候是去泡澡堂子。按欧阳的说法,只要泡进热水池子,就立刻激活了脑细胞,所学所用那叫一个清楚。同一宿舍的几个兄弟,每到快考试时就陪着欧阳一起去泡澡。欧阳就在热雾氤氲中,说重点,押大题,都是八九不离十。研究生毕业后,欧阳被分配到老街建设局,三五年的摔打,就当上了局长。老街城区改造,建设局成了最忙碌的单位,不管工作到多晚,欧阳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泡池子。一位开发商为了揽下老街的项目,趁着欧阳去省里开会,给欧阳家里安装了一个浴盆。浴盆是进口的,可以恒温加热,
109、还带有气泡冲浪按摩功能。欧阳回到家一看,就冲着妻子发火了,妻子委屈地说:“他们说是你订购的,我哪懂这些啊。”第二天,欧阳邀请开发商去了老街养老院,举行了一个企业捐赠仪式,那只多功能浴盆就被捐赠给了养老院。欧阳在当上市长第二年的秋天,让妻子把她的舅舅请到家里来住。妻子纳闷儿,说:“你成天忙得脚不沾地,三亲六故来家里你都顾不上一起吃顿饭,咋想起来把老舅接来呢?”欧阳说:“和老舅也长时间没有见过面了,想了,来聊聊。”老舅背着家乡的土特产,到了欧阳家。欧阳让妻子好吃好喝款待老舅,他下了班就带老舅去泡澡。泡透了,欧阳就仔细地为老舅搓澡。一连泡了七天,老舅受不了了,找到欧阳说:“大外甥,你就别泡你老舅了,
110、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我不该打着你的旗号给儿子大办婚事,借机收礼。我回去就把收的礼钱如数退还,中了吧?”欧阳笑呵呵地说:“老舅啊,没事多泡泡澡,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你老人家健健康康的,我们才能全身心地做好工作啊。”越野车在小马家门口停住,欧阳下了车,同等在门口的乡长、村主任一起到村民家中看望,了解情况。欧阳一身雨水一身泥地回到小马家里,已经是半夜时分。吃着泡面、榨菜,欧阳靠着墙睡着了。小马对父母说:“把盛粮食用的空水缸挪进里屋,烧几锅开水,让欧阳市长泡泡澡。”几个人把大水缸挪进屋里,开始烧水。水烧好了,水缸里冒着热气。村主任急匆匆跑进屋,大声喊着:“东山坡出现了险情,有两家的老人怎么也不肯离
111、开老房子!”欧阳一激灵站立起来,挥着手说:“走!”一行人急匆匆隐入雨幕中。小马出门前,对父亲说:“温着水啊,等我们回来。”欧阳没能再回来。他们把几个老人强行背出老屋后,山体滑坡、泥石流就下来了,紧急关头,欧阳把背着老人的村主任推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泥沙掩埋了。为了寻找欧阳市长,大家在淤积的泥沙里挖了三天,依然找不到。欧阳的妻子看到大家疲惫的身子,看到大家肿胀的双脚、满手的血泡,哭着阻止大家继续寻找,说:“就让欧阳安息在这里吧。”小马哭着,继续用手刨着,说:“市长还没有洗澡,还没有洗澡啊。”欧阳的妻子握着小马的手说:“孩子,你欧阳叔不用洗澡,他干净着呢。”后来,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了松树
112、,郁郁葱葱的,几年之后便长成了一片松林。(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欧阳市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嘴里还嘟囔着没能泡成澡,既表明欧阳喜欢泡澡,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B小说写欧阳让妻子把老舅接来家里,并每天陪老舅泡澡,表明他希望老人能身体健康,自己工作没有后顾之忧,表现了他的孝顺品格和处事灵活。C欧阳一到小马家门口就先去看望村民,等一身水一身泥地回到小马家时,吃着饭靠墙就睡着了,这一情节表现了欧阳一心为民的情怀。D在山体滑坡、泥石流下来的紧急关头,欧阳救了村主任和老人,而自己却牺牲了,表现了他心系百姓、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答案】:B【解析
113、】:B项,欧阳陪老人泡澡这一情节虽然也表现了他的孝顺品格,但这里的主要作用是表现欧阳不徇私情的品格。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先后两次写欧阳因突遇险情而没有泡成澡,情节节点设置巧妙,既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凸显了主人公行事果断的特点。B小说在人物设置安排上别具匠心。小马、市长妻子等次要人物贯穿作品始终,虽着墨不多但形象丰满,很好地烘托了欧阳的高大形象。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追溯了欧阳爱泡澡的渊源,并通过“捐浴盆”这件事,表现了欧阳坚持原则的品格。D小说以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的松树几年后郁郁成林结尾,颇有象征意味,寄托了人们对欧阳的景仰、怀念之情。【答案】:B
114、【解析】:B项,“形象丰满”有误,小说对次要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形象也不够丰满。3小说为什么多次写到“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暴雨滂沱、情势危急的氛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写欧阳市长牺牲埋下伏笔。烘托了人物无私忘我的高大形象。【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要关注景物描写本身具有的在环境方面的作用,其次要结合人物、情节等进行分析。这篇小说多次提到“雨”,环境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渲染了暴雨滂沱、情势危急的氛围;情节方面,持续的暴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写欧阳市长牺牲埋下了伏笔;人物形象方面,欧阳市长冒雨亲临抢险救援现场,指导工作
115、,这一景物描写烘托了他无私忘我的高大形象。4小说结尾部分,欧阳的妻子对小马说:“孩子,你欧阳叔不用洗澡,他干净着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情节结构:照应了标题,呼应了前文情节,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人物形象:通过“干净”这一富有深意的词语,强化了欧阳市长的优良作风,凸显了他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主题表达: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欧阳市长的赞颂之情。【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人物语言的作用,实则考查情节作用。解答小说重要句子作用类题目,首先需要考虑对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和主题表达的作用,其次考虑对读者阅读感受产生的作用,最后考虑对环境的作用。这篇小说结尾部分欧阳的妻子对小马所说的“孩子,你欧阳叔不用洗澡,他干净着呢”中“干净”一词在情节结构上,照应了文章标题,呼应了前文情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突出了欧阳市长的清正廉洁;在主题表达上,表达了作者对欧阳市长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