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专题七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1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知识体系|素养热词 国民经济的恢复;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成就;“左”倾思想的泛滥;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学法指导|1.有关过渡时期的两个关键点(1)理解两个并举: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2)识记三大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的两个关键点(1)理清两个问题:阶级斗争、经济建设的速度。(2)感悟五点启示:正确分析国内矛盾
2、;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适应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 1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2)中央决策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年,提出了社会主义 1 _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2 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3 _。工业化建设重工业社会主义改造2过程(1)工业化建设成果:到 4 _年,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
3、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57(2)三大改造表现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5 _的高潮。结果:到 1956 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公私合营3影响(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知识拓展|19491953 年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
4、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从 1953 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统购统销:“计划收购”被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称为“统销”)|素养感悟|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独立,摆脱了被列强奴役剥削的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了“一五”计划,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工业化力量,为
5、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正确探索(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 6 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时间1956 年 9 月,在北京召开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 7 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先进的工业国2.主要失误(1)产生原因: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6、;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2)表现:1958 年“8 _”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大跃进3纠正失误(1)举措:1960 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9 _、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结果:到 1965 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建设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 10 _、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方面:除 11 _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3)能源方面:石油
7、已经实现自给。调整武汉西藏|易混易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大跃进”运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两者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都破坏了经济发展。三、“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重大破坏:在“全面夺权”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陷入混乱。(2)出现起色:1971 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周恩来要求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3)复苏发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 12 _。(4)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全面整顿2
8、“十年动乱”的影响(1)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 2主题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一)家国情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史料一 19521957 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史料二 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
9、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解读 史料一用柱状图形象展示了 19521957 年我国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史料二分析了建国初期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史料二信息“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表明是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史料二信息“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表明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史料二信息“苏联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表明是受到了苏联的影响。|历史解释|“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
10、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行业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二)时空观念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史料 探究 史料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我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提示 变化:1952 年底,中国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明显占优势地位;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 1956 年,私有制经济基本消失,公有制经济取得绝对的主体地位,形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说明:到 1956 年,随着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历史解释|社会主义改造的性质、评价(1)性质: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评价积极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消极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为,所有制形式单一,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应训练 1(2019 届山东滨州二模)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 年阐述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眼前利益,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A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B优
12、先发展重工业C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D发展民主与法制解析:选 B 根据材料“一种是为人民的眼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仁政照顾了农民利益,相对而言,大仁政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53 年开始的“一五计划”的长远利益在重工业建设上,对粮食需求巨大,所以此时期毛泽东开始支持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此政策增加农民的税赋,降低农民在粮食问题上自主权,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涉及人口流动和户籍管理,排除 A 项;1952 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
13、经济发展模式,并未涉及民主,排除 D 项。主题二|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史料实证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史料 在 1956 到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最初探索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正确的、比较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趋向,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就经历着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从 1957 年起,“左”倾错误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
14、局面。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解读 史料反映出在十年探索过程中有两个发展趋向: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的正确性,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以及“左”倾错误的日益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历史解释|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历史因素中国古代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主观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
15、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领导因素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体制因素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国际因素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以增强自身实力(二)家国情怀“大跃进”的影响史料一“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史料二“大跃进”的后果一言难尽。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全国建起了上万座水库、几千座小型水电站、几百英里的铁路线,在大江大河上建起了一座座桥梁,开拓隧道,修筑马路,开发了更多的矿藏
16、,灌溉了更多的土地。但这冒进的做法也造成了大量失误,许多新灌溉的土地出现了盐碱化现象,本来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大量人力则被白白浪费。费正清传统与变迁解读 上述史料都指出了“大跃进”运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但史料一只从经济角度分析了“大跃进”的危害,而史料二则从环境角度分析了“大跃进”的危害,并且史料二还指出了“大跃进”的积极贡献,他认为“大跃进”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历史解释|“大跃进”运动的消极影响对自然环境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对国民经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17、“共产风”盛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对人们思想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对应训练 2(2019 届福建莆田二模,31)1961 年,安徽省宿县等地的农民提出把田地包给社员耕种,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制度。到 1962 年 7 月,全国大约 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做法()A拉开农村体制改革序幕B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C巩固了人民公社化体制D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解析:选 B 根据材料“到 1962 年 7 月,全国大约 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可知这一做法调动农民生产积
18、极性,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故选 B 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拉开农村体制改革序幕,排除 A 项;根据材料“到 1962 年 7 月,全国大约 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可知这一做法冲击了人民公社化体制,排除 C 项;“一五”计划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排除 D 项。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3|A 组|1(2019 年全国卷,31)据统计,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为 1952 年同期的 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
19、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解析:选 D 据材料“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并结合所学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表明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故选 D 项;材料只是反映借鉴俄国,谈不上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 A 项;科教兴国始于 1995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料“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反映的是学习苏联经验,排除 C 项。2(2019 年全国卷,31)下图是 1953 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
20、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解析:选 D 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勤俭节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 1953 年“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可知,该漫画倡导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故选 D 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 A 项;“1953 年”社会主义尚未完全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 B 项;“双百”方针提出于 1956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 项。3(2018 年全国卷,31)下图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
21、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选 D 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极大,漫画反映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故 D 项正确。1957 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A 项时间不符,排除;B 项“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于 1965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4(2018 年全国卷,31)下图为 1956 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22、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选 B 1953 年至 1956 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任务,且材料只是提及建设社会主义,无法体现以工业化为中心,故 A 项错误;由材料“1956 年”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由材料“奶奶的尺”“阿姨的尺”可知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 B 项正确;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漫画中只是提及“奶奶”和“阿姨”的作用,无法体现城乡差别,故 D 项错误。5(2016 年全国卷,31)“
2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选 A 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进而导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故 A 项正确。当时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故 C 项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城市化的进程是否趋于缓慢,故 D 项错误。6(2015 年全国卷,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24、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选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 A 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 B 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 C 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 D 项错误。7(2019 年海南卷,12)1963
25、196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 亿元增加到 703 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解析:选 B 据材料“1963196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 亿元增加到 703 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可知农业、轻工业发展迅速,19631965 年我国正在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材料表明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故选 B 项;材料主要是经济结构变化而不是所有制变化,排除 A 项;合作
26、化运动是 19531956 年,时间不符,排除 C 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是 1978 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排除 D 项。8(2019 年江苏卷,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解析:选 B“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 B 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没有初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的工业化完成按照规划要到 2020
27、年才会完成,故 A 项错误;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是在“一五”计划前,故 C 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无法实现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故 D 项错误。|B 组|1(2019 届广东汕头三模,31)当时,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 150 多个重大项目,其中军工 44 个,机械 24 个,冶金 20 个,化工 7 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 3 个,能源工业 52 个,项目覆盖了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C基本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解析:选 C 由材料信息“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 150 多个重大
28、项目”可以推断,“当时”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再仔细研读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的这些重大项目多集中在重工业领域且范围广泛,所以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国的工业实力,有利于新中国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选 C 项;新中国成立后已不存在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的问题,排除 A 项;解放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事情,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新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实施了许多重大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并没有提到农业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所以无法看出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否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排除 D 项。2(2019 届四川雅安三模,30)20 世纪 50 年代,国家一方
29、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上做法()A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B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解析:选 C 由材料“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可知适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策略,故选 C 项;改变农业落后面貌需要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排除 A项;20 世纪 50
30、年代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策略,排除 B 项;“打破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 项。3(2019 届福建厦门二模,31)表 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计算单位计划最终完成比计划增长%拖拉机标准台5 14612 000133.2机耕面积万亩7582 754263.3据上表可以推知()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解析:选 B 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拖拉机产量和机耕面积都比计划要增长若干倍,再结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可知,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合作化是相互
31、促进的关系,故选 B项;题干提及了拖拉机的产量,这不是工业布局问题,排除 A 项;在 1952 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 C 项;在“大跃进”时期,生产领域出现了冒进现象,排除 D 项。4(2019 届福建泉州二模,31)1956 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A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B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C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2、的成果解析:选 C 题干中“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表明这一思想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故选 C 项;1956年国家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A 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排除 B 项;题干中未提及陈云对三大改造的评价,排除 D 项。5(2019 届广东汕尾二模,31)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责任田”,到 1961 年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 91%。甘肃、浙江、四川、河北等地也都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党中央相关部门对此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这说明()A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B农民生产实践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开展C中央着手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D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解析:选 D 据材料“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说明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故选 D 项;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是 1965 年,排除 A项;1978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拉开序幕,排除 B 项;中央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排除 C 项。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4谢 谢 观 看 THANKS